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三個議題 熱烈討論得妙方

三個議題 熱烈討論得妙方

E-mail 列印
「大家共識希望深耕社區、善用人才、發掘人才、適才適用去努力。2022年高雄巨蛋《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大家都有感動,有感動就要行動。要怎麼行動?深入社區人間路。」學員余惠琴代表二十三組分享如何推動 四門四法四合一。

經歷疫情後 ,高雄區慈濟志工首次回到花蓮舉行「2024年高雄四合一組隊長研習營」,共有四百九十一位學員和三百二十五位工作人員參與,研習營從3月8日持續至10日,在花蓮靜思堂舉行了三天。在3月9日的課程中,邀請了高明智老師帶領探索團隊分享和實踐「曼陀羅思考法」。學員被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共同完成三個主題:「傳承陪伴」、「組織運作架構」、「慈濟六十周年期許與願景」。每一組都很熱烈地討論著,大家將想到的填上格子,九宮格先填滿的先攤開分享,形成有趣的畫面。

◎深耕社區 善用人才

「大家共識希望深耕社區、善用人才、發掘人才、適才適用去努力。2022年高雄巨蛋《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演繹,大家都有感動,有感動就要行動。要怎麼行動?深入社區人間路。」學員余惠琴代表二十三組分享如何推動四門四法四合一。

他們提及了2022年在高雄巨蛋上演的《靜思法髓妙蓮華》經藏,這次演出讓大家都感到深深的觸動,因此他們認為感動應該轉化為行動。對於如何行動,他們強調了深入社區的必要性,這就是所謂的「人間路」。

對於如何在社區進行人間路的行動,他們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做法。例如,可以參與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並將注意力放在老人據點上。通過從一個小點擴展成線,他們可以引導更多年輕人認同慈濟的價值觀,進而加入慈濟志工的行列。他們認為,只要能夠在社區和據點做好工作,就不會遇到推廣的困難,這就是人間路的實踐。最後,他們呼籲大家努力推廣素食,讓更多人茹素,並為保護環境出一份力,期盼世界祥和無災難。

◎凝聚默契 關懷陪伴

「當桶箍、要法親關懷、要有凝聚力、用心陪伴及增加自己心理的成長,這是今天大家的共識。」學員呂好代表第十九組分享「四門四法四合一」。四年前她當過協力組長兩年有攝受到,上人說協力組長是很重要的一環,就像是組員的桶箍,要花很多的心思去了解組員。透過大家的默契來調配人力,舉辦各項的活動,邀請大家來承擔。

自己要以身作則,要聲色柔和,才能夠帶動整個組內,還有要法親關懷,身心靈的陪伴。做事時都會遇到一些障礙,要能夠凝聚力量來化解障礙。法親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習性,需要組隊長來關懷,透過社區或協力聯誼,大家敞開心胸化解不同的意見。組內法親的互信及感情的建立,增加默契跟合和互協的向心力。

呂好分享還沒承擔協力組長時,見到協力組長跟組員發生小摩擦,後來她自己勇於承擔協力組長,「我開始也有挫折,後來我發現只要花一點點時間去關心去了解,組員為什麼這一陣子都沒辦法出來承擔勤務?這也是我們要去了解的,她的困難在哪裡?就向上人講的要做到桶箍 ,把整個組內凝聚力拉上來,自己就會有信心,才能把棒子傳承給下一位。」呂好說。

◎菩薩招生 推廣素食

第二十四組的學員黃素娥分享了她們的討論成果,其中包括對菩薩大招生的想法。她指出,慈濟志工主要是年長的人,多在五、六十歲左右。然而,上人期許能夠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因此團隊一致認為這是必要的。這樣的轉變將對組織的運作產生巨大幫助,使其更適應現代社會的變遷。同時,他們也希望繼續弘法利生能夠回饋佛陀的故鄉尼泊爾,幫助當地人民,這是對佛恩的報答,感恩讓大家有佛法可以聽。「上人的悲願,弟子願起而行,盡所能去做。」

在社區方面,他們計劃加強舉辦各類社區活動,在慈濟六十周年時,每年的浴佛活動、機構關懷、樂齡班和讀書會等。這些活動旨在吸引更多社區居民參與,並鼓勵他們成為志工。他們希望每個和氣組隊都能通過這種方式來推廣佛法,為社區帶來正能量,並增加能與佛法接觸的因緣。此外,在推廣素食和環保方面,他們也將加倍努力。現今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以及海洋生態危機已是迫在眉睫,因此他們更希望能夠積極推動素食和環保意識,回歸到竹筒歲月的生活方式,喚起人們的善念,實現共振效應,為地球的未來盡一份心力。

◎感恩歡喜 傾聽陪伴

學員劉秀妹代表第十七組分享,她分享自己擔任協力組長六、七年間的體會,她深深感受到法親陪伴,並堅信身體力行是實踐的重要一環。她常對法親說:「我報你去賺功德!」她強調做任何勤務都是為自己積累功德。劉秀妹強調她不僅僅是透過線上訊息與組員互動,而是親自致電與每一位成員溝通,關心她們的家庭狀況和個人需求。「上人常說:『老的要顧,年輕的要箍!』,在慈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要做的很歡喜,也是在學習中成長。」

她也分享了對於志工承擔的看法,強調了承擔的重要性。志工不是因為已經很厲害才承擔,而是通過承擔才會變得厲害。她強調了志工不僅可以學到東西,而且不需要支付學費,卻能獲得智慧的增長。劉秀妹也分享了她們這組討論的共識,強調了「感恩心、歡喜心以及與法親家人的互動和關心」。去關懷法親家人,去了解她們家人的身體狀況,親子關係還是婆媳關係,也是她們傾訴的對象,如果家人能夠認同,慈濟都在做什麼, 就可以把家業顧好,志業就不會有障礙。也提到要跟組員一起做,陪著做,說自己所做,做自己所說。

最後,她分享了自己在退休後在環保站做環保。儘管面臨家中有一位長者及患有長期洗腎病的丈夫,她依然全力以赴地參與志業。「其實自己所做的自己體會最深,甘願做歡喜受。慈濟這個大福田,真的是自造福田,自得福緣。」劉秀妹深深的感受。

慈濟人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分貧富,不同的習氣,卻有共同的目標,大家融入慈濟大家庭,相挺相惜,在上人的悲心呼籲,走遍長街弱巷,聞聲救苦,菩薩道難行能行,精進在精進,甘願做歡喜受,為了淨化人心,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

圖左 :「2024年高雄四合一組隊長研習營」的四百九十一位學員,學員被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共同完成三個主題:「傳承陪伴」、「組織運作架構」、「慈濟六十周年期許與願景」。[攝影者:林志哲]
圖右 :學員黃素娥(左)分享,列入菩薩大招生,社區也期許能多辦社區愛灑、浴佛、機構關懷及讀書會等,也是接引社區民眾來參與。[攝影者:林志哲]

圖左 :學員劉秀妹(左一)分享所有的勤務把握因緣,把家業顧好,才能夠安心去做志工。[攝影者:林志哲]
圖右 :第十八組討論「如何推動四門四法四合一 」 ,陳素珍(左)分享:經驗傳承,互相補位,手把手陪伴教導,可多選多位副組長。[攝影者:林志哲]

圖左 :第二十三組余惠琴(左)代表分享:善用人才,發掘人才,適才適用。深入社區人間路,社區做得好,在推廣的路上就不會困難,還有發掘新生代。[攝影者:林志哲]
圖右 :第十九組學員呂好(左四)代表分享:桶箍、法親關懷、凝聚力、用心陪伴及增加自己心理的成長。[攝影者:林志哲]

圖左 :第二十一組「如何做好組隊傳承與陪伴」,郭淑娟(右)分享:以身作則,組長要當領頭羊,不定期辦理聯誼。[攝影者:林志哲]
圖右 :第二十七組討論「如何推動四門四法四合一」,陳順涼(左一)分享:多溝通、多關懷;找回初心、莫忘初衷。[攝影者:林志哲]
圖左 :第三十八組討論「如何推動四門四法四合一」,陳麗娜(左一)分享:舉辦社區品書會、茶會,找回初發心,莫忘來時路。[攝影者:林志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