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印度屠妖節前夕 志工邀約照顧戶回「家」慶佳節

印度屠妖節前夕 志工邀約照顧戶回「家」慶佳節

E-mail 列印
「Namaste……」(印地語,你好),2023年11月5日上午,慈濟印度菩提迦耶會所,響起了熱情的問候聲;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臺灣的志工們入鄉隨俗,以印地語唱著歡迎歌,熱烈歡迎扶老攜幼,乘著嘟 嘟車前來照顧戶的家庭。

這天是會所每月一次的慈善日,以往都是慈濟志工登門拜訪、發放物資,這次則配合印度的屠妖節(Deepavali,或稱萬燈節、印度燈節)即將到來,特例在會所為他們舉辦物資發放。

11月12日的屠妖節,是印度重要的傳統節日,也是舉國歡慶的新年,意喻「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佳節未到,慈濟人的祝福先到!爲了讓弱勢家庭也能感受到新年的氛圍,會所的志工們,早在前兩天就逐户上門邀約他們舉家出席參加發放。

◎佳節暖心送愛 照顧戶帶回愛心存款

長駐在菩提迦耶的志工們,平時除了協助照顧戶的家庭生活,也為他們介紹「竹筒歲月」、「米撲滿」的精神,藉此啟發他們也能每日發一念助人的心,存錢或存米,用來幫助需要被幫助的鄉親。

11月5日一早,二十二戶照顧戶,五十九位家人陸續來到會所。家家戶戶響應米撲滿及竹筒歲月,紛紛帶著平日存下來的愛心前來,總共回收十二公斤的米,以及一千七百三十七印度盧比(約合新臺幣六百四十六元),投入功德海。

現場除了設有竹筒區,也有義診、義剪、兒童區。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濟祈)提到,在這個重要的節日,為本地的照顧戶辦理溫馨又有意義的活動,主要是希望大家回到慈濟的家,能感受到深厚、誠懇的愛。「透過一把米及竹筒歲月的精神,能啓發大家的善念及愛心,有一天,他們也可以手心向下,幫助他人。」

10月31日才重新來到菩提迦耶的馬來西亞志工周嬿鵑(慈旭)表示,在她的家鄉,很注重各族的新年慶典,志工也會在不同的節日邀約照顧戶回「家」過新年。

印度當地時令已接近冬天,志工團隊共識後,決定在這天一併舉辦冬令發放;短短四天之內,要邀約照顧戶、採購物資,也要設計流程、場地布置,不論在時間,或是人力的調配上,都充滿考驗。

「我們一心一意,想為照顧戶帶來愛和溫暖,再累也義無反顧,時間再匆忙也不是問題。」周嬿鵑表示,大家都有一個共識,希望讓來到會所的鄉親們,有機會接觸佛法,透過佛法培養他們的感恩心。「今天他們是一個手心向上的人,希望有朝一日,他們也可以是一個手心向下、心靈富足的人。」

今天所發放的物資,也有別以往,除了平日發放的生活物資,也有應時應節,用來製作糕點的食材等等,不僅可以解他們生活上的燃眉之急,也讓他們得以安心過個好年。此外,在冬天將至之際,更是發放毛毯、冬衣、手套,和帽子、襪子等保暖物品。

◎現身為衆説法 歡喜感恩慈濟

志工們以誠以情與當地鄉親互動,許多人在跟慈濟人接觸後,不僅生活有所依靠,也因志工們的陪伴深受感動,歌蒂雅(Godiya Kumari)就是其中一位。

歌蒂雅育有一子一女,丈夫早年離世後,她不但失去經濟支撐,也被迫離開婆家,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生活。在生活陷入困頓之際,她非常感恩慈濟志工協助她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更在九月時送來一部全新的縫紉機,讓她能夠以裁縫維持生計。

她帶來了二十五個親手縫紉的布袋,希望在場的照顧戶們,可以天天行善,日存一把米,回饋給有需要的人。

在志工的陪伴下,早已脫離乞討生活的甘滿季(Gain Manjhi),也歡喜地帶來他所存的米撲滿及竹筒裡的錢。在義剪區修剪了頭髮,他顯得神采奕奕地笑著說:「感恩慈濟!」

甘滿季說,因為慈濟人的出現,解決了他的生活問題,讓他不必再外出乞討,現在也能成為志工。他日存一把米,幫助比他更窮困的人,也鼓勵大家一起來做好事。

◎本土志工耕耘 歡喜邀約鄉親回「家」

慈濟志工從2023年3月開始,在菩提迦耶各地展開訪貧濟助行動,短短七個月,志工撒播愛的種子,已協助了二十六戶貧困家庭,為弱勢群衆點燃微燈。

然而,當地居民講的地方方言,來自海外的志工無法理解,因此與他們溝通的任務,就落在本土志工身上。加上大部分的照顧戶都沒有手機,本土志工士楊(Vivek Kumar)及海外志工就必須挨家挨戶上門邀約。

「慈濟會所是大家的家,照顧戶是我們的家人,所以邀請家人一起回家,一起來慶祝新年。」士楊說,這過程雖然不容易,卻是值得的,可以讓大家踏入「心家」,看到、聽到及了解慈濟在當地做了什麽。

士楊看到大家帶回來米撲滿和竹筒,心中非常高興也很感動。「這群照顧戶以往根本沒有能力慶祝新年,今天因爲慈濟的因緣,他們可以開心過年了!」

「Khusi!Khusi!」(印地文,微笑、開心之意),已經是志工與當地居民共通的語言。每聽到這句話,大家會自動用雙手捧著臉,笑顏逐開。會所前的臺階上,志工貼心地為每戶人家留下「Khusi!Khusi!」的畫面,待照片沖洗出來,再一一送到他們家裡。

回程,衆人滿載而歸,嘟嘟車又忙碌地把他們送回家;不同的是,多了一車的物資,以及滿滿的愛與關懷。十一月天氣轉涼、逐漸入冬,慈濟人的關愛,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不僅溫暖了照顧戶的身,也潤漬彼此的心靈。

圖左 :因為大部分的照顧戶都沒有手機,本土志工及海外志工只得挨家挨戶上門邀約他們來參加發放活動。[攝影者:鄭村池]
圖右 :回程的嘟嘟車上,滿載著物資,以及志工滿滿的愛與關懷。[攝影者:黃佩思]

圖左 :本土志工士楊(右)表示,可以讓印度鄉親踏入「心家」,看到、聽到及了解慈濟在當地做了什麽,他再怎麼忙碌都不會累。[攝影者:黃佩思]
圖右 :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右)說,他非常歡迎大家回到慈濟的家,一起感受志工們深厚、誠懇的愛。[攝影者:黃佩思]

圖左 :歌蒂雅(左)與慈濟人深深地擁抱,感恩慈濟人對她和家人的協助與陪伴。[攝影者:黃佩思]
圖右 :「Khusi!Khusi!」已經是志工與當地居民共通的語言。每聽到這句話,大家會自動用雙手捧著臉,笑顏逐開。[攝影者:鄭村池]

圖左 :甘滿季(左)在義剪區修剪了頭髮,顯得神采奕奕地笑著說:「感恩慈濟!」[攝影者:鄭村池]
圖右 :慈濟會所內,志工們帶領大家一起唱著〈一家人〉,歡喜慶佳節。[攝影者:鄭村池]
圖左 :兒童區內,教育組志工陪伴跟著家人前來的小朋友繪畫,人人開心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攝影者:羅雅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