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美洲 中美洲 聖多明哥災後清掃 有感發放讓愛傳出去

聖多明哥災後清掃 有感發放讓愛傳出去

E-mail 列印
歲月悠悠,一轉眼,慈濟在加勒比海島國多明尼加(Dominican Republic)已經超過四分之一世紀。從1998年年底的大型賑災暨義診迄今,愛的關懷始終不離這個擁有得天獨厚海岸風景,觀光服務業發達 ,卻因天災人禍,導致貧富不均的國度。

慈濟志工從慈善起步,進而提供醫療義診、入校園推動靜思語、帶動社區環保,乃至國際賑災,他們向苦難人民伸出援手,又牽起他們的手,一起為更需要的地方付出。

◎大雨來襲 垃圾滿地

時間來到2022年11月初,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得多明尼加首都聖多明哥(Santo Domingo)多處淹水。水來得又急又快,固然是造成淹水的原因之一,真正的主因則是因居民隨地亂丟垃圾,塞住排水溝,以致宣洩不及,積水成災。

志工前往勘災時,居民告知,有生以來,不曾遇過這種情景。待大水過後,遺留下的垃圾滿布街道,環境衛生堪憂。志工決定透過「以工代賑」方式,帶動居民打掃社區,並教導資源回收。

志工在社區舉辦說明會和清潔社區活動,期望居民能建立正確觀念,從源頭解決髒亂、淹水和經濟困頓問題。志工接引當地志工參加慈濟活動,並於每星期一天開放社區回收寶特瓶,也投入慈濟在其他社區的活動,帶領他們由受助者翻轉手心成為助人者。

時隔一年,2023年11月18日熱帶風暴再度來襲,釀成慘重災情,鄉親有近三十人罹難。心繫有多位環保志工居住的聖多明哥河邊區(Los Rios)的法親,志工於大雨過後的第二天,前去了解情況。

住在當地上帝街(Callejon de Dios)的瑪格利特(Margarita)和諾爾瑪(Norma),都是河邊區環保回收計畫的環保志工,她們對去年的淹水記憶猶新,不意今年依然難逃一劫,且受災情形更加嚴重,滿地都是水災過後留下的髒物,看不到沒有垃圾的地方。

住家門前有一棵辣木樹(Moringa)而被大家稱為「Moringa太太」的志工,平時就非常熱心服務。她帶著大家走進災區,說明河邊區的淹水是來自排水溝滿出的廢水,污染的程度很高,再加上社區內不是一直有自來水,造成的不便可想而知。

「大水強勁,把門推開,整個灌進來,都是泥巴,但至少我還活著,這是最重要的。」居民形容大水來時的情景,餘悸猶存。一位受災民眾手指著牆壁上將近一樓高的水痕表示,「好在淹水是在白天,人還來得及逃出。」人平安是萬幸,但社區的排水溝裡滿是垃圾,若不能清除,更加令人擔憂。

只見家家戶戶的家具、用品都泡了水,待清運的床墊、櫥櫃、衣物堆滿巷弄和街道,陣陣惡臭瀰漫在空氣中。有居民說,晚上就算我們想睡地板也不可能,因為屋內滿地都是汙水和泥濘。一位婦人的先生四個月前往生,無奈表示:「雖然這裡常常因下雨就有小淹水,但是像這麼嚴重的淹水是第一次,就像世界末日一樣。」

「不趕緊清理不行!」年紀超過七十歲的志工陳桂英(慈受)原本已返臺定居多年,去年五月才再回來多明尼加,遇到這次災情也出來勘災。她和志工們很快就達成共識,要儘快讓居民能恢復正常生活。

儘管許多淹水的社區仍然缺水,承擔多明尼加聯絡處負責人的朱瑤琳(慈瑤)立即與當地市府協調,確認可以派垃圾車前來載運後,馬上請當地志工瑪格利特和諾爾瑪號召居民,動起來清掃自己的家園。

11月21日,陳桂英挽起衣袖幫忙鏟土,帶動鄰里大家一起來。環保志工拉達美斯(Radamez)欣喜分享:「去年水患後,我加入慈濟,慈濟在這裡推動環保,讓我們彼此的感情更好。」

人多力量大,自己的家要打掃,當然不能置身事外。很快地街道恢復了乾淨,市政府派出三輛大卡車將垃圾載走,失落不知所措的居民,不安的心終於稍稍能放下。

◎有感發放 解燃眉之急

12月2日,朱慈瑤帶著拉羅馬那(La Romana)的志工,再次回到上帝街,向居民們介紹慈濟,也敦請居民們要時時保持環境的清潔,更希望他們加入社區的環保回收計畫。「清淨在源頭」,不用、少用、回收再利用,讓環境保持清潔,才是正道。

就如同拉羅馬那,原本堆積著垃圾山,因為慈濟援建拉羅馬那慈濟中小學(Tzu Chi La Romana School),鼓勵孩子重返校園,並透過物資提供和密集陪伴,協助社區改善,如今已是令人稱歎的美好家園。

本就生活在貧窮線下的河邊區居民,災後生活更加困頓。上人慈示,希望給災民「有感」的幫助,志工因此決定依家庭人數,以每月最低薪資一萬比索(DOP)至一萬四比索(約新臺幣五千六百元至七千八百元)為發放基準,提供購物卷。不過為避免困擾,並未事先跟志工說明發放金額。

12月16日,志工帶著向當地「美人魚綜合超市」(La Sirena)購買的購物卷來到社區。之所以是這家超市的購物券,是因超市離河邊區較近,當地人接受度高。該超市對於慈濟人並不陌生,因為慈濟每次的街頭募款都是在這個超市進行。廠商得知購物卷是為了幫助災民,提供了百分之五的折扣,好讓省下來的金額能夠再去幫助更多人。

為求謹慎,志工仔細核對名單並且依照家庭人口數,提供不同顏色的手環,好讓發放更加流暢。朱慈瑤在發放場地向受惠家庭簡介慈濟後,也跟他們做了一起動手清掃家園之前與後的比較。拿起手中的竹筒撲滿,她告訴鄉親,這是用回收鐵罐所做成。

服務於衛生部的雅烈醫生(Dr. Yanet),穿上志工背心,協助災民填寫資料外,也跟鄉親說明,環境髒亂會滋長病媒蚊,要有效預防登革熱,就要做好居家周圍的環境清潔管理。

除了「有感的購物卷」外,志工還送上福慧紅包,希望將上人最深的祝福傳達給災民。鄉親得知金額喜出望外,站起來手舞足蹈,也有老人家感動落淚,因為「從來沒有一個單位或團體給予這樣的幫助。」

現場充滿溫暖和歡樂的氛圍,大家忍不住說出生活中的不如意。一位七十多歲的奶奶開心地說:「這份購物卷可以買好多牛奶,給躺在病床上的老伴喝。」見志工手捧募款箱,邀請災民捐出愛心助人,她不忘響應,好讓愛傳出去。一位民眾對志工說:「非常感恩慈濟的購物券,願上帝保佑上人,還有你們。」

有感發放,解決了鄉親的燃眉之急。受災鄉親瑪莉亞(Maria)這個月來沒能好好吃上一餐,領到購物券,她說她要買很多食物 尤其是蔬菜。一位女士在發放快結束才匆忙從工作地方趕來,她從事幫佣工作,每月收入大約八千比索。購物卷對她真的是一大幫助,可以買衣服及文具等用品給孩子,她對慈濟充滿感激。

本土志工梅爾芭(Melba Navarro)及雷蒙(Ramon Martinez,本揚)剛從臺灣的「中南美洲尋根營隊」返回多國,雖經長途旅程加上時差,也立即歸隊投入發放。他們說為了鄉親,自己一點點辛苦算不上什麼。

「慈濟的愛一直都在。」慈濟人在多明尼加勤耕福田不輟,無所求的付出,邁入第二十六年。志工期待透過環保回收計畫,接引更多河邊區本土志工投入慈濟,讓災區揮別陰霾、湧現希望。

圖左 :12月2日,朱慈瑤帶著拉羅馬那(La Romana)的志工,再次回到上帝街,向居民們介紹慈濟,也敦請居民們要時時保持環境的清潔,更希望他們加入社區的環保回收計畫。[攝影者:雷蒙]
圖右 :為求謹慎,志工仔細核對名單,並依照家庭人口數,提供不同顏色的手環,好讓發放更加流暢。[攝影者:朱瑤琳]

圖左 :平時就非常熱心服務的志工「Moringa(辣木)太太」(右著志工背心者),帶著大家走進社區勘災。[攝影者:朱瑤琳]
圖右 :家家戶戶的家具、用品都泡了水,待清運的床墊、櫥櫃、衣物堆滿巷弄和街道。[攝影者:朱瑤琳]

圖左 :社區的排水溝裡滿是垃圾,若不能清除,令人擔憂。[攝影者:朱瑤琳]
圖右 :一位受災民眾手指著牆壁上將近一樓高的水痕表示,「好在淹水是在白天,人還來得及逃出。」[攝影者:朱瑤琳]

圖左 :多明尼加聯絡處負責人朱瑤琳向受惠家庭代表說明慈濟,並分享居民一起動手清掃家園之前與後的比較。[攝影者:雷蒙]
圖右 :服務於衛生部的雅烈醫生(Dr. Yanet),穿上志工背心,協助災民填寫資料外,也跟鄉親說明,環境髒亂會滋長病媒蚊,要有效預防登革熱,就要做好居家周圍的環境清潔管理。[攝影者:雷蒙]
圖左 :這位女士在發放快結束才匆忙從工作地方趕來。她從事幫佣工作,每月收入大約八千比索。購物卷可以讓她買衣服及文具等用品給孩子,她對慈濟充滿感激。[攝影者:雷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