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班媽媽謝勤惠(中)帶著小朋友製作感恩卡。[攝影者:鄭榮華]
板橋區親子成長班今天(3/21)的課程以感恩為主題,進行靜思語教學及家長讀書會,上午班共有四百多位來自後埔與大觀地區的家長和小朋友參與課程。大堂課的靜思語故事教 學,由家長和小朋友共同學習,隨後安排家長們與小朋友分開上課,小朋友到各教室進行靜思語教學;家長們留在原地聽慈濟志工李靜美與潘廖葉的分享,就家庭生活與親子互動的經 驗做交流。
◎品德教學成效佳
高中老師王仁三坐在板橋園區國議廳的塑膠椅上,專心地聽著慈濟志工潘廖葉的分享,懷中的么兒睡得正熟,身旁的太太林惠美,同樣聽得出神。就在靜思堂的三樓教室,同時進行著 高階、中階與低階親子成長班的課程,王仁三的三個女兒分別在這三個班級上課。這個星期天的上午,一家人就在這裡度過了一段充實的假日時光。
王仁三一家屬於雙薪家庭,兩夫妻平日忙於工作,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有限,為王家來說,親子成長班成為孩子們機會教育的最佳場所。王仁三表示,來這裡參加活動的收穫,除了讓 孩子們懂得做人的道理之外,自己也將吸收到的觀念用在擔任教職的班級上,成為品德教育的目標。
「感恩、惜福」就是王仁三的班級在這個學期的學習目標,他希望同學們在畢業離開學校之前,能夠學會感恩自己的家人或周遭的人,懂得感恩之後便能學會付出。剛開始帶動時,願 意付出的同學並不多,經過王仁三藉機嘉勉這些肯付出的同學之後,漸漸地,同學們已經大有進步。比如主動撿拾地上的垃圾,或在班級中互相幫助,王仁三感受到:「孩子需要人引 導與關心,只要用心,給他機會,孩子就會有改變。」
◎用愛陪伴學會關心他人
媽媽林惠美則觀察到,孩子參加親子成長班後,最大的改變就是學會關心別人;尤其是大女兒懂得關心妹妹,也會對媽媽說:「媽媽您辛苦了。」這些是林惠美過去不曾見到的。甚至 看到影片上暖化的問題時,女兒也會向媽媽提議:「我們家要開始吃素了。」大女兒從過去以自我為中心,到現在懂得彼此分享,關心妹妹。林惠美感受到,孩子參加了親子成長班 後,生活上的改變與心靈上的成長。
照顧四個孩子的生活讓林惠美非常忙碌,她認為每個小孩的到來都是一個緣份,親子成長班不只小孩在學,當媽媽的也在學習。林惠美過去個性比較急,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感覺 處處都在讓孩子磨練個性,她說:「其實一直都是孩子們在教導我如何當媽媽。」
對王家人來說,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能夠有家人愛的陪伴,必定不孤單。
◎施比受更有福
前一晚從加油站下班回到家已經很晚了,謝勤惠今天一早便起床,趕著來到親子成長班擔任班媽媽,慈濟志工幫忙右手不方便的謝勤惠梳好頭髮,服儀整齊的謝勤惠挺拔地站在整列椅 子的一端,只等待小朋友到來,活動便要開始了。
十一年前,謝勤惠的右手掌在工作中受傷,被送進醫院動手術後,進入加護病房無菌室照顧。手術共進行了八次,五度進出醫院;剛受傷時的謝勤惠,想到自己的一生坎坷,大兒子智 能輕度障礙,自己又因遭受家暴而離婚,接著又在工作中受傷,諸多的不順讓謝勤惠的心中有著怨恨;就在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時,差一點從十一樓往下跳,幸好,她的理智拉了 她一把,沒有釀成悲劇。
住院期間,謝勤惠得到很多幫助,包括善心人士的輸血、志工媽媽的照護等等;謝勤惠心裡不斷的感恩,也發願有朝一日,一定要回饋社會。出院至今,已經捐了將近四十袋的血,相 信也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目前,謝勤惠每星期撥出一天,在台北縣政府社會局擔任志工;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撥打問安電話關懷身障者與獨居老人,告訴他們自己的遭遇,很多人聽說她只剩一隻左手,要上班又 當志工幫助人,都很驚訝,透過這樣的互動與開導,謝勤惠讓他們慢慢走出內心的陰影。謝勤惠笑容滿面地說:「當志工很快樂,因為我也可以當一個幫助別人的人。」
接觸慈濟後,謝勤惠最大的改變,就是受到挫折時,懂得換個角度想,她說:「生命中的波折可能是老天爺在考驗我,沒關係,你就來吧,我就接招。」在親子成長班照顧小朋友,謝 勤惠覺得她只是盡一份心力,將小朋友當做是自己的孩子或孫子,聽到小朋友們天真無邪地叫一聲:「師姑!」謝勤惠早起的倦怠感也消失了。
「將來小孩長大結婚後,最起碼我有慈濟,我就可以全心往慈濟路上走。」謝勤惠在這裡找到精神寄託與人生的價值,也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歡喜。
親子成長班就像一個辛勤的農夫,藉著每次課程的進行,在小朋友和家長的心田播下良善的種子,一點一滴的累積,善念不斷循環,讓社會更有希望。
圖左 : 板橋區親子成長班以感恩為主題,進行靜思語教學及家長讀書會。[攝影者:鄭榮華]
圖右 : 大堂課的靜思語故事教學,由家長和小朋友共同學習。[攝影者:鄭榮華]
圖左 : 教聯會老師郭麗玲(左)請小朋友王達博展示手中「愛的禮物」。[攝影者:鄭榮華]
圖右 : 林惠美(左)與王仁三夫妻,參與家長讀書會。[攝影者:鄭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