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十心級隊輔服務 陪伴海外家人

十心級隊輔服務 陪伴海外家人

E-mail 列印
新冠疫情闊別三年多,「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再度於2023年11月30至12月4日在花蓮靜思堂展開。來自全球十一國家隊輔及行政隊輔共六十人,11月29日下午聚集花蓮靜思堂集訓,將 服務來自十九個國家,四十七組約三百六十位即將受證委員與慈誠的學員。

除了隊輔長蔣淑麗與何敏賢之外,也規劃了三位副隊輔長協助關懷十二位行政隊輔;每位行政隊輔協助四位隊輔,每位隊輔照顧七位學員。層層關懷正是慈濟人合和互協的無間展現。

十二位行政隊輔由臺灣中區各社區組隊長為優先,為了傳承,邀約許多年輕志工加入,成員中有三分之二不曾承擔過行政隊輔,因此11月18日,在臺中大里靜思堂事前舉行一場集訓。11月28日來自全球十一個國家,四十七位隊輔,11月29日再次集訓更顯重要。

◎溫故而知新 行止有威儀

靜思精舍德懷師父等八位師父,參與工作團隊會議。接續由德杭師父在講經堂指導「學佛行儀」,在引磬聲引領下,讓隊輔不熟悉在木製的蓮花椅上複習「問訊」、「禮佛」等儀軌。

六十位隊輔成員,在講經堂裡恭敬地複習「問訊」的「毘廬印」,讓大家多練習,再由八位指導師父檢視動作,並給予修正,期待大家養成習慣。不只在講經堂練習,回到當地仍持續加強,達到熟能生巧,才能讓海外學員學到正確禮佛行儀。

另外,培育組團隊示範「四威儀——食、衣、住、行」,讓大家重溫儀軌,黃美霞強調較易被疏忽的項目,如唱〈供養偈〉或〈感恩歌〉等,第一個字不接腔;用餐時餐袋不放桌子上,腳不踏在椅子橫桿上;並用圖片說明舀湯時,碗不置於湯桶上方;八個人一桌用完餐後,務必將椅子擺放整齊。因應環保,沐浴不要太久,以節約能源。行走間,提袋放置右側,讓畫面整齊劃一,呈現出慈濟人特有的人文。

示範衣與住時,特別準備寢具,讓大家重新熟悉墊被、棉被及枕頭的折疊及擺放方式,培育組團隊引導示範後,再由隊輔親自練習,把淡忘了的細節烙印在腦海裡。

◎佛心師志掛胸前 放下身段勤學習

別胸花是較困難的一環,培育組黃美霞提醒大家需將胸花先定位,再以別針小心固定,不能抓捏花瓣,避免影響花型,另以珠針將「佛心師志」定位於荷葉下方,再以小別針固定住位置,避免行走時晃動,讓百葉荷花與「佛心師志」呈現出完美的直線。

大家專注練習的同時,螢幕上放映著影片提醒學員,拿捏出竅門,避免別花時扎到自己或對方。別胸花對受證的菩薩來說,是歡喜的時刻,也是隊輔一對一結好緣的最佳時機,與學員心靈交流的好時機。

何敏賢第一次承擔隊輔長,新手上任懷著戒慎虔誠的心學習,因為對環境較不熟悉,他時時留意各項程序的進行,並向有經驗的行政隊輔學習。何敏賢看見海外隊輔們,把握分秒積極地學習,他更希望大家從學習當中,法喜充滿。

◎堅守戒定慧 身形啟慧根

四十七位隊輔中,就有四十位來自海外。隊輔長蔣淑麗請大家放下社區事務,安住在營隊。本著慈濟人的真誠與熱情,彼此融入,如同一家人。

印尼隊輔莊英荷認為,臺灣的隊輔比較接近上人,且熟悉中文,容易學到靜思法髓,所以她謙虛地說,懷著感恩心來學習。

全球最大靜思堂在印尼雅加達,講經堂裡也有蓮花椅,但是花蓮靜思堂的蓮花椅有經書架,德杭師父特別提醒,禮佛時必須以手固定,避免發出聲音。隊輔莊英荷銘記於心,也會請學員用心當下,由靜中體會身、口、意的重要;守儀軌中生定,進而生慧。

三位來自巴拉圭的隊輔,必須搭乘三十五小時的飛機,才能來到臺灣。生長在臺南的陳宏銘,國小畢業時全家移民阿根廷,之後他的事業在巴拉圭發展,四十年來,每一、兩年往返臺灣一次。

首次承擔隊輔的陳宏銘,懷著如履薄冰的心情,在「學佛行儀」單元中,精準學習合掌在胸前,放掌置腰際,讓隊伍整齊劃一。另外,陳宏銘也再次複習寢具的摺疊方式,現學現賣。承擔巴拉圭隊輔最大的困擾是語言,所以他將以個人的身形影響學員。

◎慈濟發源地 學習靜思法脈

來自馬來西亞的林翠蓮,今年陪伴三位斯理蘭卡志工回臺受證。2004年12月斯里蘭卡海嘯後,她在社區為承擔紀錄工作。2005年1月起開始做報導,到現場看到斷垣殘壁的情景,猶如人的皮膚被拉開的慘狀,升起悲憫之心,發願到斯里蘭卡付出,也在2006年底受證成為慈濟委員。

斯里蘭卡災後急難救助,與短、中、長期的建設,林翠蓮都參與其中。因此,自2013年起,開始長期關懷斯里蘭卡,接引約二十位當地志工,受證為慈濟人。

多次回臺陪伴受證慈誠、委員的林翠蓮,因為三年的疫情,許多會議及聯誼都改為線上,人與人之間較為疏離,降低互動機會。她說,「見面三分情,須常常交流,才能拉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林翠蓮希望藉著承擔隊輔的機會,多分享慈濟人的故事。動之以情,「受證後是上人的第一代弟子,要學習承擔。」回到慈濟發源地,學習臺灣的人、事、物等靜思法脈及慈濟人文。

◎難行能行 使命必達

首度承擔海外精神研習會的隊輔長蔣淑麗說:「一直以來都很感恩中區團隊對我的厚愛,因此只要有邀約,都是二話不說就承接下來。」在籌備過程中,讓蔣淑麗覺得最不容易的是人員的邀集,除了要一一聯絡,還得一一再確認,對於來自十方的意見,也必須一一消化,務求做到盡善盡美。

蔣淑麗還是上班族,且承擔臺中市太平區的和氣組長,事業與志業的繁瑣工作本就讓她忙碌不已,接下隊輔長更是忙上加忙,但她總是將壓力化為助力,把阻力化為動力,視每個承擔為最好的學習機會。

不管同樣的活動承擔過幾次,蔣淑麗都視為第一次,讓自己以雀躍的心投入,並從中學習新的事物,發掘其中的樂趣。親和力十足的她,總是笑臉迎人,她愉快地說:「我就是聽上人的話,與人結好緣,把每個人都當作未來佛,時時保持快樂的心情,就會發現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

蔣淑麗叮嚀大家,「行住坐臥、身行禮儀,言談舉止如法如儀。時時檢視、提醒自己時時感恩與微笑。」提供海外家人「十心級服務——戒律心、包容心、超越心、真誠心、同理心、關懷心、敏銳心、尊重心、耐心、智慧心」,期待以最完美的慈濟人威儀,帶領與陪伴海外歸來的家人。

圖左 :隊輔長蔣淑麗,掌控集訓流程,期許各項細節達到盡善盡美。[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2023「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隊輔研習會上,精舍八位指導師父,蒞臨團隊工作會議,期許提供海外家人最佳的服務。[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精舍德杭師父,講解學佛行儀,讓隊輔複習各項儀軌。[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在引磬聲的引領下,精舍師父們修正「放掌」、「問訊」、「禮佛」等動作到位,讓海外學員學到正確的行儀。[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印尼隊輔莊英荷懷著恭敬、感恩的心,跟著臺灣的隊輔學習靜思法髓。[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培育組團隊示範「食的威儀」,示範用餐時餐袋不放桌上,腳不踏在椅子橫桿。[攝影者:劉松島]

圖左 :培育組團隊示範「四威儀——食、衣、住、行」,特別準備寢具,讓大家重新熟悉墊被、棉被及枕頭的折疊及擺放方式。[攝影者:劉松島]
圖右 :馬來西亞隊輔林翠蓮,希望藉著承擔隊輔的機會,多分享慈濟人的故事。[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首次承擔隊輔的陳宏銘(左二),懷著如履薄冰的心情,精準學習合掌在胸前,放掌置腰際的行儀。[攝影者:李彥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