全球社區網

12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新加坡視光師 為菩提迦耶村民及學生視力把關

新加坡視光師 為菩提迦耶村民及學生視力把關

E-mail 列印
菩提迦耶醫療組慈濟志工,自今年(2023年)6月8日起至7月3日止,前往思龍加村為村民做健康檢查,前後共十四梯次。他們為村民量身高、體重、測量血壓和尿液檢查(試紙)等等,共服務了一百三十三戶,一百九十 九位村民。

9月22日、23日,醫療組再度前往思龍加村,為四十五歲以上的村民,進行白內障檢查;也到兩所學校為孩童做視力檢測,以做適當的治療或協助配戴眼鏡。

◎新加坡視光師 為思龍加的村民服務

「哇!尼連禪河(Falgu River)有水了!」嘟嘟車上,醫療組窗口林金燕(慮燕)護理師大聲驚呼。今年5月30日林金燕來到菩提迦耶,八十四天後,因簽證即將屆滿九十天,8月22日返回新加坡,9月13日又再度回到菩提迦耶。她說,這是她第一次看到尼連禪河裡有水。

菩提迦耶的志工,不論是教育團隊、慈善團隊或醫療團隊,幾乎每天都有外出行程,坐上嘟嘟車多半會經過尼連禪河。尼連禪河河床積滿沙丘,那是再平常不過的景象,只是時節已入秋,河床上的芒花應時盛開,也是別有一番景致。

然而,9月22日的尼連禪河,呈現不一樣的景色――滾滾而下的泥水,流淌在河床間。志工一想,對了!前一天(9/21)下午,菩提迦耶開始下雨,從晚上到天亮,一直到隔天(22日)上午,雨還在下。

話說林金燕返回新加坡時,特地邀約兩位新加坡友人――「眼科視光學師」(視光師)楊水芳、許慧賢前來,加入視力檢查行列。這兩位博士都在學校教授「眼科視光學」,楊水芳是慈濟人醫會成員,目前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許慧賢則是義安理工學院的兼任講師。

這是慈濟團隊自今年二月進駐菩提迦耶以來,首次舉辦的視力檢查。兩位視光師在9月21日抵達菩提迦耶,22日上午就到拉克沙迪普公立學校(Lakshadeep Public School),為學生檢查視力。下午緊接著與十三位慈濟志工,帶著自備的儀器前往思龍加村,這也是醫療團隊首次進村為民眾檢查白內障。

◎挨家挨戶邀約 檢測罹患白內障狀況

檢查眼睛的地方,就在村長住家旁的空地。志工到達時,在現場的村民僅有少數幾位;林金燕認為,這兩位視光師專程從新加坡前來,如果只為幾位村民服務,實屬可惜,於是請志工到村子裡,挨家挨戶地邀約。

當地村民僅能聽懂印度方言,因此邀約村民的任務,就落在本土志工身上。「你們家有四十五歲以上的人嗎?如果眼睛有問題,可以去村長家,那裡有兩位從新加坡來的醫生(視光師),可以免費為你們檢查。」來自尼泊爾的志工希瑪(Seema Dharikar)看到村民就說。聽到的村民,有的就往村長家走去,前前後後來了二十個人。

其中一位村民,看起來年紀已經很大了,她的家人用竹子牽引著她前來。楊水芳視光師為她檢查後發現,她的一隻眼睛已經開過白內障,另一隻眼睛則有嚴重的白內障。照理說,開過白內障的眼睛應該有正常的視力了,可是這位婦女的視力顯然沒有恢復。

楊水芳這次帶來的儀器,無法看到眼睛底部,所以無法判斷這位婦女的問題出在哪裡,只能請志工詳細記錄她的狀況,以便日後為其安排妥適的治療。

醫療組會選擇在思龍加村為村民檢查眼睛,是因為該村所居住的村民,大多是貧苦的家庭,因此慈濟一直在關懷這個村。而且菩提迦耶地區的居民,多半直接曝曬在烈日下工作或種田,因此醫療組來檢測,看看村民罹患白內障的情形如何。「這算是一個試探吧!」林金燕說:「從這個村莊開始檢查,再決定未來是否需要再擴大到其他村。」

◎入校裝濾水器 也帶動「靜思語教學」

隔天(9/23)上午,醫療組志工又陪著兩位視光師,前往珍阿彌陀佛學校(Jeanamitabh school),為該校學生進行視力檢查。

首次來到此校的志工,一抵達校門口,目光就被校園裡的一大片綠樹吸引住。志工到訪過的學校,通常沒有圍牆,教室幾乎都是蓋在光禿禿的泥地上,唯獨這所珍阿彌陀佛學校的校園,不僅綠樹成蔭,花草的種類也很多。

兩層樓的建築,在頂樓加蓋處,晾曬著許多衣服,一問之下才知,這學校就讀的學生是一至九年級,全校一百五十名學生,其中有五十人住宿,四十人有校車接送,其他的學生是自行上下學。隱身在大樹中的學校建築,外牆漆上了多種顏色的油漆,讓人不禁驚呼,「好美呀!」

這所學校是由一法國信託基金會所資助興建,今年五月間,慈濟菩提迦耶教育組窗口姚雅美(慈淯),自一位基金會成員口中得知,珍阿彌陀佛學校的濾水設備已毀損,基金會無財力承擔更換。學校知道慈濟志工在菩提迦耶的付出,因此希望慈濟能夠幫忙。

團隊跟著他來到珍阿彌陀佛學校,聽校長阿比納夫(Abhinav)提起才知,濾水設備因為一直沒有更新,已經好幾年沒有使用了。有許多學生住宿在學校,吃、住,卻沒有乾淨的水可用。志工聽了相當不捨,答應幫他們更新設備。教育團隊也同時在五月的第一個星期六(5/6),第一次前往該校上人文課,一直持續到現在。

教育團隊進到學校帶動「靜思語教學」,也教導他們環保觀念、做環保磚。「我們的學生,從中得到很多的利益。」阿比納夫校長說,慈濟人於9月2日在該校辦理親子運動會,帶學生、家長玩遊戲,這對學校來說是第一次。全部的學生都來參加,也頒發獎項給得名的團隊。「學生有得玩,又能培養團隊精神,真的很有意義。」

兩位遠自新加坡而來的視光師博士,專程來為學生做視力檢查,阿比納夫校長也感到非常榮幸與感激。

◎克服環境限制 完成學生視力檢測

其實今天醫療團隊來到珍阿彌陀佛學校為學生做視力檢查,一開始也不是那麼順利。學校本來安排的場地是在禮堂,說是禮堂,只是搭蓋屋頂的棚子,四周並沒有遮蔽。當天是陰雨天,加上照明不足,要在棚子下做視力檢查,光線顯然不夠。後來決定在戶外走道,光線是夠了,但又擔心下雨。

後來,大家還是決定趁著無雨時,在走道上完成視力檢查。視力檢查表與受測者之間,必須有三公尺的距離,志工們和兩位視光師,已在地上做好記號,眼看著就要開始檢測了,沒想到來了一陣雨……

此時,只好將所有物品收好,再移到棚子下,終於找到適當的位置可以檢測。兩位視光師先為馬來西亞志工何蕙育(明萌)、陳美琴(明楨)說明檢測方法,並提醒希瑪記錄的方式。檢查到視力異常的學生,再請他們進到電腦教室,由楊水芳、許慧賢兩位視光師,為學生進一步檢測度數。

另一個場地,本土教育志工迪帕克(Deepak Kumar),為學生說明團隊前來做視力檢查的用意,是幫他們找到視力方面的問題,請學生們不要緊張、害怕,畢竟這也是他們第一次接受視力檢查。

一位七年級的學生普賈(Pooja Kumari),一直無法正確說出陳美琴指在視力檢查板上的數字,起先以為是板子反光,後來確定是她的視力有問題,於是請楊水芳視光師幫她進一步檢查。

經檢查後確定,普賈的一眼有先天性的弱視(或稱「懶惰眼」),大約在0.4左右,另一眼則是正常。楊水芳解釋,先天性的弱視,如果可以在六至七歲以前接受矯治,或許可以變好,但是這個學生已經長這麼大,錯失了矯治的時機。幸好她另一眼的視力是正常的,並不會影響學習。

過一會兒,一位同樣是七年級的學生貝比(Baby Kumari)被帶進來,經過許慧賢視光師檢查,確定是嚴重近視,必須配戴眼鏡,才不會影響學習。貝比說,她上課的時候,有時會看不清楚老師寫的字,但只要調整座位,又可以正常學習。現在她才知道,自己是近視,而且必須配戴眼鏡。

必須配戴眼鏡的學生,隨行的眼鏡店老闆會幫他們配好眼鏡。關於眼鏡的費用,如果家庭狀況允許,由家長負擔;如果家庭經濟欠佳,慈濟會酌予補助。

大約一個多小時後,醫療組總共檢查了七十四位同學,只有一位同學近視需要配戴眼鏡。林金燕說,「這比我們預期的結果還要好,可見這邊的學生,在視力方面都很好。」

◎把握殊勝因緣 來菩提迦耶歡喜付出

來自新加坡的視光師許慧賢博士,雖然沒有加入慈濟人醫會,但也曾跟著人醫會到過菲律賓、斯里蘭卡義診。此外,她也曾隨其他單位到寮國、越南、柬埔寨等國家義診過。之前的義診,都是幫當地的學生或是年長者檢查眼睛,必要時幫他們配眼鏡。這次只有她跟楊水芳兩個人前來,算是第一次,看的人數也比較少。

許慧賢和楊水芳,以前是同一所理工學院的同事,後來許慧賢到了另一所理工學院授課。這次受楊水芳邀約,一起來到菩提迦耶,也是她第四次來到印度。她來印度還有另一個原因,「因為菩提迦耶是佛陀悟道成佛之地,有這個緣分,我就要來。」

許慧賢任職的學校,目前是假期期間,因此她預計和楊水芳在菩提迦耶停留六天。林金燕護理師也提到,醫療組會把握她們二人停留在菩提迦耶的時間,盡量多走訪幾個學校,為這邊的學生檢查視力,也作為醫療組日後推動醫療工作的重要參考。

◎太太快樂做慈濟 沙米姆也想加入

這次到思龍加村為村民檢查眼睛,以及到學校為學生檢查視力的志工當中,有一位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尤其在思龍加村,這位年輕人穿著慈濟志工背心,熟門熟路地帶著醫療團隊穿梭在村子裡。

兩位視光師在為村民檢查眼睛時,他就站在門口控制人流,親切地用當地方言和村民說話。這位熱心的年輕人,就是菩提迦耶本土人文教師羅茲(Rozi Parween)的先生沙米姆(Shamim Ahmed)。

住在牧羊女村(Bakrour)的沙米姆,除了加入醫療組的工作外,也曾在9月17日,參加恆河比哈村(Ganga Bigha)清淨家園行動。他說,當初慈濟基金會來到菩提迦耶時,他看到慈濟人所做的,就是他一直很想做的事情。慈濟人幫助窮人,也教導當地民眾如何清潔家園,還教育孩子們學習人文等知識,沙米姆說,「我受到啟發,也很樂意加入慈濟,與他們合作。」

沙米姆之前是一名美髮設計師,現在沒有繼續工作。他和太太羅茲,育有兩個孩子。羅茲出生於貧困家庭,非常了解貧困人的窘境,所以當她看到許多人受到慈濟幫助後,生活都能得到改善,很能夠體會那種感受。於是跟沙米姆說,她很想加入慈濟,無論是學習或跟民眾一起打掃衛生,都是她很樂意做的。

沙米姆聽到羅茲這麼說,就鼓勵她進入慈濟,羅茲也在今年五月,成為菩提迦耶的本土志工。她跟著教育團隊入校推動靜思語教學,也到村子裡帶動「大樹下人文課輔」,現在已能獨當一面。

「加入慈濟後,她很開心。」太太加入教育團隊,沙米姆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太太與慈濟人一起工作後,整個人顯得很有精神,人也變得很和善,他看在眼裡,也想要一起加入。跟著慈濟人出過多次勤務的沙米姆說:「我很高興我正在幫助有需要的人,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無論貧窮或富有,都能夠互相幫助。」

視力檢查團隊行程緊湊,直到9月25日上午為止,總共服務了四所學校、一個村莊(思龍加村),檢查了四百六十五名學生、二十位民眾。其中有二十位學生近視、一位患有白內障、一位弱視;思龍加村村民,則有四位患有白內障。

針對患有白內障的村民及學生,醫療組將進一步討論,是否為其安排手術。而患有近視的學生,已由當地眼鏡店為其配好適合的眼鏡,志工再送到學校給學生,此一任務才算圓滿。

日後,醫療組將視實際情況調整做法,希望能為貧困的居民解決視力問題,也讓學生可以順利上課。

圖左 :許慧賢視光師(左)接受楊水芳邀約,一起來菩提迦耶居民服務。她說,這裡是佛陀悟道成佛之地,有這個緣分,她一定要來。[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兩位來自新加坡的視光師(楊水芳、許慧賢)前往思龍加村為村民驗白內障。尼泊爾志工希瑪(Seema,右)到村子裡,挨家挨戶地用當地方言邀約村民。[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一位村民讓家人用竹子牽引過來。楊水芳視光師為她檢查後發現,她的一隻眼睛已經開過白內障,另一隻眼睛則有嚴重的白內障。志工詳細記錄她的病況,以便日後為其安排妥適的處置。[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本土人文教師羅茲(Rozi Parween)的先生沙米姆(Shamim Ahmed,左),跟著慈濟人出過幾次勤務。他說:「我很高興我正在幫助有需要的人,希望無論貧窮或富有的人,都能夠互相幫助。」[攝影者:魏玉縣]

圖左 :林金燕護理師(左一)表示,醫療組會把握二位視光師停留在菩提迦耶的時間,盡量多到幾個學校為學生檢查視力,作為醫療組日後推動醫療工作的重要參考。[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楊水芳視光師(中)也是慈濟人醫會成員。她詳細指導志工如何為學生檢測視力,以及記錄檢測結果的注意事項。[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醫療組在9月23日前往珍阿彌陀佛學校為學生檢查視力。因為是第一次,迪帕克(Deepak Kumar,立者)先為學生說明做視力檢查的用意,是在幫他們找到視力方面的問題,請他們不要緊張、害怕。[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醫療團隊在珍阿彌陀佛校園找了好久,才找到適合檢查視力的地方,但還是需要志工手持檢查板,為學生檢查。[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普賈(Pooja Kumari,右)一眼有先天性弱視,另一眼則是正常。楊水芳(左)解釋,先天性弱視最好的矯治時間是六至七歲以前,但普賈已經錯失了矯治的時機。幸好她另一眼的視力正常,不會影響學習。[攝影者:陳麗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