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嘉義 災後關懷 扶持過難關

災後關懷 扶持過難關

E-mail 列印
隨著氣候的變遷,天災人禍不斷,當災難發生時,需要關懷士協助受災者跟他的家庭安穩身心,將衝擊跟傷害降到最低,迅速地恢復生活安定。

慈濟基金會2023年成為志願服務運用單位,志工服務時數同步取得政府認證 。慈濟第二屆「關懷士」雲嘉南區培訓研習,於2023年10月7、8日在雲林聯絡處舉辦志願服務基礎訓練及特殊訓練課程,採現場及線上教學。14、15日在臺南分會舉行,採現場報到上課方式與通過評值測驗發予「關懷士」證書。

第四天10月15日「關懷士」培訓課程,邀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張麗珠教授,分享「災難經驗對家庭與個人影響」「災後的社會功能重建」。

「災難對受難者家屬都是一種抹不掉的記憶,適時用適合的方式對每個人、每個家庭做引導,陪伴跟關懷,才能契合人心,幫人要幫到心坎裡。」張麗珠教授以照片、影片說故事的方式,讓學員更了解災難發生對家庭與個人影響,及災後的社會復原功能與重建。

◎具備能力 協助更到位

志工透過課程學習,災後復建、重建應具備處理的能力,以家庭為中心,以社會為基礎,結合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民間災害防救團體、志願組織等救災體系的運用,讓受災民眾儘速恢復原位,重建生態。

除了緊急投入人道救援,更於災難受災民眾面對經濟和生活劇變出現壓力,身心出現狀況,志工投入關懷陪伴時,給予最適切的協助,安心、安身、安生、安學、安居及山林安養生息,協助走出傷痛恢復正常生活並增進生活品質。

志工葉秀榮上關懷士一系列課程之後,表示,更瞭解當災難發生時,除了給受災戶物資、清掃之外,還要注意到心靈這方面。今天重建家園的課程,「我覺得可以結合社會的資源,幫助他們更多,這點我們要加強,讓這些受災民眾早日重建家園。」

前些日公公往生許多慈濟志工前往助念,有感受到被撫慰,志工謝秋美發願,「學得較專業的技能,將來去撫慰那些受災的人、需要幫助的人,為他創造能量。」

投入慈善有二十多年經驗的志工蕭文傑分享,關懷士課程增加了很多的常識、知識,増加訪視的智能,學習如何在災情現場展現慈濟人的本分,投入災後重建,配合本會的行動,進退有序,回想日本311賑災、0206永康現場救災,如果有此課程,相信可以做得更完善更到位。

◎災害關懷 實境模擬

當災難來臨的時候,能夠做哪些?要怎麼提早準備、規劃?一系列相關的規劃學習,慈發處的災防組組長劉秋伶分享,災後關懷規劃運作與實務的演練,如何提升關懷心理韌性去輔導悲傷、陪伴家屬做悲傷關懷,並以臺南地震維冠金龍大樓為例,慈濟人陪伴膚慰提供慰問金、深夜行動廚房供熱食、醫療關懷……扶持過難關。

劉秋伶引導志工「模擬關懷現場」分組討論,且每一組的災後關懷運作情境題目不同,此時大家好興奮,認真討論激發很多規劃運作的能力。志工郭佳菊以在急診承擔醫療志工的經驗提出意見,「面對受害者絕對不能說,放下、運氣差、要面對、業障、因緣果報……之類的話語,不如你陪在他旁邊,什麼都不要講,傾聽,這就是最好的關懷。」

經大家沙盤推演有很多的心得,劉秋伶以電腦抽籤方式,各小組輪流上臺報告與交流,志工紛紛踴躍上臺分享。

為期四天的「關懷士」專業課程培訓與認證,邀請專家學者授課,持續提升志工投入災害防治,跟訪視時所需要的正確觀念態度跟服務技能,每一段專業技能的講述,都帶給志工不同的啟發與認知。

圖左 :「關懷士」專業課程培訓與認證,邀請專家學者授課,持續提升志工投入災害防治,跟訪視時所需要的正確觀念態度跟服務技能。[攝影者:劉志銘]
圖右 :張麗珠教授分享主題,「災難經驗對家庭與個人影響、災後的社會功能重建」。[攝影者:劉志銘]

圖左 :慈發處災防組組長劉秋伶分享,「災後關懷運作概念」與讓學員實務模擬。[攝影者:劉志銘]
圖右 :頒發關懷士結業證書,大家收獲、心得滿滿,為即將成為關懷士的學員們奠定良好基礎。[攝影者:劉志銘]

圖左 :葉秀榮(右二)表示,重建家園的課程,我們要加強結合社會資源,可以幫助他們更多,讓受災民眾早日重建家園。[攝影者:劉志銘]
圖右 :各小組輪流上臺報告與交流,志工紛紛踴躍分享。[攝影者:黃稜淵]

圖左 :集思廣益經驗分享,志工模擬災難現場,關懷膚慰。[攝影者:黃稜淵]
圖右 :台南區蕭文傑(前)分享,學習如何在災情現場展現慈濟人的本分,投入災後重建,配合本會的行動,進退有序。[攝影者:黃稜淵]
圖左 :雲林區郭佳菊(左一)是人醫會志工,培訓課程讓自己在醫療關懷服務時,肢體和語言表達更發揮軟實力。[攝影者:黃稜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