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人工智能技術 時代的新思考

人工智能技術 時代的新思考

E-mail 列印
「自動導航的出現,是讓我們的能力提升或退化呢?五年、十年後,可能我們的工廠都會有人工智能機器人。」尤芳達博士於講座上,為會眾解開諸多疑惑,及如何為步入智能時代的來臨作準備。

2023年7月22日,吉 隆坡慈濟靜思堂的甲洞靜思書軒舉辦了尤芳達博士主講的「人生路上心的力量」分享會暨《解惑(三)》導讀。尤芳達博士是位拉曼大學校長兼執行長,擁有多所大學的碩士及博士學位頭銜。該講座吸引了逾六十位會眾、教育界人士和慈濟志工出席。現場聽眾都全神貫注聆聽尤博士的講述和導讀。

◎懂得科技浪潮 與時俱進

尤博士以「現在已進入新科技的浪潮,包括農業、工業和數字」為其講座掀開精彩序幕。以前,農業革命是透過人力和土地資源產生財富,那時需要很多勞工。

後來,第一次的工業革命,廠家設立很多工廠,均以大規模工廠量產,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需要很多藍領工人;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電力的發明,很多工廠電力化,需要處理很多文書。到了數字革命(也稱為第三次工業革命)是從工業革命的機械化和模擬電子技術,透過數字技術的轉變而有互聯網。

工業第四次革命推進之後,訊息已經不再足以應付各式各樣的問題,需運作更新興科技,如:人工智能、機器人,通過與機器人的溝通對話來判斷事情的對與錯,和解決問題之道……新科技浪潮,預告著未來的發展趨勢是3C科技與人文結合的時代。

探討工業革命進程的分享之後,尤博士續講述現在的人,花很多時間在網絡世界。據調查顯示,二十五歲到三十歲的人喜歡看臉書,十八到二十五歲的人喜歡看Instragram,十八歲以下的人喜歡看小紅書,這就是所謂的「數字世界」。

但是這些數字產品是很容易被取代的,就好比我們通常會用谷歌去找資料,然而,去年(2022年)十一月突然出了ChatGPT(人工智慧機器人),很多人又被吸引過去。之前,是很多人看臉書,最近群眾都被小紅書所吸引。新的科技浪潮改變得很快,我們需要與時俱進,才能知道如何懂得掌握未來和調整自己。

會眾馬進強對於ChatGPT的了解是,ChatGPT是由人工智能研究公司 Open AI開發。它是一種人工智能(AI) 聊天機器人技術,可以處理我們的自然人類語言並加以反應。簡而言之,大家可以向 ChatGPT 詢問問題,它會給你答案。如果遇到不明白的答案,可以請它以簡單一點的方式回答。馬進強覺得人工智能可以協助人腦減輕很多思考工作,可是,未來人類就會因此比較少用腦,腦的靈活度自然就會降低。有利有弊。

◎一切惟心造 心寬念純

現在的科技很多都是朝向電腦科技發展。人腦有一千億個神經元,人類正在探討製造如何將這千億個神經元連接到機器人中,取代人腦的智能。人類和機器最大不同是,人是會在生活中被影響的,有思想有情緒……比如小時候接觸到宗教,或幫助人的一些善行,處在好的價值觀家庭或環境,自然會學好,做個好人。

有些犯人,因為從小有不好的環境,腦子就會塑造出各種不好的念頭,當遇到問題時,只會想到用暴力解決。

誠如證嚴上人在《解惑(三)》書裡所講述的「一切唯心造,一念心靜,事事皆靜,一念心邪,念念皆邪惡。」只要這犯人肯改變,每天學習怎樣做好事,學習說好話,去除惡的心念,可能五年後,他會變成一位善心人士。

在《解惑(三)》的第一章有述:開智慧,悲智並行,福慧雙收。我們要開闢一片淨土,讓人人心寬念純;智慧與慈悲,必須悲智並行。自己要能夠看得開,跳脫苦境,才能解脫煩惱;看見別人有痛苦、煩惱,則要感同身受,才能用知足感恩的心去付出。

◎心無得失 即是忘憂

尤博士亦分享志工李正富問上人日理萬機,毅力從何而來?

上人回答:「從無求、無欲、無貪、無私而來!」不論多麼煩惱之事,只要事過境遷,就不再想它。再者,心不受名利的霸絆,無人我、得失的煩惱,即能心無掛礙,堅心往目標前進。

做人做事,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即可明心見性。將厄運當成一分逆增上緣,才能夠隨緣消舊業,面對障礙要歡喜接受,放下掛礙就能解脫得失心,人生苦在執著、有執著就有痛苦,能斷除煩惱,心無得失,即無憂快樂。反之,一天到晚想著誰對不起我,就會很痛苦。對於內心的調整,端看自己的定力與智慧。

志工謝雨玹從尤博士的分享中,體會了人工智能科技是未來的大方向:「從情商,即自我情緒控制能力,找到定位,回歸到平靜的心靈,對外界改變自己,對內自我修心;當我們專注時,就會找到喜悅和寧靜感……」

謝雨玹觀察到現在很多學生都擁有手機,常觀看手機會讓學生走神,心不能靜下。如果學生的心靜不下來,這將是對學習的一種障礙。如何讓學生的思維變成簡單專注。尤博士有提到三種課程,即正規課程裡的第一個「育才」即是培養人才的教育;第二個是隱形課程裡「育德」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德性;最後的是「育人」的教育,即培育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解惑(三)》裡的教育理念,是注重品德教育、要導正偏差的行為,回歸人心純真的本性,只要孩子有好的品德自然能夠定心、靜心地用功。

會眾宋麗萍在慈濟的互聯網看到一則介紹尤芳達博士的講座活動,即與家人一同前來書軒聆聽分享。

她謙虛地說,其實開始時,她是理解尤博士發表的言論,以及未來如何會發展如此先進關鍵?因為科技的發達,上網找到她要的資料唾手可得。如之前她上網看有關狗的資料,之後手機就會出現很多關於狗的相關資訊,今天的講座更加深科技知識。

這一次的講座,讓她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考,她的女兒現在學拉小提琴,不過覺得很難,本想要放棄。聽到尤博士講的,如果腦一直想到很困難,腦的神經元就會連接及顯示出困難;如果轉個念頭,繼續學習下去,腦的神經元釋放的元素,就會是想繼續學習。。

人工智能時代帶來新的科技尖端,減輕人類的繁重工作,它不需要進食、不需要繁殖,可以永生及大量複製;和人類需要進食、教育和培養是有別的。為適應時代變遷,人的心對外界須具備適應能力,內在要調整自己,才能安定己心。

展迎尖端科技的來臨。今天這講座,讓大家吸收到一些珍貴的知識,不但可以應用在生活上,同時,了解未來的教育與科技結合的重要趨勢,對人類來說是一項重要的突破

(註):ChatGPT :它是一種人工智能(AI) 聊天機器人技術,可以處理我們的自然人類語言並響應。簡而言之,您可以向 ChatGPT 詢問問題,它會給您答案。

圖左 :尤芳達博士分析人工智能對人類,現在及未來的影響。[攝影者:劉美賢]
圖右 :會眾馬進強對於ChatGPT的了解是,在和機器人聊天,不明白時,可以要求以簡單答案。[攝影者:劉美賢]

圖左 :志工謝雨玹認同人工智能科技是未來的大方向,我們要專心的去學習適應。[攝影者:劉美賢]
圖右 :會眾宋麗萍(右一)意識到自己因科技的進步,常上網查看訊息,而分了心,不能專心做事情。[攝影者:劉美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