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首次來參訪高雄靜思堂的印尼林秋嬋(左四)一家人,對全球唯一一座萬佛,印象深刻。(截圖者:李念純)[攝影者:李念純]](/community/./images/community/B5095DF0F68411EE89966B3AB0EED87F_0.jpg)
◎節能減碳 行經在日常
只要到靜思堂參訪的民眾或來自地球村五大洲的國際嘉賓,皆有專業導覽志工介紹慈濟典故及傳達上人的理念,讓每一位返回高雄靜思堂的弟子與民眾,有如在心靈故鄉「尋根」之感。高雄靜思堂的說法傳法功能,除了讓參訪者更了解慈濟宗門史,近幾年也作出重大的改變,盼能與世界接軌。
導覽志工楊明恭表示,在靜思堂的「說法傳法」有二個方向,一是法華坡上的「四大八法」,另一個部份就是講「環保」,因為氣候變遷造成地球暖化,天災人禍不斷,所以二樓東邊教室改為展覽館。有「氣候變遷館」、「低碳生活館」,讓人了解氣候變遷是會影響到地球的事實,如「莫拉克風災」及八七水災造成嚴重的災害。
「低碳生活館」讓大家知道透過環保回收分類,能讓垃圾變黃金的概念。每當發生災難時,慈濟為賑災行動所送出的毛毯、淨斯福慧隔屏、香積飯等,皆為災難發生時,進行救災所設計。這些物資在「慈悲科技館」裡,可以看到真實物品的呈現。這三大重點導覽館,也逐步與世界主軸環保永續主題相接軌,且於2019年12月通過國家環境研究院認證為環境教育評鑑優良單位。
其實每個當下都是在說法傳法,在東二館這裡,有一片綠油油的「火金姑」在暗夜裡飛舞閃閃發亮著,上人說:「每個人都是那隻火金姑,一隻二隻的光微微發亮,但是如果可以吸引更多的火金姑集合起來,就能發揮光亮。」上人也期許著,人人都可以效法火金姑的效應精神點亮心燈。
◎海外新芽 返心靈故鄉
高雄靜思堂除了有展覽館,也是志工養成的道場。四天清明連假的最後一天(4/7),高雄人文真善美團隊在這裏舉辦了「高屏區人文真善美初階基礎課程」的第二次上課。這次課程結合了文字與錄影的教學,讓學員們學習製作「短影音」。學員被分成了十三組,而第五組的拍攝主題是「導覽——說法傳法」。
當第五組八位組員到萬佛大廳實作拍攝時,巧遇來自印尼廖內省北乾巴魯的年輕夫妻林秋嬋及林君亮帶著三位孩子,一家人來訪。面對遠道而來的嘉賓,說法傳法志工引領他們參訪靜思堂,介紹慈濟近一甲子的「四大志業」與「八大法印」,讓同住在地球村的他們,有機會領受上人的慈悲與智慧。
導覽志工對他們分享吃素的觀念跟好處。志工幽默地說:「一天的早餐有多少的『碳』」?這個『碳』,不是臺語的『賺』喔!不是賺很多的賺喔!」
導覽志工以一頓早餐的比喻,來說明一個牛肉漢堡大約會產生有一千五百克的二氧化碳,要種一百三十八棵的樹才抵得過來,而一棵樹要成長需要二十年的時間,一棵樹吸收一年的量大約要七百八十克的量。所以一餐早餐的碳排放量算起來是很可怕的,改變生活型態雖有難度,但每個人都應為環境盡一分心力。
「我覺得透過這樣的認識跟解說,在日常生活中說法,用如常譬喻傳法,這就是說法跟傳法。」林秋嬋很肯定地如此說。在印尼參加培訓委員的她,此行除了回臺追思祭祖外,也特地抽空來靜思堂走走,讓一家人了解素食與環保對環境的重要性。林秋嬋和先生尤其對隨身五寶—— 手帕、環保杯、碗、筷、環保袋很認同。
今年年底即將再回臺接受上人授證的林秋嬋,已開始承擔社區重要職務,對於上人曾慈示:「只要發心,有願就有力。」的理念很有感受。首次來參訪高雄靜思堂的林秋嬋一家人,對全球唯一一座萬佛的莊嚴,感到印象深刻。參訪結束時,他們在萬佛大廳虔誠禮佛,帶著滿滿的感動及能量,期待下次的造訪。


圖左 :高雄靜思堂裏大門的左側,設有「說法傳法」登記處,由導覽志工為參訪民眾導覽。(截圖者:李念純)[攝影者:李念純]
圖右 :高雄靜思堂從一樓萬佛廳兩邊,二樓到三樓的「法華坡道」,兩側牆上貼滿著慈濟五十八年來的故事。(截圖者:李念純)[攝影者:李念純]


圖左 :民眾在靜思書軒裏,聽精舍師父對靜思法脈真實道的分享。(截圖者:李念純)[攝影者:李念純]
圖右 :靜思書軒裏的每樣產品都有其友善環境,愛護地球的用心及感動的故事。(截圖者:李念純)[攝影者:李念純]


圖左 :導覽志工楊明說明三大重點展覽館,與世界主軸環保永續主題相接軌,並於2019年通過國家環境研究院認證,為環境教育評鑑優良單位。[攝影者:江秋霖]
圖右 :透過氣候變遷館的展示,來自印尼的林秋嬋(右二)一家人了解,氣候變遷是會影響到地球的事實。[攝影者:江秋霖]


圖左 :來自印尼的民眾林君亮(右)了解蔬食與環保對環境的重要性,尤其對隨身五寶——手帕、環保杯、碗、筷及環保袋表示認同。[攝影者:江秋霖]
圖右 :高雄靜思堂二樓的東二展覽館,有一片閃著綠光的「火金菇」,在暗夜裏飛舞閃閃發亮著。[攝影者:江秋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