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防疫戰鬥營開展 邀您親身體驗

防疫戰鬥營開展 邀您親身體驗

E-mail 列印
會吸血的蚊子是公蚊還是母蚊?「以蚊治蚊」真能有效預防登革熱病毒?1cc飛沫含有多少個病毒?……舉起雷射槍,瞄準病媒蚊孳生源,扣下板機清除。進入「防疫戰鬥營」科學展,你將化身防疫戰士,在「登革熱」、「流 感」和「新冠肺炎」三大主題中充實傳染病知識,進而挑戰關卡,一起消滅傳染病!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以來,至今仍持續衝擊全球人們的健康。受全球暖化影響,馬來西亞炎熱氣溫成蚊子滋長溫床,登革熱之病例和死亡率年年攀升,2023年達十二萬多宗病例,較2022年的六萬多宗,增長了百分之八十六,死亡率成長了近百分之七十九。

面對病媒蚊的孳生、登革熱(骨痛熱症)傳播的風險,以及新冠疫情仍未平息,為推廣及強化疫病防治觀念,慈濟基金會馬來西亞馬六甲分會與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臺灣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簡稱:科工館)共同主辦「防疫戰鬥營」,讓防疫結合科學,及透過多媒體互動體驗與遊戲闖關方式,認識登革熱、流感,以及新冠肺炎的病徵、傳染途徑及防治方法。民眾除學習防疫知識外,更能體驗國家博物館級的展覽互動、親子教育及衛教宣導交流。

◎公衛知識加速普及化

「防疫戰鬥營」科學展於2024年3月14日在慈濟馬六甲靜思堂舉行開展儀式,邀請臺灣科工館副館長吳佩修、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副執行秘書劉韋良博士、甲州衛生、人力資源及團結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魏喜森州行政議員、甲州衛生局副局長瑛旦醫生(Dr Intan Azura binti Mhd Din)、馬六甲歷史城市政廳市長代表凱魯安南(En Khairul Anam bin Moktar)、馬六甲中央縣漢都再也市議會、城市景觀與公共衛生主任諾法德里(Norfadzly Sharif)等政府官員,以及政府與私立醫院代表,與甲中央縣教育局小學組助理廳長戴啟仁督學,文化小學和SK Kampong Gelam小學校長等,各界人士共襄盛舉 。

在眾人的祝福下,魏喜森州行政議員宣布,「我僅代表州政府,慈濟馬六甲分會防疫戰鬥營正式開始!」魏議員感謝慈濟主辦這項知性又好玩的科學展,向本地各年齡層市民,特別是學生展示,要如何與傳染病或疫情共處,這是給政府助力,就像過去的地方水災,慈濟援助物資予災民,或是疫情行管令期間和政府攜手合作,各項公益事件都不遺餘力。

魏議員提到,馬六甲州內登革热病例日增,單是上星期就有四十宗,今年甚至有一死亡病例。他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要戰勝登革熱,全甲子民都有責任,人人需提高警覺將家園守好,才能守護自身健康,讓病例降至十宗或更少。

對於州行政議員的呼籲,城市景觀與公共衛生主任諾法德里(Norfadzly Sharif)深有共鳴。他說,甲州的登革熱病例經常飆升,令人頭痛;並且認同科學展所提及,用沃爾巴克氏菌防治登革熱方案。

「漢都亞市議會打從2022年開始,就已經在兩個登革熱熱點地區,實行沃爾巴克氏菌技術實驗的確有效,但一些民眾不理解,看見那麼多蚊子,忍不住會拍打,甚至噴灑化學物品來消滅蚊子,造成極大傷害。」

諾法德里希望藉此展覽,能鼓勵更多學校師生或家庭來參觀,理解相關知識,明白市議會為減少登革熱所作出的努力,進而呼應市政府所做。

◎科學新知等您來探索

於「沃爾巴克氏體(Wolbachia)登革熱新興生物防治技術」專區,介紹此新技術之發展、應用及成效的劉韋良博士表示,蚊子一般上從卵到孑孓,再變成一隻蚊子,約十四日。但馬來西亞溫度適合病媒蚊的生長,大概七日就完成,縮短蚊子的發育週期,從而縮短了將病毒傳染給另一個宿主的時間。冀透過科學展傳遞沃爾巴克氏體的「以蚊治蚊」新知識,使登革熱防疫觀念在下一代生根萌芽。

臺灣科工館副館長吳佩修分享,人類過度開發和全球暖化影響,對生活產生各方面災難,防疫愈來愈重要。在臺灣衛生研究院專家的指導下,結合科工館的專業,加上與慈濟跨領域的合作,希望藉由慈濟各社區道場,能走入社區推廣共衛教育,唯有扎根教育,改變生活習慣,才能產生長遠的效果。「此次展覽跟生活做結合,直接跟生活經驗有關,在互動玩樂中加深印象,影響家人、朋友,甚至到社區。」

慈濟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羅綉甄(慈瑞)指出,「防疫戰鬥營」移展至馬六甲,提高民眾醒覺意識,對建立正確的防疫觀念助益甚大,尤其登革熱在大馬的數據年年攀升。防疫不分年紀,希望未來無論是政府部門與醫院機構的參訪交流,學校的校外教學,或是家長能與小朋友一同來接觸、認識與瞭解,讓流感、登革熱或其他的傳染病,都能應疫病知識的普及而減少感染的機會。

感恩嘉賓們出席,傳染疾病需要政府部門、醫療機構、企業、學校、非政府組織和民眾的合作才能防範未然。

「如果人們保持更高警覺,保護自我和周遭鄰里的健康,院方就可以專注在其他更嚴峻棘手的傳染病。」馬六甲中央醫院第三副院長李俊源透露,醫院沒有辦法處理完所有的傳染病例,預防性很重要,更需要社區民眾的合作,以保障自己的健康與安全。

「科學展所提到的三種傳染疾病,是社區民眾有能力做些事情來遠離它們,不至於束手無策的疾病。所以我覺得很重要的一件事,是讓更多人清楚如何可以做到自我防護。」

醫院和衛生局平時也和其他團體合作,向外設展,或在大型活動中提供健檢服務、健康衛生講座等。藉此來提醒人民,自我防護的重要。

李副院長強調,院方一直都在做宣導,但是需要更多人的力量,欣喜看見非政府組織助力,並認為這科學展相當有趣:「和一般傳統的展覽不一樣,它具備先進科技,有遊戲,有不同互動式玩法。參與者無論大人或小孩都會感覺很好玩。這樣可以提升他們的興趣及學習更多。所以我覺得很值得推薦。」

◎科技互動傳遞防疫教育

戴啟仁督學也認同地表示,將傳染病融入遊戲及實境體驗,營造參觀氛圍,讓科學變成有趣,學習更具效果和樂趣。他將與學校分享此展覽,可以融入道德健康課程,鼓勵校方舉辦校外參訪,讓孩子吸收更多疫病知識。

來自SK Kampong Gelam學校的瑪哈里雅(Maharia Binti Baharuddin)校長親自來體驗,以及文化小學(SJK(C) Wen Hua)王姝郿校長帶領三十二位師生前來參訪,大夥玩得不亦樂乎。

瑪哈里雅校長歡喜地道感恩,當初志工介紹邀約時她甚感興趣,今日親自體驗,更加深入感受到展覽的魅力。「此展互動精彩,深具知識與趣味性,本地很少有這樣的活動,很珍惜讓孩子們可以學習更多防疫科學知識的機會。待齋戒月結束,將安排師生來參訪。」

王姝郿校長附和地表示,真的很棒!各類疫病主題的闖關遊戲,啟發防疫知識的學習興趣,適合大小朋友親子參與,寓教於樂中傳遞科學疫病知識,孩子們這趟參訪真的受惠不淺。「學校人多是傳染病的主要途徑之一,但校方只能持續提醒和呼籲孩子勤洗手、戴口罩。今天師生進一步了解病毒的症狀、傳染途徑與防疫方法,從小教育孩子,孩子再與家長分享,如此校方、孩子和家長三方努力,才能看見防疫成效。」

展區裡大人與小朋友投入各情境中,最受歡迎的「案發現場」尋找病媒蚊孳生源射擊遊戲,用紅外線感應槍,找出居家室內或戶外容易積水、孳生病媒蚊的處所,教導大眾落實「巡、倒、清、刷」才能清除孳生源。

文化小學五年級的莊程恩分享所學,了解積水不清理就會產生孑孓,幾天後就能快速長成蚊子,如果是黑斑蚊將提高感染登革熱的風險。「我鄰居感染登革熱,政府有派人來噴藥,擔心蚊子會再來叮咬我們,就會得病。只要人人做好屋內與戶外積水清理,病媒蚊就不會孳生,就不用害怕!」

他也在一連串的搶答中了解傳染病的特徵,在「斑蚊之家」運用擴增實境(AR)觀察病媒蚊生長,在「防疫飛毛腿」遊戲中,學習正確預防疾病的觀念等。他坦言,「防疫大擂臺」比賽誰的防疫知識最豐富最難,他只拿到三十分!例如感冒,他只想到打噴嚏須要用手帕,沒有想到需要戴口罩,以及避免去公共場所等,他平時生病並無此習慣。他要將今日所學落實在生活中,也回家與父母親分享,讓更多人知道防疫的正確知識。

「防疫戰鬥營」藉由各類疫病主題的闖關模式,啟發防疫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減少居家周圍的孳生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遠離登革熱及流感的威脅,提升大眾公共衛生知識,就能有效阻絕傳染疾病。

即日起至5月17日,每天早上十點至下午四點開放展出,入場免費。展覽期間每日累計積分獲得最高分的前八名民眾,可獲得防疫戰士小禮物。讓防疫教育從小扎根,全民一起總動員!

圖左 :甲州行政議員魏喜森(右二)親自體驗展區,透過個人闖關過程積分,成為防疫戰士。[攝影者:錢福權]
圖右 :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副執行秘書劉韋良博士(左一)與甲中央縣教育局小學組助理廳長戴啟仁督學(中)介紹沃爾巴克氏體登革熱新興生物防治技術。[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臺灣科工館副館長吳佩修(左一)贈送結緣品,給慈濟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羅綉甄。[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馬六甲中央醫院第三副院長李俊源(左一)強調,傳染病需更多人的力量,喜見非政府組織助一把力,並認為此科學展相當有趣,值得推薦。[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瑪哈里雅校長(左),透過3D模型觀察埃及斑蚊雄蚊和雌蚊的差異。[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文化小學王姝郿校長親自體驗展區,玩得不亦樂乎。[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文化小學五年級莊程恩(右二)與同學和校長王姝郿(右三)在「案發現場」體驗尋找病媒蚊孳生源射擊遊戲。[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防疫戰鬥營」透過高互動和大肢體的遊戲單元,認識傳染疾病,並了解預防疾病的方式。[攝影者:錢福權]
圖左 :「防疫戰鬥營」於3月14日在馬六甲慈濟靜思堂舉行開展儀式,政府官員、醫院衛生組織、教育單位等共襄盛舉。[攝影者:錢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