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盤點生命價值 盈虧自負

盤點生命價值 盈虧自負

E-mail 列印
2023年第四梯「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會」在慈濟板橋志業園區舉行,12月15日在上午中場身心寬暢過後,由課務團隊帶動「大家來做阿彌陀佛」團康,海外學員們舒筋活絡身心後,精神奕奕以輕鬆的心情,沉 浸在自喻「七老八十」的紀靜暘、林智慧、潘廖葉及黃永存四位,以活潑、風趣的方式,侃侃而談分享著他們走進慈濟數十年來,盤點生命的價值與歡喜。

◎頭髮留白 人生不留白

「頭髮留白,人生不留白」今年八十五歲,滿頭白髮的紀陳月雲(法號靜暘)在盤點生命中,回憶起六十幾歲時曾經問上人:「我如果老了,該怎麼辦呀?」上人告訴她:「就出來給人家看啊!」所以,今天她就出來給大家看呢。在慈濟常說「前腳走,後腳放。」但凡走過必留下足跡,時時在盤點著莫忘那一年、莫忘那一人,莫忘那一事,自己的人生是否留白,道心是否堅固,人生的價值又在那裡?

人人尊稱「紀媽咪」的紀靜暘,以風趣的口吻暢談與上人師徒之間的故事,總是那麼的讓人感動;上人要她上大愛臺,她會說皺紋太多很難看,上人就說:「現在最年輕;今日雖比明日老,明日卻比今日少。」承擔就是包著無限福報,她去觀賞別人入經藏,自己感動而參與,練習時挺直身子,笑自己「身軀粗重、身體勇(臺語)」。三十幾年前扮演過「仙女」雖美如天仙,那不可貴,投入慈濟扮演菩薩才重要;她說:「心年輕,精神、身心都健康。」

紀媽咪也提到,慈濟路就是修行之路,家人也在為你打分數,剛開始也許因為習性做不好,但「假久成真」,要成佛就一定要去累世覆蓋的無明煩惱。紀媽咪最常被樂道的是「無籽西瓜」的故事,因婆婆侍俸公公都把西瓜籽挑得乾淨,先生也希望她這麼做,但結婚十五年,她卻從沒做過。直到進慈濟,聽了上人的法,她舉案齊眉奉上「無籽西瓜」,把先生嚇得說:「無籽西瓜不是天堂才有嗎?」

以前紀媽咪常跑精舍,一去就住個兩三天,上人問她「都做些什麼?」她總是說:「簡單的事我不做,困難的事我做不了,但打板吃飯我都跟得上。」上人總是說她「可憐~可憐,凡夫~凡夫~」,但她卻把它變成了如今的「可愛~可愛~,菩薩~菩薩~」一直剛強難調調伏的她,看見上人的辛苦,她跟上人說:「上人,我幫您承擔。」上人卻說:「妳不要加重就好了。」上人每增加一位弟子,就多一份重擔呢!

◎計較 比較 不能信

即將步入八十大關的潘廖葉,因為進慈濟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人生更幸福。有一次看到上人打點滴,不捨的她請上人要保重,但上人回她:「飯鍋沒飯,叫我吃飯。」體會到上人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慈濟,要讓弟子們入慈濟不後悔。從此潘廖葉就上人怎麼說,她就怎麼做,一心一志的跟著上人,愛慈濟、愛上人,一直到現在。

潘廖葉分享到,上人說:「計較、比較」這二種「較」不能信。結婚後,計較婆婆對她不好,不疼她,拿筆記本記下婆婆說過的話,回來找先生算帳;計較先生不懂她、不體貼她,老是向先生討人情;老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比較,怨嘆孩子不如人!她的生活灰色不快樂。進慈濟後,上人告訴她,婆媳之間是好緣就要珍惜,如果是惡緣就要去轉成善緣,父母是堂上活佛,出自內心的才是真孝順;跟人要人情,就沒人情了,對孩子不要操心,要給祝福。

從此,潘廖葉依然記筆記,但記的是上人的法,與先生之間的付出與回饋不再是天秤,不計較誰付出多;親子之間唯有付出不再擅自為他安排。自己的改變,讓家庭氛圍整個翻轉,她的生命是幸福又有價值。


「一路精進、一路法喜,受證後不要中途解約,不要當箱子菩薩(把委員證放箱子),而是要當人間菩薩。」潘廖葉勉勵大家,人會身老色衰,但原動力卻有上人的法做依靠,不斷的付出再付出,精進再精進。

◎人間菩薩 福慧雙修

「慈誠一號」黃永存,過去的他「財、名、食、色、睡」五條根俱全的企業家,在世俗中爭了七個長(社團、工會、扶輪社等團體共七個理事長),但他在五欲中打滾並不快樂,生活暗淡無光。之後開始追求宗教的慰藉,從基督徒、一貫道、會抓鬼作法的道教法師、密宗等等,曾經在打坐時,看到證嚴上人,但他並不以為意。

有一次,與五位密教的兄弟,因緣際會認識了慈濟的一位師姊,在她的邀請下去見上人。當時五個人都自認會做法,是抱著去踢館的心態,但當上人說:「你們這些弟子,因緣種子我早就種下了,怎麼現在才回來。」五位弟兄卻不來由的痛哭流涕。後來帶家人參觀慈濟醫院籌建土地時,更加的感動「一個小小的廟(精舍),和自力更生製作手工品,要蓋九甲地的醫院,實在太感動了。」感動並未真正行動的他,在上人開示過後,他竟然發現打坐時看到的菩薩就是上人,好像被電到,跪下要皈依上人,當時上人只說了「以佛心為已心,以師志為己志」,走進慈濟四十年,永存不悔慈濟路。當有人尊稱他第一護法金鋼時,他都說:「我不做金鋼,我做人間菩薩。」

「盤點」兩個字,在商業、生意上是盤點年度盈虧,是有數字的,是有煩惱的。林智慧說,上人要弟子「盤點生命」是要大家知道「我們會做人嗎?」慈濟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經歷、不同的背景,但卻要慈濟這個大家庭裡共同完成一件事,需要很多的謀合、學習、警惕,不只是會做事,更要「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學會做一個人。放下「比較」「計較」這二把刀,做到人見人歡喜。

林智慧也提到,自己粗魯又莽撞,難伏難調又愛頂嘴,所以上人給她的法號「慈懿」,就是要她「有美德、有修養、母儀天下。」在慈濟就是修福又修慧,多年來她知道「福慧」不是求來的,是做出來的。年輕時她與孩子有衝突時,說「我怎麼會生出這種小孩?」上人告訴她:「小孩是模子印出來,什麼樣的工廠製造出什麼樣的孩子。」所以她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誠心向孩子懺悔;先生說她像「河馬」,她回說:「哇!你真有福報,全世界沒有人能養得起河馬,你養得起耶!河馬是獨一無二,稀有動物,何其珍貴呀!」這些都是她跟在上人身邊,學著做出來的所累積的功德財,她鼓勵海外學員,授證是創造生命價值的開始,有活動不說「不」就能打通任督二脈福慧雙修。

◎放下抱怨 啟而效尤

「紀媽咪的無籽西瓜在日本就聽過很感動!」來自日本的杉山麗杏,嫁到日本四十年,這次回來受證收穫非常多。透過資深法親的分享,及課程中的學習,讓她覺得很慚愧,知道自己需要修改的地方很多,但當境界一來就很難忍受,要修行力道真的還不夠。聽到潘廖葉提到抱怨婆婆,她很有戚戚焉之感!嫁入異鄉,與日本婆婆相處間也有些問題,異國婚姻要照顧公婆、小姑、孩子時,常怨嘆「歹命」。

在臺灣就認識慈濟,四十多年都是繳功德款的會員,直到公婆侍奉告一階段後,她才參與慈濟活動,知道不能再抱怨人生的不完美。今天的課程,讓她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真正放下抱怨的人生,去接受所有的處境,體諒先生照顧一個家的不容易,及夾在自己與婆婆間的為難,希望自己的改變能夠感動先生,進而護持她走這條修行之路,這次能夠回來受證,感到很高興。

來自澳洲布里斯本的董惠芳,從四位資深的故事中,體會到習性要改,要以大愛來處世,授證不是終點而是個開始,承擔要更多,服務更多人群把上人的理念及靜思法脈傳承下去。「行善、行孝不能等」在行善方面就盡自己的力量去付出,但在行孝方面就因為自己身處異鄉,每四年才回來一次,父親將近百歲,母親也已經八十多了,對這方面她總是覺得愧疚。對於潘廖葉提到的婆媳問題,她覺得就如上人所慈示,父母是堂上活佛,要用愛去澆灌,去支持、協助他們,做對的事就對了。慈濟法脈入心去實踐、去實行,好不容易才回來,就多陪父母聊天,一切從善開始,行善行孝都要及時。她期許自己「不當箱子菩薩,而要當個行善人間的菩薩。」

聽到紀媽咪分享想幫上人承擔,上人卻對她說「妳不要加重我的負擔就好了。」讓馬來西亞的尤慧娟不禁淚流滿面,她說,雖然培訓一年了,也來到臺灣即將受證,但直到昨天晚上,她的心都一直還在不穩定中,不真實又有很多的不確定性,內心總在交戰不已,直到剛才聽到紀媽咪的這一句話,她體會到:「原來成為上人的弟子,若沒有堅定走菩薩道的心,沒有精進的去為人群付出,是增加上人的一份負擔。」這讓她覺得慚愧又提起堅定道心,走菩薩道的決心。

「七老八十」精進而幸福,在修行路上隨心所欲要變成隨心教育,不要隨心猶豫,盤點自我生命價值盈虧看自己。活潑又風趣,實在又真誠的生命盤點,讓海外回來受證的新發意菩薩感動又啟而效法之心。

圖左 :即將步入八十大關的潘廖葉,因為進慈濟讓自己的身體更健康,人生更幸福。勉勵學員要當人間菩薩。[攝影者:陳土港]
圖右 :林智慧覺得自己粗魯又莽撞,難伏難調又愛頂嘴,所以上人給她的法號「慈懿」,就是要「有美德、有修養、母儀天下。」在慈濟就是修福又修慧。[攝影者:陳土港]

圖左 :四位資深慈濟人盤點生命的分享,學員用心聆聽認真做筆記,要將所學落實於菩薩道中與生活上[攝影者:陳土港]
圖右 :來自澳洲布里斯本的董惠芳,從四位資深的故事中,體會到習性要改,要以大愛來處世。[攝影者:沈玉蓮]

圖左 :來自日本的杉山麗杏嫁到日本四十年,這次回來受證收穫非常多。今天的課程,讓她下定決心要改變自己,真正放下抱怨的人生,去接受所有的處境。[攝影者:沈玉蓮]
圖右 :在「盤點生命」座談課程中,自喻「七老八十」的潘廖葉、林智慧、紀靜暘、及黃永存四位(左至右),以活潑、風趣的方式,侃侃而談分享著他們走進慈濟數十年來盤點生命的價值與歡喜。[攝影者:梁榮為]

圖左 :身心寬暢過後,由課務團隊帶動「大家來做阿彌陀佛」團康,海外學員們舒筋活絡身心後,精神奕奕以輕鬆的心情迎接下面的課程。[攝影者:陳土港]
圖右 :人人尊稱「紀媽咪」的紀靜暘,以風趣的口吻暢談與上人師徒之間的故事,總是那麼的讓人感動。[攝影者:陳土港]
圖左 :志工資深志工黃永存走進慈濟四十年不悔慈濟路。當有人尊稱他第一護法金鋼時,他都說:「我不做金鋼,我做人間菩薩。」[攝影者:陳土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