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4年1月1日,慈濟基金會(新加坡)舉 辦「歲末祝福感恩會」,有四百零四位慈誠委員(簡稱慈委)齊聚靜思堂,透過四位志工分享福慧紅包的意義,大家憶苦思甜,更堅定初發心。
◎福慧紅包 物輕意重
每年歲末祝福,慈濟人和會眾最期待的,莫過於領到證嚴上人的「福慧紅包」。這是上人以出版書籍的版稅,送給每人一分分的祝福。
周淨緣加入慈濟二十八年了,最早的福慧紅包可追溯到1995年,每年的福慧紅包都保存完整。深信上人說:「對的事,做就對了!」一路走來,她始終初心如一,默默做該做的事。
周淨緣認為,歲末祝福有省思與警惕之意。點亮心燈,要時時提醒自己顧好心念不偏差,更要堅定慈濟之路,千萬不能迷失方向。
一起在臺上分享的還有志工陳雪花、劉淩燕和楊美玲。陳雪花將福慧紅包視作傳家之寶,她說:「我的雙親已經不在,慈濟就是我的娘家,歲末祝福就像我回娘家。」
她說,歲末祝福感恩會上除了領福慧紅包,也是慈濟家人每年年終大團圓 ,共同回顧與見證大愛足跡,人人彼此道感恩說祝福,一起來為天下祈福,讓她深感回家的溫暖和自在。
收集了十三年福慧紅包的劉淩燕,也有參與福慧紅包的製作,過程中她體悟到要學習修心。用心在當下,做任何事都要專心,專心就是「定」。她謹記一句「未成佛前,要先結好人緣」,所以要把握時間行善造福,因人生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2023年歲末,楊美玲回臺灣受證時深受感動。她看到上人每天忙於天下事,也沒有忽略關心弟子們,而且還是非常用心去做每一件事情。為此,楊美玲就自我反思,鞭策自己更要多用心。
◎手搓湯圓 傳統味道
這天早晨,靜思堂內的齋堂一片歡笑聲,志工們已準備好要搓湯圓。大家雖然都戴著口罩,眼裡卻透露出期待與歡喜。
場外協調洪永康表示,此次歲末祝福的慈委場次,安排了大家圍坐吃湯圓、知心相契的環節,是臺灣圍爐熟悉的習俗,但在新加坡因為場域受限,故用湯圓代替。這些湯圓都是由社區幹事,一大早九時抵達靜思堂製作的;短短一個早上,共要製作四千粒呢!
湯圓不用餡料,卻用滿滿的「愛」做餡,讓慈誠委員吃在口裡甜在心裡,吃湯圓的同時也把愛帶回家。洪永康說,慈濟的根本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若是用冷藏的圓仔切,固然省下不少時間,但,可貴在親手製作是有溫度的,這一分溫暖,可以傳到慈濟家人的心坎裡。
◎回顧過去 展望未來
委員林秀清感歎,每一年都過得很快,這是一個省思自己過去一年365天所作所為的日子,要時時反省自己的道心是否堅固,是否做到不斷說慈濟。林秀清說,只有人可以感動人,要說自己所做和別人分享慈濟的好,才是真感動。
來自菲律賓的慈誠郭惠民和兩個兒子來參與歲末祝福。他說,歲末祝福就是回家與接受祝福,因此很珍惜,無論是身在菲律賓還是新加坡,都會把握因緣參與。郭惠民感恩生命中有慈濟,有上人的法滋潤他的心田,讓他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諸多考驗與挑戰。新的一年,郭惠民期許自己要更認真做慈濟。
感恩會上,全體慈委也堅定初發心,發願菩薩道上永不退轉。「這是新加坡慈濟第一次舉辦慈委場次的歲末祝福,很高興看到超過四百位慈委回來,把佛堂坐滿滿。」協調劉倫橋說道,早期慈委人數不多,如今隊伍日益壯大,資深志工依舊道心堅固,為中生代樹立典範,要把慈濟精神代代相傳下去,直到永遠。
儘管外面下著雨,靜思堂內元氣滿滿。平日志工忙於志業、事業和家業,元旦這天大家齊聚一堂,圍著圓桌,吃著湯圓,有說有笑,感恩過去,期許未來,溫暖在心。
圖左 :2024年1月1日的歲末祝福感恩會,孩子也來領取這分來自證嚴上人的新年祝福。[攝影者:林喧珠]
圖右 :歲末祝福有省思與警惕之意。點亮心燈,要時時提醒自己顧好心念不偏差。[攝影者:蔡振加]
圖左 :歲末祝福感恩會上除了領福慧紅包,也是慈濟家人每年年終大團圓 ,共同回顧與見證大愛足跡。[攝影者:黎東興]
圖右 :四位志工周淨緣、陳雪花、劉淩燕和楊美玲一起在臺上分享福慧紅包的意義,座談主持人為楊淑元(右)。[攝影者:黎東興]
圖左 :2024年1月1日的歲末祝福感恩會,四百零四位慈誠委員回家領福慧紅包,親自領取這份來自證嚴上人的新年祝福。[攝影者:黃建興]
圖右 :資深志工周淨緣(左)娓娓道出每年福慧紅包的特色及代表的意義。[攝影者:黎東興]
圖左 :湯圓都是由社區幹事一大早九時抵達靜思堂製作的,短短一早上一共要製作四千粒湯圓![攝影者:張彧瑞]
圖右 :2024年1月1日的歲末祝福感恩會,四百零四位慈誠委員回家領福慧紅包,親自領取這份來自證嚴上人的新年祝福。[攝影者:黃建興]
圖左 :每年歲末祝福,慈濟人和會眾最期待的,莫過於領到證嚴上人的「福慧紅包」。[攝影者:黎東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