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敘利亞難民納瓦夫 拄著拐杖也要來道感恩

E-mail 列印
「在陪伴過程中,他看到了希望的降臨。就像一個人,本來快渴死了,我們給他喝了一些水,他又活起來了。」約旦志工如思(Mohamed Khir Alriz)說著心中難以言喻的感動,這分助人重獲新生的喜悅,愛 出愛返,也讓他更堅定自己無悔的慈濟路。

納瓦夫(Nawaf Mohamed Alfares)敘利亞人,現年六十七歲,2013年因內戰逃難來到約旦,一家十二口住在馬弗拉克沙漠(Mafraq)的帳棚裡,難民營裡貧困艱難的生活,身體上的病痛只能任由病魔吞噬折磨。直到2023年5月,約旦慈濟分會志工一如既往來到馬弗拉克舉辦義診,他前來求助,生命從此有了不同……

◎逃離戰火 流落他鄉貧病交迫

納瓦夫原籍阿勒坡(Halab)。他的家鄉在伊德利普(Idlib),也是2023年2月土敘地震發生之處。戰爭前他的生活也是困苦,從事農工,哪裡有工作就落腳哪裡,雖不富裕,日子倒也安貧知足。

無奈2011年敘利亞內戰起,2013年納瓦夫與大兒子帶著家人躲避戰亂,來到約旦,在異地也是以打工來維持生計。納瓦夫與太太還有四個未成年的孩子,家庭成員眾多,入不敷出。

而大兒子瑞侃(Rakan Nawaf Alfares)二十五歲,已婚,也有四個小孩,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兩個家庭,一共十二個人,困窘的經濟下,住在一個勉強遮風蔽雨的帳棚中。

打零工的收入微薄,除了生活費,沒有多餘的錢治病。敘利亞難民身處異鄉,生活本就不易,住在沙漠中的他們,還得承受飛沙走石,炎日曝曬,寒風刺骨惡劣的生存環境。如遇身體有病痛時,更是雪上加霜,求助無門。

◎尋求義診 病情加劇負債累累

2023年5月26日慈濟志工又如期來到馬弗拉克舉辦義診,納瓦夫拄著拐杖,手上提著尿袋,蹣跚的步伐中抱著一絲的期待來到現場。他的膀胱中有一顆腫瘤已經十年,還有疝氣(hernia)加上攝護腺腫大。兒子陪著他到莫納德醫生(Dr. Mohanad)的診間看診,尋求醫治。

複雜的病況,志工安排納瓦夫六月到安曼(Amman)開刀,由莫納德醫生手術治療疝氣。其他兩項病症轉診給泌尿外科巴哈醫生(Dr Bahaa)。2023年8月膀胱腫瘤病情加劇,膀胱沒有空間儲存尿液,尿液外溢苦不堪,兒子帶他到安曼公立醫院巴希爾(Basheer Hospital)就診,排到的手術時間是六個月之後。

因為膀胱腫瘤是十年痼疾,醫生說移除腫瘤手術要三千約幣(約合新臺幣十三萬二千元)。納瓦夫食指浩繁捉襟見肘的家,哪有多餘的錢付手術費,兒子只能跟別人商借五百約幣(約合新臺幣二萬二千元)先幫他裝上尿導管,殘酷的經濟壓力,他無法再做進一步治療。

病情每況愈下,導尿管被腫瘤擠壓,無時無刻刺痛納瓦夫的腹腔。但已負債累累的家庭,就只能聽天由命,他拖著疲憊乏力的身心躺在床上,任由病疾摧殘。

◎志工奔走 邀請醫師結緣共善

「如果沒有辦法幫我,也沒有關係!」2023年9月志工到家探訪。納瓦夫看到志工到訪,卑微無助地對著如思說著。全家人束手無策,絕望中也認命告訴志工:「 如果是癌症,就算了,拖到生命的盡頭,就解脫了。」

如思滿心不捨,再度拜訪巴哈醫生,向他介紹證嚴上人與慈濟的精神「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說明慈濟幫助的對象素昧平生,是無力支付醫藥費的貧苦眾生,在約旦慈濟的醫療志業已經十四年,拔苦救難,受助者無數。

四十歲的巴哈醫師,也有顆慈悲善良的心,悲心相契,他主動減免手術費為兩千約幣(約合新臺幣八萬八千元)。他說:「醫生的本分事就是要救人,如果碰到需要開刀的病人,就算不收錢,我也會幫忙。」

2023年10月在志工的陪同,納瓦夫在安曼金地醫院(Kindi Hospital)開刀取出膀胱中的腫瘤,終於拔除十年的苦痛,不需再終日掛著尿袋。手術過程中,巴哈醫師發現他沒有攝護腺腫大的病灶,又再減免五百約幣的手術費。

納瓦夫從恢復室推出來,他一直喃喃說著:「感恩上人,感恩慈濟。」走過生死,慈濟對他而言是再造之恩,是把他從絕望的深淵拉出來的救命恩人。

◎現身說愛 見證生命自度度人

2023年10月13日,馬弗拉克雙月份志工固定前來關懷。納瓦夫得知慈濟志工來到虎威賈村(Huweija)。他拄著拐杖,一步一步地走了三十分鐘的路程來到當地,為了就是要跟志工們相見歡。納瓦夫閃閃發亮的眼神,一聲聲對上人、慈濟、臺灣人、志工們道感謝,這分無以回報的深深之情,感染現場所有人。

「慈濟幫助我手術費,治療了我多年的病痛。祝福各位善心人士身體健康,希望阿拉保佑大家平安順利。」懇切感激的心,在場的每一位志工都是見證者,也深刻感受,無私的愛,如何把一個人從絕望的深淵拉出來,又恢復對生命的希望與感恩。

而一路陪伴他的如思,更是感動莫名,印證了人人有覺性,因緣具足時,就有啟發覺性的機會。就如法雨滋潤眾生,一樣的雨水,供給不同植物生長,善的種子,一生無量。除了受助者的心,志工們的心也攝受,同霑法喜,自度也度人。

約旦志工依循上人教導,一步一腳印,在遙遠的國度,為苦難人付出,膚慰與陪伴,用感恩、尊重傳遞大愛精神。受到救助的病人不只身體得到救治,心靈上得到的正能量,對未來,生命再次充滿希望。

圖左 :納瓦夫六十七歲,病痛十年無法拔除,滿臉愁容,對未來茫然。[攝影者:法尤米]
圖右 :2023年5月26日,大兒子瑞侃(左)陪著納瓦夫(右)來到義診現場,他拄著拐杖,手上提著尿袋,蹣跚的步伐中抱著一絲的期待。[攝影者:林綠卿]

圖左 :9月29日,慈濟志工家訪馬弗拉克,兩個家庭,一共十二個人住在一個勉強遮風蔽雨的帳棚中。[攝影者:阿詩瑪]
圖右 :困窘的經濟下,帳棚內一眼看盡的空間就是一家人安身之處。[攝影者:法尤米]

圖左 :長子瑞侃(右)現年二十五歲,他也有四個孩子,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攝影者:阿詩瑪]
圖右 :納瓦夫(左),卑微地對著如思(右)說:「如果沒有辦法幫我,也沒有關係!」病苦纏身,讓他對人生放棄了希望。[攝影者:阿詩瑪]

圖左 :如思(右)找到悲心相契的巴哈醫師(左),他願意降低手術費用,共善幫助病人。[攝影者:林綠卿]
圖右 :10月2日納瓦夫(右)在志工的陪同到安曼金地醫院,開刀取出膀胱中的腫瘤,終於拔除十年的痼疾,不需再終日掛著尿袋。[攝影者:阿詩瑪]
圖左 :一路陪伴納瓦夫(左)的如思(右),歡喜中感動莫名,印證了人人有覺性,因緣具足時,就有啟發覺性的機會。[攝影者:林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