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2年4月在新冠肺炎疫情趨於 緩解之際,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志工把握因緣,接續起慈濟自1993年為尼泊爾水患建大愛村的因緣。志工們發大願承擔起師志,期以回饋佛國心願,團隊積極前進當地,以慈善、醫療、教育翻轉當地貧困生活與落後,更致力於「菩薩大招生」,廣招善士共行菩薩道,在佛國步步生蓮。
◎廣植善種子 讓大愛成林
慈濟志工在當地逢人說慈濟,於2022年8月18日,慈濟藍毘尼會所正式啟用,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兩地海外志工結合當地本土志工為「尼泊爾團隊」,舉辦第一場「人文愛灑」活動,邀約醫療相關醫護人員,期讓大家更了解慈濟,進而投入行善行列。
團隊於11月舉辦義診,更在義診圓滿之後,於11月16日以第一場的「感恩聯誼會」,藉以說明慈濟培訓制度,邀約大家一起進入慈濟大家庭。
接續的感恩會,接引很多本土志工投入,燃起團隊一分濃烈的希望、企盼與行動。志工們進入學校、社區組織,甚至政府機關單位,深入了解當地現況也期望搭起彼此溝通橋梁,將慈濟美善廣布、傳遞,亦期盼讓大家能有更多機會浸潤於慈濟人文,感受到慈濟的愛與關懷一直都在。
「乾旱大地渴望雨水,人心更需要法水滋潤。」尼泊爾團隊謹記證嚴上人的殷殷慈示與期許,除了要將愛扎得深,還要廣植善種子,讓大愛成林。於是,大家盡心力在佛國報佛恩、承師願,把握每一場感恩茶會、義診、發放……無處不說慈濟、做慈濟,以影響更多人,一起牽手耕福田。
◎廣布靜思語 善念植心中
上人曾慈示:「要翻轉生活,翻轉人生,唯有教育。」團隊謹遵上人的殷殷叮嚀,更致力於當地教育的落實與推展。
而思及上人《靜思語》將佛法的精義,轉為簡明、淺顯易懂且平易近人的文字與道理,雖是短短的一句話語,卻能去除人人心中的無明,為人解惑,令人茅塞頓開,將正念和善念植入人人心中。
團隊於2022年12月17日及24日,舉辦兩場「靜思語師資培訓」,計有九十九人參與,希望靜思語更深入校園,以上人的教育理念及智慧法語引領師長與學子,朝對的方向前行。
為了廣布靜思語,讓正能量不僅在學校流傳,更要遍及村落、大街小巷各角落,慈濟志工便委請吉安普拉瓦學校(Lumbini Gyan Prabha Basic School)校長莫蒂(Moti Yadav)著手翻譯《靜思語第二集》(Still Thoughts Volume 2)。
一直以來,團隊都想要入村舉辦小型讀書會以推廣慈濟人文、拉近人人距離,卻礙於語言,新馬志工只能以華語或英語交流,但是當地多數居民非但不識英語,更遑論是華語。有了一冊尼泊爾文《靜思語第二集》在手,團隊有如成竹在胸,更是充滿信心。
◎一村又一村 參與讀書會
因緣會合,在2023年6月17日,一場大型「讀書會」竟在拉克西米布爾村(Laxmipur)吉安普拉瓦學校(Lumbini Gyan Prabha Basic School)成就,共有九十九位村民及近七十位隨著父母前來的孩童,一起來學習、體驗。
「讀書會」在眾人的堅持與努力下,如雨後春筍,在當地迅速展開。6月30日在藍毘尼阿馬甘朱瓦村(Amarganjuwa)又圓滿第二場讀書會。志工再於次日,7月1日,於藍毘尼慈濟會所又舉辦兩場專屬實業家及慈青的讀書會。
除了大型讀書會及針對不同團隊功能的專有讀書會外,志工們更致力推動一村一協力,落實社區讀書會,人人把握因緣,親自邀約村民透過讀書會,以生動的短劇,《靜思語》導讀,並分享《證嚴上人說故事》,分享生活常識、慈濟理念,更深入了解慈濟。
走過一村又一村,慈濟志工於8月9日在悉達多小學(Siddhartha Primary School)辦讀書會,邀來鄰近村民約一百五十位及九十名孩童參加。10日,則首次踏入距離藍毘尼市鎮約二十分鐘車程的扎幕喜村(Jamuhi Village)這個純樸村落,並展開挨家挨戶邀約,請村民參與讀書會。於8月11日下午,也有一百五十位村民及一百六十五名跟隨而來的孩童,參與讀書會。
◎願一週一會 學習做好人
而在吉安普拉瓦學校,繼10月8日在此舉辦的一場四村讀書會後,慈濟志工們再接再厲,把握因緣再度於此接續一場讀書會,期望帶動村民一起讀書,凝聚善念,學習為好人、做好事。
10月12日一早,慈濟教育組志工便來到吉安普拉瓦學校一隅,打掃今日讀書會場地──涼亭,並將從教室裡搬出的課桌椅排列整齊,而早到的村民也都自動自發協助布置場地與充當起招呼鄰里入座的「主人翁」。待村民們前來,志工們一一登錄了他們的名字,並恭敬將小點心致送至人人面前。
今天讀書會約五十位村民出席,活動由校長莫蒂承擔司儀,他以當地語言與村民分享慈濟在藍毘尼行善的足跡;透過一則則影視新聞,向村民說起慈濟在藍毘尼的點點滴滴,也得到村民的共鳴。
承擔總協調的慈濟志工郭糧鳴則希望讀書會能每星期一次恆持辦下去,先從吉安普拉瓦學校附近的拉克西米布爾村、扎幕喜村、阿馬甘朱瓦村及帕迪基亞村(Bhabhai village)四村做起,弘揚上人所教的法。「希望村民可以組織起來,探訪社區有什麼需要或需要改善生活的地方,慈濟可以請專業人士來為大家培訓與指導。」
「對學校運動會印象非常深刻,希望能發動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一起來舉辦學校運動會,讓家庭更加和睦,村民更加支持學校,願意把孩子送來學習。」本地志工聖京(Bibel)回饋分享自己的感動與期望。
藍毘尼實業家迪利普(Dilip Kumar Sharma)因慈濟志工到店裡尋買布料因緣認識慈濟。他分享,在了解慈濟善行後,心生歡喜而投入慈濟活動,參加培訓。「有七種不需要花錢就能行善的方法,要做好事,不一定要出錢。」他向鄉親娓娓道出,孝順父母、微笑、說好話、祝福所有遇見的人、隨緣放生、引導人向善及念佛,七項行善方法和大家共勉。
慈濟志工們期望,透過在佛國精心規劃安排的一場場讀書會,使佛國子民們心靈受到法水洗滌,人人身心靈都能懷著滿滿的收穫,滿載而歸。
圖左 :慈濟教育組志工來到吉安普拉瓦學校一隅,打掃讀書會場地──涼亭。[攝影者:攸尼斯]
圖右 :校長莫蒂承擔司儀,他以當地語言與村民分享慈濟在藍毘尼行善的足跡。[攝影者:攸尼斯]
圖左 :早到的村民都自動自發搬桌椅,協助布置場地。[攝影者:攸尼斯]
圖右 :志工恭敬將小點心致送至人人面前。[攝影者:攸尼斯]
圖左 :藍毘尼實業家迪利普(Dilip Kumar Sharma)分享,在了解慈濟善行後,心生歡喜而投入慈濟活動,參加培訓。[攝影者:攸尼斯]
圖右 :承擔總協調的慈濟志工郭糧鳴(左)則希望讀書會能每星期一次恆持辦下去,先從吉安普拉瓦學校附近的拉克西米布爾村、扎幕喜村、阿馬甘朱瓦村及帕迪基亞村(Bhabhai village)四村做起,弘揚上人所教的法。[攝影者:攸尼斯]
圖左 :「對學校運動會印象非常深刻,希望能發動學校的老師和學生一起來舉辦學校運動會,讓家庭更加和睦,村民更加支持學校,願意把孩子送來學習。」本地志工Bibel (聖京,中)回饋分享自己的感動與期望。[攝影者:攸尼斯]
圖右 :村民們前來,工作人員一一登錄了他們的名字。[攝影者:攸尼斯]
圖左 :村民個個聚精會神參與讀書會,認真學習。[攝影者:攸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