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戶外生態之旅 親子同樂共學

戶外生態之旅 親子同樂共學

E-mail 列印
2024年3月10日一早細雨綿綿,沒有澆熄大家期待與歡喜的心,每位學員和家長們都帶著愉快的心情歡喜報到,因為當天是慈濟臺南善化聯絡處親子成長班,期待已久的戶外教學日。

這次的戶外活動,大家非常踴躍參 與,隊輔、家長、學員總共有九十位參加,每天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鹽、糖是如何製造取得的呢?課務團隊安排了一趟臺南七股井仔腳瓦盤鹽田的體驗和臺南總爺藝文中心生態之旅,讓學員一探究竟。

◎鹽田故事 體驗鹽得之不易

短短三十分鐘的車程就到達第一站「井仔腳瓦盤鹽田」,「哇!好狀觀的鹽田!」學員眼睛一亮,看到一畝畝雪白的鹽田,不同於綠油油農田的感覺。接下來,導覽志工蔡麗香老師親切地為大家介紹鹽田的故事。

七股鹽場是臺灣鹽業史上最年輕、規模最大的曬鹽場,也曾是臺灣工業用鹽重要的生產地;可是曬鹽不符經濟效益而走入歷史,目前七股鹽場都致力推廣觀光,也轉型為休閒遊憩的鹽業觀光據點。

「這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蔡麗香老師說近來因人工成本過高的原因,於2002年結束了長達三百三十八年的曬鹽業,使原來遍布於此處的鹽田,漸漸荒廢棄置,為延續其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成為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內最具特色的觀光鹽田,更恢復了居民共有的生活回憶,遊客在此可體驗傳統曬鹽、挑鹽、收鹽的樂趣。

「鹽巴是怎樣產生的呢?」

蔡麗香老師繼續說明,「首先將海水引進大蒸發池,讓太陽公公及風婆婆把水曬不見,鹽沉澱在寬屋子裡需要五天時間,慢慢氧化引進到小蒸發池三天就變成碳酸鈣,第九天後引進到結晶池再曬三天,讓鹽度在三十度以下,整個過程依人工曬鹽,稱為天日曬鹽法。」

「哇!這麼辛苦哦!」聽解說員講解製鹽的過程,學員江詠晴睜大雙眼驚奇地說道。

鹽的用途很多,洗蔬果,煮食都要用到它,炒菜若沒放鹽真的不好吃,可是製作過程竟這麼麻煩,江詠晴試著體驗「耙鹽」,一開始覺得好玩,可是耙沒幾下就覺得手好酸,也沒看到鹽被堆積起來,那一堆一堆的鹽田要多久才能堆到這麼高啊?江詠晴皺眉說:「太難了吧!」

在旁的媽媽楊賜菊點頭笑著說道,「生活中很多常見、常用到的事物,會讓我們習以為常,唾手可得就不被珍惜,比如家庭必備的鹽,取得容易也不貴,但經追溯到源頭,了解鹽的製作過程,工序繁瑣、鹽工的辛勞,都讓人體會到粒粒皆辛苦。」她覺得藉由這樣的戶外教學,也讓小孩子更懂得珍惜物命,與感恩的心。

接下來,讓學員實際踏上鹽田裡堆鹽、挑鹽,玩得不亦樂乎,有學員說:「光著腳踏在鹽田上,應該會有刺痛的感覺,水也很冰,風又很大,真的體會到先人的辛苦。」一旁的陳淑如老師鼓勵大家要懂得知福、惜福、再造福。

場內有很多的體驗區,如鹽滷豆花DIY、踩踏龍骨水車等,不論大人或孩子們都玩得很開心。

家長康雅姿分享,家住同一座城市,竟是第一次來「井仔腳」,第一次參觀製鹽的過程,「原來日常生活中的鹽得來不易!也不曉得鹽可以做那麼多的用途,可以用來洗頭、洗臉、全身去角質,甚至天然鹽滷,可以用來製作天然豆花、豆腐。」剛讀大班的兒子陳奎翰,一聽媽媽講到豆花,馬上翹起大姆指說道:「豆花好吃!讚!」

「那你知道要怎麼做了嗎?」康雅姿順勢問兒子。

「知道呀,剛大姊姊有教,就是豆漿加鹽滷,100:1的比例,攪拌三十下,放進電鍋蒸煮就可以了,媽媽,回家後我們來做看看好嗎?」康雅姿微笑點頭應允了,製作簡單天然豆花也可以增進親子關係。

◎戶外尋趣 善用智慧解任務

下午時光,則來到臺南總爺藝文中心,昔日是麻豆總爺糖廠,旁邊還附設總爺國小,園區腹地大,生態豐富,有許多綠地草坪,是最適合安排闖關遊戲的場地。於是課務團隊以找尋寶藏的方式,每一關會有一張提示卡,學員與家長需團隊合作,靠腦力找地點,靠眼力找任務,靠體力來闖關,現場共設計三個小站,因此學員們提起精神,懷著興奮的心情尋找關主。

其中一關,學員拿到的提示,「大家愛玩它,人人搶著它,搶到手又扔掉它, 雖知框無底,偏往框裡裝,是NBA明星的舞臺。」

「應該跟籃球有關。」學員聯想到說出口,於是衝往已廢校的總爺國小後方籃球場,尋找關主報到。

每隊分兩組,每人拿一支筷子,將筷子頂著球,合力將球從甲地傳向乙地,中途如有掉落,回到起點重新開始。

蔡宜山與妻子帶著三個子女一起參加今天的活動,每堂課夫妻倆都非常認真聽、看、親自動手學習。蔡宜山分享,以遊戲的方式提升小孩的學習興趣,「大地遊戲」不但可增加小朋友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引導他們去體會相互合作的關係;有些事無法靠自己完成,而是要靠團隊共同合作、互助。

「尤其一組約六或八人,用一支竹筷一同要把一顆網球撐起,再放到三步遠的地方,那真的很不容易,可是看著小朋友屢試屢敗、一試再試,沒有放棄的那種挑戰精神,令人為之動容。」蔡宜山說學校很少會安排讓小孩勇於去學習、嘗試的活動,以致現在的孩子比較缺少判斷及發掘問題的能力,所以他覺得這次活動非常有意義。

蔡宜山念國小三年級的二女兒蔡炘頣也分享,「用竹筷撐球真的好難,力量不能太大,要與對面的人力道相等才有機會,可是又有旁邊的人,四正四隅力道都要相等,雖然有成功撐起來,但要大家同時走三步遠的距離又是一大考驗。」蔡炘頣表示最後還是沒有成功,所以覺得很難,但只要再給大家一些時間,相信一定能成功。

志工帶孩子走出教室,探索先人開墾的文化,開闊孩子的視野,學習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也透過戶外闖關尋趣,親子學習團隊合作精神,才完成任務,藉由這次的生態教育讓他們打開視野。

圖左 :蔡麗香老師(左)試範水與鹽水的比重關係。[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導覽志工說明,七股鹽場曾是我國工業用鹽重要的生產地;可是曬鹽不符經濟效益而走入歷史,目前轉型為休閒遊憩的鹽業觀光據點。[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學員江詠晴(右一)試著體驗耙鹽,才知製鹽工人的辛苦。[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鹽可以做很多的用途,用雙手互戳三十下,再用清水沖洗,手會變得滑滑的。[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家長康雅姿(中戴眼鏡者)帶著讀大班的兒子陳奎翰(右二),一起體驗做豆花。[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臺南總爺藝文中心園區腹地大,生態豐富,有許多綠地草坪,是最適合安排闖關遊戲的場地。[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闖關遊戲中,請大家想辦法讓打結的手解開,最後要變成一個大圓,並且手牽著手。[攝影者:王永周]
圖右 :每人拿一支筷子,將筷子頂著球,合力將球從甲地傳向乙地,中途如有掉落,回到起點重新開始。[攝影者:王永周]
圖左 :爸爸蔡宜山分享,以遊戲的方式提升小孩的學習興趣,「大地遊戲」不但可增加小朋友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引導他們去體會相互合作的關係。[攝影者:王永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