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5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佛歡喜日正信開悟 喜迎吉祥

佛歡喜日正信開悟 喜迎吉祥

E-mail 列印
一般的傳統習俗認為農曆七月為「鬼月」,百般禁忌。而慈濟以正信、正念為宗旨,提倡農曆七月為「吉祥月」,除了在各地舉辦祈福活動安穩人心,也從2023年9月9日和10日一連兩天,在吉隆坡慈濟靜思堂舉辦別開生 面的「歡天喜地吉祥月」活動,讓社區民衆感受佛陀的歡喜日!

農曆七月十五日,為「佛歡喜日」,佛陀為何會歡喜呢?證嚴上人開示:「佛世時,每年夏天有三個月的結夏安居,讓平日必須托缽化緣的弟子們專心修行,許多精進的弟子在這期間得到開悟,佛陀無限歡喜,所以在佛教,七月是吉祥月。」

慈濟人在做社會教育,希望人人能夠走一條正信、正念的道路;心靈的光明多一分,就多一分智慧。這不只是一場祈福嘉年華會,亦是真正輔導人心向善的道場。

◎以善破千災 用愛招吉祥

一連舉辦兩天的「歡天喜地吉祥月」活動,匯聚了一萬多位民眾蒞臨,人潮洶湧、川流不息。在協力廣場的蔬食市集,設立了約八十個蔬食和環保產品的攤位,讓民眾品嚐美味蔬食,更以慈悲心護生與大地共生息……

靜思堂銅門前的「祈福區」響起的平安鐘,清脆的鐘響伴著一聲聲的「社會祥和、天下無災」,敲鐘人冀望祈願上達諸佛聼;人文廳大堂中央布置了一個莊嚴的佛臺,宇宙大覺者佛像的攝心入法之感,使得每一位來訪的民眾,都一一雙手合十,眉目微閉點點頭、舉燈齊眉默默期許心願、有些則雙膝跪拜磕頭,無不以各種形式禮佛,感念佛恩、佛德。

大堂左側有棵許願樹,枝椏上掛滿一片片由民眾寫下心願的菩提葉,菩提葉經透風口的陣陣微風吹拂飄動著,讓這股愛與善的能量擴展,散播到每一處;大堂右側的「靜思智慧簽區」,人潮絡繹不絕且最受民眾喜愛,男女老幼都有一種求得一簽智慧,讓迷思解惑得輕安之感。

「竹筒歲月區」前,張哪峰雙手捧著竹筒撲滿,讓母親為他拍照留念,他將撲滿傾斜,倒出圓滾滾的錢幣入捐款袋,「鈴鈴噹噹」的錢幣碰撞聲,使得張哪峰眉開眼笑,一臉幸福可愛模樣。原來張哪峰透過電視播放的慈濟報導中,看見難民小孩受飢餓折磨,於心不忍啟發了善心,於是每天投竹筒撲滿存善款,他認真用力地表達:「我覺得他們沒食物吃很可憐,我用我的慈悲心捐錢給他們。」

張哪峰是一名唐氏兒,母親得知靜思堂有舉辦吉祥月活動,特地從萬繞帶他來祈福,期望添加福氣。在許願樹前,他散發著對生活熱情積極的氣息,期許自己的音樂夢想實現,成為一位演出的鼓手。站在佛像前,他雙手大力合併放在眉宇間,許願天下太平,沒有災難。雖然張哪峰的外貌看起來有別於常人,卻顯現了《法華經》經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心性平等之相,讓人歡喜。

◎傳法啟智慧 愛心濟災貧

一樓的佛陀特展區,展示了佛陀的足跡與智慧如光。導覽志工們用語言與圖像,帶領來訪的民眾跨越時空,解說佛陀從兩千五百多年前誕生、成道、轉法輪、涅槃,轉凡入聖的一生;也講解兩千五百年後,慈濟志業愛與善的故事,令民眾在有限的空間內,能深入佛陀的本懷,了解佛法如何落實在生活中,進而學習正信、正念的人間佛教。

曾靖凱最近幾天被家事困擾,又被家人誤解,各種煩瑣事導致失眠。他從褲袋裡掏出靜思智慧簽,有感得到智慧簽的啓示:「心無雜念、凡事樂觀、踏實做事,就會有智慧」。他承認自己因為心念雜亂而迷失了,原來換個角度,以樂觀的心態來看待,結果就會不一樣,心裡也踏實許多。

曾靖凱形容佛陀是大智覺者,在日常生活發生的事情,以知識層面切入,往往得不到答案,以佛法就可得到領悟。

他認為人類不能放縱自己為所欲為,尤其現今社會的誘惑,人類貪慾強烈,需要有信仰與戒律規範,才不會行差踏錯;有時會難以控制心念,但是他會很快自我反省,他說:「我很怕因緣果報,因為我不會看因果,也不曉得幾時會應業報,會怕就會有所警惕,諸惡莫作,起心動念也必須是善的。」

在曾靖凱的好友名單中,有幾位是慈濟志工,他曾多次被好友邀約來當志工,卻沒有一次應約。這次在面子書上看到網友的貼文,吸引了他踏入靜思堂的決心。這次的參訪,使他對佛法及慈濟有了更多的認識,便立刻成為會員,也有意願當機構關懷志工,身體力行學習佛陀的本懷。

來自蕉賴的安娜(化名),是慈濟紓困計劃的受惠户,今天一家六口,第一次來靜思堂。安娜與家人站在宇宙大覺者的佛像前,雙手合十,虔誠禮拜。她很感動不同族群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在佛像前祈求,場面溫馨、氛圍祥和,讓她心生歡喜。

原本以感恩心來參觀靜思堂,當了解佛陀的故事、慈濟人力行佛法,幫助苦難人,使她心生敬佩。一幀幀會說法的看板,令她深入了解慈濟的緣起、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在佛陀特展區,她緊握雙手表示:「我們應該互相扶持,現在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當他們有能力時,也會伸出手去幫助其他人。」

安娜體會到愛不能中斷,助人的精神要延續。於是,當她了解到「竹筒歲月」,知道慈濟的錢來自十方大德,她在感動之餘也向志工領取竹筒。她坦言:「之前未來靜思堂,我以為志工都是富裕的人才來付出;來到這裡後,看到那麼多志工不分貧富、種族和年齡,共同奉獻,這種大愛精神真的讓人敬佩。」

了解到慈濟人秉持佛陀的慈悲喜捨精神,安娜期許自己能向志工學習,做個自助助人的人。

來自蒲種的張桂鑾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在中學時期就知道有慈濟,但不是很了解。她是從小紅書宣傳片中得知活動,於是把握因緣相約朋友參加「歡天喜地吉祥月」活動。第一次踏入靜思堂,走過佛陀特展,再到法華坡道,映入眼簾是一幅幅慈濟志工付出的感動照片,牽動了她的心,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成為志工,填了志工表格篤定地說:「我想在慈濟當一名攝影志工。」

人間苦與樂一念間 ,與其為求平安而殺生,不如虔誠齋戒以護生;與其燒金紙祭拜鬼神,不如心正聚福緣,知福惜福再造福,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圖左 :慈濟人在做社會教育,希望人人能夠走一條正信、正念的道路;心靈的光明多一分,就多一分智慧。這不只是一場祈福嘉年華會,亦是真正輔導人心向善的道場。[攝影者:黎日泉]
圖右 :枝椏上掛滿一片片由民眾寫下心願的菩提葉。[攝影者:陸福祥]

圖左 :曾靖凱形容佛陀是大智覺者,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以知識層面切入,往往得不到答案,以佛法就可得到領悟。[攝影者:凌秀慧]
圖右 :張哪峰的外貌有別於常人,卻顯現了《法華經》經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心性平等之相,讓人歡喜。[攝影者:莊貴賀]

圖左 :一幅幅慈濟志工付出的感動照片,牽動了張桂鑾的心,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成為志工。[攝影者:陳世權]
圖右 :宇宙大覺者佛像的攝心入法之感,使得每一位來訪的民眾,一一雙手合十,眉目緊閉點點頭、舉燈齊眉默默期許心願、有些則雙膝跪拜磕頭,無不以各種形式禮佛,感念佛恩、佛德。[攝影者:洪淑慧]

圖左 :佛陀特展區,導覽員解說佛陀從兩千五百多年前誕生、成道、轉法輪、涅槃,轉凡入聖的一生。[攝影者:洪淑慧]
圖右 :民眾以各種形式禮敬宇宙大覺者。[攝影者:黎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