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新加坡 三十五位受惠病患寫信 感恩人醫義診解病苦

三十五位受惠病患寫信 感恩人醫義診解病苦

E-mail 列印
去年8月義診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人醫團隊今年再度來到斯里蘭卡卡拉納普拉縣的卡哈瓦達基地醫院(Base Hospital-Kahawatta)進行三天義診,服務兩千零一位患者,成功為五十三人恢復視力,為山區醫療缺乏的白內障患者帶來希望與光明。義診後,受惠病患紛紛寫下他們的心得感恩志工,還有病患以歌聲唱出慈濟人的付出,也有當地眼科醫師分享收到三十五封病人寫給慈濟的感恩信。

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師兄、醫護人員來到眼科病房與病人歡聚,互相感恩。[攝影者:王綏喜]
居住在斯里蘭卡拉納普拉縣(Ratnapura)的山城裡,出趟門,要上坡下坡,地勢崎嶇,交通不便,明眼人走路都要格外小心,更何況是視線模糊的白內障病患。

慈濟兩次跨國義診,白內障手術都是必設科別。2009年8月共完成了四十二宗白內障手術,這次義診則成功為五十三人恢復視力,為山區白內障患者帶來了希望與光明。

◎抬頭走路展自信

白內障是發病率極高的致盲性疾病。老年人、糖尿病人、長期室外作業的人群是罹患白內障的高危群。

六十七歲的米達西納(E. W. Methasena),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四年前,他雙眼患上白內障,視力日益模糊,半年前視力盡失,聽覺也不好,生活起居都要靠人協 助,現在與經營服裝與雜貨店的女兒、女婿同住。孩子為生活忙碌,好心的鄰居守望相助,常幫忙照顧父親。家住離省立拉納普拉醫院三十多公里以外,就醫不便,雖然他已經列入等 待手術的名單中,但還需要多等一年,因此醫院的醫師們建議他到慈濟義診來求診。

米達西納總是垂著頭,左右擺動,用力想看清腳下的路,雙手總要抓住什麼似的,踏出去的腳步戰戰兢兢,非常沒有信心。

米達西納在義診前一天,已經住進了卡哈瓦達醫院的眼科病房,由鄰居好友陪伴。新加坡人醫會眼科醫師吳瑞瓊決定在義診第二天一早為他動手術。

當眼罩摘掉時,他瞇著雙眼,慢慢把眼睛張開,環視周圍,臉上綻放了快樂的笑容。志工伸出指頭請他認別,他也會回應。

休息了一天,志工看見米達西納在病房內走動,頭抬高了,眼睛也有了聚焦,看到志工,笑容滿面。女婿古那(Gunarathna)特別寫了一封致謝函,信裡說:「聽說慈濟要 來,帶著滿滿的希望。我們很窮,沒錢動手術。現在能夠看見,感謝慈濟的幫忙。」

簡單數句,道盡了他們的感恩之情,也代表了所有病患的心聲。

◎慈濟醫病也安心

四年前嚴重的白內障讓特立密斯(H. A. Thelemis)視力盡失,無法做任何事。七十五歲的他,兒女分居遠地,生活靠政府補助。去年8月義診,他曾接受白內障手 術,這次則要求為另一隻眼睛開刀。看到志工來到病房,馬上展示上次手術記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老人透露,去年手術後找到一份採茶的工作,雖然動作較緩慢,但也能賺取每月一千多盧比的生活費,自力更生。

因為是第二次手術,取掉紗布,兩隻眼睛炯炯有神。「慈濟給了我雙眼,讓我再一次看到這個世界。」

「慈濟的醫生不但醫治了我們的眼睛,也安了我們的心。我無法用任何語言來表達我對慈濟的感恩。慈濟的醫護人員一心為病人服務。我希望慈濟義診能夠擴大到世界各地,讓像我們 這樣的病人受益。」看著老人眉宇間的滄桑,不禁讓人一陣不捨。他還說:「上次新加坡團隊來到此做手術,沒時間跟你們說謝謝。這次要向你們說發自內心的感恩。」

◎喜見親人獲新生

七十五歲的阿妲麗(A. Y. Adarie)阿嬤,育有四男六女,早年在茶園裡當採茶工人。身材瘦削、面容姣好的阿嬤,除了哮喘,身體一直都還算硬朗。四年前,左眼視力 逐漸模糊,她被診斷患上白內障,但無力就醫,漸漸地右眼視力也漸失,到了四五個月前,眼前模糊一片,無法聚焦,走路只能摸索著,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照顧。

曾到省立拉納普拉綜合醫院看診,雖然醫院離家只有十八公里,但要搭公車,視力幾近全盲的阿嬤沒有信心遠行。而家人也無法雇用汽車與負擔醫療費,眼前儘管模糊一片,也就只好 好認命。

去年8月,慈濟義診團隊嘉惠了四十二名白內障患者,在村民之間口耳相傳。獲知慈濟團隊3月再來,阿嬤的兒女們決定前來求診。

阿嬤在義診前一天已經住進了醫院的眼科病房。義診團隊在10日抵達後,吳瑞瓊醫師就馬上與當地的柯達高達(Dr. K. G. K. Kodagoda)醫師一起看診,決 定手術的名單。阿嬤被列為優先處理個案。

11日一早,手術由蔣康玲(Currie Chiang)醫師執行。雖然義診籌備多月,但臨場卻有突發狀況,水電供應不穩,手術半途突然停電!醫師們只好用手電筒照明,繼 續工作;而機動組馬上搶修。情況驚險克難,但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手術圓滿完成。

手術完成後,阿嬤告訴醫護,她肚子餓了,可見阿嬤精神還很敏銳呢!檢查血壓後,阿嬤一下就把護士送上來的蛋糕和美祿吃完了。

12日一早,經過一系列的檢驗,取下紗布只剩護罩,這就是阿嬤期待的一刻。

回到病房,看到慈濟志工,阿嬤露出燦爛的笑容,頻頻合掌說感恩。志工問她能否看到,她指著志工的臉說,之前看不到,現在可以看得很清楚,她看到很多好人,也很想看到自己的 孩子,而她最大的願望是恢復視力後,生活能自理。

陪同阿嬤前來的大女兒皮瑪拉妲(Premalatha)講到媽媽因為眼睛看不見,生活上的種種不便,女兒一度淚眼盈眶。如今媽媽手術成功,她非常高興,頻頻說感恩。

在醫院住了兩天,阿嬤出院了。大兒子和女兒來接她回家。換上傳統通花白衣與沙籠,赤腳的阿嬤顯得精神奕奕。慈濟志工陪伴他們來到離醫院約兩公里處的家。原來他們家是在路邊 山腰上的一所房子。

來到山腳下,兒子一把抱起了老母親,走上坡度頗為陡峭,上山有三四十級土階,土階高低參差、崎嶇不平、上下難行。阿嬤雖然瘦小,但走沒幾步,就已經氣喘如牛,媳婦馬上趨前 幫忙,兩人合力將阿嬤抬到家門口。

小小的瓦屋,打掃得非常乾淨整齊。來到客廳稍作休息,阿嬤環顧四周,能清楚說出擺在客廳一些照片裡的人物,兒子也將周歲大的孫女抱來給她看。

女兒說,以前來看阿嬤,阿嬤要問是誰,給她食物她也會問是什麼。這天她卻能一一叫出名字,還告訴志工午餐是煎蛋和秋葵呢!

女兒說,媽媽以前只能呆坐著,哪裡都不敢去。現在看媽媽能從客廳自己走入房間,完全不用人扶持,很高興。阿嬤也說,剛動完手術,等體力恢復,相信過幾天就能到處走動了。

臨走前,志工再交待一些手術後注意事項,送給阿嬤一些餅乾,大家歡喜合照。

◎歌頌慈濟人付出

三天義診,在四位眼科醫生和志工團隊協力合作下,造福了五十三名白內障病患。柯達高達醫師特別在眼科病房舉辦了一個小小的感恩聚會,新加坡分會執行長劉濟雨師兄、醫護人員 來到病房來與病人歡聚,互相感恩。

受惠病患紛紛寫下他們的心得,交給志工。去年8月義診後,柯達高達醫師也收到了三十五封病人寫給慈濟的感恩信。

七十八歲的皮亞達薩(N. K. Piyadasa)分享說:「因為我們都很窮,沒錢動手術,以為沒有希望了,但慈濟來了,讓我們能夠再看見。」除了謝謝,老先生也合上雙 掌祈禱,希望慈濟人能常來,幫助這裡的人。

而七十三歲的約翰(John Mawela)更以歌聲來歌頌慈濟人的付出:「來自新加坡善心人,讓我們重新獲得寶貴的視力,希望你們再回來。」

眼睛為「心靈之窗」,擦亮了眼,流露出心靈最純善的面貌。看到病患的笑臉,就是醫療團隊最棒的禮物、最大的滿足。 .

圖左 : 三天義診,在四位眼科醫生和志工團隊協力合作下,造福了五十三名白內障病患。[攝影者:王綏喜]
圖右 : 醫院水電供應不穩,導致眼科手術半途突然停電,醫師們克服困難,趕緊使用手電筒照明,繼續進行手術。而機動組也馬上搶修,讓手術圓滿完成。[攝影者:王綏喜]

圖左 : 七十五歲的阿妲麗(A Y Adarie)阿嫲患上白內障,但無力就醫,視力也漸失,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照顧。手術完成後,志工與醫護人員貼心地餵阿嬷喝飲料,讓她補充精力。[攝影者:王綏喜]
圖右 : 柯達高達醫師(右二)特別在眼科病房舉辦了一個感恩會,辦發感謝狀給新馬醫療團隊。圖為新加坡人醫會眼科醫師吳瑞瓊代表醫療團隊接過感謝狀。[攝影者:王綏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