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四合一大哉問 習得經驗回社區

四合一大哉問 習得經驗回社區

E-mail 列印
「幹部是服務性質,只要抱著服務態度,就不會有很多困難,要時時感恩、時時尊重,還有一份愛的心。」精舍德(耒英)師父勉勵著在場參與座談的學員,他們都是協力組隊長。

歷經過疫情以來,高雄區慈濟志工首度返回 花蓮,四百九十一位學員及三百二十五位工作人員共參加「2024年高雄四合一組隊長研習營」,從3月8日至10日起連續三天在花蓮靜思堂舉行。於3月10日課程「大哉問」,學員依職責和氣、互愛和協力分成四組,分別與德寋師父、德佩師父、德俱師父和德(耒英)師父透過雙向溝通,各自提出社區運作的好方法,讓其他志工們可以參考,並帶回各自社區落實應用。

◎精舍師父 大哉問殷叮嚀

德(耒英)師父與協力組隊長座談,叮嚀學員,幹部回到花蓮精進營隊,每個人對自我要求要很高,包括「四威儀」行、住、坐、臥。為什麼要走入慈濟世界?慈濟是修行團體、佛教團體,修行是要修身養性、端正自己的行為,而共修是要修行自己,不是修理別人。

德(耒英)師父勉勵學員,「一定要聽法,聽法當中才能修正自己的行為、修正自己的想法,就沒有過不了的難關,就沒有做不好的事情。」《靜思語》簡短的一句話,就可以讓大家醍醐灌頂,上人的法是讓人易懂,但裡面深藏很大的涵義。

上人時常告訴弟子「共知、共識、共行」,只要有共知、共識、共行,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就沒有找不到人的事。志工彼此就像兄弟姊妹一樣的親,而這份親情叫做:「覺有情」。成佛一定要在人間,對自己要有信心,不要妄自菲薄,未成佛前,要先結好人緣。

學員潘振法分享,他在軍中服務三十五年,是一位自我約束相當高的人,在軍中任職時,就利用休假時間做慈濟。退休後,把握當下全心投入志業,他發一個願,「如果這個月沒有特別原因,沒有出來,我自動到萬佛前面跪一個小時懺悔。」

德(耒英)師父說:「他的自我約束力真的是很高,大家要好好的學習,但記得自我要求不要用在別人。」

隊輔何敏滄分享,「共知」——身為慈濟人要知道一些基本的;「共識」——怎麼樣把知道的做好;「共行」——用我們就最好的態度。身為慈濟的一份子,出去代表慈濟。一且唯心造,「心」就是自己的想法。他與大家共勉,人要愈謙卑,水準才會愈高。要請教人家而不是教導人家,一個人無法行事,要全體大家集合在一起,這個是需要大家共知的,隨時找理由來感恩別人。

以前何敏滄尚未受證慈誠就被邀請接待國會議員,他曾經承擔過高雄合心公關幹事,接待外賓,「過去的我已經不是我了,現在我是協力隊長。」何敏滄接著分享,「我在沒有進慈濟之前,有過輝煌的成就,我進慈濟之後,到馬尼拉見菲律賓總統,但我也可以到環保站做消毒的工作。」「我不簡單!」他用這樣的方式來欣賞自己,引來臺下一片掌聲。

◎親身嘗試 事業志業並行

學員黃美惠分享當初自己剛受證又回歸社區,她承擔協力組長時,「沒有結好人緣之前,要做協力組長真的很困難。」要調度人力很困難。於是她先關心每個組員的工作及作息時間,當任務來時,就會一一打電話給她們。

常遇到組員因家業、事業而無法承擔志業的問題,於是美惠也去找一份工作,因為她想要確認是不是會遇到相同的阻礙。後來,她證實了,「上班也可以做協力組長,也可以做志業。」引來全場一片掌聲。黃美惠接著說:「如果組員無法出來承擔,沒關係,你就做給她看。」慢慢地其他人也會一併跟進。

學員謝瓊萩分享自願承擔協力組長的經驗。剛開始承接時,發現事情真的很多,她告訴自己,「自己是自願的,所以一定要有所犧牲。」因為組員大多數比較年輕,都需要上班,有些志工年紀大了,也不好意思讓老菩薩承擔粗重的工作。「我們會去善用環保志工以及社區志工。」可以讓他們多多出來參與,上人說,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所以遇到無法出來承擔的志工,都會用正向的思考,也善解對方。

隊輔許王金蓮分享自己訪視的經驗,看個案要有耐心,不是一趟、兩趟就會了解個案,案家的狀況也可以透過社工一起來協助。要走入人群去付出,慈濟法脈宗門也需要了解。許王金蓮鼓勵大家勇於承擔幹部,「有承擔,你的愛會出來,要吸收上人的法。」

隊輔李義輝分享承擔幹部經驗,「尊重對方,就是結好緣。」他接著說,慈濟是一個道場,是自己修自己得,「上人的法要聽、要看,因為我們的智慧不夠,不然自己走偏了,自己都不知道。」

德(耒英)師父勉勵大家,透過雙向溝通,大家都有很好的方法,是讓大家很受用的。只要把時間規劃好,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幹部是服務性質,只要抱著服務態度,就不會有很多困難,要時時感恩、時時尊重,還有一份愛的心。善用社區志工,要製造機會給社區志工與年輕人,讓他們進來才能有所體會。而訪視個案方面,結合社工,多開一些課程,讓志工知道碰到問題時,要如何協助志工。

大家透過課程凝聚共識,在修行的團體要有約束的心,才不會枉費此生,枉費來到慈濟世界。

圖左 :德(耒英)師父勉勵大家,透過課程凝聚共識,在修行的團體要有約束的心,才不會枉費此生,枉費來到慈濟世界。[攝影者:林志哲]
圖右 :德(耒英)師父叮嚀學員,幹部回到花蓮精進營隊,每個人對自我要求要很高,包括「四威儀」行、住、坐、臥。[攝影者:林志哲]

圖左 :高雄區慈濟志工返回花蓮,學員共四百九十一位參加2024年高雄四合一組隊長研習營,「大哉問」的課程,透過雙向溝通,各自提出社區運作的好方法,讓其他志工可以參考與應用。[攝影者:林志哲]
圖右 :學員黃美惠也去找一份工作,因為她想要確認是不是會遇到因家業、事業而無法承擔的問題,後來,她證實了,「上班也可以做協力組長,也可以做志業。」引來全場一片掌聲。[攝影者:林志哲]

圖左 :學員謝瓊萩分享自願承擔協力的經驗,剛開始承接時,發現事情真的很多,她告訴自己,「自己是自願的,所以一定要有所犧牲。」[攝影者:林志哲]
圖右 :隊輔李義輝分享承擔幹部經驗,「尊重對方,就是結好緣。」[攝影者:林志哲]

圖左 :隊輔許王金蓮分享自己訪視的經驗,看個案要有耐心,不是一趟、兩趟就會了解個案,案家的狀況也可以透過社工一起來協助。[攝影者:林志哲]
圖右 :隊輔何敏滄分享,「我進慈濟之後,到馬尼拉見菲律賓總統,但是我也可以做環保站消毒的工作。」[攝影者:林志哲]
圖左 :學員潘振法分享,退休後把握當下全心投入志業,他發一個願,「如果這個月沒有特別原因,沒有出來,我自動到萬佛前面跪一個小時懺悔。」[攝影者:林志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