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復興里安美專案家訪,鄰長熱心參與,熟門熟路帶領志工走訪社區長者。志工陳美蘭、葉富滿等志工圍繞著著獨居的許王阿嬤,與她聊天對話,看見長者笑開的臉。[攝影者:曾漢儀]](/community/./images/community/53B91AF0F34F11EE89966B3AB0EED87F_0.jpg)
◎婦唱夫隨 讓人稱羨
當鄰長帶我們來到理燙髮店,大夥兒 一踏進門,看見滿屋子的人。鄰長介紹其中一位美髮師就是案主黃先生,另一位美髮師是他的太太。黃先生雙手不停地幫顧客梳刷著染劑,太太則是忙著幫另一位顧客捲髮。
「怎麼想幫太太做頭髮?」志工陳美蘭好奇地問黃先生。
「從臺化退休後,看著太太忙,就主動投入。」
「他疼某啦!」鄰長笑著補充說明。
「幫忙了好幾年,就是媳婦也熬成婆,也成了大師傅了。」黃先生笑著說。
「每天生意都這麼好嗎?」志工鄭名惠也好奇問著。
「最近快過年,女人愛水(愛漂亮)都來燙頭髮。」
「平常沒什麼人,我們閒得會答嘴鼓(鬥嘴)。」
「現在年輕人不會燙這種捲捲頭。」黃太太說。
「他們夫妻倆燙髮,在附近是有口碑的。」鄰長補充說。
除了實地量測時間外,兩位老菩薩從志工進門探訪開始,兩隻手幾乎就不曾歇過,可見社區里民很肯定這對夫妻美髮手藝。
「阿公,我們要幫您在浴廁馬桶旁加裝一支扶手,門口鋪上一塊止滑地墊。」
「感恩!感恩!」
兩老相依的他們,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神采。
◎獨老 孤單的身影
走訪下一家,只見許王阿嬤已站在門口,似乎等著我們的到來。隨著她緩慢的腳步進到屋內,等她坐穩後。
「阿嬤你今年幾歲了?皮膚怎麼這麼好?頭髮也還是黑的。」。
「九十二歲了。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二女兒已過世。」
「平常生活怎麼安排?」
「屋內申請長照幫忙打掃,平常住樓下,睡覺、洗澡都在樓下。」
志工與許王阿嬤話家常。她話雖不多,但不簡單的是思緒還相當清楚。
「三女兒住在阿夷里,女婿是里長,平常會送三餐給阿嬤。」鄰長補充著。
「阿嬤,您帶我們看看您的臥房和浴室。」志工謝惟紹說。
阿嬤推著前有輪子的四腳椅慢慢前進,只見臥室擺有一張床,床邊有一支電話,紙上寫有幾支緊急聯絡電話,另一頭裝有一支小米監視器。
「阿嬤,我們慈濟要幫您安裝U型翻轉扶手在馬桶旁、浴廁門口右方一支扶手、浴廁內右方也有一支扶手、浴室門口一塊止滑墊,預防跌倒。」
如何讓高齡阿嬤不跌倒,志工陳國政周密設想。
「免啦!再活,也没多久啦。」
「不要這麼說,您這麼長壽,身體還保持得這麼好。」
「過些日子,我們會來幫您安裝,事前會打電話連絡。」。
「阿嬤,我們這麼多人來,真吵雜。您有歡喜嘸?」
志工與阿嬤你言我語,互動頻仍相當熱絡。看她笑開的臉,知道她今天一定超開心的。
在阿嬤的身上,看見很多獨居老者孤單寂寞的身影。他們獨自守著老屋,盼著、等著兒子、女兒、孫子的到來,直到生命的終點。
◎扛債 堅強樂觀的阿嬤
黃阿嬤正在屋外打掃,她的身後有一棟五層樓的透天厝。她引導我們上到三樓。
「阿嬤您今年幾歲?」
「八十多啦,三樓是二女兒的,借我住。其他樓層分租給彰師大的學生。三樓我自己打掃,租給學生的房間,定期請人打掃。」
她屋內打掃得乾乾淨淨,知道是個閒不住的長者。
「阿嬤,您的手腳這麼俐落。」
「我的雙膝曾經痛到無法行走,注射玻尿酸無效。女兒改帶我注射PRP,一隻腳二萬元,迄今已五年,情況還不錯。」
「我有五個女兒,每人給一個樓層。三個女兒在銀行工作、四女兒嫁到英國、二女兒是老師。二十年前先生因車禍死亡,留下六百萬的債務,我繼續經營吊車的生意,還清債務。因為遭遇無常,我一度失聲,至今聲音依舊沙啞。」
「平日我會上五樓種花草樹木,我自己看書研究,最近因手舉不起來,暫時休息。」
志工來訪,阿嬤侃侃而談。因屋主不是她,得打電話和二女兒連絡。一時記不得電話,拿來抄在紙上好幾支連絡電話。當志工拿起手機試圖打電話聯絡時,發覺沒人回應。
「一定以為我們是詐騙集團。」
「借阿嬤家的電話,女兒才會回電。」
志工謝惟紹師兄思索敏銳,果真被他料中了。
「我們是慈濟志工,改天來幫阿嬤在馬桶左邊安裝一支扶手、浴廁門口一支扶手、浴廁淋浴處旁也裝一隻扶手。」美蘭向二女兒報告說。
告別阿嬤時,她還執意要請喝咖啡或85度C點心。
失去摯愛仍堅強,獨自栽培五個女兒,個個有好的工作和歸宿。在阿嬤的身上,見證女性堅強的一面,大家默默地祝福她。
◎中風的阿公
志工來到陳阿公家,只見陳太太在前面庭院打掃。
「他還在床上,不想起床。二度中風後,就不想復健了,外面的電動車也不想騎。」陳太太說。
「我去請他起來。」陳美蘭很熱心,又是行動派的個性,立刻起而行。
沒多久,阿公拄著四腳椅出來了。
「阿公您幾年次的?」。
「四十一年次。」
「還年輕耶!」
「唉!等死啦!」
「您真福氣,拄著四腳椅還能走路耶!有人一中風,就永遠躺在床上了。」
「是啦!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啦!」
「五十幾歲從臺化退休後,有一筆退休金,蓋了這棟房子。因為聽從四嬸的女兒的話,投資股票,全花光了,目前每個月領有老人年金五千元。第二次中風時,跌坐在地上無人知,因為太太睡在樓上。」
話匣子一打開,阿公滔滔不絕談起過往。原來阿公之前在臺化工作三十多年。
「臺化前些年因為空氣汙染問題要遷廠。但不可諱言,這家公司養活很多的家庭。」陳美蘭有感而發。
因為房子是登記在兒子的名下,得打電話徵得在高雄工作兒子的同意。
「您好,我們是慈濟志工,要幫您的爸爸在浴廁馬桶右邊加裝一支上翻扶手,左邊也安裝一支扶手,讓爸爸如廁時好使力,較不會跌倒。」
「好的。」
兒子剛接起陌生來電顯示,口氣極不友善的,一聽到慈濟志工語氣變得緩和許多。
「有太太陪伴,要和太太配合。多到外面動一動,曬曬太陽。」臨走時,陳美蘭對阿公一再叮嚀。
阿公相當健談,一直感謝我們幫他裝設扶手。因子女都不在身旁,少了陪伴,確實缺少復健的動力。期許他積極復健,相信小小的中風擊不倒他。
人生際遇不同各如其面,有幸成為慈濟志工行入人群,面對不同人群,見識各種人生風光、處世心態,也是課本外的另類學習。


圖左 :疼某的黃阿公,一邊聽著陳美蘭志工解説結緣品;一邊手仍忙著幫客人梳刷染劑。滿滿的客人,可見社區里民很肯定這對夫妻美髮手藝。[攝影者:曾漢儀]
圖右 :「安美」家訪意在瞭解長者日常動線,加強支持力,預達防跌倒之效,廁所容易溼滑,係施作重點。陳國政(右)、鄭士宏負責量測。[攝影者:曾漢儀]


圖左 :1月16日,家訪時預定的居家防護樣材到位,志工陳國政、張永發即到里民家動工。疼某的黃阿公,試握著剛安裝的扶手,滿意的連呼感謝![攝影者:曾漢儀]
圖右 :「慈濟月刊送給您,臺灣及全世界慈濟志工這個月所做善事都有紀錄在月刊。」志工結束家訪時,送出結緣品袋子並詳一說明,讓愛流轉。[攝影者:曾漢儀]


圖左 :1月16日,防護設施志工施作完成,許王阿嬤試握著浴室門上的扶手,穩穩的跨過門檻,她的居家安全又多了一層保障。[攝影者:曾漢儀]
圖右 :志工們圍繞著堅強的黃阿嬤,聽她侃侃而談,訴說著她的人生故事。二十多年前先生車禍走了,她堅強繼續做生意並還清債務。讓人好敬佩![攝影者:曾漢儀]


圖左 :家訪時,也須讓屋主填寫同意書,施工得有依據。耳聰目明的黃阿嬤,讀寫都流暢,自己填寫著接受專案扶助需要的資料。[攝影者:曾漢儀]
圖右 :陳阿公本來還在床上,不想起床。看到志工來訪視,精神全上來了。健談的他,訴說著他在臺化工作三十幾年的往事。[攝影者:曾漢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