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提娃那希望教室的學生 慰藉孤寡愛心綿綿

E-mail 列印
墨西哥提娃那(Tijuana, Mexico),是一座坐落於墨西哥與美國邊境的城市,許多孩子由於貧困、缺乏身分證明或家庭困難等原因,被剝奪了該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

◎園區裡的希望教室

根據墨西哥政 府的官方數據統計,在2020年,提娃那的教育狀況顯現出較低的學歷層次。據查該地區人口的主要學歷水平是中學(50.6萬人,占總人口的32.4%),而擁有高中或普通中等教育文憑者有42.5萬人,約占總人口的27%,僅有小學水平的人口為30.6萬,占比19.3%。唯有13.8%的居民獲得了本科及以上的學歷,該地區整體教育水平,著實令人堪憂。

失學兒童們毫無未來可言。只能日復一日,在惡性循環裏與貧窮為伍,渾噩度日,前途渺茫,對未來不存任何希望和期待。幸好有遠從美國而來的慈濟志工伸出援手,懷著扶危救困的大願力,一心想要翻轉了失學兒童的人生。首先,志工們設立了「提娃那園區的希望教室」,招收失學兒童,不收學費,提供免費午餐,還特別照顧他們的家庭。

在希望教室裡,孩子們不僅要在課業上奮力求知,拼搏趕超,志工們也與教師們攜手合作,精心安排策劃慈濟人文課程,讓學生們學習慈悲喜捨,以及懷抱感恩、尊重與愛的生活態度。課程中的每一環節都細緻考究,務必傳達善的理念,讓孩子對生活有著正確與正向的思維,擴大人生格局,憧憬一個更圓滿的未來。

◎花道課的溫暖啟示

2024年1月25日,一如往常,志工們天未亮即從洛杉磯出發。為了趕赴十點在提娃那希望教室的花道課,志工們必須在九點半抵達,將教室和花材準備妥當,以迎接六十位學生和家長到來。志工們還特地在前一天到洛杉磯市區採買花材,如此用心準備,只為了給學生們一個特殊而有意義的體驗。

在這個生計艱難的社區,三餐不繼是生活常態,而花道教學在這裏幾乎是一種奢侈;花道課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對生活抱有希望,讓他們懂得即使在艱困生活中,也能找到美和希望的著力點。

有夢最美。即使生活中布滿重重苦難,也依然要具有感受真善美的能力,正如慈濟花道老師許玲玲所說:「也許大家會覺得有點唐突,來到這個小孩子吃不飽、穿不暖又沒有辦法受教育的地方教花道課,但是,我們是因為這裡的小孩子,在這樣子艱困的生活當中,有沒有希望……,我們帶來的是給他們一個美好的夢想。」

由於提娃那社區焚燒垃圾的問題嚴重,志工們精心設計將廢棄的寶特瓶做成花瓶,傳遞廢物再利用和環保的觀念。讓孩子們親手製作的每一盆鮮花,能在隔天送往老人院,關懷那裡的孤寡老人,插花前師生們並一起靜心祝禱與感恩。

花團錦簇,無比美好。由於,中國年即將到來,許玲玲特地選用紅色康乃馨,因其花語是對母親的愛,既有年節喜氣又有對長者的愛,頗具意義。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完成,漸漸地一盆盆鮮花,活靈活現躍然於課桌上,這也是學生們有生以來的「第一個」插花成果,大家都非常開心。

學生以撒(Isaac)看著自己插花成果,笑得無比燦爛,然而這開懷笑容的背後,卻隱藏著讓人不捨的辛酸。他父親吸毒,隻身投靠叔叔生活,雖然已經十五歲,卻因失學多年,學業上只有小學三年級的程度。

身材高大的他,當老師請求志願服務者時,他總是第一個舉手,究其原因是因為他不想讓別人,也經歷他之前所遭遇的種種無助,他選擇用助人來回應命運對他的考驗,他說:「我想幫助別人,以前有一段時間沒有人幫助我。希望他們在我的幫忙下,可以有所改變。」目前是以工代賑的方式在園區工作,相信在園區安定的學習和工作氛圍下,他一定可以翻轉人生。

◎探訪老人院送歡樂

次日(1月25日),慈濟志工和學生們手捧鮮花,探訪「拉魯莫羅薩協會之家」( Casa Hogar La Rumorosa A.C.)。這是一個民間機構,以照顧和保護老人為宗旨,負責人瑪爾塔•埃琳娜•門多薩(Marta Elena Mendoza)十分感恩慈濟的蒞臨,她說:「慈濟基金會成員的到來,對我們老人而言真是太好了,你們讓老人充滿歡樂。」

當天,由於天氣寒冷,門窗緊閉,一進入室內,一股撲鼻的味道迎面而來,但沒有人退縮,慈濟志工和學生們穿過廳室,到達一個昏暗房間,沿著兩邊的側牆,各有一排老舊沙發,十多位老人們就佝僂綣曲在沙發裏,兩眼空洞的望著眼前一片虛無。

也因小朋友們的到來,讓原本死氣沈沈的室內,頓時充滿活力、熱鬧非凡。老人們立刻眼睛一亮,臉上掛滿久違的笑容。隨著輕快的音樂聲響起,孩子們一一為長者送上昨天插好的鮮花,為長者獻唱、按摩,並送上一個又一個擁抱,每一盆鮮花更為昏暗陰沈的角落,增添了無數色彩與生機,可謂其樂融融,歡聲笑語處處!

伊斯梅爾(Isaac)是慈濟希望教室的畢業生,此次探訪老人中心後,他心中有些感慨:「我在這裡看到的是,許多家庭拋棄了他們的父親和母親,因為孩子已忘記了父母以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小朋友們小小的手,在老人身上輕輕地敲打、搓揉,雖不能起到醫療效果,卻將這分暖暖的關懷送達老人心扉,讓老人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依然有愛,依然有人願意為他們送來溫暖與笑容。

「今天,我們一個小小的動作,照顧他們,送花給他們,他們就不會感到孤獨。這些老年人,沒有家人,沒有地方可以住,幸好可以住在老人院。慈濟基金會所做的就是讓我們和他們,可以度過一段快樂的時光。」伊斯梅爾說出自己的心聲。

《禮記•禮運》中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人類社會發展千年以後,這樣的願景顯然沒有完全實現。人類社會物質是變得更豐富,但貧富差距越大。可嘆!在一些貧困社區裏,依然是老無所依,幼無所養。

無數社會學家指出,人類社會文明的崛起,是從一個人失去了勞動能力開始,因為無法勞動,所以需要他人的幫助。無論勞動者的權利,還是社會保障的發展,部分是由於對那些失去勞動能力者的關註和保護。

慈濟志工致力於幫助弱勢群體,保護鰥寡孤獨和失學兒童,讓孤獨老人的灰色晚年充滿色彩,更讓失學兒童有書讀,能享有一個跟別人一樣明亮的未來!

圖左 :孩子們的到來,讓長者們瞬間被鮮花包圍,花香撲鼻,熱鬧非凡。[攝影者:駱淑麗]
圖右 :墨西哥提娃那(Tijuana, Mexico)經濟貧窮,且人們的學歷層次較低。[攝影者:駱淑麗]

圖左 :學生們跟隨老師的指導,用廢瓶子做花瓶。[攝影者:駱淑麗]
圖右 :插花完成!學生們學習「竹筒歲月」的精神,雖然大家也許沒有錢可以投入竹筒,但老師鼓勵大家每天做好事。[攝影者:駱淑麗]

圖左 :孩子們手捧鮮花,列隊前往老人院。[攝影者:駱淑麗]
圖右 :孩子們為長者們唱〈一家人〉的歌曲,帶給長者歡樂。[攝影者:駱淑麗]

圖左 :學生們給老人按摩肩膀,捶腿,長者樂開懷。[攝影者:駱淑麗]
圖右 :接過鮮花的長者,臉上露出燦爛笑容。[攝影者:駱淑麗]
圖左 :孩子們與慈濟志工合影留念。[攝影者:駱淑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