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防災士認證培訓 讓防災意識與行動成為日常

防災士認證培訓 讓防災意識與行動成為日常

E-mail 列印
配合內政部由慈濟基金會主辦的第二十八期防災士培訓課程,於4月20、21日在慈濟東港聯絡處舉行,課程採線上報名的方式,僅限額50名,很快就報名額滿,後面還有許多人候補引頸期待。

「人是靠自助跟社區的互 相幫助。」強調防災士具備各種防災知識,以自助、互助、公助原則,積極參與自主防災組織,找出減輕災害、或是與災害共存的辦法,迅速動員提供協助,與政府、民間單位攜手參與防災社區,強化社區防災的能量。

慈濟志工黃麗香於開訓時致詞提到,「世間無常,國土脆弱,因為氣候異常造成災難極大化,慈濟也一直跟政府部門合作共善,如何在災難來時一起攜手應變合作。今天的課程中,大家能學到很多當災難發生的時候可以怎麼救你自己,然後再幫助週邊的人也是安全,到最後整個社區是安全的。」

◎防災士讓防災成為行動 落實生活之中

首節課程「防災士職責與任務、我國災防體系與運作」,由慈濟基金會防災士講師張建華主講。他在上課前先詢問大家「為何要來上防災士課程」?講師相信現場的學員都是想具備防災理念、累積防災相關的豐厚知能,能在防救災工作上盡一己之力來幫助更多人。

「防災士基本三大原則分別是自助、互助、協作,當大災害來臨時,在防災士原則的黃金比例是7:2:1。」他進一步解說:「平時防災士基本核心理念是,災害當下均以保護自己為最高原則,才有餘力助人,且盡可能降低成為他人協助對象。」所以成為防災士的好處,就是能成為社區防災工作的參與者,讓社區更能承受災害衝擊,迅速獲得資訊優先自助,進而使社區更快從災害中復原。

「災害可以分成可預期性和不可預期性,天然與人為。」慈濟基金會防災士講師張智翔主講「我國近年災害經驗及災害特性」課程中他分享說,「其實大部分的災害都是不可預期的。」他也強調「災害應變是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目前很多的災難都是複合式的,尤其是颱風、地震。」

不同的災害所屬的中央防救災的政府層級也不同,身為一個防災士應該要很清楚。尤其在屏東區有潮州與恆春兩條斷層,對所屬區域範圍應具備警覺性;地震時正確的DCH防護三原則(趴、護、住或趴、掩、穩),也是防災士應該具備的;同時適時留意當地的颱風訊息,警報的階段性掌握,正確訊息與影響性的收集,風力雨量級數、防汛、河川潛勢圖、土石流警戒區等判讀能力、情境判斷、預防準備對防災士也是很重要的。

◎提升防災意識凝聚向心力 防災士的幸福意義

「資訊掌握、運用與社區防災計畫」課程,慈濟基金會防災士講師吳宗樺首先由災害潛勢的定義,說明能確實掌握災害潛勢的地區,才能提早預防。至於能精準掌握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上官方網站,像災害防災科技中心與下載相關的APP。所以善用災害防災科技,能讓災防作業更有效率。

「防災地圖是將災害防救資訊以點、線、面的方式繪製成圖。」吳宗樺說,平時有發生災難時,防災士就能依照防災地圖做引導與疏散的工作。他進一步說明災害訊息的範疇,像在災害發生時,該至何處避難、如何取得水或食物、給予何種支援與如何獲得協助、親友行蹤或安危訊息等資訊。而災害訊息是指有助於民眾免於受災與二次災害之有用資訊;反之不實的訊息與災害謠言,切勿轉發需先做事前的查證。

自己的社區自己救,擬訂完善且全面性的社區防災計畫很重要,其目的在提升社區防災意識凝聚社區向心力、鼓勵居民參與防災工作、培養自救互助能力,掌握社區災害風險,推動社區防災對策。

接下來的「社區防災工作推動與運作」課程,慈濟基金會防災士講師黃麗香首先輕鬆的跟大家一起思考與盤點這兩天防災士課程的價值與意義。她說:「人當心態正確,正向思維,有投入的團體與生活,生活要有意義與價值,能超越自我為人付出服務,人就會幸福。」進慈濟與成為防災士,對她而言就是另一種成就,讓她變得更加幸福。

黃麗香在屏東慈濟防災協調中心身經百戰,歷經大小風災與災害的應變。她說:「因為災害規模重大時,行政機關也同樣受災,故第一時間的救援行動、消防行動均受限制,應變有其極限。調查統計結果,推演出極為重要的災害防救法則,即大災害來臨時,近八成全身而退的人是靠自助跟社區的互相幫助。」

所以藉由防災社區的推動,促使社區於平日即規劃、執行減災、整備工作,減少災害發生的機會;萬一發生災害時,也能立即進行應變,減輕災害的損失,還能在災後迅速推動復原重建的工作。「防災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防災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在積極建構防災社區、韌性社區,且朝向永續發展的社區。所以提升自助、互助的概念,結合因地制宜的調適,強化社區防災的能量,與政府攜手參與防災社區,是防災工作推動的方向。

◎有做就有機會 學會急救提高存活率

來自屏東縣消防局的陳昭男科員,跟著學員一起以〈大地和風拳〉動一動後,他表示一進來就被慈濟道場裡的莊嚴氛圍給震撼到。話鋒一轉,他開始扮演起心絞痛的老者,考驗著學員的應變能力,也開啟他的「心肺復甦術」教學。

「對於拍打確認急救對象已無意識者,先評估呼吸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陳昭男再強調說:「要仔細觀察病患有沒有正常呼吸,胸膛有沒有起伏。從確認反應到仔細觀察呼吸的時間,不應該超過十秒鐘。」確認後即呼喊「救命」,請附近的人幫忙打119電話並拿AED,並於四分鐘內做CPR,有壓有做急救措施就有存活機會,現場的家屬與路人就是做CPR最好的幫手,直按壓到病人有反應或是救護車來。

講師強調AED貼片須貼在皮膚上,不是衣物上,若發現急救對象身上有汗水需先擦乾。示範後,學員就分組依序上台實作演練。歷經一番氣喘吁吁、手軟無力的實際操後,緊接著是「基本救護技術」。

講師說:「出血分內出血、外出血,人體正常血量約占體重的1/13(約7%),出血量過多就會導致休克現象。」接續說明各種止血方式、包紮原則與方式、不同對象胸部按壓CPR保持呼吸道暢通、異物梗塞排除判別與哈姆立克法、胸外按壓。大家也在講師詳細的示範後,再次分組認真的輪流進行實作。

◎收容所如何呵護身心靈 實作演練、防護措施讓防災到位

講師張智翔以0206花蓮地震避難收容工作與2023屏東小犬颱風在屏東滿州國中開設臨時收容所推動經驗,來說明「社區避難收容場所開設與運作」。他說,避難收容場所是在災害發生後提供給附近居民有個可靠的避難場所;避難收容據點之功能在收容災民、提供醫療功能、救災物資存放。故避難收容地點的規劃、設定及維護為防災計畫重點工作。

「收容所居民的身心靈要能安穩,設立時安全、就近、效益、分類、整備原則,包括特殊需求族群考量很重要。」講師強調,避難場所設置的地點應避開高災害潛勢地區,以避免二次災害。規劃上須考量防疫安全間隔,收容容量要重新評估。避難收容空間設置規劃、動線、開設後全面的維運服務,到最後的災民遣散、場地復原及解編,都是運作流程裡很重要的。

吳宗樺:「防災教育所指為災害防治的教育,其根本的概念並非控制災害的發生,而是減緩災害對人類所造成的傷害。防災教育的目的,即在於透過教育的方法,培養民眾積極的防災行為,以就既知的災害潛勢有所準備,進而降低災害發生時所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

「防災計畫實作與驗證」這一堂課,講師吳宗樺從社會與學校的防災教育,落實做到全民防災的部分,防災教育的目的在藉由全民自助、區域共助、企業與政府行政公助的合作減輕災情,是當前防災趨勢。他還介紹避難所管理遊戲 (HUG)、災害圖上演習DIG(Disaster Imagination Game),與講師黃建中帶領學員分組執行災前與災時任務工作,模擬收容所開設、內部規劃與物資整備規畫,為收容規劃運籌帷幄,為物資精打細算。同時讓各組透過合作標示的方式,來學習如何使用防災地圖。

「災害發生前的準備您真的做了嗎?」慈濟基金會防災士講師黃建中在「個人與居家防護措施」課程帶大家來檢核家中的防災是否到位,從大型家具固定、至少兩條逃生路線、家具和天花板間隙是否有填塞、易掉落物不至放高處、家具和床之間要有安全距離……,到家中是否備有滅火器、火災警報器、防災背包、家庭防災卡、社區避難收容所位置等。

講師強調,平日應養成正確防災常識與策略,做好災前準備事項,善用「官方全民防災e點通」、社區防災地圖,收集各式預警資訊。此外,講師也透過情境實作演練,希望學員將防災因應策略成為日常生活的習慣,災時生命安全才可保。

◎為扎實的課程穿針引線 災害現場有慈濟與有榮焉

來自志業體的吳致鈞,在本次防災士課程中承擔重要的執行工作,務必在兩天的課程中環環相扣。他說:「每個細節都要再次地確認,將上課學員照顧好、陪伴好。」見他在開營前報到開始就瞻前顧後,還要午齋時間安排每位學員照個人大頭照,趁著空檔與人文真善美志工挑照片,並安排需要重拍的學員馬上進行補拍,分秒不空過的精神值得讚嘆。

吳致鈞:「本次參加課程的學員有九位慈濟的會員,也有慈青。藉由參加的對象,可表現出防災士的課程比較生活化,也比較能吸引年輕人前來參與,因為防災是跟生活息息相關,且防災就是在你我生活當中。」

來自萬丹的辛增冠小姐是慈濟的會員,同時也是消防隊的志工。她會報名這個課程的主因,是能讓自己學習到更多防災的專業知識,當遇到災難發生時除了自救,還可以救人。

辛增冠:「發現課程主要由具備防災是資格的師兄姊授課,才了解原來災難現場慈濟志工做這麼多事,還準備熱食。」因自己是消防隊志工,知道災難現場消防人員有時是要餓肚子,及受不理性民眾的謾罵,有慈濟志工陪伴照顧真是很需要。慈濟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此時覺得自己是慈濟的會員,深感與有榮焉。

來自屏東市學員周傳興本身從事消防工作,難得有機會來參加防災士的訓練,也是頭一次接觸到慈濟活動,覺得課程非常實用有趣,而且發現慈濟人態度都非常的正面也很親切。來到這邊可以學習到心態上的調整,對自己的人生觀會有影響跟轉變,希望能改變自己也能夠有更好的能力助人。

住東港的高詡喬,經由同事介紹認識慈濟,帶小朋友來上兒童親子班外,也上了兩次見習課,而且還因此報名防災士培訓,意外的學習到許多的防災知識。兩天裡她最喜歡急救措施實作陳昭男老師的課程,老師講話豐富又活潑,讓午後上課不會覺得想睡覺。

課程最後,就是讓學員緊張與擔心的課後紙筆測驗了!現場一片寧靜,人人將兩日豐富的防災士課程所學,詳實且即時在題目作答中展現成果,人人也都圓滿通過成為防災士,未來將致力於投入社區為防災工作承擔起使命。

圖左 :來自志業體的吳致鈞,在本次防災士課程中承擔著重要的執行工作,務必在兩天的課程中環環相扣。他說:「每個細節都要再次地確認,將上課學員照顧好、陪伴好。」[攝影者:蔡志聰]
圖右 :第一節課講師張建華展示防災士結業證書,在上課前先詢問大家「為何要來上防災士課程」?他相信現場的學員都是想具備防災理念、累積與具備防災相關的豐厚知能,能在防救災工作上盡一己之力來幫助更多人。[攝影者:蔡志聰]

圖左 :慈濟基金會防災士講師張智翔主講「我國近年災害經驗及災害特性」課程中他分享說,「災害應變是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目前很多的災難都是複合式的,尤其是颱風、地震。」[攝影者:羅清文]
圖右 :屏東縣消防局的陳昭男科員(站立者),用活潑逗趣方式教導學員急救法,是這兩天人氣最旺的講師。[攝影者:蔡志聰]

圖左 :「急救措施」課程實作,學員正在模擬哈姆立克法使用的力道。[攝影者:蔡志聰]
圖右 :來自萬丹的辛增冠(右一) 「發現課程主要由師兄姊授課,才了解原來災難現場慈濟志工做這麼多事,還準備熱食。」因自己是消防隊志工,知道災難現場消防人員有時是要餓肚子,及受不理性的民眾的謾罵,有慈濟志工陪伴照顧真是很需要。慈濟在這方面做得很好,此時覺得自己是慈濟的會員,深感與有榮焉。[攝影者:蔡志聰]

圖左 :「防災計畫實作與驗證」這一堂課,講師吳宗樺與講師黃建中帶領學員分組執行災前與災時任務工作,模擬收容所開設、內部規劃與物資整備規畫,為收容規劃運籌帷幄,為物資精打細算。[攝影者:羅清文]
圖右 :「防災計畫實作與驗證」這一堂課,各組透過積極討論和分工合作,將成果上台做報告。[攝影者:羅清文]
圖左 :最讓學員緊張與擔心的時刻,應該就是課後紙筆測驗了!現場一片寧靜,人人將兩日防災士課程豐富的所學,詳實且即時在題目作答中展現成果。[攝影者:羅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