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十七位大學講師 良師之道照亮藍毘尼

E-mail 列印
「看到他們對上人的教育理念,是可以在學校推動,然後也有人舉手說,他想要成為教聯的種子。」慈濟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濟祈)道出心中的感動,翻轉藍毘尼,接引高等教育人才的投入,從小學、中學連貫到大學,是 此行活動裡志工們最真切的心願。

2023年11月底,慈濟教育團隊走訪了位於藍毘尼首府的五所技術學院。院長和講師們認同慈濟教育理念,於是開啟了11月27日在布德沃爾大學(Butwal)和十七位學院講師的溫馨茶會。志工們鼓勵講師們以《良師之道》引領的慧命教育,向學子們傳授知識和品格,成為一個有愛、有智慧、有良知的社會棟樑。

◎零輟學串聯完整教育

新馬慈濟志工2022年4月醫療開道,走入藍毘尼貧困村莊。為徹底改變村民的命運,志工從教育著手,在中、小學推廣靜思語教學也培育種子老師。到各個偏鄉村落發現教育的困境,志工積極從學用品、書包發放、改善營養午餐、校舍增建、衛生教育、師資培訓等等,助師長、家長、孩子一臂之力,照亮孩子的學習之路。

更自2022年年底,教育團隊在當地推動「零輟學計劃」,發現許多孩子因家庭經濟負擔等因素中途輟學;尼泊爾實行十年免費教育制,也有部分孩子讀完十年級後就不再繼續升學。

於是志工與師長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將輟學孩子一個個找回校園。為了長遠之路,除了基礎教育,志工也將觸角向上延伸,不讓學習斷層。

「我們現在開始接觸這些高專,包括技術學院,也希望能夠從互動中,認識這些大專的講師,希望也為貧困的孩子提供獎助學金,鋪好這條路。」為了讓愛落實,蘇祈逢和教育團隊參訪布德沃爾市多所學院,親自訪查,更了解尼泊爾的技術學院,也為慈濟將在藍毘尼設立技術學院做準備。

這些學院的課程以工程系、電腦系、商管系為主,學生主要來自尼泊爾西部或落後的鄉鎮,佔了全院約百分之六十至八十。

◎良師之道以愛來引航

學院的學制分為兩部分,開設文憑及證書班和學士班。文憑及證書班提供給十年級畢業生,為期十八個月至三年,課程由教育部的技術教育與職訓管委監督。每間學院各設有文憑及證書班,每學期只能收四十八位學生,一般學院只有兩百位文憑及證書班學生,提供五個獎助學金名額給貧困孩子。

技術學院主要課程,學生來源、收入是來自學士班,預計佔全院的百分之八十。學士課程提供給十二年級或文憑班畢業生,附屬某間公立大學。大學負責課綱、出考題、品管;學院負責學校運營、聘請老師和招生。而學院講師多數是兼職,早上六點至十點到學校授課,十點過後再到公司上班。

近兩年來教育團隊一步一腳印在藍毘尼深耕,而證嚴上人以愛揚善,啟迪人心的宏觀教育,也漸漸沁入民心,當地許多校長、老師紛紛主動加入教聯會,成為慈濟的種子老師。

「今天我們邀約十七位大專的講師過來,也是一場愛灑, 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讓我們這些大學講師,進一步了解慈濟的教育理念,還有上人對教育的期許。」蘇祈逢懇切地說明志工的用心,今大專院校的講師齊聚一堂,教聯會和志工團隊透過分享,由海外教育志工擔任桌長,讓在場的講師們更深入認識慈濟教育的悲心大願。

明瞭「良師之道」,上人將老師分為三種。教「書」的老師、教「心」的老師、教「人」的老師。教「心」 教育,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最好的教育是心靈的教育,以智慧導向,以愛引航,啟發孩子的良知良能。

與會的高專老師,包括院長、教授、講師,活動中本土教聯老師說著志工一路走來,以真心換真心找回失學的孩子,他們見證一個個在校園愛的故事,令在場每個人都動容,深刻感受到身為人師,自己肩上責無旁貸的使命。因教育一個孩子,能影響一家人,老師以愛心投入教育,克服種種困難,啟迪孩子良善正向的品格,間接薰陶了學生家庭,把學生教好,等於也教育了學生的家庭,家庭能和諧幸福,社會才能祥和。

◎成為一位教心的老師

「傳道授業解惑,教學相長淨化心靈。」教育的本質,不應侷限於教室裡的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啟發。在志工的帶動,活潑的流程設計,拉近彼此的心,講師們積極參與討論,共同為實踐慈濟教育理念而發聲。

「因為教育是改變孩子性格的關鍵,如果教育方法不正確,孩子就不會有個穩定的頭腦和心智。」互動中,激起了藍毘尼工程學院(Lumbini Univers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副院長尚卡爾(Shankar Bashyal)對慈濟將愛實踐在校園中感到好奇。志工細細解說,如何能參與慈濟行動,去幫助更多貧窮和有需要的人,盈心的收穫讓他樂於站出來分享,樂意成為教聯會的一分子。

熱絡的氛圍,藍毘尼工程學院副教授克里希納(Krishna Prasad Parajuli)也不吝告訴大家:「今天和新朋友一起學習佛陀的教誨,當我們的心靈淨化,頭腦保持平靜,才能有機向他人展示好的一面,這將會改變學生對待老師們的觀點。」

老師要有好的身教,才能教出好的學生,這分愛孩子的心,克里希納心有戚戚焉,更由衷感恩志工們的無私付出,他強調:「真的,這將改變我未來的教學模式。」

良師之道,是慧命的教育。志工將英文版《良師之道》致贈講師們,期盼大家以正向的精神,充實教學生活,為社會和孩子們奉獻愛心與智慧。

志工深深恭敬地彎下身子,雙手奉上的不只是書,更有殷殷的寄望,就盼在零輟學計畫下,有更多的孩子能考上大專院校,成長之路有良師繼續陪伴。十七位講師,十七個希望,愛將無限可能,藍毘尼的未來指日可待。

圖左 :2023年11月27日,尼泊爾慈濟教育團隊在藍毘尼首府布德沃爾大學(Butwal)和十七位學院講師舉辦溫馨茶會。[攝影者:洪德謙]
圖右 :2023年11月,慈濟教育團隊志工走訪位於藍毘尼首府的五所技術學院。[攝影者:林泰伸]

圖左 :一早來自大專院校的十七位講師,因認同慈濟的教育理念,歡喜與會報到。[攝影者:洪德謙]
圖右 :在志工的帶動下,活潑的流程設計,拉近彼此的心。[攝影者:洪德謙]

圖左 :本土教聯老師說著志工以真心換真心,找回失學的孩子,他們見證一個個在校園愛的故事,令在場每個人都動容。[攝影者:洪德謙]
圖右 :盈心的收穫讓藍毘尼工程學院副院長尚卡爾(Shankar Bashyal)樂於站出來分享,樂意成為教聯會的一分子。[攝影者:洪德謙]

圖左 :藍毘尼工程學院副教授克里希納(右)歡喜分享,老師要有好的身教,才能教出好的學生。[攝影者:洪德謙]
圖右 :蘇祈逢懇切地說明英文版《良師之道》,期盼講師們以正向的精神,充實教學生活,為社會和孩子們奉獻愛心與智慧。[攝影者:洪德謙]
圖左 :志工深深恭敬地彎下身子,雙手奉上的不只是書,更有殷殷的寄望。[攝影者:洪德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