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靈鳩山上同學會 菩薩道侶擔使命

靈鳩山上同學會 菩薩道侶擔使命

E-mail 列印
2023年「無量義 法髓頌」入經藏演繹,將於台北小巨蛋登場,呈現佛法殊勝的盛會。今日(10/1) 雖然欣逢中秋連假,新竹靜思堂感恩堂內慈濟人暖聚一堂,透過一次次的練習,以肢體語言印證過往篳路藍縷的行善 足跡。

「月餅吃得多不多?等一下飛天飛得起來嗎?」演繹種子陳璽中一席話惹得哄堂大笑。「土要怎麼鏟?雙手不是平的喔!大家看前台的示範。」

洪國峰和蘇筱琳相識於台灣科技大學,由於都是慈青社的社員,相識相知互有好感,畢業後共組家庭,雖然進入社會為未來打拼,仍不忘聞佛法淨化人心,年輕的他們勇於承擔種子,絕不輕言缺席這難得的機會。

演繹段落從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省下五毛買菜錢說起,透過付出無所求的利他精神逾半世紀,慈濟的歷史足跡感動了他們,夫妻倆在生活中深入佛法,除了互為善知識歡喜悠遊在佛海中,更堅定立志承擔更多使命,而這也是對證嚴 上人的承諾。

「那一鏟下去,再扛在肩上的時候,雖然手上是空的,可是真的有感受到上人那時候肩上那個沉重的壓力,就覺得說怎麼有這麼大的願力?只有三千萬,怎敢這樣子動土下去。幾十年前,這個真的是一個天文數字,一般人都沒有這麼大的勇氣跟願力,覺得自己真的要幫上人多承擔一點。」蘇筱琳笑談著自己的感動。

上人說:「期盼經由屢次展演,讓大眾看了深受感動,瞭解這就是經藏演繹的人文表達;用真實的人事詮釋經文意義,把佛法精神表達出來,這就是演繹。生命有限,慧命無限,要把握當下的因緣,做到弘法利生。」

時靜時動的肢體律動述說著慈濟的歷史足跡,不僅腦力激盪,對體力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由於平時沒有運動習慣,撐在那邊兩分鐘,那一段很寧靜很平靜,因為是靜思家風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發現到一半的時候,心裡面想著『怎麼還沒有結束』因為腳已經開始發抖。」

筱琳開始利用空檔時間,看電視或在電腦前面先不坐椅子先練習深蹲,加強大腿肌力及核心的訓練。筱琳笑言「反而靜止的動作對我來說是最大的考驗。」

肢體動作也考驗著洪國峰「只要有動作是跟腳有關係的,我都覺得蠻困難的,不只要記手的動作,再搭配腳的動作,常常就是手比對了,但是腳的那個拍點就會踩錯,有時候你想著要將腳的動作踩好,但是手的動作可能又慢了一拍、兩拍」。

國峰感恩另一伴:「其實不知道自己動作有沒有到位,或者說做錯了,當下沒有人跟我講,我會以為是對的,回來自己練習的時候,有一個善知識告訴你要,可以左邊或右邊一點,高一點或者低一點,讓自己的動作精確到位是很好的事情。」

有時想稍微休息一下,但腦海即浮現國峰聞法精進的身影,絲絲偷懶的念頭瞬間消失。筱琳說:「我有時候比較沒有毅力,國峰就是我的善知識,自己也要精進!」

內向的國峰常悶頭做自己的事情,少了對別人多一點主動與交流。國峰有感而發表示:「上人說過『不要獨善其身,要行菩薩道』,這需要蠻大的改變。」雖然還是沒辦法像一些師兄、師姊很自在的融洽一片,這也是自己需要再努力改變的地方。

也許兩千多年前,我們都是在靈鳩山一起聽法的一群夥伴,只是我們經過不知多少輩子的輪迴、多少輩子的再來,這一輩子有緣在一起,好像開同學會的感覺。

以前慈濟做的事情非常的多,每一件事情背後意義是什麼?上人當時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對整個慈濟的歷史,自己有更通盤的瞭解,利用這次的機會,將整個無量義經更深入認識,更深入的去法入心。

圖左 :蘇筱琳(右二)以豆豆圖講解動線,教導正確的動作,把大家帶到正確的方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攝影者:林秀琴]
圖右 :陳璽中(圖中)邀約大家圍坐一圈,將動作分解開來並講解其意義。[攝影者:林秀琴]

圖左 :時靜時動的肢體律動述說著慈濟的歷史足跡,不僅腦力激盪,對體力來說也是一大考驗。[攝影者:林秀琴]
圖右 :種子的任務就是必須細心謙虛,調整每一位法親的動作到位。[攝影者:林秀琴]

圖左 :今日(10/1) 雖然是中秋連假,新竹靜思堂感恩堂內慈濟人暖聚一堂,為弘法利生而努力。[攝影者:林秀琴]
圖右 :「那一鏟下去,再扛在肩上的時候,雖然手上是空的,可是真的有感受到上人那時候肩上那個沉重的壓力。」蘇筱琳覺得自己真的要幫上人多承擔一點。[攝影者:林秀琴]

圖左 :洪國峰(前)覺得或許以前大家都是在靈鳩山一起聽法的一群夥伴,這一輩子有緣在一起,好像開同學會的感覺。[攝影者:林秀琴]
圖右 :展演無所求的利他精神逾半世紀,透過一次次的練習,以肢體語言印證過往篳路藍縷的行善足跡。[攝影者:林秀琴]
圖左 :靈鳩山上法會不散,大家為共同的目標而不懈怠,似開同學會般。[攝影者:林秀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