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斷捨離 0403花蓮強震後的省思

斷捨離 0403花蓮強震後的省思

E-mail 列印
「只拿一些需要的東西,不需要的和不合時宜的就留在裡面。」租住在被花蓮縣政府列為紅單危樓的山海觀大樓,花藝老師唐先生以正念看待,覺得這也算是一種「斷捨離」。在0403地震後,他所居住大樓結構嚴重受損,災 後僅允許每一戶用短短幾分鐘,進入屋內拿取重要物品。

2024年4月3日早上,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造成全臺多棟大樓傾斜,山體滑坡,道路阻斷,人員傷亡。佛教慈濟基金會即刻於4月3日上午啟動「慈濟本會災害應變中心」防備災行動,並配合縣政府在各收容中心,發放熱食與各項物資;慈濟志工深入關懷膚慰,並呼籲大家,因為餘震不斷務必提高警覺。

◎啟動關懷

據花蓮縣政府通報,截至4月10日受損建物303件,其中黃單32件計1177戶、紅單32件計667戶。慈濟基金會針對屋損住戶發放應急金與祝福禮,透過持續的關懷行動,希望鄉親們安身又安心,平安度過未來的日子。

2024年4月8日,於花蓮市宜昌國小的活動中心,對山海觀大樓與和勝江山大樓的受災戶舉辦發放活動,花蓮區慈濟志工很貼心地在學校門口,開始引導停車動線與行進方向,活動中心內分三大區,等待區、報到確認身分區,訪談填寫資料與領取應急金、祝福禮區。

靜思精舍三十三位師父中午過後即來到活動中心,為三百九十戶的受災戶關懷膚慰,傾聽住戶的心聲,開導與祝福,給予正向心念,幫助他們走出地震的陰霾;除給予應急金,並以一張寫著「平安就是福,感恩每一秒鐘的平安」的靜思語小卡,與證嚴上人的慰問信及淨斯資糧的祝福禮,祝福每一位住戶心中不再驚恐,安穩地過每一天。

◎轉念轉命

租住在山海觀大樓的唐先生,地震發生時正在外出賞花不在屋內,躲過一劫。很鎮定的他表示,自己認定這只是平常的一個地震,生活在臺灣發生地震是很常的事,沒有特別慌張。經過這一次地震災害,讓他領悟到:「知道自己生命中需要的是什麼?不需要的可以慢慢淘汰掉。」

來到發放現場,在與師父、志工們互動中,他感受到很多人的愛心,讓他非常感動。他分享,自己做花藝也是在傳遞愛與美的東西,創作本身就是愛,這次地震中,從慈濟得到的照顧,去轉化以另一種形式,照顧更多的人。

「心美,看什麼都美!」德康師父分享靜思語,讓他體悟到,雖然地震讓人受苦恐懼,但以大自然的角度是在釋放能量,在做一種平衡的機制。「或許這樣會比較釋懷,才能往前走,以感恩的心、愛的心將美好帶給大家。」唐先生收到應急金後,決定捐出一半金額。「還是很多人需要幫助……」他很同理,慈濟募善款並不容易,希望回饋給慈濟去幫助更多的人。

◎把握因緣

住在山海觀大樓十五樓的花蓮區慈濟志工周雅汝,也是這次地震中的受災戶,她很慶幸自己當時人在外面,直說自己很有福報。地震發生當天,她就到化仁國中協助做生活香積,雖然很多法親夥伴都希望她先以自家為重,周雅汝卻提醒自己,不能一直把自己當成是受災戶,以很正向的心念告訴自己,要走出來。

因921地震被震出來成為慈濟志工的她,當時和一群志工到中部的埔里幫忙蓋大愛組合屋,深受感動而報名參加培訓並受證成「委員」。不曾想過在二十五年後,自己成為受災戶,讓她體會到人生無常。「這次地震,自己一直很自在。」

周雅汝分享,平常就要做來「囤」,在開餐廳那段日子,沒有做慈濟,讓她很懊悔,才在去年毅然決然退休,把握因緣,專心做慈濟,讓自己的慧命成長,結更多的好緣。

地震後,德傳師父到宜昌國小陪伴關懷,一位住在山海觀大樓的護理師,她的房子經過嚴重受損後,懂得轉念,決定趁這時候做一次「斷捨離」,將從小到大陪伴她的鋼琴及妹妹的遺物捨去,正向看待這一次地震所帶來的災害。

另外,一位鄉親一坐下來就一直喊,「很衰、很衰」;德傳師父開導她,心念要轉。「你現在人很平安就很有福報,而且慈濟人幫你,政府也有補助,幸好這次地震是發生在白天……」於是這位鄉親展開了笑顏。

師父請她投竹筒存一分善念,她點點頭直說:「應該、應該。」離開時,帶著滿懷歡喜。德傳師父再次提醒,「心念的轉換是最重要的。」

◎美善法語

租住在和勝江山大樓十一樓的林小姐,房屋因牆壁嚴重裂損被貼上黃單,因仍未找到新居而暫住在裡面。「地震發生時有被嚇到,自己覺得很幸運,人平安,而且是租房比起還要還貸款的住戶幸運很多。」

「大家都很愛你,加油,祝福您。」德林師父拍拍她的肩膀,安撫她驚嚇的心,並送上平安吊飾,祝福她平平安安。「很謝謝慈濟!」林小姐覺得慈濟舉辦應急金發放,且得到師父與志工們的祝福很窩心,她決定要將這筆應急金再捐出,給比自己更需要的人。

住在和勝江山大樓二樓的租客,在縣政府承攬約聘工作,單身的彭先生,已經在此租屋十五年。地震發生時,房子下陷造成大門打不開,被困一個多小時才在鄰居幫忙下,撞開門逃生。回想當下,他擔心怕被壓傷亡,心中仍餘悸猶存。他說,和勝江山大樓有兩棟,A棟較完好無損,他住受損嚴重的B棟,已被貼上黃標,目前被安排住在百事達飯店,可以免付費住兩週。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是行孝二是行善。」德倍師父請他翻開《青年靜思小語》小冊子,彭先生很遺憾說起,剛出社會時,媽媽就因肝癌去世了,無法再盡孝。德倍師父安慰他:「我們要報父母恩,用父母給我們的身體來行善就是行孝,就是最大的孝順。」

他說,平常生活比較緊繃,加上震後的壓力,令他有點喘不過氣來,現在待在房間裡,都覺得很恐慌,像是得到密閉式恐懼症般,很擔心餘震這麼多,會不會隨時被倒塌房子壓死的恐懼感。「最近大家都在找房子,希望能儘快恢復正常生活。」

「感謝慈濟幫忙。」彭先生謝謝師父的開導,並分享很多美善的法語,他從中獲得不少啟示,心裡確實有得到慰藉,也比較踏實。

◎互助陪伴

住在和勝江山大樓十一樓,一年多前購屋的張小姐分享,家裡幫忙付購屋款,自己每個月再分期「還款」,她笑稱,家裡的人不想讓銀行賺利息。

講到地震發生時情景,她不禁哭泣起來。現在還住在裡面的她表示,餘震應該會慢慢過去,只是不敢搭電梯,每天上、下都要走十一層樓。

德倍師父不捨地拍拍她的背,並請她翻開《青年靜思小語》小冊子,「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為能為,才能昇華自我的人格。」師父並勉勵她,遇到困難時,要面對它、接受它,心裡就不會害怕;有願就有力量,德倍師父再次拍拍她的背,「要安心喔,不要害怕,要給自己力量。」請她將靜思語小冊帶回家慢慢看並叮嚀她,每一句都是好話。

在得到師父與志工們的祝福,張小姐覺得有被人關心的感覺,她表示,雖然有財務上的損失,錢財很重要,但是能來這裡備感溫暖。「有師父、師姑在關心,知道自己真的有困難的時候,可以來找誰。」

離開時,張小姐感受到師父真心的關懷,主動提出想抱抱師父;德倍師父伸出雙手,將她擁入懷裡,像母親般緊緊抱住這位心理受創的小女孩。

宜昌國小發放現場是德瑋師父參與震後關懷行動第四場,在傾聽膚慰中發現,每位住戶須關懷的狀況都不太一樣,但是恐懼感卻是人人都有。「我都有送佛珠,希望能安穩他們的心。」德瑋師父覺得,雖然金錢的幫助是必要,心靈的輔導還是比較重要。

每次開導受災鄉親後,看到他們的笑容,德瑋師父就很欣慰,幾乎每位住戶都跟他回饋,在這麼短的時間,慈濟願意辦這樣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到那麼多人陪伴、關心,大家都很感動。

不只受災戶,志工們也受地震影響心生恐懼,德瑋師父不捨,期許人人要有正確的信仰,尤其災難來臨時,相信教義,「深信一切人生無常」,回歸到佛法上,調整自己心態至正向、正念的方向,就是最好的辦法。

「告訴自己,我很幸福,還好我現在還在,這就是正向想法。」德瑋師父再次提醒,有志工夥伴「法親」的陪伴,靠團隊的力量把心安住很重要。「師兄、師姊要互助,有肩膀依靠的感覺是人生很難得的。」

圖左 :唐先生(右)在收到應急金後,就決定捐出一半金額,希望回饋給慈濟去幫助更多的人。[攝影者:薛崑城]
圖右 :於花蓮市宜昌國小的活動中心,對山海觀大樓與和勝江山大樓的受災戶舉辦發放活動。[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彭先生(右)謝謝師父的開導,他從中獲得不少啟示,心裡確實有得到慰藉,也比較踏實。[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在得到師父與志工們的祝福,張小姐(中)覺得有被人關心的感覺,能來這裡備感溫暖。[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德傳師父(左)再次提醒,「心念的轉換是最重要的。」[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周雅汝(左)提醒自己,不能一直把自己當成是受災戶,以很正向的心念告訴自己,要走出來。[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花蓮市宜昌國小的活動中心裡,地震受災住戶報到確認身分區。[攝影者:王嘉彬]
圖右 :林小姐(中)覺得慈濟舉辦應急金發放且得到師父與志工們的祝福很窩心,決定要將這筆應急金,再捐出給比自己更需要的人。[攝影者:李志成]
圖左 :德瑋師父(中)覺得,雖然金錢的幫助是必要,心靈的輔導還是比較重要。[攝影者:王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