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北 鼓起勇氣伸出手 慈籃木柵送愛到景仁教養院

鼓起勇氣伸出手 慈籃木柵送愛到景仁教養院

E-mail 列印
「你看,要把這顆球放在他的手上,然後請他向左邊傳。如果這兩顆球都到了同一個人的手上,就要幫助他先把球交給左邊的人,再把另一顆球向右邊傳出去。」家長張銘芩邊示範邊跟孩子說明,應該怎麼樣幫助這些坐在輪椅的 院生,用雙手把球傳遞給隔壁的院生。

又有院生、又有孩子,還有傳球,究竟這是什麼樣的活動呢?原來這是張銘芩帶著她三個參加慈濟籃球家族聯誼會(簡稱慈籃)木柵組的孩子張湛畦、張育霖和張燁豐,來到位於桃園市八德區的財團法人臺灣省私立景仁殘障教養院(簡稱景仁教養院)所進行的互動遊戲。

就在景仁教養院廣大中庭進行的傳球活動中,慈籃學員每個人帶著自己的籃球,與約十位的院生穿插圍成一個個獨立的大圓圈。湛畦和育霖剛開始有點靦腆,但後來就很自然跟院生互動,育霖也很直覺地想幫忙推院生的輪椅。年紀最小的燁豐在其他圈圈,他剛開始看到院生們有點害怕,但是互動後就不會了。

◎院生單純善良 需要從旁協助

景仁教養院創立於1970年,今日關懷行活動主持人鄭美秀是慈濟志工,她長期關懷教養院,曾多次帶領慈籃木柵組前往送愛。受疫情影響,停辦多年的關懷行終於在今天(2024年3月31日)成行。共有二十四位學員、家長和志工,以及八位由慈濟委員、志工組成的「樂善好施表演團」前來共襄盛舉。

在從木柵出發的去程遊覽車上,鄭美秀感恩大家沒有因一早的滂沱大雨,澆熄前往教養院關懷的一片熱忱;準時集合,準時出發。她提醒第一次參加的學員們,面對院生的時候,不要被他們比較特殊的長相或行為表現嚇到,「其實院生們都是非常單純善良的。如果看到他們抱著球不放,不要覺得太奇怪,那是因為他們平常比較少有接觸籃球的機會,所以只要在旁幫助他,把球傳出去就好。」

到達景仁教養院時,由自喻為有心、有薪的長期服務職工許淑梅組長,出面接待團隊。她向大家說明,院方與院生們非常期待慈籃團隊來與院生開心互動,「院方希望媒合團體,為院生提供多元的體驗機會,例如旅遊以及在外餐廳用餐。」許組長也希望慈籃團隊能夠多多奉獻愛心,購買院生的手工藝品以及捐款。接著由志工葉碧嬌代表木柵組慈籃團隊,致贈蘋果平安吊飾結緣品給院方。

◎知足感恩 種下愛的種子

高二學員林承澤身材修長,球技一流,他在大圓圈內表演各個角度的定點投籃,流暢的進球動作,獲得坐輪椅院生們的滿堂彩。看到這些行動不便的院生,林承澤感受自己身心都很自由,比他們幸福太多了,「感謝爸爸媽媽把我生得這麼好,我真的要知足感恩。」

同樣也有表演籃球抄截防守動作的籃球高手,是承澤的弟弟林兆穎和林品嘉。他們覺得這些院生的動作雖然不是很靈活,但是當學員們教了之後,很認真地學習動作,覺得他們很棒,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學員江明澔的媽媽黃如萍認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除感謝父母讓自己生有健全身體,從活動中,她看到兒子明澔展現幫助人的能力,很是欣慰。

由姑姑傅正華陪同參加活動的國小學員傅子安與傅子嘉表示,剛開始他們不太敢接觸院生,但是後來就可以接受了,可以跟他們玩在一起。志工劉葳也是第一次來參加活動,她聽到院生們上臺高唱〈小薇〉,唱得渾然忘我,覺得很感動。

◎樂在付出 散布歡笑散播愛

隨同樂善好施表演團前來演出的慈濟志工柯慧貞表示,整個活動中,看到學員和院生們傳籃球的互動是最歡樂的時光,笑聲不斷,「看到院生們的狀況,自己真的要知福,而且還要再付出。」知福惜福再造福,幸福才能延續不絕。

說到這八位穿著白衣白褲,別上紅領結和紅腰帶,盛裝打扮的團員帶來的<我們的月亮一定圓>等等曲目,精采演出真是讓大家驚豔不已。這個團體是今年一月慈濟在新店靜思堂辦理冬令發放時成立的,「我們是響應上人所說要走入社區,散布歡笑散播愛。」被共推為團長的志工王麗卿指出,今天是團隊成立以來的第三場表演,至於她個人已經多次來過景仁教養院關懷。

對其他的團員林美蓮、李梅珍、喻秀群、凌淑燕、呂雅婷和林陳麗秋來說,則都是初體驗。她們都覺得,能夠跟院生交流互動,感到很開心。

呂雅婷是住在信義區的大愛媽媽志工,她在慈濟東區會所廣場舞社團認識王麗卿,在麗卿熱情邀約,第一次出門參加公益表演。「今天是下大雨的日子,如果在家可能就吃個東西,看個電視,時間就過了,但是來參加公益演出,覺得非常充實,下次麗卿再邀約,我一定會心甘情願來參加。」聽了她的分享,大家不禁莞爾一笑。

◎把握機會 收穫難得體驗

這次有一些學員和家長是第二次來參加關懷行。剛要升大學的隊長林士程想起2018年底的關懷行,一對一推著院生的輪椅,跟他們感覺比較親近。這一次雖然沒有這樣的安排,但還是有所感動,覺得院生心靈純潔,看到他們開心的笑,大家都覺得很開心。他說:「看到院生除了自理,還可以去幫忙遊走的院生歸隊,我覺得很棒。」陪同士程前來的的媽媽李鳳英,也很開心能跟院生們互動。

就讀國小五年級的潘品叡,表演了跟著老師學習一年多的指彈吉他,他自己決定曲目<Tribes>,然後在安可曲表演卡林巴琴<Always with me>。品叡的媽媽吳筱郁透露,今年二月在環保站的新春聯誼,師姑邀約品叡表演的時候,他幾經猶豫才答應登場。這次再獲邀約,因為已經有之前的表演經驗,他很爽快地答應。

吳筱郁鼓勵品叡學才藝,就是要在適當的場合上發揮出來,還可以訓練自己的表演膽量,「這次關懷行,讓品叡接觸院生,有不同的體驗,看到他融入其中,跟院生互動,覺得參加這樣的活動很值得。」

跟品睿同樣是五年級的好朋友陳博淵表示,看到院生開心,他也很開心。妹妹陳品妍分享,她剛開始很緊張,後來發現院生們不會很恐怖,看到他們的笑容,自己也跟著笑了。

當志工李梅珍與芮康華帶領大家嗨跳〈海草舞〉炒熱氣氛時,陳博淵和妹妹陳品妍也在臺上隨著賣力演出。看到孫子博淵和孫女品妍打開心胸參加活動,志工潘麗雅覺得很欣慰。為了他們,前天她就先從花蓮慈濟精舍告假回來臺北,就是希望陪同孫子們參加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最棒生活組 後線支援

關懷活動在慈濟<一家人>的歌曲聲中,畫下句點。學員、家長與志工們夾道排成兩列揮揮手,熱情的跟院生們道別。慈籃木柵組窗口芮康華在回程的遊覽車上也告訴大家正如<一家人>歌詞中提到的「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依相信,彼此都感恩;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分擔分享,彼此的人生」希望大家把今天的感動都帶回家與家人分享,讓這份真善美得以繼續延續。

今天關懷行有志工因故無法到場,但仍發心結緣餐點和點心,像是慈籃木柵組另一位聯絡窗口志工柯玉貞,熱情結緣大家的早餐包子與午餐油飯,志工楊美華結緣手作杏仁巧克力。親自到場的家長張銘芩,則帶來好吃的餅乾跟大家分享。

志工葉碧嬌一大清晨,就騎摩托車去取大家的包子和油飯,被滂沱大雨淋得全身濕,還回家換了一套衣服,趕回遊覽車上。她在回程遊覽車上也分享,在教養院的櫃檯捐完款要離開的時候,差一點迷路,但是遇到一位院生熱心想要帶入引導她,她覺得院生們非常善良友善。

◎見苦知福 付出無所求

志工王育慧在回程遊覽車上分享,當大家選購院生們手工皂等手藝品時,有一位坐輪椅的院生在一樓要搭電梯上五樓用餐,他告訴王育慧:「希望今天學員來有所收穫。」

「有啊!學員們都說看到院生開心,他們就很開心。」育慧回答他。

院生語重心長地回覆她:「我所說的是另一種收穫,希望年輕的孩子們,看到我們的身體不便,而能體會他們的身體都比我們自由很多,而且可以跟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一起,所以孩子們真的要知福惜福。」大家聽到這裏,頓時都很感動。

證嚴上人在2014年9月2日《衲履足跡》的「結好緣,斷惡緣」中有這一段話:「走入人群行善造福,達到付出無所求的『三輪體空』境界--不執著於我是布施者、不執著於誰接受了我的幫助、不計較付出了多少心力與財物;心境『真空』--毫無所求,但是『妙有』--妙有佛心,由衷感恩有機會付出、感恩對方願意接受,內心唯有感恩與歡喜。如此心量寬大、無私付出,沒有任何煩惱無明存心,功德分分己獲。」祝福院生們平安喜樂,更祝福參與此次關懷行的學員、家長與志工們,都能滋長助人的勇氣與美善。

圖左 :學員江明澔(中著慈籃背心)與院生互動。剛要升大學的隊長林士程(中)表示,看到院生們開心的笑,大家也覺得開心。林士程的媽媽李鳳英(左)也覺得跟院生們互動很開心。[攝影者:芮康華]
圖右 :慈籃家長張銘芩邊示範邊跟她的孩子張湛畦(左一)、張育霖(左二)說明,應該怎麼樣幫助這些坐在輪椅的院生,用雙手把球傳遞給隔壁的院生。[攝影者:王育慧]

圖左 :「樂善好施表演團」團員穿著白衣白褲,別上紅領結與腰帶,盛裝表演<我們的月亮一定圓>,增添活動熱鬧氣氛。站立者由左至右為林陳麗秋、柯慧貞、王麗卿、凌淑燕、李梅珍、喻秀群,蹲者由左至右為林美蓮、呂雅婷。[攝影者:王育慧]
圖右 :關懷活動在慈濟<一家人>的歌曲聲中,畫下句點;志工們邀請院生上臺同樂比手語。[攝影者:傅正華]

圖左 :隊長林士程(左一)、學員林承澤(左二)以及承澤的弟弟兆穎(右二)和品嘉(右一)表演籃球抄截防守動作。[攝影者:傅正華]
圖右 :當志工李梅珍與芮康華帶領大家嗨跳〈海草舞〉炒熱氣氛時,學員們也在臺上隨著賣力演出。[攝影者:傅正華]

圖左 :志工葉碧嬌(左)代表慈木柵組團隊,致贈蘋果平安吊飾結緣品給景仁殘障教養院的許淑梅組長。[攝影者:傅正華]
圖右 :志工鄭美秀(左前)提醒第一次參加的學員們面對院生的時候,不要被他們比較特殊的長相或者行為表現嚇到,其實院生們都是非常單純善良的。她長期關懷教養院,曾多次帶領慈籃木柵組前往送愛。右前為學員傅子嘉。[攝影者:劉葳]
圖左 :就讀國小五年級的潘品叡(右)上臺表演學習一年多的指彈吉他。媽媽吳筱郁鼓勵他學了才藝,就是要在適當的場合上發揮出來,還可以訓練自己的表演膽量。[攝影者:王育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