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程式物理塵世悟理 深入淺出長知識

程式物理塵世悟理 深入淺出長知識

E-mail 列印
2024年3月3日寒風、細雨紛霏,下午大里靜思堂邀請慈濟基金會教育執行長,王本榮教授蒞臨四樓講經堂演講「程式物理與塵世悟理」。王執行長深入淺出的解析讓志工、與會大眾在最短時間內,一窺微觀量子最廣的視野 ,全書海納宇宙萬有知識,也稍能窺探宇宙奧秘,與上人創造慈濟世界的人文精神,和靜思法脈的實踐之道相輔相成。

演講前,大里靜思堂志玄文教基金會,社教古箏老師張美華和學生上台演奏優美樂曲。接著,陶笛老師陳雅玲帶領陶笛學員,一起上台表演了童謠、老歌四首曲目,演奏絲絲入扣勾起會眾兒時情懷和回憶青春歲月的時光。

◎艱澀程式物理 易懂塵世悟理

王本榮教授的演講深入淺出,用就在身邊發生的人事物,讓我們聽得懂「程式物理與塵世悟理」,共分成四輯、二十四篇。

輯一:渺渺微塵 浩浩宇宙,探討「時間與空間」的交融。有六大主軸分別是:太初三字經、從暴走族到炸彈客、解不開的時空、剪不斷的質能、理不清的波粒和看不見的力量。

輯二:滾滾凡塵 糾糾人世,探討「人間與世間」,說明人類演化論、人間相對論、世間量子論和新人類與元宇宙……。

輯三:戀戀紅塵 悠悠腦心,講述「神經與佛經」的關係,分為虛妄唯識從「頭」說起、腸腦軸線 從「腸」計議、心腦諧振 從「心」所欲、無明無盡 亦無無明、老死無盡 亦無老死、真常唯心 亦無真常等單元。

輯四:浥浥法塵 轉轉難易,闡述「難經與易經」,分為六大單元:一 知易行難 知難行易、二 何生為人?為何生人?三 何為人生?人生為何?四 觀空破相 妙演因緣、五 無量義經 現代演繹和六 靜思法脈 慈濟宗門。

◎從無到有 真空妙有

太初三字經演譯零的魔法。推論宇宙是從無到有的「無中生有」,「零」之神奇表現於運算功能上。《太上清靜經》有云:「內觀於心,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其形;遠觀於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以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是道家對「空」與「無」的精闢詮釋。

你、我都是宇宙時空的過客,王本榮指出人一生的寫照是:「來的莫名其妙、活的莫可奈何、走的莫知始終」。上人創造慈濟世界,開展四大八法印,宗旨是聞聲救苦、開迷啟悟、深觀廣行和利濟眾生。具體實踐分為: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社區志工、環境保護、國際賑災和骨髓捐贈。佛陀說法為讓芸芸眾生開示悟入和行入佛知見;慈濟人間路就是「為佛教 為眾生」。

慈濟人的生命觀王本榮宣稱「三生有幸」,一是尊重生命、二是莊嚴生活、三是超越生死,旨在消融小我依止靜思。擴展大我廣行慈濟,進而體悟無我達到生死自在。「大我」是小我生命意義的實踐,「無我」是大我生命體悟的完成。

世界知名的亮點:「慈濟大學的模擬醫學」,慈濟人本醫療進入解剖教學新紀元、新視野。從模擬手術教學、內視鏡微創手術的訓練與養成,重點著重在創新的技術以及具宗教情感的人文精神;從傳統教學到遺體蒐集、人文互動的遺體捐贈到解剖教學的專業知識、技術;藉由互動、探究捐贈者的人生......到利他的典範教育,除了傳遞豐富的專業知識外,解剖教學更發展為涵養醫學生的服務情懷。

◎心得回饋 化繁為簡

王本榮大學同學也是醫師的賴朝亮特地與夫人,及醫師哥哥賴朝宏來聆聽講座,賴朝亮對佛學很有興趣,但不是很了解,他推崇地說:「今天有機會聽王本榮的分析說明,把整本書的重點很精簡扼要地講清楚,真的很難得,收穫很多!」

「書中分四輯,需要好好品讀,前面的一、二輯對宇宙的形成與哲學能結合在一起,非常不容易;第三、四輯用醫學的倫理理論來分析分解,讓我們了解佛學、哲學跟人體的醫學能夠結合在一起。」賴朝亮表示一定要好好研讀。

志工張福龍說:「教授提到宏觀跟微觀,宏觀講的是有形看得到的物質,微觀說的是元素,解析到最後是看不到的東西,就如雙眼看不到氫與氧,但合成後的水是可以被看到的。」

「人也是由各種元素合成而成為人,如果分解開這些元素,人就沒有了,佛法與科學其實是殊途同歸。」因為對王本榮分享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福龍特別請購《程式物理與塵世悟理》好好拜讀。

林錫國與太太余珍宜一起來到大里靜思堂,聆聽王本榮執行長的演講。林錫國分享:「參加講座,我們了解佛法並不是像世間有些人誤解,是一迷信的宗教,其實佛法與科學是驗證相契合的。所以,佛教歷代聖德祖師所談的道理及宇宙自然間的大知識是有根據的。」

「誠如上人說的,佛陀是宇宙大覺者,對世間所有的事情緣起與因果,都是很通透了解。跟著佛陀宇宙大覺者的道理及腳步去實踐,我們一樣也能知能覺,最後是能成佛的!」一場佛學與科學的對話與論證,大家對佛法有更進一步的見解與收獲。

太平張秀梅跟朋友來聽講座,開心地分享:「老師說學習佛法是不要我們執著,凡事要看開。而且老師還能將上人的佛法與慈濟都融合在一起,真的很棒收穫良多。」滿臉微笑地說著感想,她最深刻記得老師說的一句話是「太陽光大」,太陽的光給人溫暖,而且能滋養大地、植物與人的身心靈,感覺到很溫暖很喜悅。

◎複雜的玄妙 後會有期

王校長留下時間與聽眾互動,志工趙叔蘋在聽完演講,及時請益說:「感受到書中很多複雜的玄妙,期待這本書的存在更具有價值,懇請執行長能另闢管道,來為我們闡述,更期待能夠知道當下寫這本書的最原始的動機,以及對龍樹菩薩的八不緣起與現代科學——原子力學間的感悟,藉由較具體的解說,讓我們也能如您所說的有『毛骨悚然』的感覺。」期待好機緣的到來。

「這本書的科學背景太過複雜,很難說得清楚,龍樹中的八不緣起,是以八個否定來詮釋緣起性空……否定時間,但不否定時間於俗世作用。涵括了量子力學不確定原理,量子疊加……不容易說清楚,有空再來整理中論及八不緣起的科學觀……」。當下因麥克風回音干擾,事後王執行長做了簡要訊息回覆。

王執行長提到:「因為我們都是凡夫,都有習性、慣性和惰性,看到某些現象,有一些人就會脫離慈濟,沒有去堅持,唯有滾石才能夠無苔,流水才會無腐,很多事情都是上人讓我們去做、去體會、去了解,相互學習。」王執行長語調詼諧的勉勵大家。

「期待現在的『我信』,更能建立在『我見』之上,也更能應用正確的知見,去實踐佛法的教義與精神。」王執行長再次勉眾。佛教強調由智慧生正見,而非由盲目生信仰。聽了便信只是「迷信」,而非佛法,佛教的「信為道源功德母」,是建立在正確的知見基礎上。

圖左 :王執行長深入淺出的解析讓志工、與會大眾在最短時間內,一窺微觀量子最廣的視野,全書海納宇宙萬有知識,也稍能窺探宇宙奧秘,與上人創造慈濟世界的人文精神,和靜思法脈的實踐之道相輔相成。[攝影者:張福龍]
圖右 :演講前,大里靜思堂志玄文教基金會,社教古箏老師張美華和學生上台演奏優美樂曲。[攝影者:張福龍]

圖左 :陶笛老師陳雅玲帶領陶笛學員,一起上台表演了童謠、老歌四首曲目。[攝影者:張福龍]
圖右 :趙叔蘋在聽完演講,意猶未盡及時請益說:「感受到書中很多複雜的玄妙,期待這本書的存在更具有價值,懇請執行長能另闢管道,來為我們闡述。」[攝影者:張福龍]

圖左 :張秀梅跟朋友來聽講座,開心地分享:「老師說學習佛法是不要我們執著,凡事要看開。而且老師還能將上人的佛法與慈濟都融合在一起,真的很棒收穫良多。」[攝影者:張芸芝]
圖右 :林錫國(左)與太太余珍宜一起來到大里靜思堂,聆聽王本榮執行長的演講。林錫國分享:「參加講座,我們了解佛法並不是像世間有些人誤解,是一迷信的宗教,其實佛法與科學是驗證相契合的。」[攝影者:張芸芝]

圖左 :簽書會在大家聆聽演講後,法喜充滿地排隊靜候王本榮執行長為購書者簽名留念。[攝影者:張福龍]
圖右 :王本榮大學同學也是醫師的賴朝亮(前),特地與夫人及醫師哥哥賴朝宏(後)來聆聽講座,他推崇地說:「今天有機會聽王本榮的分析說明,把整本書的重點很精簡扼要地講清楚,真的很難得、很精彩,收穫很多!」[攝影者:張福龍]
圖左 :大里靜思堂的合和互協志工團隊,感恩王本榮教育執行長偕同太太李六秀,遠道由臺北前來臺中演說。[攝影者:張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