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師徒連心 印尼團隊精進傳大愛

師徒連心 印尼團隊精進傳大愛

E-mail 列印
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第三梯,進入第四天課程,12月3日上午學員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印尼團隊與證嚴上人溫馨座談。

◎全家和睦 就是標準的慈濟人

印尼北干的林文發,分享起他參加慈濟之 前,脾氣很暴躁,很希望三個孩子有禮貌、不說謊、孝順等行為;如果不聽話,他會用藤條打他們。大兒子曾經被他打到尿褲子,結果造成孩子們都很怕他。有時候孩子們和太太聊天,聽到林文發回到家,孩子們竟然趕快躲進他們的房間,就像《貓和老鼠》卡通片一樣,讓他很難過。

進入慈濟之後,他聽到上人說,「我們不能改變別人,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他開始改變自己,學習給孩子好的典範。不知不覺中,他和家人的感情愈來愈好。現在他和兒子就像朋友,互相分享想法。

林文發小學六年級時,離開家鄉到外地求學,邊打工邊讀書,希望賺夠錢回家鄉讓父母驕傲。以前他以為孝順父母,就是每個月寄錢給父母,過年回去看看他們就夠了,没想到這還談不上「孝順」。進入慈濟之後,他學到「父母的恩情重如泰山」,上人曾說,要把握機會報答父母恩。他很感恩現在還有機會好好照顧雙親,目前他接父母到家裡住在一起。

林文發在慈濟的薰陶下啟發了慈悲心。以前他很喜歡和朋友去放生,進慈濟後,聽到上人說,最好的放生就是茹素。至今林文發不但素食,還帶動全家茹素。

剛進慈濟不久的林文發,還不了解「捨」的意思。他以前幫助人,希望全村的人都知道能感激他,為父母爭光,但是上人教導要「付出無所求」。新冠疫情期間,身邊很多親朋好友突然往生,林文發感受到上人常說「人生無常」、「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因此,疫情期間他捐了五個榮董,真正體會「捨」的意義。

林文發感性地說,「上人,您的教導改變了弟子。我可能不是上人最好的弟子,但是我會好好學習、好好做慈濟。做一個好好聽話的弟子。」

「很感動!改變了自己,還帶動全家,父慈子孝。」上人讚歎他教好孩子,就是孩子的典範。全家和睦,就是標準的慈濟人。

◎基督教牧師 受證樂當志工

大愛學校小學部校長劉漢祥,是基督徒,也是牧師。從來沒想過,會成為慈濟人,甚至站在上人面前分享。

他的慈濟因緣很不可思議,還在其他學校任教的時候,有一次,準備想和學生分享德蕾莎修女服務人類的故事,所以上網搜尋,看看現代還有誰做得到像德蕾莎修女一樣的精神。不料,網絡上出現了有關上人的資料。那時候他不認識上人,可是他決定進一步了解有關上人的訊息。看到上人創造慈濟,想讓世界變得更好,令他很敬佩。

以前他任教學校的校長是慈濟志工王煇勵。之後,王煇勵到慈濟大愛學校當校長,劉漢祥就接任那個學校的校長。幾年後,王煇勵擔任慈濟大愛學校總經理。兩人再次見面時,王煇勵鼓勵他擔任大愛學校校長,希望身為牧師的劉漢祥可以在大愛學校立典範。劉漢祥把握機會成為大愛學校的校長、老師,同時也成為志工。

隨著時間的累積,劉漢祥愈來愈了解慈濟,閱讀、聆聽上人的開示。除了投入教育、慈善志業,他也創造更多機會,讓基督教教會與慈濟交流。

他說,「我和慈濟師兄、師姊非親非故,可是大家依然對我這麼的照顧。我是一個基督徒,可是上人依然接受我,為我受證成為弟子。」上人曾說,只要是正信的宗教,一定是教導人人向善;上人也說,宗教不必分別,是大同小異,心大就同,心小就異。

這次大愛學校除了校長,還有三位大愛學校的老師一起來受證,分別是吳南佑、Iriwaty Japutra 和Supina。劉校長發願,未來持續推廣慈濟的教育精神理念,因為上人說,教育是未來的希望。繼續聆聽上人的法,持續學習走在正確的路上,為我們的環境、我們的社會造福。透過慈濟的大愛學校,照顧好慈濟的新生代,讓他們成為上人的螢火蟲,照亮黑暗的角落。

上人勉勵劉漢祥走在對的路上,落實教育大正道。「慈濟是一個沒有分國界,也不分宗教。剛剛聽到校長過去也是基督教,現在,我想同樣還是基督教,不分宗教,但是教育是會合的,總是要指導人人不走偏差的路。期待你把孩子照顧好,鼓勵老師好好的教育。」珍惜師徒情緣,不忘叮嚀盡力付出。

◎惡業臨頭 感恩接受

印尼雅加達的岑愛萍,目前是印尼慈濟醫院社工。她生長在關係複雜的家庭,2009年媽媽往生後,媽媽的家人想拿走媽媽名下的房子。因為她的父母沒有結婚的證明,所以母親名下的財產她無法繼承,因此她很不甘心,也覺得委屈,就這樣她變成一個很能容易生氣的人。

她的女兒因為在慈濟學校念書,她開始在學校當大愛媽媽,因此也參加慈濟活動,從中感受到很多志工的愛。也參加薰法香和其他活動,慢慢學習放下,最後她放棄和母親家人的紛爭。她的人生面對很多考驗,四年前婚姻出了問題,最後和先生分開了。傷心的時候,慈濟是她的依靠,讓她有了力量和信念,來面對困難和挑戰。

目前她在慈濟醫院工作,和十五歲的女兒一起生活。孩子很聰明努力讀書,得到慈濟學校的獎學金。讓她想不到的,原來很喜歡吃肉的女兒,如今卻茹素一年。孩子說,有今天的果是前世造的業,所以現在要懺悔。

岑愛萍想起,上人曾說「惡業來時要感恩接受」。她很感恩能夠認識慈濟,繼而成為上人的弟子。她對上人說,「上人,我真的很愛您!我會好好做慈濟,好好照顧我們的醫院。」

上人輕輕地說,「好!很貼心,妳愛師父就要聽師父的話。孩子很乖,很爭氣;妳要珍惜這個孩子,為她祝福。用心多做慈濟,為妳祝福。」

來自棉蘭的郭春霞,很小的時候跟阿嬤和姨母生活。四、五歲時,才回到父母的身邊,卻讓她覺得媽媽重男輕女,對她很不公平。因此她跟媽媽的關係不是很好。

郭春霞加入慈濟後,看到上人的故事,學到人生的道理。她才學習接受媽媽,母女的關係才漸漸好起來。她和先生的關係也曾經出現問題,每天吵架,幾乎要離婚。加入慈濟後,她體悟到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甘願接受因緣。

在慈濟受到磨練時,郭春霞曾經起了退轉心。薰法香時,她看到上人堅持地為弟子們說法,甚至生病還不停歇。她驚覺,「健康的我,怎麼這麼容易起退轉心?」遂發願要當傳法的弟子。目前她把握時間參與印尼薰法香團隊,學習承擔整理摘要,甚而學習翻譯。郭春霞發願繼續薰法香,以佛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把握因緣精進聞法、說法、傳法。

◎副執行長 叮嚀發揮良能

慈濟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也在座談現場,他期許學員來到心靈的故鄉,將所學習到的法,回到印尼好好發揮良能。接著他再一一叮嚀,首先對林文發說,回到巴干後,將所學的、進慈濟後所改變的跟大家分享,把愛傳出去,讓更多人了解慈濟、參加慈濟。

郭再源希望學校能夠發揮作用,提升印尼的人文,提醒劉漢祥校長回到學校,將慈濟人文落實到學生跟當地。他提到印尼慈濟醫院很多團隊,每天都觀看上人的開示並跟大家分享;郭再源期許岑愛萍,一起來帶動醫院把愛傳出去。他對郭春霞說,雖然薰法香帶得很好,但是希望她多承擔其他的慈濟事。

接著,上人再次給予祝福,「阿源已經把我想說的話都說了,這叫『師徒連心』。道理沒有兩樣就是一樣。祝福你們回去後,大家合和更精進。」一場三十分鐘的師徒座談,道盡心靈深處的感受,是將來慈濟路的資糧。

圖左 :慈濟印尼分會副執行長郭再源,期許學員來到心靈的故鄉,將所學習到的法,回到印尼好好發揮良能。[攝影者:張美齡]
圖右 :來自棉蘭的郭春霞分享,體悟到不能改變別人,只能改變自己,甘願接受因緣。發願把握因緣精進聞法、說法、傳法。[攝影者:張美齡]

圖左 :印尼北干的林文發,分享他進慈濟後修正暴躁的脾氣,修護親子關係的心路歷程。[攝影者:張美齡]
圖右 :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的第四天,12月3日上午學員回到花蓮靜思精舍。[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學員,入座靜思精舍感恩堂,透過雲端螢幕,聆聽團隊與上人的溫馨座談。[攝影者:李彥緰]
圖右 :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12月3日上午,學員列隊陸續走在楓林步道,回到花蓮靜思精舍。[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2023年慈濟第三梯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12月3日上午,學員分批陸續抵達精舍大殿前。[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2023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12月3日上午,學員分批在精舍大殿前問訊。[攝影者:楊凱誠]
圖左 :印尼慈濟醫院社工岑愛萍,分享體悟上人曾說「惡業來時要感恩接受」。她發願好好做慈濟,好好照顧醫院。[攝影者:張美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