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11月1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延續人文環保美育營 北港兒班招生熱絡

延續人文環保美育營 北港兒班招生熱絡

E-mail 列印
「兒童班名額六十個已滿,但網路上還有很多家長要報名咧!那再開放十個名額,人數達七十個就關閉Google報名表單。」慈濟北港兒童親子成長班文書組郭紉銓老師和班主任陳美惠老師對話著。

北港兒童親子成長班 2023下半年課程9月10日於北港聯絡處開營,學員人數大爆滿,由上期三十位增加到本期七十位,新增四十位學員,創歷年最高紀錄。其中十三位曾參加今年暑期在北港聯絡處舉辦的慈濟人文環保美育營,熱絡迴響,接續報名兒童班,另二十七位則是參加美育營家長推薦網路新報名。

◎課務團隊用心規劃 多元課程體驗

課務團隊用心設計,精進優化課程,以慈濟人文及食農教育課程雙主軸,透過靜思語教學、人文團康音樂律動、食農教育、品德教育、生命教育,落實慈濟人文教育之精神。

透過精彩多元的課程和體驗活動,激發孩子的潛能及創造力,共同學習「溝通、合作、尊重、孝順、禮貌、感恩、同理心」之素養,增進親子關係,讓孩子用感恩尊重的心,珍惜資源,友善大地。

班主任陳美惠媽媽:「兒童班課程的轉變,由早期團康、PA遊戲、靜思語教學,去年(2022年)開始慢慢轉型為『以慈濟人文及食農教育雙主軸。』」曾經是陳美惠帶過的學生許穎鐸,自去年加入兒童班團隊擔任課務,帶來不同的理念與規劃。

心思細膩的許穎鐸,盤點兒童班孩子的需求與現代潮流,有感「雲林是農業大縣,應結合地方創生與在地青農共善」,許穎鐸:「兒童班課程設計朝著結合食農教育,共善力推在地化課程,讓孩子在『做』中學習,引進青農共善,成為食農教育的好伙伴」。

食農教育課程著重健康與環保,內容與時俱進,讓孩子從學習農作物栽種理論知識,及親自動手DIY製作點心等等,做中學,學中覺,經由自己實際的參與,學習如何以蔬食環保及友善大地的心地!

小志工阮品萱跟工作人員媽媽說:「很喜歡來兒童班上課,因為每次都能DIY製作好吃的點心。」

對辦活動很感興趣許穎鐸,去年經團隊共識後,積極與在地青農接洽,引進在地青農友善耕作、友善環境之食農教育體驗課程,希望藉此也接引更多孩子與家長來慈濟道場,認識慈濟,進而參加慈濟活動。

◎開營從服儀開始 展現慈濟人文美

七十位學員,共分九小隊,每隊安排雙隊輔,全體工作人員合計二十九位。班主任陳美惠媽媽表示:「其中有七位來自北辰國小溫馨家園的孩子,希望這些孩子在大家滿滿的愛與陪伴下,從小將善與愛紮根在心裡。」

本期學員過半數是新生,報到後,隊輔爸爸媽媽幫孩子們整理服裝儀容,每組隊輔分工合作,一位引導孩子到佛堂上課,另一位幫每個孩子折好衣領,名牌繩子調整翻正,上衣紮好,穿上襪套,讓每個孩子看起來溫文儒雅有氣質。

擔任國小教師的隊輔吳燕萍,看到孩子披頭散髮,細心的依孩子頭髮長度,幫孩子梳綁合適髮型,除了幫自己小隊孩子整理,也幫小志工綁頭髮,讓孩子有整齊合宜的儀軌。

多功能教室內,處處可見隊輔媽媽的用心,陳玉君媽媽一一幫孩子繫好名牌、翻好衣領,林明珍媽媽幫長頭髮的孩子綁辮子,吳佳真媽媽幫小隊每一個孩子名牌繩子綁在同一個高度,展現小隊「整齊一致」之美。

兒童班裡每一位隊輔都是靈魂人物,從報到起,引導孩子注重服儀,開營時,隊輔們以積極正向鼓勵引導孩子,培養小隊默契,課程中鼓勵孩子踴躍舉手回答問題,參與課程DIY,行進間教孩子「行」的威儀,讓孩子們內化合宜的言行舉止。動、靜課程,好的表現記點數,孩子們「為善競爭」,榮譽心不落人後。

◎歌曲教唱倡環保 食農教育護大地

「冬天提早報到,夏天的尾巴還沒走,是誰打亂了季節的時鐘……,現在就是現在,我們要行動,去關心、去了解、去拯救~這個美麗的藍色地球……」吉他老師李國賜以渾厚的歌聲,教唱班歌〈藍色地球〉。

從歌曲帶領孩子認識我們居住的地球,伴隨著人類生活所製造的污染越來越多,讓地球出現了許多問題,發燒、哭泣、消化不良…… 各種疾病快讓地球承受不住了。大家一起用行動救地球RIGHT NOW,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讓生病的地球快點恢復健康。

全場孩子們聲音高亢宏亮,尤其感恩隊孩子唱的非常賣力,坐第一排的王詩媃很開心唱的特別大聲,不到幾遍已將歌詞印入腦海。

李國賜老師彈奏悠揚的吉他弦律,刻意在「去關心,去了解,去拯救~」尾句一口氣拉長音數十拍,和孩子比賽,全場的孩子不服輸,拉長嗓音唱了一遍又一遍,希望藉由歌聲傳達「環保行動即刻啟動」,呼應本次主題「堅持與希望-堅持目標、看見希望」,為救地球燃起了希望。

唱環保也要倡環保,在地青農—水林小黑農紀紳傑老師分享「蔬食有益健康,還可以愛護動物不殺生及減少碳排放量,人人吃素就能護地球。」

紀紳傑進行食農教育課程,介紹雲林在地青農如何友善大地耕作,如何讓農業轉型成為有生產力又兼具環保理念的產業,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調適及淨零排放,精細的解說,也和孩子們互動。

紀紳傑提問現場的孩子:何謂植物肉?孩子阮郁淇回答:「黃豆加工做成的素肉。」沒錯,現在國內外環保意識抬頭,倡導蔬食,研發許多植物肉取代動物肉。課堂中也講解稻米如何變成白米的過程,逐一分析糙米、胚芽米與白米的營養價值,並建議依比例混合烹煮,以保留好口感。

講解完,直接讓學員DIY親手做「黑豆茶包」,將黑豆裝進茶包裝袋密封,及另一項DIY「米飯糰」,配上營養美味的食材佐料,做為身心寛暢的點心,體驗自製的蔬食米飯團也可以吃很營養健康。

◎擔任隊輔考驗己心 磨練耐心

國小教師退休的吳佳真,及現任北港高中教官王信惠帶領包容隊孩子,採正向積極、愛的鼓勵方式經營,自開營時段即列入團體及個人表現計點,隊輔吳佳真表示:「今天第一次上課,學員們卻很快步上軌道,排隊、行進間、上課、點心時間,孩子們相當有秩序,今天獲得團體表現獎第一名,實至名歸。」

王信惠和先生吳智泰(現任南台科技大學教官)本期一起擔任隊輔:「十多年前,孩子也參加慈濟北港兒童班,現在,我們抱著回饋的心來擔任隊輔。」擔任隊輔,和當家長一樣,最重要的是「陪伴」,以孩子為主,隊輔爸爸媽媽在一旁協助、關懷。

吳智泰及志工湯士賢,兩人第一次擔任隊輔,孩子共八位,年紀從幼兒園至小學五年級,吳智泰讚嘆:「資深隊輔真的不容易,前面鋪路,花那麼多時間,陪伴小孩,真的要很有耐心!」半天課程下來,感觸真的很多。

隊上好幾位孩子因第一次上課,還在適應期,有些小狀況,隊輔爸爸湯士賢很有耐心安撫一名鬧脾氣的孩子,因為這孩子年紀比較小,湯士賢:「當隊輔真的要有清淨心,對孩子不可硬碰硬,要用智慧來化解孩子的問題。另外,快速的跟孩子熟悉很重要,利用計點數鼓勵也是很好的辦法。」期待下次上課,能很快上手。

半日的兒童親子成長班課程,在心得分享與頒發團體獎後劃下圓滿句點,今日課程出席率近99%,人數也創歷年最高紀錄,展現北港慈濟志工及兒童親子成長班團隊大家用心耕耘、齊心努力的成果,期能讓孩子們內化慈濟人文理念,環保友善大地,影響自家人,同時接引更多家長深入了解慈濟,共同創造美善循環。

圖左 :隊輔陳玉君媽媽一一幫孩子繫好名牌,讓孩子從服儀整齊提升人文之美。[攝影者:吳婕盈]
圖右 :包容隊隊輔,現任北港高中教官王信惠帶領包容隊孩子,像媽媽一樣,耐心陪伴和孩子一起聆聽課程。[攝影者:吳婕盈]

圖左 :講師紀紳傑上課工具一應俱全,在孩子們裝好黑豆,指導每位孩子親手操作封口機將黑豆茶包密封。[攝影者:吳婕盈]
圖右 :兒童親子成長班幕後工作人員穿梭在廚房和多功能教室(餐廳),生活組陳麗琴(前左)及郭淑滿(前右)為孩子們準備營養美味的點心茶水。[攝影者:吳婕盈]

圖左 :食農教育課程,現場開放Q&A讓孩子們提問題,司儀林翠蓮媽媽持麥克風讓孩子大聲發問問題。[攝影者:蔡宜達]
圖右 :開營第一堂課,班主任陳美惠媽媽(中),帶動破冰團康活動,來自不同學校的孩子們透過球類競賽彼此認識,現場的氣氛隨即熱絡了起來。[攝影者:蔡宜達]

圖左 :吉他老師李國賜(前)以渾厚的歌聲教唱班歌〈藍色地球〉,班主任陳美惠媽媽(後左)和慈青姊姊李怡樺(後右)上臺帶動動作。[攝影者:蔡宜達]
圖右 :全場孩子們聲音高亢宏亮,大多數孩子唱不到幾遍已熟悉歌詞與音樂。[攝影者:蔡宜達]
圖左 :班主任陳美惠媽媽(右前)頒發團體最佳表現獎給獲獎隊伍包容隊,由蘇奕丞(左前)代表領獎。[攝影者:蔡宜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