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結合訪視關懷 咱們來說故事

結合訪視關懷 咱們來說故事

E-mail 列印
「我要來說一個『明鑼移山』的故事乎恁聽(臺語hōo—lí thiann),故事是按呢(臺語án-ne)。明鑼和太太住在山邊的房子裡,大山經常會有石頭掉下來滾落砸破屋頂,還阻擋了陽光。太太要明鑼想辦法把 山移走,明鑼向村裡的智者求助,他們想到什麼方法呢?」中區「淨親子故事屋」團隊,過去經常講故事給孩子們聽,這一次走入個案家庭說給大人、小孩聽。

2023年12月9日,一個氣候宜人的週末午後,「淨親子故事屋」說故事團隊結合訪視志工兵分五路,分別前往案家,要講「明鑼移山」的故事給獨居長者、單親家庭的小孩,甚至臥床二十多年的高位癱瘓者聽,並送上春聯及上人的新年祝福、更邀請他們參加下週的社區歲末祝福。

◎說好故事 大家一起來

慈濟志工李碧蘭是「淨親子故事屋」的創始人,一開始動念說繪本故事給孩子聽,便凝聚許多人一起來做這件好玩的事情,有的原本就是慈濟志工,有的從網路得知訊息,聞風而來。更有外籍人士,來自威爾斯的金白龍,因參訪臺中靜思堂,巧遇故事屋綵排,便要求加入成為團隊成員。

很快地「淨親子故事屋」週末說完繪本的活動便打響名號,慈濟民權健康故事屋、臺中靜思堂長照、訪視組、人醫會、鎮平國小、惠文國小、大墩國中都留下足跡。一年歲暮,李碧蘭興起要跟獨居長者說故事的想法,訪視幹事張嘉君更是深有所感,開始盤點南屯區附近可互動的案家,並邀約說故事團隊成員參加。

黃慧華是西屯國小退休教師,擅長說故事之餘,也很會做道具。李碧蘭有心想要跟獨居的長者說故事,她心想:「怎樣可以讓說故事多一點的互動,如果我準備一些道具,讓長者拿在手上互動,是不是可以讓他們更有參與感?」跟著慈濟志工一起說故事。黃慧華知道慈濟是一個非常注重環保的團體,便從社區資源回收室找來一個大紙箱,開始製作。

「故事叫『明鑼移山』,我就覺得說如果能夠用大紙箱跟小紙箱來展現大小比例或許是很不錯的,所以就找了一個大的紙箱做成山,小的紙盒做成房子。」故事背景的大山和小屋有了。故事中的明鑼想要移山,他們試了各種方法,例如:扛大樹去撞山、敲打鍋盆去嚇山、準備蛋糕、麵包攏絡山神,這幾樣道具怎麼準備呢?

用大紙箱裁好五座山之後,剩餘料再做成五棵大樹,這是跟長者互動的第一樣道具。第二是敲鑼打鼓去嚇山,就干脆拿了鍋碗瓢盆敲敲敲,這是第二個道具。再來就是用食物賄賂山神的兩包小餅乾。前面都還是失敗之後,智者會教他們要跳「移山舞」。黃慧華心想:「也不知道長者要怎麼說,干脆再做一個卡片,上面寫著『閉上眼睛,跳移山舞』。」

五組道具全部裁切完成,一個大紙箱被利用到淋漓盡致,一點都沒剩餘。黃慧華心內直呼:「一點都不浪費,太神奇了!」「故事講完,道具全部再回收,也真環保。」

◎困難像大山 用智慧與勇敢克服

改變過去拜訪、關懷及年節送物資的方式,南屯區訪視志工重新出發。其中一組成員所拜訪是單親媽媽帶著三個孩子辛苦度日的家庭。大女兒國中二年級,正值青春期,看到志工來訪有點靦腆,只說「媽媽在裡面」,其他不多說。老二女兒幼稚園大班、老三兒子是小班,兩姊弟跟大姊是同母異父,都需要早療。

外籍媽媽,每星期四天,分別騎機車載這兩個語言遲緩的孩子到醫院做治療。「進步很多,現在都聽懂他們在說什麼了。」訪視志工張惠君說,「孩子平常很少有人跟他們互動,加上語言遲緩,說出來的話幾乎聽不懂;超過六年的互動和關懷,看到這一家人都在成長,我們也有收穫。」

為了給孩子不一樣的認知和新鮮感,南屯區「淨親子故事屋」團隊曾文馨,為他們說「明鑼移山」的故事。乍聽書名,以為是「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移山」講的是「人定勝天」,只要恆心毅力,進而搬走了山;而「明鑼移山」卻用更有智慧的方式,教人「山不轉、路轉」,人要與大自然和平相處。

「智者、智者,再來怎麼辦?」孩子們邊聽邊玩,跟著故事節奏,不知如何移山,不懂方法的時候,趕緊請教「智者」幫他們想想辦法。最後智者要他們閉上眼睛跳「移山舞」,越跳人越往後退,張開眼睛一看,不但離山距離越遠,所看到的空間越寬闊,心裡越沒有壓迫感,很高興自己真的把山移開了。

「再說一遍好嗎?」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環保志工王美雅,看到跟她一樣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志工的帶動下能夠開心地聽故事,心有戚戚焉。她說,在兩個女兒都還在上幼稚園的時候,先生中風,失去賺錢養家的能力,自己一個人母兼父職,除了照顧全家人的生活起居,不會騎車的她,每天兩手牽著女兒去上學。學校有事情她要去關心、孩子生病也是她、肚子餓也要她,經常一人忙得團團轉,有幸慈濟訪視志工走進家裡,協助她把孩子拉把長大。

六年前先生往生,現在大女兒已經讀大學四年級、小女兒大二,她們選擇半工半讀,挑起養家照顧媽媽的責任,慈濟基金會每個月補助金,已經轉到比他們更需要的家庭。現在王美雅每星期到環保站做環保,今年(2023)也受證環保志工。今天跟著訪視志工來關懷案家,她已有能力回饋社會了。

冬陽和煦,真是令人感動的日子,五組訪視路線完成任務後又回到臺中靜思堂分享。王柏揚、林子綾、林宜屏都是慈二代,都是第一次參與訪視,充分體悟何謂「見苦知福」;金白龍是外籍人士,和黃慧華一樣,都不是佛教徒,有愛無礙。

結合訪視志工、說故事志工、人文真善美志工,大家為獨居長者與辛苦度日的人們營造半天歡樂時光。看到感恩户樂開懷,看到大家訪視結束後,臉上的燦爛笑容,聽到大家分享心裡的觸動,難以用言語形容,只有「感恩」兩個字可說。

圖左 :黃慧華是西屯國小退休教師,擅長說故事之餘,也很會做道具。[攝影者:林玲悧]
圖右 :慈濟志工李碧蘭(左一)是「淨親子故事屋」的創始人,一年歲暮,興起要跟獨居長者說故事的想法。[攝影者:林玲悧]

圖左 :張嘉君(中)是訪視幹事,看見案主被年輕志工逗樂了,也跟著笑開懷。[攝影者:林宜屏]
圖右 :溫暖的陽光下,長者開心地聽故事,老少同樂。[攝影者:林盈秀]

圖左 :講故事給臥床二十多年的高位癱瘓者聽,雖然不能互動,但阿鴻聽得見,也能表達歡喜。[攝影者:李碧蘭]
圖右 :「智者、智者,再來怎麼辦?」孩子們邊聽邊玩,跟著故事節奏,不知如何移山,不懂方法的時候,趕緊請教「智者」幫他們想想辦法。[攝影者:林淑懷]

圖左 :人文真善美林玲悧(左二)放下相機說故事,把阿嬤逗得笑呵呵。[攝影者:王柏揚]
圖右 :來自威爾斯的外籍志工金白龍(右)會說中文,很會逗老人家開心。[攝影者:李碧蘭]
圖左 :五組訪視路線完成任務後,又回到臺中靜思堂分享所得。[攝影者:林玲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