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針鋒不相對 教育展妙招

針鋒不相對 教育展妙招

E-mail 列印
2024年3月23日於慈濟臺中分會舉行一年一度的「慈濟社區例行班級輔導員研習」,來自中區、彰化、南投、苗栗、嘉義、高雄等慈少班、親子班隊輔和大愛媽媽計學員一百六十五位,加上工作人員共計一百八十五位與會 ,學員依屬性分組到國議廳、感恩廳、大愛廊道等區上課。

◎寓教於樂大愛行

高雄合唱團成立三十二年,此次有二十位成員前來分享,他們的課程架構豐富有趣,已辦過好幾場公益音樂會,也拍了《小蔬童食堂》影片」,一起用「吃」改變世界,都是非常有創意的發想。善用多種工具與方法,將佛法故事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內容,體適能結合趣味遊戲,今天在國議廳現場示範九宮格遊戲,學員參與踴躍。

家長鄭茹玲也是高雄合唱團的隊輔媽媽,今天一家五口出席研習課分享,茹玲的大女兒黃千瑀就讀六年級是合唱團的指揮,千瑀也是拍攝〈小蔬童食堂〉的主廚。弟弟黃宥睿就讀三年級是合唱團的首長,還有一起作伴的小妹千純才就讀幼稚園。

活動開始宥睿當起了小志工,將福田智慧卡發給在場的學員。媽媽茹玲則上台分享在合唱團裡帶領閱讀的過程,她說以前很少閱讀,但加入了高雄合唱團後增加了閱讀的機會。

高雄合唱團的小朋友,今天也帶來五行蔬菜美味的料理和大家分享,午餐前志工準備了小瓦斯爐,小朋友們烹煮了四道佳餚一道甜點。午齋時學員們拿著餐盒,一起唱誦〈供養歌〉。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嚐,小朋友除了幫忙夾菜給學員也介紹菜名,其中一道「綠色薯條」原來是清炒四季豆,營養又健康。

◎愛在社區多元化

在臺中市東區育英國中任職的徐銓錫說:「第一次參與慈濟社區的例行班級輔導員研習,抱持學習的心態,今天先後參與兒童親子班以及大愛媽媽的分享。」

他聽完整場後,只能用嘆為觀止、滿載而歸來形容,因為從一開始介紹「愛的約定」、表演「愛的電流」到「愛的默契」,課程設計上的多元化,更是看到每個成員百分之百的用心,其中不乏有些在大專院校有成就後,還願意繼續回到合唱團進行必要的協助,讓人感動。

疫情期間,合唱團的成員並沒有流失,線上出席率反而高達九成,真是難能可貴!「用心就是專業」,他們不論年紀大小,都為合唱團盡心力,今天的短演或是精彩的講述,都不時提醒自己,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心做好一件事,唯有如此,才能繼續在教育這條道路上,一直精進下去。

來自永和的大愛媽媽鄧金枝、黃翌涓,分享他們是如何規劃大愛媽媽的成長課程,除了教案的學習與演示訓練等增能課程,還有兼具健康、休閒、聯誼等,讓大愛媽媽的學習歷程豐富又精采。

鄧金枝在大愛媽媽已經有二十年了,今天分享演示繪本故事,當下在場的學員都變成了小學生,她以幽默風趣的口吻模仿繪本的角色,聲音的變化很吸睛。平常的簡報、故事話劇的錄影設備,她都發心添購,非常用心的將《靜思語》融入於教案當中。

慈少班的分享是板橋的林彥廷、賴郁婷,他們二位以前是輔大、成大的慈青。彥廷也是第一屆板橋慈少班的學員。板橋慈少班目前已經第十屆,而近年的招生人數,並沒有因少子化而減少。主要是因為現在青少年課業壓力大,參與慈少,也是一種舒緩壓力的活動。

彥廷分享他們以人人都是參與者的理念提升參與感,吸引國高中生的興趣,產生共鳴。團隊將部分課程設計交由學員來發揮,讓青少年學習團隊合作、創意思考、訓練溝通力與執行力等技能。

來自彰化員林的學員詹雅倫,二年半前因為中風,導致右手右腳無法自主以及暫時喪失語言能力,雅倫靠著意志力積極勤做復健,現在已經可以流暢說話。但在去年九月淋巴癌卻找上她,她並沒有因此垂頭喪氣,依然勇敢的面對化療。雖然現在需要慢慢地行走,但雅倫說她不想病懨懨的悶在家裡,只要是活動在她可以參與的範圍,不造成別人的負擔,她都很願意走出家門精進自己好勇敢過生活。

◎以誠以正有依歸

今天特別邀請的講師是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主任謝麗華,她出生於馬來西亞,能言善道、笑容可掬、歌聲美妙、自信滿滿,曾經是一名律師,第一次與證嚴上人見面,領受慈悲教示,三個月後離開律師樓,投身於教育工作,後接任馬來西亞韓江中學校長,因緣際會來到臺灣已二十三年了,在教育志業中,以智慧方便隨順不同的根機教導孩子。

謝主任在分享中不時提醒大家:「對待學生以誠,反觀自己以正,唯有內心無私,不討好,沒有被激怒,才能夠正確地幫孩子『把脈』。」

麗華主任剛到臺灣時,雖然懂得中文也會說中文,但總是在溝通和表達上,讓人覺得有衝擊性,她自己也受了很多的委屈。後來透過反省、修正,慢慢變成一個快樂的老師,可以講出心裡的話,學生似乎也能夠理解、接納她的建言,並給她起了「啄木鳥老師」的外號。

摘錄自證嚴上人開示的一首歌:「一切都是觀念而已…」原來是〈只牽你的手〉這首歌,表達事情沒有對錯,只有觀念不同。而臉部表情就是與人互動時最重要的「情緒交流站」。接著以憤怒、悲傷、驚訝、羞愧、厭惡、恐懼、喜悅等,用表情讓對方猜猜看。短暫的三分鐘影片,聽到笑聲、哭聲、尖叫聲等,七種千變萬化的臉部表情符號。

麗華誠懇地說:「是否讀懂彼此了呢?請大家多觀察、多傾聽是不二法門,就能讀懂,這都需要透過反覆練習,只要願意反思自己,答案就會浮現出來。」

在Q&A(問答)的時段,有位學員提問:「我的孩子有憂鬱症,現在比較好了,但我們的關係不是很好。」麗華:「妳的媽媽還在嗎?妳與母親的關係如何?」學員:「媽媽還在,從小媽媽重男輕女,所以與媽媽的親子關係也不好,至今尚未能有改善。」

頓時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濃濃的憂傷,這時麗華請課務搬一張椅子,她請學員側坐在她的腿上,像母親抱嬰兒的抱法,麗華雙手抱著學員,而學員將雙手環繞在麗華的脖子上,彷彿接受到母親的膚慰,學員的淚水似小雨慢慢地流下來。情感有了出口,自然就輕鬆。

接著麗華語重心長的告訴大家,當孩子遇到發展性議題時,父母或老師千萬不要「插一腳」,我們可以學習相信孩子、用智慧輔導、以愛陪伴,給予支持與肯定。

教育是人生的希望,有品德、有感恩心,才是「有情」的教育。

圖左 :在臺中市東區育英國中任職的徐銓錫(第二排右邊)說:「第一次參與慈濟社區的例行班級輔導員研習,是抱持著學習的心態來看待這次的研習,上完只能用嘆為觀止、滿載而歸來做形容。」[攝影者:江美芳]
圖右 :來自永和的大愛媽媽鄧金枝,分享如何規劃大愛媽媽的成長課程,除了教案的學習與演示訓練等增能課程,還有兼具健康、休閒、聯誼等課程,讓大愛媽媽的學習歷程豐富又精采。[攝影者:江美芳]

圖左 :家長鄭茹玲也是高雄合唱團的隊輔媽媽,上台分享在合唱團裡帶領閱讀的過程,她說以前很少閱讀,但加入了高雄合唱團後增加了閱讀的機會。[攝影者:江美芳]
圖右 :慈濟科技大學人文室主任謝麗華,在教育中以無邊智慧方便,隨順不同的根機教導孩子。[攝影者:翁旭昇]
圖左 :謝麗華主任(右)鼓勵大家多觀察、多傾聽是不二法門,就能讀懂。這都需要透過反覆練習,只要願意反思自己,答案就會浮現出來。[攝影者:翁旭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