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不同的生命故事 相同的發心立願

不同的生命故事 相同的發心立願

E-mail 列印
2023年上人場次歲末祝福,中區從12月28日起,在臺中靜思堂一連舉行六場,第五場正逢2024年元旦,新舊傳承接軌的日子,別具意義,充滿期望與祝福。

靜思堂內,隊輔為即將受證的葉椿、劉玲娟等二十六人 ,一一別上胸花,胸花是供佛用的百葉蓮花,一花多種子,代表著傳承;「佛心師志」對準胸花上直直一條線下來,象徵菩薩大道直,學員要以大慈悲心,繼證嚴上人度眾之志,在人群付出愛。

◎團體的美 美在如規如儀

葉椿別上「佛心師志」,心情特別喜悅,期許自己不可如俗話說的「一年學佛,佛在眼前,兩年學佛,佛在半天,三年學佛,佛已不見。」而是越來越精進,努力地投入慈濟志業。

「我養父罹癌到慈濟醫院住院治療,很多師兄、師姊主動來關心,噓寒問暖,明明是無親無故的,卻是如此和藹可親。」葉椿提起2013年第一次接觸慈濟志工的美好印象。對志工穿著八正道的慈濟服,覺得非常莊嚴、喜歡,她有了想要進入慈濟做志工的念頭,當下也遇到正在做醫療志工的鄰居袁傑臣。

葉椿的養父是眷村第一代,袁傑臣是眷村第二代,他們兩人有如父、如兄的情感,葉椿在袁傑臣的接引下開始參與慈濟活動。

「做志工越做越有趣,讓我了解慈濟人到底在做什麼?原來為眾生做的是相當有意義的事。」葉椿回首剛開始的起心動念,可是她並沒有想到要培訓成為委員,「慈濟的規矩太多,我喜歡自由,不願受控制。」互動的志工一再鼓勵她培訓成為委員,深入慈濟法脈,彼此可以更像一家人。葉椿表示:「剛開始上培訓課還是不適應,慢慢的投入活動後,體悟到團體之美,美在每個人如規如儀。」

◎泰雅族的血脈 不一樣的女兒

培訓期間有閱讀好書的心得撰寫,葉椿會以毛筆書寫。她說:「動機很單純,因為毛筆就在書桌上,所以從第二本書開始就用毛筆寫了,一篇約五百字,雖然得花上兩個小時,心卻是非常平靜的。」不想讓外界對原住民有著刻板印象,她把握慈濟給的機會,努力地提升自己。

葉椿目前是慈濟基金會長照機構的居家照顧服務員,每週固定到案家做居服工作。葉椿有過養父老病的經歷,很能體會案家的需要,她會默默地多做一些額外的工作,與案家有時形同家人,「需要就給」這是葉椿簡單的想法。

面對「生父愛喝酒,所賺的錢都與朋友飲酒作樂花光光,不曾拿過一斗米回家,又長期對媽媽家暴。」葉椿從小在這樣的環境生活,媽媽最後離開部落回娘家住,一段時間後,雙方也走到離婚的地步,這時出生不到一個月的妹妹被領養了,讀幼稚園的葉椿和三妹跟著媽媽,大姊則跟著爸爸。

帶著稚齡的孩子謀生不容易,她母親最後到中壢工作,認識了一個外省伯伯,他成為葉椿的養父。葉椿這時已經是國中生,非常叛逆,「總覺得他不是我的父親,又大媽媽十多歲,有很深的代溝,但養父無怨無悔地把我們帶大,這份恩情,最終讓我改口叫他爸爸了。」

葉椿在養父病後無微不至的照顧、送終。「雖是養父,他待我如親生子女般,我永遠記得,可惜我們的緣分只有三十多年。」就是這份愛影響到她日後做居服員的態度,比較能從家屬的角度來關心被照顧者。

葉椿有著泰雅族熱情、開朗的血統,樂於助人勇於承擔。姊姊改嫁,前段婚姻有個孩子,她心疼這孩子決定收養他,當時葉椿未婚,只有二十二歲。

假日,葉椿會陪著信仰基督教的媽媽上教堂,媽媽對佛教是不能接受,問她:「你為什麼要進去(慈濟)?」這讓培訓的葉椿很苦惱。七月《無量義法髓頌》經藏演繹,葉椿邀請媽媽到彰化體育館觀賞,機緣巧合的是她演繹的位置,剛好是媽媽的最佳視角。「這是我女兒嗎?」其實葉媽媽訝異的不只是這些,葉椿原本吃、喝、賭樣樣都會,進來慈濟,全戒了,她看到不一樣的女兒,也開始認同女兒走在慈濟道上。

◎人生苦短 有些事不能等

同社區的劉玲娟說起慈濟因緣:「沒經歷喪親之痛前,我從來不會收看宗教的節目。」1995年到1999年間,劉玲娟失去最摯愛的爸爸和媽媽,經歷了此生中痛徹心扉的歲月,久久無法走出傷痛。1999年的一個例假日,她無意間在電視上收看到證嚴法師說法的節目。

聞法後,劉玲娟說:「當時自己感到莫名的激動及心靈上有被療癒與膚慰的感覺,自此之後,每當節目播放,我就會準時收看。」那段歲月藉由聽聞上人說法及閱讀佛學撫慰自己的心靈,她終於漸漸地走出傷痛。

劉玲娟從電視上認識了證嚴法師與慈濟這個團體,爾後有慈濟的訊息,就會特別留意關注,並規劃六十五歲屆齡退休後要參與公益活動。2020年,劉玲娟一位深交的學長,在義工執勤的時候突然心肌梗塞,很快地就走了,這給當時也在現場的她很大的衝擊。

「人生苦短,錢夠用就好,因為有些事情是不能等的。」她表示自己在參加葬禮之後,決定提早離開職場,毅然決然地選擇走入慈濟,於是主動聯絡慈濟志工陳芳真,直接向這位先她退休的同事,表達自己想加入志工行列的意願。「因為我相信上人,也從芳真學姊的身上,看到慈濟人誠正信實與慈悲喜捨的行儀。」劉玲娟語氣篤定地說。

◎選擇慈濟是對的 問題在自己的觀念

劉玲娟畢業於中山醫學大學醫研所護理組碩士班,任職於學校附設醫院護理部督導,及護理系實習老師與兼任講師職位,2021年退休後,隔年報名慈濟社區志工培訓課程,2023年參加委員培訓。

「以前哪有可能去拿掃帚,掃的還不是自己家裡的地。」劉玲娟不好意思地笑談過去,一開始接觸志工勤務時,真的是萬般掙扎,質疑自己為什麼放棄百萬年薪及拿筆吹冷氣的日子,而選擇拿掃把又沒津貼的工作。

這段時間,劉玲娟一直陷入負面的情緒中,「曾經認為自己也可以做到付出無所求,可是遇到了人我是非的境界,才知道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相信選擇慈濟是對的,問題只是出在自己的觀念。

聰慧的劉玲娟,藉由閱讀證嚴上人的著作,聽聞證嚴上人的開示,從中一一的找到解答,逐漸懂得「做中學 學中覺 覺中悟」,如今越做越歡喜。「以前不懂得縮小自己,如果遇到逆增上緣,就會責怪是別人的錯。」職場上的自信,讓她有著十足的優越感。

◎放下我執 體悟付出的喜悅

劉玲娟表示:過去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看法去處理事情,相信自己所做所為,絕對是善的、對的;回想當初在掃地時,陳芳真曾提醒她心中要憶念著「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空掃地。」現在的劉玲娟,會隨時隨地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放下我執,改往修來。

志工徐桂菊負責社區培育事宜,口中的劉玲娟是:「很會替人設想,又不願麻煩別人。」上培訓課程時,早上五點多就得到臺中慈濟醫院集合出發,這個時間沒有公車可搭,退休後就將交通工具送人的劉玲娟,本就不想麻煩家人,當然也婉拒法親好意,又不敢單獨搭計程車,家住四維捷運站附近的她,決定步行前往。

她說:「一趟路大約要走一個半小時,剛開始是有點壓力的,也會算算還要再走幾次。」但是走著走著,劉玲娟聽到自己心裡的聲音:「我都能一大清早走這麽遠的路,堅持不退轉,為的是要成為上人的弟子,那過往遇到的挫折、不愉快又算什麼?」她慶幸自己在行走過程中成長許多,深刻體會到修行人「苦行」的真諦。

劉玲娟很清楚走入慈濟就是要行菩薩道,有醫護背景的她,已加入慈濟人醫會,期許未來在醫療志業上能發揮已能,並時時記取「佛心師志」,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歲末祝福法會接近尾聲,全體一起唱出心中的「祈禱」,虔誠迎接2024年,祈願人人平安吉祥。精舍師父提醒所有的靜思弟子日日聞法精進,且要有緊緊跟隨的心,落實在六度萬行,運載群生,度所有苦難。

圖左 :新受證志工胸前所掛的是供佛的百葉蓮花,又稱禮佛之花,一花多種子,不斷地在汙泥中綻放花朵,象徵自我淨化外,又能入人群影響別人。[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劉玲娟很清楚走入慈濟就是要行菩薩道,期許未來在醫療志業上能發揮已能,並時時記取「佛心師志」,提醒自己莫忘初衷。[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葉椿擁有泰雅族的血脈,經過兩年的見習,葉媽媽訝異她的改變,說:「我的女兒不一樣了。」[攝影者:施龍文]
圖右 :〈生生世世都在菩提中〉音樂聲中,精舍師父代表上人為新受證委員、慈誠佩戴佛珠,葉椿(中)謹記佛心師志與慈濟志業的承擔。[攝影者:施龍文]

圖左 :即將受證的委員、慈誠在講經堂臺上,為《無量義經 功德品》的經藏演繹,身口意合一,專注地彩排。葉椿(左三)[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培育幹事徐桂菊(左)叮嚀劉玲娟(右)雙手合起來,將委員證恭敬地捧在手心上。[攝影者:簡明安]

圖左 :2023年中區上人場次歲末祝福第五場,新受證的委員、慈誠與一千八百多位志工,同入經藏,演繹《無量義經 功德品》。[攝影者:簡明安]
圖右 :培訓期間有閱讀好書的心得撰寫,葉椿會以毛筆書寫,一篇約五百字,雖然得花上兩個小時,她心卻是非常平靜的。[攝影者:葉椿]
圖左 :精舍師父代表上人為新受證慈誠、委員佩戴佛珠,琉璃佛珠象徵心如琉璃,劉玲娟(中)謹記在心中。[攝影者:簡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