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親子慈少圓緣 親子迎向心世界

親子慈少圓緣 親子迎向心世界

E-mail 列印
一年可以累積點點滴滴的許多回憶,但是累積十個、五十個、一百個人的一年,親子班與慈少班的親子們如何回顧這一段時光的軌跡呢?

慈濟馬六甲分會2023年3月開課的親子成長班(簡稱親子班)和青少年成長班(簡 稱慈少班),以《無量義經》之〈說法品〉經文,及多用心、慈悲心、願力心、同理心、警惕心五個心,搭配慈濟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大志業之慈悲喜捨精神貫穿年度課程,為孩子培養一輩子帶得走的能力。

11月5日迎來課程圓緣,家長與孩子大聲唱誦,讓肢體動作融入經文中,透過手語演繹《無量義經》,親子輪番上臺分享所獲,人人歡喜展現今年度所學的成果。席間並回顧這一年來大家的足跡,有歡笑、有感動、有汗水、有願力、有成就感……點滴化成生命的養分,讓心中美善種子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愛的教育 種善根塑品格 
 
舞臺上,上演著真人真事的助學故事,因為教育反轉人生,改變一家的命運。

本尊溫美真與兒子林佑興蒞臨現場與眾分享,近二十年慈濟助學和志工無私的愛,讓林佑興突破家庭困境,努力向學,以優異成績考取馬來西亞北方大學。

2021年從大學畢業出社會工作,如今他是母親的驕傲,也成了家人的依靠。林佑興說:「如果當時慈濟沒有補助我教育費,小學成績跟不上,中學肯定受影響,我不可能實現上大學的夢想。每一位志工都是我的家人,看著我長大,改變我的人生、我的家庭!」

單親的溫美真,因志工的陪伴與慈濟的依靠,從憂鬱症中走出不一樣的人生。如今她與志工投入做環保,以己力回饋大眾的愛。林佑興勉勵在座的學子,成長路上面對許多挑戰,保持自律心,盡心追逐夢想,做一位有愛,對社會有用的人。

證嚴上人慈示,慈濟教育是啟發良知、良能的「全人教育」,栽培仁者、智者、善者三種人格特質的人。仁者,尊重生命,了解萬物眾生皆平等;智者,明白自己的生命價值,明辨是非善惡;善者,心懷慈悲,能啟發自己啟發別人。一顆顆的善種子,從一生無量數,透過眾人的千手千眼,及時伸出雙手救拔苦難眾生。

秉持慈濟教育宗旨,親子班策畫團隊之一的志工羅雪花(慈琋)強調,今年課程融入《無量義經》之〈說法品〉的精神,付出無所求的愛,讓智慧與愛心繁衍,複製至無數量。一生無量的愛心,則人間處處是好人,社會祥和息紛爭,天下平安無災難。

羅雪花分享:「今年課程編排上,透過多用心活動體驗,體會日常生活中做到待人要用寬與柔態度;製作愛心撲滿,啟發每天心存善念;探訪孤兒院和殘智障院,長養慈悲心與感受幸福定義;籌辦親子愛心市集,資助五十位弱勢家庭孩子安心就學的願力等等。今天圓緣,將整年度所學貫穿其中,親子並上臺呈獻《無量義經》之〈代謝不住〉手語演繹曲目,以及〈成長〉一曲,讓親子帶著滿滿收穫、回憶與感動而歸。」

同時頒發結緣品給十八位親子班結業生,五位慈少班結業生,以及課程中家長投入志工崗位協助,特別授以慈濟志工制服予十七位家長,藉此勉勵眾人將愛和善傳遞出去。
 
◎親子共學 智慧相長共好

其中一位接受授服的家長翁雍潔,看著一幕幕的課程回顧畫面,滿是感動,站在舞臺細數過往。翁雍潔分享:「親子班延續了非常棒的人文教育。當我在想如何讓自己的獨子,能夠在自然教育方式下,接觸各方面的待人處事、禮儀、慈悲心等,親子班做到了!浴佛節時,引導孩子幫父母親洗腳謝親恩,孩子矇眼透過觸摸尋找父母親的手,親子義賣市集為安心就學募款……」

母子兩人透過不同的體驗,非常珍惜每一堂課,感恩志工們用心籌辦,這個愛需要更多人一起來延續下去,感恩自己有能力齊付出。小學四年級的兒子林靖洤分享:「初次參加義賣,原來年紀小,一樣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幫助別人,很開心!看見被助學的孩子堅持達到目標獲獎,啟發我堅持學習的精神,也更珍惜自己的幸福。」
 
聽聞,翁雍潔很欣慰。見證孩子懂得用心觀察周圍人事物,也學會以同理心待人處事,培養孩子的愛心與慈悲心,親子齊成長。林靖洤也看見母親的轉變表示,母親工作忙碌,有時語氣會大小聲,他會將上課所學提醒母親,無形之中將所學實踐在生活中,母親也學會控制自己聲量,親子溝通更順暢。

翁雍潔呼籲在座的家長,本身工作非常繁忙,親子班一個月一次的課,讓她能靜下心來好好陪孩子!「沒有一段親子關係是完美的,我們千萬不要放棄任何讓這段關係成長的機會,明年課堂再見!」

◎從心開始 調和聲色言行 

陳美霞心有戚戚焉,當初就是為了能和孩子多點相處,夫妻倆去年(2022年)起帶著兩個女兒報名參加親子班課程。「雙薪家庭平常忙碌在家庭和工作間,很難真正靜下心來與孩子相處。上課,對孩子了解比較多,孩子在課堂上會想要表現,志工引導和帶動,無形中增進親子間的互動,與在家和孩子相處不同。」

十一歲的大女兒戴佳楹正面臨叛逆期,與之分析道理聽得懂,但是行為卻背道而馳,總是唱反調。又因個性衝動倔強,脾氣火爆,隨時變臉,同學朋友都閃躲。

戴佳楹不好意思表示,自己有所醒覺,也儘量不亂發脾氣,目前有改善一些!她強調,以前,她和妹妹爭東西會直接發脾氣,現在她學習與妹妹溝通,自然減少亂發脾氣的頻率。

「我喜歡親子班課程,我還要再來上課!今天很開心能一家四人上臺演繹〈代謝不住〉,我很少有機會上臺,與父母親、妹妹一起上臺的機會更少。」戴佳楹肯定地說。

當初陳美霞想要與孩子多相處,無形中打開親子的視野,學習不同於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更多的感恩心,以及品格和生活教育,正是網路世代孩子比較缺乏的。

◎以身示教 用智慧愛孩子 

今日並邀請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主任謝麗華博士,與現場親子分享「用智慧照見孩子的需要——談品格教育」,針對親子關係深入探討,了解真正的品格教育是在訓練孩子的自律能力及自我控制,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勿用言語扼殺孩子的能力。

尤其青春期孩子在意別人眼光,感覺全世界都在看他,感覺做某件事很幼稚,請家長放手,讓孩子學習辨識是自己意識感受,還是事實。父母親只要認清角色與責任,角色不同,看待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

同樣面對青春期兒子的林秋河,對於謝麗華博士的分享感同身受地說:「能學習到一點謝博士講話的語氣和智慧就好了,還需要努力!自己仍在親子關係學習的路上。」

看著臺上兒子手語演繹〈成長〉,因緊張動作顯得僵硬,還不小心比錯動作。回憶孩子就讀慈濟大愛幼兒園、親子班,一路到現在中學四年級,乖巧聽話的孩子,如今依然懂事只是有點叛逆,正處在青春年少的矛盾和尷尬中,尤其疫情行管令期間更為明顯,親子溝通受阻礙。

「之前要他參加慈少班,他會抗拒,可能升上中學,青春期尷尬階段。近兩年會主動報名參加慈少班,明年就結業了。我現在有去環保站做環保,慈濟有活動也會投入做志工幫忙,我把握機會以身作則,家長是孩子的模。」

林秋河用心良苦的父愛,一心想讓孩子在愛與善的環境成長,透過陪伴和行動帶給孩子正向力量。自己也因投入不同的活動當志工,從學習中看見自我改變和成長。
 
林胤全不諱言,自己不喜歡來上課,總覺得很尷尬,男生個性原本就不擅表達,又處在青春期很自然會排斥,父親才覺得難溝通。但回頭看,這些年的課程學習自己是有收穫,是親子關係的潤滑劑,待人處事也懂得收斂脾氣,有理智、會思考、會控制。「我知道自己很幸福,珍惜所擁有的,也希望自己有能力能將幸福傳給需要幫助的人。」

◎照亮內心 迎向人生新的里程  

另一邊,三位從六歲開始參加親子班,一路到慈少班,如今中五即將從慈少班結業的邱宗愷、陳柄權與侯旻陞,三人因課程而結識成為好朋友,即將離開也倍感不捨。

侯旻陞坦言,從親子班接續慈少班,從動態課程到比較靜態的課,初期讓他很不適應。感恩母親的堅持和妹妹,一同參與課程的激勵,如今回首受益良多。「青春期男生非常有個性,但是包容和感恩心讓我學會換位思考,處理事情態度變得不一樣,比較多的同理心,會在乎他人的感受,自然言行會收斂。」

陳柄權認同說:「將慈濟學習的同理心、善心、愛心、善解、包容,還有很多生活化的靜思語,運用在生活中,至少自己不會像很多同學的狀況,生氣就把自己獨自關在房間,不跟父母親講話,甚至冷戰幾個星期都不說話,行為偏差會影響心態。」這裡美好回憶,將收存在心底,成為人生的養分,邁向新的里程。

邱宗愷參與多年的活動,今年自己最後一次參與課程圓緣,看見眾人聚集一起圓這個緣分,既感動又很不捨地說:「這裡有我們很多回憶,耳濡目染下交到很多友善的朋友,與學校的同學相較之下,這裡比較沒有年輕人的衝動、魯莽、火爆。培養不變壞的品格,同時也學習到很多道理,雖然還無法完全理解與發揮,但是成長過程遇到事情,我相信這些能力一定能幫助我。」

侯旻陞感觸地表示,慈濟有太多彼此的回憶,三人唯一可以見面的機會是在慈少課,之後大家各自忙著課業,要相聚更難了,把握當下,希望大家愈來愈好。

三人也異口同聲地感恩志工們,這些年來的陪伴和付出,他們會學習將志工給予的愛,再傳遞出去。

最後,志工準備蔬食饗宴,讓大夥一邊品嚐美味蔬食,一邊話家常回味課程的點滴,在歡愉溫馨的氣氛中為2023年親子班與慈少課程畫下完美的句點,期盼明年再相見!

圖左 :溫美真(中)和兒子林佑興(右一)與眾分享,慈濟助學和志工的愛,翻轉林佑興的人生與一家的未來。[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親子一同呈現《無量義經》之〈代謝不住〉手語演繹。[攝影者:周世清]

圖左 :授以慈濟志工制服予家長翁雍潔,肯定她的付出,也勉勵將愛和善持續傳揚。[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翁雍潔與孩子林靖洤在親子班課程中互動學習。[攝影者:周世清]

圖左 :家長陳美霞(右二)因參與親子班,加深對孩子的了解,無形中增進親子間的互動,與平時在家相處截然不同。[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主任謝麗華博士與現場親子分享「用智慧照見孩子的需要——談品格教育」,針對親子關係深入探討。[攝影者:陳聯喜]

圖左 :林胤全(左後一)上臺演繹手語〈成長〉,因緊張動作顯得僵硬。[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從幼兒園、親子班,到慈少班,林秋河一路陪伴孩子林胤全上課,學習親子關係,一同成長。[攝影者:陳聯喜]
圖左 :邱宗愷(左)、侯旻陞(中)和陳柄權(右)從六歲開始參加親子班,一路到慈少班,如今即將從慈少班結業,慈濟有許多他們共同的回憶。[攝影者:陳聯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