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1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學佛行儀 身心齊一

學佛行儀 身心齊一

E-mail 列印
「師兄師姊們請合掌,合掌就是雙手合十在胸前。然後放掌,放掌位置在皮帶高度,左手掌於下,右手掌於上……」「為什麼要學習合掌,有什麼意涵?合掌就是要我們學佛的人學習『做人行中道,雜念歸一心』。」精進組的師 兄師姊們在臺上示範著學佛行儀,文山區的林炤熲師兄則一邊說明動作細節、一邊解說合掌的意義,然後讓參加培訓的學員們一項一項的練習,學員們的舉手動足從生疏到正確、到位,同時陪育團隊也在旁邊關懷、協助指導。

2月3號下午,在新店靜思堂的講經堂,第五聯區的精進組窗口李明忠師兄,帶領著新店、文山的精進組團隊,為下個月即將到三重園區上培訓課的師兄師姊們用心的指導學佛行儀、蓮花椅儀軌和食的威儀。李明忠師兄說:「我們首次破例,在去三重園區上課前就先教導學員們學佛行儀等三項儀軌。讓大家先培養慈濟人的默契,了解團體的美來自個人,如果每個人的動作都整齊,才能顯出整體美。而且學員們到三重上課可以比較有概念,能駕輕就熟,較快上軌道,而不是要回花蓮尋根時才加強練習。」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學佛行儀?就是要學習佛陀過去的腳步、了解其精神理念。譬如問訊,問訊是問候、讚嘆對方德高如山。佛弟子不方便頂禮時,大都行問訊禮。而頂禮是佛門中的最敬禮,佛弟子以額頭頂地,雙手翻掌,觀想自己就像面臨佛前,禮拜佛足的身行來供養佛陀,表示內心的尊敬與虔誠;佛陀是福德、智慧兩足尊才成佛,所以佛弟子頂禮翻掌是要承接與學習佛陀或法師的福德與智慧。」李明忠師兄期許培訓學員們都能領受佛陀的佛心,成為內在具有人文氣質、外行兼顧禮儀之美的慈濟人。

在學員們練習坐的威儀及學習如何拿餐袋與餐具的使用、如何龍口含珠、鳳頭飲水食的威儀後,最後李明忠師兄對學員們感恩與祝福,「感覺大家都非常認真用心學習,而且都學得很快、很願意學習,我內心感受到法喜充滿,很有成就感,沒有學員就沒有我們團隊,真的很感恩!」

培訓學員簡憲紘師兄分享:「今天參加培訓的課程,學到了很多的禮儀,很感恩精進團隊師兄師姊們的陪伴與教導,真的很感恩。」學員潘采驊師姊分享說「我們要蔬食共善護大地,使用環保碗筷;經過下午的學習,才了解原來各項禮儀有那麼多的學問,收穫很大,真的很感恩。」學員羅璧蘭師姊說「今天學習各項學佛、拜佛的禮儀,原本都不懂,但經過師兄師姊們的示範、說明與分享,才知道原來各種外在的行儀,各具不同的內在意義,真的很感恩。」

佛門不僅是心念也是生活教育,精進組用心教導陪伴,培訓學員以恭敬、認真的態度,學習學佛行儀,觀照自己的行住坐臥、舉手投足,表示內心的尊敬與虔誠。

圖左 :第五聯區精進組窗口李明忠師兄很感恩大家認真用心的學習,學得非常快,自己內心感覺法喜充滿、很有成就感。[攝影者:黃仁川]
圖右 :第五聯區精進組的師兄師姊們為培訓學員們示範合掌的行儀。[攝影者:黃仁川]

圖左 :合掌就是雙手合十在胸前,學佛的人學習做人行中道,雜念歸一心。[攝影者:黃仁川]
圖右 :文山區精進組林炤熲師兄,為培訓學員們詳細解說學佛行儀的動作細節與合掌、問訊、頂禮的意義。[攝影者:黃仁川]

圖左 :精進組師兄師姊示範食的威儀,何謂「龍口含珠、鳳頭飲水」。[攝影者:黃仁川]
圖右 :培訓學員們練習食的威儀,精進組師姊詳細解說並協助指導。[攝影者:黃仁川]

圖左 :培訓學員簡憲紘在今天的課程學到了很多禮儀,很感恩精進組團隊的師兄師姊們的陪伴與指導。[攝影者:黃仁川]
圖右 :培訓學員羅璧蘭原本都不懂學佛拜佛的禮儀,但經過師兄師姊們的示範、說明與分享,才知道原來各種外在的行儀,各具不同的內在意義。[攝影者:黃仁川]
圖左 :培訓學員們學習合掌的行儀,培育團隊的師兄師姊也陪伴身旁,給予關懷與協助。[攝影者:黃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