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為一餐温飽 走二公里路

為一餐温飽 走二公里路

E-mail 列印
「我天天來這裡取餐啊!今天這裡辦心靈饗宴,有慈濟志工要來。」陳阿嬤脊背彎曲、推著老人助行車,從中興大學走過來,路途相距兩公里,為了取一餐溫飽。

2024年1月20日下午,慈濟志工七十人前往臺中巿新民 街普聖宮,為四百位的街友、獨居長者和單親家庭等弱勢族群,舉辦「蔬食心靈饗宴」活動,透過戲劇表演、心靈講座、供蔬食餐盒和發福慧紅包,傳達證嚴上人的關懷與祝福。

◎ 千份素食餐 與鄉親結緣

近年來,蔬食風潮在全球蔓延,無論是從慈悲心出發,或是重視個人健康,還是對地球友善,選擇蔬食都有莫大的助益,慈濟人呼籲「蔬食共善護大地」,茹素不殺生,養身、護生,又減少碳足跡,何樂而不為。

慈濟志工陳偉宗除了本身是牙醫師之外,也做素食食物銀行廣結善緣,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普聖宮責負人吳敏誠。三年前開始,陳偉宗邀約一群慈濟志工為固定班底,並邀請退休廚師張長應掌廚。每星期六在普聖宮為街友、獨居長者和單親家庭等弱勢鄕親,提供蔬食餐盒,希望他們有一餐溫飽。

張長應退休後,經常去大坑爬山運動,也煮點心和登山客結緣,因此與慈濟志工蔡錦珠認識,邀他加入慈濟志工行列。張長應推薦太太莊雁仱培訓慈濟志工,他義不容辭為香積組掌廚。夫妻二合作無間,莊雁仱開心地表示:張長應由葷食改煮素食之後,本來較暴躁的脾氣,也漸漸的變溫和了。

普聖宮的廚房空間較狹小,卻發揮了大大的功能,張長應胸有成竹地說:「今天總共煮了十六斗米,那一斗米差不多可做六十人份,所以十六斗米做一千人份餐盒,沒有問題!退休後,來慈濟煮素食,用美味跟大家結緣。」十坪大的廚房,雜物堆放至少佔去二坪,剩下的空間要容納兩個熱氣騰騰,炒個不停的專業大炒鍋外,還擺放兩臺六十人份電鍋。所剩空間裡,只見志工六、七人,洗米、揀菜得隨時挪位留出動線,竟也能煮出千分餐食,令人讚歎。

◎ 志工暖心 一餐溫飽

「蔬食心靈饗宴」活動,在陳偉宗的牽線下,由為慈濟慈善基金會、普聖宮、學校教書的王仁癸老師,以及越南新住民陳氏鴻與陶玉秋,四個不同單位攜手合作促成。活動定於下午三點開始,卻在十二點過後,已經排起長長的人龍。

「普聖宮發放愛心餐,一餐差不多三百人,人家捐什麼食材,我就會煮什麼,把善的循環做好。」吳敏誠的童年生活艱苦,讓他有助人的想法,他期待地說:「慈濟來舉辦心靈饗宴,讓這些弱勢族群,能有正確的思維,從心脫離生活的困境。」

一位脊背彎曲,推著老人助行車,七十五歲的陳阿嬤,是第一位蒞臨的貴賓。路途相距兩公里以上,從中興大學走過來取餐,獨居的陳阿嬤說:「我天天來這裡取餐啊!小傳單上寫,今天這裡辦心靈饗宴,有慈濟志工要來。」她是大愛臺忠實觀眾,知道上人說:甲菜尚蓋讚(臺語,吃素最好)。

「是自己憨慢(臺語,笨拙)做生意,又遇到疫情三年多。」住在南屯的陳阿公不怨天尤人,他侃侃而談:「慈濟來辦活動,跟大家結善緣,也能宣導吃素食。吃素就是不殺生,也是慈悲心,不與眾生結惡緣。」一星期到普聖宮二三次,他來拜拜順便領愛心便當,喜悅溢於言表。

臺灣以善以愛為寶,慈濟志工結合不同單位,共同為弱勢族群舉辦蔬食心靈饗宴,鼓勵大家從心轉念做起,勇敢面對生活的挑戰。當他們慢慢走回自己安身的地方時,一盒盒溫暖的蔬食餐盒揣在懷中,應該還能記得志工的呼籲,地球的未來在我們手中,不輕視每一個人一餐素的影響力。

圖左 :普聖宮宮主吳敏誠全力投入對街友的關懷,活動結束後,他說:「我要學習上人慈悲喜捨的精神來幫助弱勢族群,幫忙艱苦人解決用餐的問題,有一頓溫飽。」[攝影者:林宜屏]
圖右 :人醫會蔡文方醫師改編〈曼波恰恰〉這首歌,以「慈濟曼波.曼波環保」引領開場。[攝影者:林宜屏]

圖左 :慈濟志工陳偉宗是促成這場活動的發起人,他有一個願,要做到普聖宮七天施食都是蔬食。[攝影者:林宜屏]
圖右 :戲劇「阿賢的故事」登場,改編自慈濟訪視個案。案主阿賢人生路坎坷,與今天參與盛宴的人一樣,都是辛苦過日子的人。[攝影者:張廷旭]

圖左 :活動由慈濟志工以動人的「把愛找回來」音樂手語開場,為整個場面營造了溫馨的氛圍。[攝影者:林宜屏]
圖右 :陳阿嬤在志工攙扶下領取紅包和福慧包。[攝影者:林宜屏]

圖左 :廖文娟師姊(左三)為大眾發福慧紅包,傳達證嚴上人的關懷與祝福。。[攝影者:林宜屏]
圖右 :張長應師兄是專業大廚,退休後投入志工行列,以好吃的蔬食跟大眾結緣。[攝影者:林玲悧]
圖左 :不怨天尤人,住南屯的陳阿公(左一)說:「是自己憨慢(臺語,笨拙)做生意,又遇到疫情三年多。」以善解面對失敗。[攝影者:林宜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