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屠妖節送愛 各族和諧共融盡在此刻

屠妖節送愛 各族和諧共融盡在此刻

E-mail 列印
舞臺上,印裔孩子載歌載舞,忽來一首〈大地回春〉;舞臺下,一道道不同風味的美食和創意環保花器,在在透露著各族文化的共通共融。屠妖節近在眼睫,各族和諧共慶盡在此刻。

身處多元種族國家,需要學習相互尊重及 包容彼此文化,其中真誠的態度最為重要。2023年11月5日,馬六甲西區志工在亞羅牙也淡米爾小學(SJKT Alor Gajah)禮堂舉辦屠妖節感恩會,邀請社區共三十六戶、逾百位印裔照顧戶一起來同歡共慶。

◎校長感動 加入慈濟

該校校長帕瓦蒂女士(Mrs Parvathy A/P Arumugam)和家協主席在志工和學校老師陪伴下,來到舞臺前的彩米圖,點燃兩旁燭燈,象徵「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祝福好運隨著來。

帕瓦蒂女士透過「慈濟獎助學金」和「幸福校園計劃」而認識慈濟,借出學校場地辦屠妖節感恩會。她感動於志工的真誠有禮,幫助有困難的家庭和學生度過難關。為了表達這分珍惜與感恩,她特請校工事前整理場地,邀老師協助製作印度繪米圖,家協成員幫忙布置舞臺和校園,讓佳節氣氛更濃郁。而且全場參與活動後,已是慈濟會員的校長感動地說:「今天開始,我也要成為慈濟志工。」

除此之外,一間華人廟宇也載來一百七十張椅子到學校借志工使用。

活動當天,照顧戶和志工、校方代表和家協代表以外,華裔穆斯林協會(MACMA)四位成員也受邀與會。當天活動司儀除了志工,也邀來通曉華巫英印四語的年輕中學老師蘇利亞(Suriyavarman A/L R.Ravindran)搭檔。

他說,兩年前因癌往生的姑姑瑪蒂(化名)曾在志工陪伴下,度過人生最後八十五天,讓在旁觀察的他很感動。數年前參訪慈濟,他深刻體會一句話:「無論你為他人做了什麼善事,善意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臨到你的生活中;不管怎麼樣,就去做吧!」因此這回志工邀約,他二話不說貢獻己力。

◎盛裝出席 歡慶佳節

感恩會當天,不少人盛裝出席。當中有孩子身穿印裔傳統沙麗,或同樣款式表演服過來;也有孩子手抱環保物製成的花器,或大人帶著拿手佳餚和糕點到現場。原來當天活動除了系列表演,大會還設有烹飪和環保比賽。

慈濟志工戴金龍(濟澤)代表致歡迎詞,及感恩在場各位獻力成就活動圓滿。緊接著是三組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呈獻傳統或現代印度舞蹈。看見孩子們有機會上臺,家長們紛紛拿起手機拍照,也不吝予以掌聲,為活動掀開歡樂一面。

其中一組孩子相當特別,除了呈獻印度舞蹈,也拿起中國扇子呈獻〈大地回春〉讓更多人報以掌聲!其中一位代表說,因為慈濟的「老師」(證嚴上人)是華人,我們想要呈現華人舞蹈給「老師」看,以表達她們的尊敬和謝意。而大眾的掌聲,讓孩子的心意得到讚歎,笑得更開心了。

慈濟志工分享慈善故事,從「竹筒歲月」再延伸到「米撲滿」,從小零錢到手中一把米,不影響家庭經濟下天天行善,祝福別人也祝福自己。去年(2022年)開始,西二社區志工向四十戶照顧戶推廣「米撲滿」,至今一周年,共募集五百公斤愛心米糧,分捐給老人院、孤兒院、單親孤老或有困難的家庭。

這種行善方式,不但讓校長感動於日積月累、積沙成塔的愛心;也有照顧戶表示自己回家也要學做米撲滿,還將佳節禮包中的米糧和食油回捐給慈濟。

曾經接受慈濟幫助的蘇迪拉(化名),先生2014年工作意外受傷,開啟與慈濟因緣。間中,家裡經濟逐漸改善,慈濟停止援助,直到2020年因新型冠狀疫情爆發,讓一家經濟陷入困境,慈濟再度走入家中提供援助關懷至今。

去年志工在社區中心與照顧戶共慶屠妖節,蘇迪拉負責一切的聯絡事宜;今年,她和兩位孩子一起上臺,與四位志工用手語呈獻溫暖關懷的歌曲〈給你〉。她說,慈濟人就像歌詞所提到的家人感覺,伸出溫暖雙手、無私無求,即使已停止補助,卻沒有停止關懷她們。

以前她們有困難,慈濟幫忙,現在還有那麼多人需要幫忙,她們也要貢獻一分力,因此全家不但響應「竹筒歲月」和「米撲滿」,只要慈濟邀約,都會來參與活動。

◎發揮所長 各展手藝

禮堂現場中央走道擺放長桌,讓大人小孩置放所有參賽成品。在環保比賽中,孩子們必須發揮創意和想像,將不起眼、被丟棄的回收物製成花器。在烹飪比賽中,拿手糕點、餅乾和佳餚,則必須以蔬食為主。放眼望去,美食桌有杏仁花生巧克力餅、印度小食姆魯古,還有咖哩、仁當,不同烹調方式的印度米飯等。

來自浮羅加東(Pulau Gadong)的凱西女士(化名)帶著亞叁素魚佳餚來到現場,再拿出砂煲進行擺盤裝飾。她重複以「咯噔、咯噔」顫抖聲來形容自己處於緊張中。

這是她初次參賽,數個月前從慈濟烹飪班學到的一些烹調方式,此次派上用場,例如將切絲包菜取代蔥蒜,或將平時只會香煎的素魚,如今加入馬來風味的亞叁煮法,再加自己特製香料,看起來更香濃豐富,各族文化特色交匯在佳餚中。

「行管令那年,丈夫意外無法工作,收入來源中斷;女兒脊椎受傷臥床一切所需費用,還有屋子租金、水電費等都無法應付。」凱西女士說:「慈濟人來到我們家,每個月送糧食和女兒需要的尿片,即使只有兩年時間,但她們幫助我,引導我走出困境,減輕負擔,一點一點繳還債務。雖然現在停止補助,但慈濟人依然來我家,幫助孩子的教育,好像很親的家人一樣。為此,每個月我和丈夫回捐給慈濟馬幣十令吉(約合新臺幣六十九元)聊表心意。」

今次參加烹飪比賽,凱西可以將興趣搬上參賽舞臺,並得到第三名,獲得一個全新熨斗,這對她來說是一項肯定,也是及時補上不足。

現場有兩道不同口味的印度米飯,一道呈金黃色,但不辣,;另一道呈微褐色,但微辣。這道微褐色的印度米飯是由特殊教育班老師侞古(Rukku A/P Muthutamby)準備。她說,這是很健康的食物,因為採用番茄、黑胡椒、芫荽、咖哩、黃姜、辣椒粉等香料,和素雞丁一起烹煮,味道微辣,卻可搭配一旁的酸奶和芫荽組成的飲料解辣。

「這是我們全家都愛吃的一道菜,孩子生日或特殊重要的日子,我們很少有機會外出用餐,但我都會煮這一道餐食給她們吃。」今天對凱西和孩子而言,也是特別的日子,女兒不僅參加環保比賽,也和朋友一起上臺呈獻舞蹈;而她則用一分隆重且感謝心情,來準備這一道餐食參賽,幸運地為她帶來第二名,獎品一樣是全新電器。

「家裡只有我和孩子而已,丈夫已經離開我們而去,佳節只有朋友到訪。今天對我來說,就好像是家庭日。」凱西說。

全程參與活動,並在環保比賽、為孩子的作品評分的華裔穆斯林協會主席鍾玉藍,,在各項作品前觀察良久。從作品中,她可以看見孩子的創意,尤其是一件塑膠品,可以製成兩種不一樣的花器,還有用塑膠瓶製作成小小垃圾桶,對她而言,放在桌面上,簡單且實用。

「經常看見這些不起眼的塑膠瓶隨手被丟棄,殊不知只要花點心思,它們轉身就可以變成有用的物品,真的很令人驚喜!」凱西很感恩慈濟邀請參與這次活動,讓從小生活環境和印裔族群很靠近的她,得以重溫當年。

凱西補充說:「我們是多元種族的國家,透過這樣的活動,相互理解彼此文化,可以加強和諧精神,促進國家團結。而且多元種族一起同歡共慶,其實是一良好現象。」

午餐時刻,志工親自捧餐給照顧戶和嘉賓們,現場還特別選用香蕉葉盛飯菜和水果,像印度宴會一樣,儀式莊重。臨結束前,每一戶家庭都得到慈濟送的佳節禮包,讓他們有過年節的氣氛。

圖左 :嘉賓們來到彩米圖前,點燃燭燈,祝福戰勝黑暗,迎接光明,好運隨著來。[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精通四語的年輕老師蘇利亞保持感恩心,在感恩會中擔任淡米爾文司儀。[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關懷戶蘇迪拉(化名.粉色衣服者)和孩子,搭檔志工一起上臺呈獻手語。[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凱西(化名)自備砂煲,細心為精心烹煮的佳餚,做最後擺設。[攝影者:羅秀蓮]

圖左 :凱西成功地以自己廚藝,贏得評審青睞,榮獲第三名。[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海莉(化名.右)今次帶來健康餐食與志工分享,身旁就讀中一的女兒則上臺呈現舞蹈才藝和參賽環保作品。[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MACMA主席鍾玉藍,為學生的環保作品作評分,對作品感到驚喜也難以取捨。[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志工以尊重感恩心,為照顧戶準備特別的捧餐儀式。[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照顧戶孩子呈獻舞蹈與大眾結善緣。[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