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廢棄工廠 綻放出朵朵蓮花

廢棄工廠 綻放出朵朵蓮花

E-mail 列印
已故的慈濟志工杜俊元對證嚴上人的宏願「淨化人心、祥和社會」深感敬佩。在多方奔走,他購地並捐贈,使得高雄靜思堂得以建設成為濟世救人的道場。高雄靜思堂位於凹子底運河與河堤公園旁,建築以巍巍人字造型矗立,屋 簷三層以銅瓦鋪建,象徵著佛法僧三寶,丹樨臺上的八根立柱代表八正道,永恆堅定地屹立不倒。建築上呈現的祥和端正的人型飛簷,傳達著慈悲喜捨的信念。整潔而不繁覆的灰色洗石子牆面,彰顯了建築的莊嚴宏偉之美。自2006年5月開始使用以來,高雄靜思堂已成為無形說法的實踐道場。

在四天的清明連假的最後一天(4/7),高雄人文真善美團隊在高雄靜思堂舉辦了「高屏區人文真善美初階基礎課程」的第二次上課。這次課程結合了文字和錄影教學,讓學員們學習如何製作「短影音」作品。學員被分成了十三組,而第九組的拍攝主題是「高雄靜思堂」,透過實際的拍攝活動,學員更深入地感受到了這個道場的美好。

◎內心寧靜 行善足跡

一踏進高雄靜思堂,立刻映入眼簾的是莊嚴佇立的「萬佛佛像」。來自岡山的民眾紀炤良抱著孫子說:「早些年,母親病重時,在花蓮慈濟醫院安寧病房度過最後時光。從病房的窗戶望過去,就可以看見靜思堂,內心感動不已。慈濟對於國內、國際的種種善行,我們深感認同。」每次來靜思堂,內心都很平靜的紀太太補充說:「已是第四次來訪,非常喜歡這裡樸實無華、舒適的環境,感受到心靈的平靜和放鬆,尤其抱著孩子一同禮佛,心情格外愉悅。」

「很開心、很高興、很感恩!」靦腆的民眾林威佑用簡潔的中文表達了對靜思堂的感覺。十六歲的林威佑來自印尼,和家人來臺灣觀光一個星期,特地今日(4/7)來參觀高雄靜思堂,他被法華坡的布置所吸引,他說:「這裡很像博物館,充滿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和故事分享。」

早早就到靜思堂執行香積勤務的三民區鼎金社區的慈濟志工謝文雯表示,來到靜思堂讓她感到內心充實且安定,她很樂意為其他志工們準備飯菜,內心充滿歡喜。

◎書香茶香 多元殿堂

靜思堂一樓的東側,有間靜思書軒,裡面充滿了濃郁的書香氣息和各式靜思產品,擺放在各個角落。每天搭捷運到凹子底站,然後再騎腳踏車到靜思堂的職工張育慈,是透過親戚也是慈濟志工的引導而來到書軒任職的。張育慈表示,在書軒工作時,每位同事都會彼此體貼關照,這跟之前的工作環境很不一樣,而且她對靜思堂的感受是「莊嚴」。在書軒工作,使她內心充滿了歡喜。

走呀走,來到四樓,一陣茶香迎面撲來,原來是志玄文教基金會高雄終身學習教育中心的茶道課,師生正在品茗。學員陳睿綺手舉瓷杯邊品嘗邊分享道:「來到這裡讓我感到非常放鬆,師姊們都很親切。茶道課的氛圍與外面完全不同,我也能聆聽師姊們分享生活點滴。同時,我也學到了一些基本的禮儀,我很喜歡大家,就像家人般的互動。」

日出日落,循環綿延,高雄靜思堂風雨中屹立不搖。自從建成以來,舉辦了無數次的盛典活動,如五月的浴佛大典、七月的吉祥月正信齋戒、十二月的歲末祝福感恩會,以及淨化人心的心靈講座和長照關懷據點等。無論男女老幼,不論信仰何種宗教,都歡迎民眾踏入這個美妙的殿堂,感受其中的寧靜美好。

圖左 :祥和端正的人型飛簷傳達慈悲喜捨的信念,體現建築宏偉之美,2006年4月開始,高雄靜思堂無形說法。[攝影者:蔡緗羚]
圖右 :林威佑來自印尼,十六歲的高中生,被靜思堂的法華坡布置所吸引,他說:「很像博物館,裡面有很多照片和故事分享,很珍貴。」[攝影者:蔡緗羚]

圖左 :來自岡山的紀炤良(右)抱著孫子說:「早些年母親病重,就是在花蓮慈濟醫院安寧病房度過晚生,從病房的窗戶望過去,就可以看見靜思當,內心很是感動。」[攝影者:蔡緗羚]
圖右 :志玄中心茶道課正在品茗,學員陳睿綺手舉瓷杯邊品嘗邊分享:「來到這邊讓我很放鬆,覺得師姊們都很親切。」[攝影者:蔡緗羚]

圖左 :萬佛大廳的特色在於其圓形造型的天花板,上面飛天菩薩雲集,旁邊吊掛著六只喜慶的大紅燈籠,這是每年農曆年前為增添年節氛圍而特別掛上的。[攝影者:蔡緗羚]
圖右 :靜思堂一樓的東側,有間靜思書軒,裡面充滿了濃郁的書香氣息和各式靜思產品。[攝影者:蔡緗羚]
圖左 :慈濟志工謝文雯表示,來到高雄靜思堂讓她感到內心充實且安定。[攝影者:蔡緗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