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見習花蓮心履行 見證慈濟志業的善根

見習花蓮心履行 見證慈濟志業的善根

E-mail 列印
「花蓮!心靈的故鄉我們回來了,心履行讚讚讚!」隨著車窗外映照著一幕幕綠稻田、雲霧繚繞在山頭,茫茫中添增著幾分詩意。

臺南區一百一十三位見習菩薩經過一年見習課程的學習,於2023年12月16、17日兩 天,踏著感恩愉悅的心情,回到花蓮心靈的故鄉,在靜思精舍及慈濟志業博覽會巡禮中,體悟上人創辦慈濟功德會廣度眾生的願力。

◎優質課程 人間菩薩廣為招生

為期兩天的「心履行」課程,富含著人文教育及花蓮的地理風情,會如此安排是要人間菩薩大招生,為慈濟增加生力軍。課務團隊蕭靖寧表示,歷經三年的疫情,招生情況並不理想,疫情過後,團隊構思如何才能廣為人間菩薩招生。

今年(2023)的見習課程,臺南區課務和培育團隊多次溝通與聯繫,花了很多的心思來規畫,邀請多位優秀的講師,讓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多元化,吸引更多會眾來參加見習。

如所見,今年見習招生學員人數有了大幅的成長,從去年的一百五十位,增加到今年的三百二十位。到了圓緣之後,接下來該怎麼讓這些見習能夠發心繼續參加培訓,是重要的關鍵時刻。

於是,課務團隊集思廣益,舉辦回歸心靈故鄉靜思精舍巡禮,讓見習學員去感受靜思家風的氛圍,激發學員們的善心,投入培訓行列。

而這趟知心之旅,為了能讓見習學員與家屬及同組坐一起,在交通座位上的安排也是讓人絞盡腦汁。擔任小組隊輔長的蕭翠華,負責這次退票勤務,面對頭痛的座位調整,她極力克服困難重重,以學員為中心,協調調動工作人員、熟悉的組隊人員,在善盡人意下圓滿任務。

「這次來回退了二十張票,共協調了九次,才完成任務。」由於大部分都是購買團體票,只能退票一次,故能進行調整的是個人票;而在全票與半票換位協調間,蕭翠華在名單上標示著不同顏色,以便能迅速配合車長進行驗票作業。過程中保持單純心就不易起煩惱心,蕭翠華調整到最後非常享受動腦的樂趣,即是歡喜得自在。

◎淨斯協力 師父用愛守護健康

近中午時刻,見習學員終於回到朝思暮想的心靈故鄉,一踏進靜思精舍,學員楊琇如就感受到一股樸素、清新的感覺,心中的煩悶及肩上的壓力都放下了,整個人跟著清爽起來。

在參訪慈濟協力工廠時,楊琇如看見精舍師父所投入研發的產品,後又聽到德宜和德和師父分享,才知道慈濟很早就有做薏豆粉,其收入用來支持精舍的支出及賑災,幫忙了許多國家。這一刻深深了解精舍師父是用心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

協力廠是慈濟做食品的工廠,德晗師父為學員解說著,精舍師父的食、衣、住、行都需自力更生,出家人也要做利益眾生的事。自己於2006年所研發出來的香積飯可用來賑災,在2013年的海燕風災發揮極大的功能,讓災區的孩子有飯吃。

德晗師父說,「透過研發肯定了自己的價值——讓人有飯吃,自己是能利他的。」所謂盤點生命價值,是盤點自己走過的路。德晗師父期許學員透過見習、培訓來開發自己,學會見苦知福。

學員中七十六歲最年長的江許美貴,看見精舍的建築好莊嚴雅緻,跟其他的道場很不一樣。參觀協力工廠時,聽到師父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製作那麼多的保健、天然食品,希望每個人吃了都能擁有健康的身體,聽了很感動。

「修行,不一定要出家才算修行。」江許美貴覺得師父講的話很有道理。她照顧先生的生活起居已二十多年,只能利用星期六、日到靜思堂去做香積、福田工作,雖然年紀較大,但是她仍然希望能夠盡量抽時間出來做志工,發揮生命良能。

◎簡素莊嚴 靜思精舍下的日常

下午三點多,溫度一路直下到十七度,烏雲低垂、寒風直吹,冷颼颼的天氣,學員們井然有序走在菩提大道上,一步一步跟著精舍師父巡禮,放眼靜觀精舍四周圍的一切,聽著師父細說慈濟種種殊勝因緣……

這棟「大殿」建築,是靜思精舍的第一個建築物。「慈濟功德會就是在這裡創辦的,不論是早晚課、法會、辦公都在這『大殿』。裡面供奉著三尊素白色佛像(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菩薩們可以找其中一尊去學習他們的精神。」德淯師父侃侃述說,字句間也勉勵著學員們。

「我走進慈濟是因為要行善,想藉由團體來改變自己,而慈濟不是『坐』在那裡,而是真的『做』慈濟。」德根師父邊導覽邊分享自身的經驗,學員們專注聆聽。

跟著德根師父做精舍巡禮時,師父說:「我除了外相是出家相外,也跟一般人一樣,每天都要很努力的去做任何事情。」這句話讓楊琇如印象深刻,「師父除了外相不同外,內相也和我們不太一樣,每天心心念念要做的事都是為眾生;而我們一般的凡夫,一早起來想的都是要為家人努力。」頓時楊琇如知道,做任何事情要學習上人、精舍師父,想的是眾生,而不是自己。

楊琇如靦腆表示,自己其實是跟慈濟有緣的,因先生已是受證慈誠,進而知道慈濟五毛錢的竹筒歲月,養成自己每天起床投竹筒許一個好願的習慣。這一路下來十幾年,發現每天存一個好願,點點滴滴累積下來,等到需要做善行時,就把竹筒的錢拿出來,也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

因車禍辭去工作後,楊琇如在慈濟志工邀約下進入品書會,藉由品讀《法華經.方便品》對佛經有更深刻的印象,不像以前都聽不懂,幫助真的很大,也覺得自己因緣到了,可以進來見習,進而加入培訓的行列。

◎志業巡禮 見證慈濟一步一印

慈濟志業博覽會巡禮是「心履行」第二天的重要課程,學員走進慈濟五十幾年來的時光長廊,上人在後山啟動善門,從創辦「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那一刻起,點滴慈善行是慈濟志業的根基,從無到一生無量,透過導覽志工仔細說明,一同見證了上人一步一腳印,要將佛法弘揚世界的願力。

劉建德很感謝慈濟志工的牽引,進入慈濟大家庭,讓他感到很榮幸,慈濟在服務人群幫助窮困家庭的部分,心生感動。

參加見習後,劉建德參與環保和輔具的運送工作。做環保親身體驗資源分類,讓他對環保有更深入的了解,現在也會在社區大樓裡宣導環保分類的重要性。

另外,他很慶幸在志工呂銘振、楊山明盡心盡力地輔導下,學習很多有關輔具的知識。輔具會因應每個家庭不同的需求而提供協助,當輔具送到案家時,看到他們臉上流露出感激的神情,令他既心疼又很欣慰,能夠助人的感覺真好。

在見習的這一年,能夠用自己的雙手去幫助別人,是他未曾有過的人生體驗,從身體力行行善的過程中,進而改變自己的許多想法。

剛認識慈濟的時候,他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投入慈濟的慈善工作?想當初社會上對於慈濟的一些評語,今天第一次回到心靈故鄉靜思精舍,親眼、親耳所見所聞師父們堅守崗位,自力更生的靜思家風,志工默默付出自己一分心力來成就大眾,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對慈濟的觀念完全改觀。

這一趟心靈之旅,劉建德深刻體會也收穫很多,回去之後,他想將對慈濟的了解,持續和自己的好朋友、好同事分享。同時,他決定明年要繼續參加培訓,努力、用心的做慈濟事。

◎智慧法水 法語引度菩提種子

現年二十八歲,年紀輕輕的郭宇瑄表示,上了見習課之後,了解精舍師父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因此當她報名「心履行」活動之後,就很好奇也很期待,「精舍師父的日常生活到底是怎麼自給自足、自力更生的呢?」今日她親眼目睹精舍師父的日常生活真的都是靠自己耕作、勞動,慈濟跟大眾募來的善款,都是用在救助需要幫助的人。

與精舍師父飲一杯智慧法水,「師父分享她出家的人生過程,把很多上人的法用在自己的生活上。」郭宇瑄反思自己應該也要學習師父的精神,把讀到、聽到的法實踐在生活中,並吿訴自己凡事要懂得轉念,不要執著。這次回到精舍也感覺自己的心跟上人的心更加貼近,希望在未來的時間裡,不要為自己找任何理由,要多花時間多做志工服務。

「有了初發心,千萬不要因別人的一句話,而放棄!我願意投入與慈濟走同樣的路,是否能走下去是與自己的願力有關。」飲一杯智慧法水時刻,德棨師父的一番話引領學員們深思。

任何境界對自己都是一種考驗,入慈濟最大的好處是佛法生活化,它能提升自己的生命良能。佛法存在於任何空間、人與人之間,只要是做利益眾生之事就是有意義的,越多良能越好。

人與人之間要重視「緣」,好因就有好緣。人出生的任務是圓滿,也就是將遇到的緣用到最好;怨恨對現在不好,欲望是一種煩惱,知足常樂才好。見習就是在走菩薩道,亦是成佛之道,要當個隨時隨地的慈濟人,這一生才能清清白白。

「上人法要聽,菩薩道要走,生命良能才能發揮。」德棨師父的智慧法語,像一盞明燈,引領著已發芽待成長的菩提種子。一趟靜思家風巡禮,對見習學員而言是一場震撼教育,發大心立大願,相信不久的將來,一顆顆善種子將來能成為一棵讓眾生庇蔭的大樹。

圖左 :臺南區見習菩薩經過一年的學習,於2023年12月16、17日兩天,踏著感恩愉悅的心情,回到花蓮心靈的故鄉,在精思精舍及慈濟志業博覽會巡禮中,體悟上人創辦慈濟功德會廣度眾生的願力。[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花蓮精舍德和、德宜、德謙師父(右至左)為見習學員授課,解說慈濟的精神理念,自力耕生,「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克己、克勤、克儉、克難的靜思家風。[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德晗師父為學員解說,協力廠是慈濟做食品的工廠,精舍師父的食、衣、住、行都需自力更生,出家人也要做利益眾生的事。[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頂著十七度的寒風,學員們井然有序走在菩提大道上,一步一腳印,跟著精舍師父的腳步,放眼靜觀精舍四周圍的一切,聽著師父細說慈濟種種殊勝因緣。[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臺南區一百一十三位見習菩薩,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巡禮;端坐聆聽精舍師父細說,精舍如何自力耕生維持生活,令學員們心生佩服。[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學員劉建德(中)藉由巡禮,親眼、親耳,所見所聞師父們堅守崗位,自力更生的靜思家風,慈濟志工默默付出自己一分心力來成就大眾,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對慈濟的觀念完全改觀。[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有了初發心,千萬不要因別人的一句話,而放棄!我願意投入與慈濟走同樣的路,是否能走下去是與自己的願力有關。」飲一杯智慧的水時刻,德棨師父的一番話引領學員們深思。[攝影者:郭明娟]
圖右 :經過精舍巡禮楊琇如(中)知道,做任何事情要學習上人、精舍師父,想的是眾生,而不是自己。[攝影者:郭明娟]
圖左 :與精舍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水後,郭宇瑄(後中)反思自己應該也要學習師父的精神,把讀到、聽到的法實踐在生活中,並告訴自己凡事要懂得轉念,不要執著。[攝影者:郭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