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時光匆匆,他分發的第一所學校是彰化縣大西國小,那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當年,收到一本《靜思語》,將之應用於班級後,發現好用,從中體悟到,「教師不是只有教書、更重要的是教人」。他向來喜歡格言、勵志短文,這本《靜思語》出自何人,他並不在意。
後來陸續轉任樂業國小、臺中國小、健行國小,當了校長後接觸慈濟的機會也變多了。教聯會謝素珠老師是他的老同事,常常邀他參加活動,開始慢慢深入慈濟。
◎教育改變是趨勢 不變是核心價值
何縕琪教授是慈濟大學副校長,兼教育傳播學院院長及師資培育中心主任。2024年1月29日,在研習營中與座中的老師、校長們分享「教育的變與不變」
臺灣社會正面臨少子化的過程,從聯考到現在的基測、學測;從九年國教到十二年國教,隨著社會的改變,教育被賦予的樣貌和期待也在轉變。改變是無可抵擋的趨勢,教育的核心價值和本質卻歷久彌新。
先進國家組成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教育平臺宣告,2030年將是以「幸福」為教育的最終目標。教育導向改變的過程當中,「幸福的素養」這件事情變得很重要,何縕琪教授分享刊載於《慈濟》月刊裡的一則故事。
珊嘉納(Sanjana)是悉達多小學三年級的學生,父親一個月前去馬来西亞打工,媽媽桑妮塔(Sunita) 對她的改變讚譽有加:「以前放學回家書包亂放,就開始玩娃娃,現在會整理好自己的東西,也會主動溫習功課,和弟弟也不會吵架了。」
「志工進校以後,女兒開始會與我分享,要愛護東西,照顧衛生、面帶微笑等等。」妮塔最開心的是,女兒將學習到的新觀念落實在生活中。
桑妮塔說, 珊嘉納不願缺席每天的課程,因為校長說去學校是為了做一個更好的人。志工問珊嘉納:「為什喜歡去學校?」
「因為校長和老師變好 了,他們不會打罵我們,沒有大聲講話,同學還會相互分享,彼此借用文具。」
桑妮塔對悉達多小學充滿期望,她說:「我幫不到女兒的未来, 只有教育才能讓她達到夢想。」
◎慈濟因緣 讓生命更有價值
「我們常常強調身教、言教,老是跟孩子講,但是自己有沒有做到?我從慈濟志工身上看見了,也驗證到了,知跟行要一致。」張添琦校長分享,「我教孩子要愛別人,教孩子要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但是自己有沒有做到?」他參加2023年《無量義 法髓頌》經藏演繹,謝素珠老師、還有演繹過程中身旁慈濟志工的示現與接納都讓他感動。他說:「這裡是我最敬佩的地方, 我知道了,所以現在要開始做。」
「『有沒有看見別人的需要?』,我一直在檢查自己有沒有做到。」張添琦校長教學生涯四十餘載,每到一個新環境,他就會評估總體情況,將優勢跟不足之處先梳理開來,再尋找對症下藥的處方箋。就像他在臺中市樂業國小任內開闢一個「愛心農場」,親自帶領小朋友踏進由操場開闢成的水田,讓孩子當小小農夫,下田插秧玩農趣。
「原來我到每一個學校去,就替那個學校弄出一個亮點出來。以前會覺得說我怎麼那麼辛苦,現在忽然間發現我很幸運,因為開創了一個亮點以後,後面的人可以繼續得利。」張添琦校長分享,「我現在轉念了,原來那是老天爺給我的福報,冥冥之中,讓我有擁有幫助別人的的契機,就是剛剛上人說的,做一個有功能的人。」
「我知道生命有限,要好好的使用生命,我找到一個可以照顧別人的方法,慈濟確實是一個可以照顧別人的志業。」他的媽媽是童養媳,跟媽媽很親近。媽媽往生後,深覺行善跟行孝一樣都要及時,可以為別人多做一點事,是報父母恩的最好方式。
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曾說:「一個孩子、一位老師、一本書和一支筆,就可以改變這個世界。」何縕琪教授在課程尾聲時分享馬拉拉的名言,用心呼喚在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強調:「一位好老師可以啟發一個孩子,各位老師,您就是那位好老師。」
張添琦校長是一位好老師、好校長,曾以校長的身份,辦理環保列車入校園宣導、送愛到非洲,示範推動低碳環境教育,在教育場域行慈濟善道。 「我發現慈濟就是在實踐『看見別人需要』的團隊,值得追隨。」帶著慈濟使命,張添琦校長的創意與行動力,可以讓教育成為改變世界的動力,而慈濟正是這份力量的源頭。
圖左 :張添琦校長與慈濟結緣,來自他在學校當老師時,接觸到《靜思語》,並將其帶入教學中。[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何蘊琪教授(左)在課程間帶入破冰活動,讓老師們有互相交流的機會。[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陳蕾蕾是中區岸裡國小的教師,她分享,時空會改變,但是教育是百年樹人的工作,核心價值不能變。[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何蘊琪教授與學員互動,問大家:「教育會在改變,方法會變,但是不變的是什麼東西?」[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何蘊琪教授和教師們分享,言教、身教跟境教是在潛移默化當中影響學生。[攝影者:林萬教]
圖右 :何縕琪教授的分享精彩,當觸及重要議題時,老師們紛紛舉起手機拍攝畫面。[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何縕琪教授是慈濟大學副校長,兼教育傳播學院院長及師資培育中心主任。2024年1月29日,在「第二十一期慈濟教師培訓第二階段研習活動」中與座中的老師、校長們分享「教育的變與不變」[攝影者:林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