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青年學子展創意 發揮正面影響力

青年學子展創意 發揮正面影響力

E-mail 列印
用行動支持與鼓勵青年朋友的創新創意,慈濟基金會及慈濟科技大學合作舉辦「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迄今已邁入第七屆,競賽以「環保」為主軸,擇「慈善」或「醫療」為研發主題。環保五R包括:不用 (Refuse )、少用(Reduce)、重複用(Reuse)、修理再利用(Repair)、清淨回收有大用(Recycle),

來自全國大專院校及高中職學生,為研發注入創意新血,投注人文關懷,經專業評審,從百件作品評選「大專院校組十六組」及「高中職組八組」共二十四組優秀作品於11月18日在臺北市松隆路靜思書軒植境店進行創新競賽的展演和頒獎典禮。舉辦目的為鼓勵青年勇於追逐夢想及自我實踐,期讓各校青年學子們為研發注入創意新血,激發無窮的創新思維,開發具創新創意且可使用的作品,發揮慈善心與創造力,一起跨步社會公益的行列。

◎研發創新 要有倫理與人性

在劉效成副執行長和慈濟科技大學羅文瑞校長的敲鑼聲響,啟動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展演序幕。

劉效成副執行長與眾說明舉辦目的:「第一屆舉辦慈悲科技創新競賽是在慈濟科技大學,科技來自於人性,研發創新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要有倫理與人性。科技造成人類與地球的傷害,無人機、烏俄戰爭、以阿戰爭,以及從地球到月球,研發是要幫助人,還是把人類帶往毀滅,這些存住於人的一念心,人性有善有惡,善與惡的劃分,善惡拔河誰會勝利,是人多的一方。」

慈善基金會結合醫療、慈善、人文,人類的延續、地球的延續,都需要在座年輕人,大家都有這一份的慈悲和愛,把科技運用在對的地方,人類和地球就會永續,若心念偏差,科技就會讓倫理滅亡。植境店以前是好樂迪旗艦店,現在則是以年輕人推動永續和健康蔬食、眾生平等的場所,大家一起來共善,讓社會共好。

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致詞:在評審挑選,總有佔優勢的,譬如比胖,院長就贏,但比年輕,你們就贏了,成績公佈若有點跟你的想像有落差,而這輸贏方面只是在角度上的分別,有的從左邊看,有的從右邊看,有的從商業看研發產品。今天的評審重視慈悲的出發點,還有關懷弱勢或關懷地球,無限的創意對未來的影響,很多的產品、設計,很多的想法,目前都是一個起頭,祝福大家的創意能夠在日後能夠幫助需要的人的願望實現。

趙院長說:「也許你周邊的年輕人最後會成為比爾蓋茲,也祝福你日後口袋在豐盈時,要記得你一開始的初發心,要幫助人,也期許你們鼓勵後進的人,一棒接一棒,讓臺灣更好,讓世界更好。」

◎微型空氣發電機 榮獲第一名

年輕人的創意發想,扣合環保、慈善、備災的結合社會議題。Green Future團隊是就讀國立海洋大學蕭采宣、輔仁大學賴廷愷共同研發能量轉化與儲存的裝置「儲能備災的微型空氣發電機」,運用於各種天災或山難發生時,提供即時電力,守護救災不中斷。此項創新產品以通過鎂-空氣燃料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有別於過去緊急發電常用的柴油發電機。

競賽選手蕭采宣說:「當災難發生,需要用手機聯絡時,遇到電力耗盡,那時就沒有電力來源可對外聯絡,此時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個行動電源,而是需要一個自行產生電力的電機,這就是我們一開始的構想。」這個構想在高中時就一直在構思,而以能量轉化與儲存的裝置微型空氣發電機為主題研發,研發大約有一年多了,曾做過此類型的模型。

在研發過程,都會遇到瓶頸,如材料的挑選、試用、發電效果等等,如何達到發電效果,都須做慎思考量。儲能備災的微型空氣發電機研發以個人型、攜帶方便,如登山客可以掛放在登山包裡,因此在設計上以重量輕盈、體積小,方便攜帶為目標,以及要能廣泛運用於救災時的必要品,譬如地震時,被壓在瓦礫堆中,當一時無法救出,就可先送進去發電機做短暫使用及登山客遇到山難時,於等待中,就有電力輔助,等待救難人員前來救援。

研發夥伴賴廷愷說:「微型空氣發電機是以個人攜帶型做研發,體積重量只四百三十公克,一次添加能量可用一天以上,當燃料耗盡,只要補充鎂金屬顆粒,一小罐裝成本只要十元,可二次添加,可使用三天,燃料便宜,取得也非常容易,一般的材料行商店,如特力屋。」

賴廷愷表示,微型空氣發電機未來成為商業化,就會以套組作銷售。此電池在乾燥狀態下可以長期儲存,若遇災難或突發狀況時,只要臨時加水就能立即活化,此外在發電過程中完全淨零碳排無污染,是一種永續環保的綠色能源。

賴廷愷與蕭采宣研發「儲能備災的微型空氣發電機」深獲評審團青睞,榮獲第一名獎項,也獲得特別獎和工業技術研究院的特別獎。賴廷愷獲得第一名感言:「期望未來能對臺灣社會和世界有更多的幫助。」蕭采宣說:「沒想到會有這機會發表感言,很開心、很激動,今天大專院校發表主題很多都是研發賑災,很感恩得到肯定,期望未來在做改良後,能運用到賑災救援行動上。」

◎符合SDGs第六項目標

一年半前就開始籌劃進行無電力式慈悲淨水設備的「汲水人」研發團隊,是就讀慈濟科技大學,具護理背景的蔣怡慧說:「一開始研發是看到非洲和未開發國家報導,他們的飲用水都喝到污染水或糞便的水,就發想要研發乾淨的水給他們喝,但未開發國家又沒電,要有電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就研發設計無電力式淨水及逆洗設備。只要將手放置在打氣筒進行手動加壓,進行逆洗操作,材料容易取得,像隨手取得的寶特瓶,舊衣服回收,讓賑災團隊可以帶著走。」

此項研發是羅文瑞校長帶著我們團隊一起做研發,在一開始我們用UF試驗,但失敗了,髒水無法過濾成乾淨水,又加上用手做打氣加壓,中間的連接管路器不順,因此再從管路著手研發,在研發中失敗率很多,雖然經過無數次的失敗,但我們團隊是愈挫愈勇,都覺得失敗不算什麼,只要能研發成功,讓未開發國家和賑災時,能讓淨水器發揮功效幫助到人,才是我們的目標,期願透過我們的發明,能讓他們喝到乾淨的水。

研發材料,以隨手可得材料,如當地的水管、寶特瓶、舊衣回收,都可運用上,在操作過濾後,過濾器裡舊衣服可以拆下,洗一洗,就可再重覆利用,達到最高的回收再運用,具有無電經濟性、體積輕便性、過濾逆洗性、零件可換性、耗材可近性、及環保再用性,符合SDGs第六項淨水與衛生的目標。

淨水器的研發可提供給救災團體,如慈濟的賑災團隊,紅十字會或國內外救災團隊,讓需要的國家都能即時得到,讓受災區能獲取乾淨水飲用,減去病源滋生。

很喜歡研發創新的大專校院組-康復小隊Comfoot的薛凱潔說:「自己不是護理系學生,但很喜歡做醫療的創新設計,因此常接觸到醫生、復健師、物理治療師,前期曾做過物理治療的拍痰、復健訓練等,從中發現孩童的義肢穿戴、姿勢移位等復健的成本很高,因此就發想要設計較低成本來幫助他們。」

在設計義肢產品結構,足部健康和垂足線如何做及位置時,那時不知該怎麼辦,就尋求復健師協助,請教他們如何做、如何更改,而在設計研發試驗時,失敗很多次,就再請教顧問協助、調整,經顧問的幫忙導正及修正才有今日的成果呈現。

榮獲第三名,薛凱潔表示,研發設計是想要幫助四到十歲的孩童、腳神經較差的兒童,一開始設計是偏向富有國家或族群,但今日得到一個啟發,就是評審團給予的指導和建議,就是敘利亞國家、有戰爭的國家,他們因戰爭受到飛彈的攻擊,導致很多人截肢,因此我們要再重新思考和再做改良,將設計成本降低和以更方便穿戴為目標,推廣到受災和難民的國家,幫助他們走出創傷。期望設計出的義肢產品,能提升受創孩童的自信心,讓他們看到義肢不再是硬梆梆的單色義肢,而是可以在義肢上自由彩繪。

◎要記得這感覺 看到潛在能力

競賽圓滿,進入頒獎時刻,創淨科技公司執行長陳建宏說:「請同學記住現在熱情的感覺,在這裡可以活躍交到好朋友,未來走入職場要記得這感覺,要記得參加過慈悲科技的創新競賽,一路上要保持熱情,要幫助這個社會,今天參加慈悲科技的創新競賽,一定會改變你的人生。」

佐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文龍說:「人是最重要,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所有的創新創意還是要對人類有貢獻,對生命的尊重,得獎的隊伍,對災難做研發,且用最簡單方式完成,讓我看到運用不同功能材料,看到未來的潛在能力、備災和環境永續。」

工業技術研究院行政處長蔡禎輝說:「看到很多很好的創意,讓我也學到很多,慈濟都是站在第一線,從中理解到甚麼是最需要,緊急備源是最需要,因此選擇團隊就是以緊急救援相關的研發團隊。不發電的微型空氣發電機,工研院頒發的特別獎金是以鼓勵性質,讓公益團隊和工業團隊聯手合作,讓此項產品在日後能提供給慈濟,拿到第一線去使用,去救災。」

競賽活動圓滿後,劉效成副執行長勉勵,今年是第七年了,活動愈辦愈棒,很感恩評審團隊的支持,以及在座的主角-競賽隊伍,我們的年輕人,期望你們發揮你們的影響力,帶動更多的年輕人一起去宣揚推動,及有更好的idea,讓世界共好。

圖左 :在劉效成副執行長和慈濟科技大學羅文瑞校長的敲鑼聲響,啟動全國慈悲科技創新競賽的序幕。[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劉效成副執行長說:「科技來自於人性,研發創新最重要就是要有慈悲,要有倫理與人性,研發是幫助人,慈善基金會結合醫療、慈善、人文,人類的延續、地球的延續,都需要在座年輕人,大家都有這一份的慈悲和愛,把科技運用在對的地方。」[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臺北慈濟醫院趙有誠院長:「也許你周邊的年輕人最後會成為比爾蓋茲,也祝福你日後口袋在豐收時,要記得你一開始的初發心,要幫助人,也期許你們鼓勵後進的人,一棒接一棒,讓臺灣更好,讓世界更好。」[攝影者:游濬紘]
圖右 :工業技術研究院行政處長蔡禎輝(左一)說:「看到很多很好的創意,讓我也學到很多,慈濟都是站在第一線,從中理解到甚麼是最需要,緊急備源是最需要,工研院頒發的特別獎金是以鼓勵性質,讓公益團隊和工業團隊聯手合作。」[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慈悲科技創新競賽的評審團隊,走到每組競賽隊伍攤位聆聽各組的解說,也於當下提問產品研發的功能性。[攝影者:劉偉興]
圖右 :賴廷愷與蕭采宣研發「儲能備災的微型空氣發電機」榮獲第一名獎項,也獲得特別獎。賴廷愷感言「期望未來能對臺灣社會和世界有更多的幫助;蕭采宣也表示,沒想到會有這機會發表感言,期望未來在做改良後,能運用到賑災救援行動上。[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汲水人」研發團隊,是就讀慈濟科技大學,具護理背景的蔣怡慧(中)說:「只要將手放置在打氣筒進行手動加壓,進行逆洗操作,材料容易取得,像隨手取得的寶特瓶,舊衣服回收,讓賑災團隊可以帶著去救災。」[攝影者:劉偉興]
圖右 :榮獲第三名,薛凱潔表示,我們要再重新思考和再做改良,將設計成本降低和以更方便穿戴為目標,推廣到受災和難民的國家,幫助他們走出創傷。期望設計出的義肢產品,能提升受創孩童的自信心。[攝影者:游濬紘]
圖左 :創淨科技公司執行長陳建宏說:「請同學記住現在熱情的感覺,要記得參加過慈悲科技的創新競賽,一路上要保持熱情,要幫助這個社會,今天參加慈悲科技的創新競賽,一定會改變你的人生。」[攝影者:游濬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