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美國 北加州分會 慈濟志工搭建微型屋 給西雅圖遊民一個家

慈濟志工搭建微型屋 給西雅圖遊民一個家

E-mail 列印
根據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U.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2022年發布的一時點統計報告顯示,全美發現大約五十八萬二千五百人經歷了無家 可歸,其中西雅圖和加州的遊民數量龐大。同時,華盛頓州的無家可歸人口正在增加,從2020年到2022年,華盛頓州無家可歸、居住在車輛中的人數增加了10%,增加了二千二百八十八人,其中超過70%的增長來自金郡(King County)。

金郡究竟有多少遊民?根據西雅圖政府(seattle.gov)2022年一時點統計報告顯示,金郡有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名無家可歸者。這相比於2020年的一萬一千七百五十一人,增加了12%。

慈濟西雅圖分會一直密切關注西雅圖地區的遊民問題,從衣食住行以及醫療上,全面關懷遊民。

◎粒米成籮善雲集 群心齊力信願行

釘槍、榔頭、電鑽的聲音在空氣中交織,伴隨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慈濟志工的努力,一片片木板化為希望的象徵,搭建起一間又一間的微型屋。

西雅圖平安基金會(Sound Foundations NW)的「希望工廠」(The Hope Factory)自2018年成立以來,一直在努力建造微型屋。同時,他們與其他當地慈善機構合作,共同打造了許多微型屋村落,為街友提供了臨時的庇護所,並協助街友重新融入社會,與尋找穩定的居住環境。

作為一個慈善組織,平安基金會的資源來自於社會的四面八方,建造微型屋的人力,來自於不斷增加的志工群,這種集體合作彰顯了滴水成河、社區凝聚的力量。

一年半前,慈濟志工陳瓊瑤和吳育儒發心參與,並深入了解希望工廠的微型屋建造過程,及積極邀請西雅圖的慈濟志工參與。到今年五月,累積的志工服務已達到一百七十六小時,成功捐贈出第一座以「知足」命名的微型屋。隨著愈來愈多的志工響應,西雅圖慈濟在七月和九月分別捐贈了第二和第三座微型屋。

除了本地志工的參與,一個月前,西雅圖志工還邀請了來自美國其他城市的夥伴們參觀,一同參與希望工廠的志工服務。加州、德州、紐約州等地的慈青學長姊們透過這次機會,深入了解西雅圖協助街友的方式。帶著新的知識,這些志工們回到各自的城市,將這些寶貴的經驗分享出去。

◎持之以恆得圓願 身體力行善深根

11月19日,儘管西雅圖的天氣寒冷,志工們依然帶著熱情前往希望工廠,捐贈了西雅圖慈濟的第四座微型屋,取名為「包容」。完成了這四座微型屋的捐贈,實現了當初西雅圖慈濟志工團隊的發願,即在2023年共捐贈四座微型屋。

這四棟微型屋分別命名為「知足」、「感恩」、「善解」和「包容」,期望在這些微型屋中融入慈濟的愛與關懷,為志工夥伴和未來的微型屋居民,帶來正面的生命力量。

平安基金會負責人芭柏.奧立佛(Barb Oliver)看到嶄新的四個微型屋,感動得流出眼淚,她說:「謝謝你,讓我感動得哭了……四棟微型屋乘以六十個人,就是你們迄今為止,影響了兩百四十個人的生命。我還想分享一件事,我們有一個計劃,目標是在2025年底之前實現功能零(Functional Zero),這意味著在金郡每一個需要的人都能住進小木屋。這完全歸功於你們一次次的參與。」

◎社區夥伴再接力 將持續愛的承諾

這分成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為了鼓勵更多志工的參與,吳育儒提出了「幫助之手(Helping Hand)」手套的點子,只要志工參與三次以上,就會獲得一雙特別定制的工作手套。

他說:「第一次參與是嘗試,第二次是產生了興趣,而參加三次代表已經足夠了解希望工廠的任務,並願意持續投入服務。」在希望工廠,樣樣工作都需要戴上工作手套;而吳育儒細心用心的在每一雙手套,親手寫上志工的名字,鼓勵志工們繼續參與,讓服務社區的熱情和愛心深根於心中。

「一開始我們非常努力讓一兩個、三個人來參與。到今天,有這麼多人的參與,我非常感動,我也真的很期待更多的人加入。就像我說的,我想說一件事:那個橫幅代表我們已經完成了四棟微型屋。但重要的是,它代表我們在這裡,而且我們將繼續在這裡參與。」慈濟志工吳育儒(YeeZu Wu )感動分享。

同時,借由微型屋的捐贈,慈濟志工可以進一步深入到社區之中,對弱勢群體進行全方面的關懷。志工陳瓊瑤已經做好了明年(2024年)的計劃,她說:「我們希望這個腳步沒有到這邊為止,明年能夠持續做,那明年……師姑師伯們就可以開始進入小木屋的社區去關懷,直接或間接來關懷這一裡社區的居民,所以我們現在(目標)是軟硬體兼施……大家加油。」

志工黃銘銘(Min-Min Wong )歡喜分享:「我喜歡看著「慈濟旗」拉上去的那一刻。但最讓人感動的就是看著一片片的木板變成牆壁,再從牆壁立起來形成一間屋子。那是最讓人喜悅的事。」

寫著「西雅圖慈濟」的橫幅,在鼓掌聲和歡呼聲中緩緩升起,這不僅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志工們對希望工廠和社區人們的承諾,今後繼續再接再厲,帶著無私的愛心,用雙手去打造改變的力量。

圖左 :《左傳·昭公四年》:「衣能蔽體,屋能遮風,食以充口,士為知己者死。」 慈濟西雅圖志工親手為遊民搭建木屋。[攝影者:鄭心謙]
圖右 :經驗豐富的希望工廠志工 (右)為小組長,向志工講解步驟及使用工具。[攝影者:鄭心謙]

圖左 :志工們正使用著電鑽、釘槍、榔頭等工具搭建微型屋。[攝影者:鄭心謙]
圖右 :志工們正使用著電鑽、釘槍、榔頭等工具搭建微型屋。[攝影者:鄭心謙]

圖左 :志工合力搬動做牆面的木板。[攝影者:鄭心謙]
圖右 :組裝第四面牆,小心不要夾到手指![攝影者:鄭心謙]

圖左 :獲得訂製手套的志工,露出幸福笑容;這也代表著她已經多次來到這裏幫助搭建木屋了。[攝影者:鄭心謙]
圖右 :吳育儒(左)、芭柏.奧立佛(中)、陳瓊瑤(右)在工廠裏合影留念,記錄這歡樂時刻。[攝影者:鄭心謙]
圖左 :圓滿捐贈四棟微型屋 ,慈濟志工與希望工廠志工,把西雅圖慈濟的橫幅,在希望工廠的牆面上升起。[攝影者:鄭心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