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慈濟社教20 幸福喜悅從快樂學習

慈濟社教20 幸福喜悅從快樂學習

E-mail 列印
午間時分,祝賀周年慶的雙層蛋糕推出,雪隆及馬六甲志工代表及臺下群眾一齊見證,伴以生日歌曲祝賀下,司儀帶領大眾歡呼:「生日快樂!祝福馬六甲社教中心往下一個二十年邁進!」

◎見證喜悅

2023年11月 12日屠妖節這一天,也是慈濟大學馬六甲社會教育推廣中心(簡稱馬六甲社教中心)慶祝「二十周年」的日子。現場迎來數百位民眾一起來見證喜悅的一刻。

二十年前,政府推廣「終身學習」,鼓勵更多人自學校畢業以後,再次走入學習殿堂,馬六甲社教中心也於2003年10月18日啟用。

當時,「學習」在不少人心目中,也許單調地與書本脫離不了關係,但隨著時日醞釀,馬六甲社教中心在大眾的信任與護持下,陸續開辦愈來愈多課程,「人文」、「體能」、「音樂」、「語言」、「藝術」、「生活應用」、「兒童」和「親子」等系列,應時代所需,讓愈來愈多人發現,在不拘年齡下,學習本就是一件快樂的事,人生可以不留白,生活更有智慧。

二十年後,馬六甲社教中心以「Eat, Play, Learn,幸福喜悅從快樂學習」為題,抱以回饋社會大眾之心,善用馬六甲慈濟園區多個空間,舉辦十九堂體驗課廣邀民眾大德和志工參與,計有現代瑜伽課程、八段錦、兒童手工、綜合媒材盆栽、禪繞、書法、肌理流沙畫、剪紙、茶道、二胡、親子蛋糕製作、蔬食教學分享等,共吸引三百六十一人次參與。

當天,國議廳走廊展示學員作品,如硬筆書法和水墨畫,靜思人文團隊也共襄盛舉,藉靜思語遊戲寓教於樂,現場還有素食供齋,讓人們暖心、暖肚之餘,也能夠從各項課程中,體驗學習的幸福與美好。

◎疼惜愛自己

蔡安妮是典型以孩子為重心的媽媽,今次帶五歲孩子來參與兒童手工體驗課。在外等待當兒,走到靜思語遊戲區,她抽中一張靜思語,講述「人生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會落空」她有感這一句很貼切內心聲音,因為平時有太多事情想要做,但是太忙了,一般人總是會想,再等一下,或把孩子的需求擺在第一位,結果孩子許多本領學會了,自己還在原地踏步。

「例如我很想學游泳,但是都會先為孩子報名,結果孩子已經學會,自己還是旱鴨子,和孩子一起去玩水活動,自己還是會很害怕。」平時總覺得孩子需要學一些事物,卻忽略自己的需求也需要被填滿,讓心裡經常空空的。靜思語啟發了她,加上今天在社教中心看見多堂心動的課程,她想要為自己安排時間,釋放抒壓、學習新事物,從中發掘自己更多的價值。

六十多歲長者陳維真在女兒和朋友陪伴下,報名參加了好幾項瑜伽體驗課程。「長期彎腰勞動關係,背部僵硬了好久,想學瑜伽拉一拉身體筋絡。曾經看過女兒學瑜伽,感覺很好,卻學不來,這次經過老師調整,走路也比較輕鬆。」體驗後發現這對自己有益,她趕快報名下個學期課程。

有長者認為年紀大了,不適宜再出來「麻煩他人」;陳維真卻不如此認為,她說,現在退休了,更加要出來,不然一個人在家面對四面牆,太無聊。在外吃吃喝喝的活動也許不適合,但是她可以選擇運動:「因為運動讓身體好,可以讓孩子放心,不然一身病痛,孩子做工都不安心。最重要是希望能陪伴孩子更久。」她言語間,不經意透露能夠陪伴在女兒身邊的幸福。

家在沙巴的林盈燕,在馬六甲待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不想成天無所事事,而讓時間白白從指縫中溜走,希望利用空檔,讓女兒學習新事物。從朋友處聽聞馬六甲社教中心二十周年,有很多的體驗課程可以參與,因此一大早就與女兒前來。喜歡烘焙的她,與女兒興致勃勃地參與親子蛋糕體驗課程,女兒做得非常開心,林盈燕也在旁,用手機為女兒錄影留作紀念。

首次踏足慈濟馬六甲,帶給林盈燕的印象,就是到處都充滿了自然的人文氣息,且任何事物都安排得井然有序,非常有紀律,讓她有一種幸福的感覺,非常舒適且舒心。林盈燕表示,社教課程可以提供馬六甲民眾快樂學習的機會,明年一月還要再度來辦事,她說若有時間,會安排來參與課程。

◎學習好環境

「我認識慈濟很久了,第一次來因為兒子是過動兒,帶他來慈濟幼教,是最早批的學生之一。最初好動一直在草場,六個月後才願意踏入教室。這裡的學習環境很好,愛心媽媽用耐心陪伴改變了他。現在二十多歲,一切表現正常無異。」退休護士莫泰美說。

多年後再來慈濟,她帶患有自閉症的女兒,過來參加社教中心體驗課,女兒在兒童手工黏土課程,她也為自己報名了盆栽和瑜伽課程。希望在下一學期,能陪伴孩子學習瑜伽,緩解孩子的情況。

「我知道慈濟有社教中心,但是沒有機會過來看看。今天來這裡,看見很多人,感覺可以幫助很多人,因為環境也很好,很平靜和諧,還有活動參加、有精神寄託。而且這裡也是個學習的地方,可以讓家長、年輕人,不同年齡層來學習新手藝,讓自己二次、三次再接受教育的機會。」

「2003年馬六甲社教中心開幕典禮,我是人群當中的志工之一,很懷念啊,當年的熱鬧情景,現在還是一樣熱鬧,而且環境沒變,只有局部翻新,還是一樣的典雅……」熟悉的面孔熊志妮,曾經是志工,也曾是慈濟志業體同仁,多年來一直關注慈濟社教訊息,曾經學過陶藝、易筋經、鉤針班等課程。

「這裡就像一所學校的環境,設備佳,也像一股清流,有志工關懷和陪伴我們。可以讓白天工作忙碌的人們,晚上來學新事物釋放壓力,而且這裡有多元課程可供選擇,假如沒有這所『學校』,我們需要花更多時間,去不同的地方尋找課程學習。」她重複強調社教中心的重要性。

她今天報名體驗肌理流沙畫和綜合媒材盆栽課程,感覺很好玩,過程也很療癒,她說,看見自己親手打造的作品,很有成就感,也是持之不懈參與不同課程的原因。

◎熟悉的面孔

「我們星期四有三堂不一樣的課程。有一位長者參與易筋經,第一堂很抗拒,沒想到在老師鼓勵下,他持續學習,身體變好了,有時候孩子沒空,他自己坐Grab來上課……」現場可見,不少課程的學員、隨班志工,一起來當工作人員,與眾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馬六甲社教中心的「校長」何翠英(慈翠)深深感恩,二十周年的今天,除了看見許多人來參與體驗課,也有不少熟悉的學員、志工、同仁面孔,有人已參加志工培訓,穿上委員旗袍回來幫忙。她縱然現場忙透透,依然開心四處招呼關懷。

「這就是成就感之一,相比較過去,今次活動分成更多區塊,我都一一分工出去,各小組長獨立運作,自己安排分工,讓我不必全都承擔在肩上,雖然忙碌,實際上卻輕鬆許多。」

其中在報到處承擔工作人員的許蕙晶,去年(2023年)開始參加社教課程,參與過易筋經、五禽戲、八段錦、瑜伽等課程,進一步投入慈濟其他活動,如慈濟青年活動,或在「助學金頒發典禮」當工作人員等,她說,每一次的參與,都有不同的學習和收穫。

「慈濟讓我感覺,志工都很主動去關懷,讓我一步步走出來學習。」害羞的許蕙晶,平時工作對著硬邦邦的電腦,很少有機會舒緩下來。後來藉社教課程,身心有所調整和改善,不再那麼緊繃。而參與志工活動,則讓她學會主動與人溝通,對她而言是很大的突破。「就像今天在報到處,我需要主動去了解不同的課程內容,主動靠近與人溝通和他人解釋特別之處,這是我蠻大的學習。」她說。

負責養生瑜伽體驗課的黃詩柔曾經是日文班學員,正職是律師,同步在傳授瑜伽和學習中醫調理。抱持著造福人群之心,多年前加入馬六甲社教中心師資團隊,成為瑜伽班老師,也在每一堂課中分享靜思語。

「我很喜歡學習,但是我的學習,經常只收在自己腦海中,很少有與他人分享。為了讓我的人生有更深一層的意義,我認為應該把我懂的東西分享出去。」對她而言,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使命,就像律師是工作,幫助社會解決法律上的問題,瑜伽是個人興趣,提升自己還可以造福人群,學中醫則是傳承家族行醫使命。」

除此之外,黃詩柔還帶著孩子參加慈濟親子班活動。她認為時間再忙,依舊可以安排,有心要做,肯定會做到。「對我來說,社教中心課程不只是紓壓身心,還有很值得推廣一些人文課程,因為現代人變得很機械化,生活匆匆忙忙,對著手機或電腦,應該要回歸本性,做回一個真正的人。例如學習瑜伽不只是讓身體伸展或排解壓力而已,還有很值得推廣的靜思語,學習更多人生道理、運用在生活中;還有茶道課程,不只是學泡茶,還可以透過泡茶看待自己的人生,這才是真正需要學習的。」

她祝福馬六甲社教中心有更多二十年,更多人一起來參與志工、交朋友,一起來體會社教之美,最重要是趕快行動,報名學習!

慈濟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羅綉甄(慈瑞)形容,二十廿年,就像小孩從一歲成長至二十歲年輕人歲月,雖然走過這些日子,真的很不簡單,但是看見很多人因為社教中心而加入慈濟;或因慈濟而參與社教課程,從中調整自己改習氣;也有人是來學習感恩與包容的精神,藉課程學習到身心靈的成長,實是可喜可賀之事。

當天,共有六十一人報名參加下一梯次課程。二十歲,是屬於充滿朝氣活力的青年階段,不少人祝福馬六甲社教中心,繼續承辦更多更具吸引力的課程,讓更多公眾人士,能夠從學習者感受幸福和喜悅,繼而一起來造福人群。

圖左 :兒童手工體驗課,孩子們和黏土對話,從揉揉捏捏中尋找樂趣。[攝影者:鄭美淇]
圖右 :社教課程多種多樣,其中華樂二胡演奏,是其中一項體驗課程。[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蔡安妮受靜思語啟發,決定撥出時間,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陳維真(青衣者)經瑜伽老師黃詩柔調整,身體筋絡鬆弛許多。[攝影者:周世清]

圖左 :林盈燕(右)與女兒興致勃勃地參與親子蛋糕體驗課程,兩人非常開心。[攝影者:鄭美淇]
圖右 :退休護士莫泰美(左一)參與護膚品製作體驗課,給自己再一次學習的機會。[攝影者:周世清]

圖左 :早年曾是社教志工的熊志妮(右),今到來參與周年慶儀式,深有所感。[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負責報到處的許蕙晶,願意主動學習而有所成長。[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瑜伽老師黃詩柔(左前)熱愛學習,也熱愛分享,將所學推廣出去。[攝影者:周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