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藍毘尼五校校長聯誼 我們正在改變

E-mail 列印
「Honesty(誠實)Positve(積極的)Confidence(信心)Courage(鼓勵)Sensitivity(敏銳度)……」朵朵紙花綻放在水中央,花瓣緩緩舒展開來,花裡蘊藏的箴言,句句都是 校長應具備的人文素養。

活動一開始,團隊巧思設計體驗橋段,每位校長抽一朵摺起來的紙花,將它捧在手心,心裡默默祝禱。然後將紙花放進水中,花朵自然展開,顯示出裡面的激勵語。隨著雪隆分會王鋓鋓校長(慈鋓)的解說與肯定,此刻,志工們歡呼與讚歎不絕於耳。花語如心念,有鼓勵更有期許,溫馨洋溢中,每位校長都受用。

◎借力 經驗學習走向正確

新馬慈濟教育團隊,第一次於藍毘尼慈濟會所舉辦校長聯誼會,五位來自藍毘尼各學校的校長齊聚一堂,互相交流,分享經營學校的經驗與及所面臨的問題。透過退休校長王鋓鋓,近期走訪當地校園及生活環境的經驗之談,五位校長收穫良多。期待結合各校校長的力量,帶動親師生,許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

午後,藍天暖陽,受邀的五位校長,巴拉蘭普爾中學(Shree Balarampur Secondary School)副校長迪班德拉(Deepandra)、悉達多小學(Siddhartha Primary School)校長阿達夫(Altaf Husen Khan)、喬達摩學校(Shree Gautam Buddha Lower Secondary School)校長馬諾茲古瑪(Manoj Kumar Yadav)、佛陀阿達莎中學(Shree Buddha Adarsha Secondary School)副校長哈里莫漢(Hari Mohan Chaudhary)、藍賈納基基礎學校(Ram janaki Basic School)校長特里羅奇(Trilokee)依約前來。

這五位校長懷揣著對教育的熱忱,2023年加入慈濟教聯會。受慈濟影響,他們把慈濟教育理念落實在校園。藉此相見歡與其他校長,分享教育理念和這一年多來學校的改變,及目前遭遇的瓶頸,也在王鋓鋓校長的引領下,更堅定自己肩上的責任與使命。

「學校設備簡陋、師資短缺,加上孩子們輟學率高,藍毘尼學校的教育困境令人擔憂。」貧困的國度,落後的環境,種種景象,讓第一次踏上藍毘尼土地的王校長深感不捨,也發願憑藉自己的能力,和校長們分享辦學經驗。

「我們海外的教育志工,尤其是校長們,應該有一個借力的功能,讓他們能夠分享經營學校的經驗,然後互相學習,而我只是從旁引導他們,配合當地的環境,把他們的教育提升一點。」長年致力於教育工作的王校長,在其教學生涯中不停探尋教育的本質,進入慈濟後,從慈濟的人文教育得到答案,如今她更盼將它落實在藍毘尼,也深信這道光將會照亮莘莘學子。

◎改變 雖緩緩但徐徐前行

2022年新馬志工輪番接力走入藍毘尼校園,從學用品發放、改善營養午餐、增建教舍、找回輟學生、提供師資、學費、校服、靜思語教學等等,改變的不只是孩子,連老師、校長都感動,進而願意盡全力支持。

一年多的時光,成果漸漸浮現,王校長以「如何提升藍毘尼教育水準?」企盼再更好,讓校長們抒發己見,互相學習砥礪,教學相長,以愛喚愛。

「我們已經加入慈濟將近兩年了,學校正在發生一些變化,雖然很緩慢,但我們正在改變。」副校長迪班德拉娓娓道出心底的感觸,他接著說,尼泊爾父母的思維與臺灣不一樣,在尼泊爾要求學生清理校園是會被父母責備的,老師認為他們的職責僅限於教書而已。

他語重心長強調:「老師必須改變,以身作則,才能要求學生。」從大家頻頻頷首的神情裡,不難發現文化上的差異,教育不單只是要針對學生,連教導父母也很重要。

志工團隊近日來在悉達多小學校推動的讀書會,校長阿達夫是一大推手。他有感而發說出實際的做法:「我們將會逐一幫助孩子們,鼓勵他們不要輕視自己,從閱讀和寫作開始,鼓勵他們來上學,同時也為我們的老師加油打氣。」只要孩子進步,父母也會感受的到,愛的教育,促進親師生的關係,從學校一再提升的出席率,看見爸媽的配合,也看見校長的努力。

而校長馬諾茲古瑪,因慈濟教聯會的因緣,2023年7月,來到臺灣花蓮精舍尋根,一行人到花蓮參訪慈大附中等慈濟教育體系。一幕在臺灣稀鬆平常,師生道早問好的畫面,在慈大附中的校門口每天上演,但看在他的眼中,卻很獨特。

他告訴大家:「因為教育是重要關鍵,能引領革命性的改變。然而,我們也需要傳承傳統美德,例如向長輩問候,尊重師長,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

而今要提升藍毘尼的教育水準,他說,答案就在慈濟的人文教育,灌輸學生良好的習慣,但要從本身做起,學習互相尊重,拉近親師生的關係。學習不單靠書本,實踐會帶來更大的效果。

◎實踐 教育自己而後教人

副校長哈里莫漢也提出關鍵的做法,重點在品格教育,守紀律,最先要養成守時的好習慣。推崇靜思語教學的他,指出:「如果我們教導孩子們道德教育,例如慈濟的靜思語,就能改善他們的行為,若是改變不了行為,就沒辦法成為更好的人。」

熱烈討論中,校長特里羅奇也不遑多讓,說出他的想法:「要多鼓勵與肯定,才能改變思維。尊師重道是最基本的道理,人人都要去實踐。」他進一步解釋,所有能激發學生的動力,都是學生成長的支柱,當老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就能同時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努力。

「從分享中,我才真正的了解到,他們是有跟著我們的慈濟教育理念來辦學,是非常感動,不會因為在很克難的環境下,就放棄了。」校長們秉持著慈濟人文難行能行,這分愛令王校長動容,今後也將與教育團隊好好培育,這珍貴的教育種子,讓它生根茁壯,在佛國影響更多校長。

為了加深校長們對慈濟的教育理念,王校長為大家導讀《良師之道》,鼓勵校長以此書引領的慧命教育,向學子們傳授知識和品格,成為一個有愛、有智慧、有良知的社會棟樑。

進而成為證嚴上人期待的教育者,教「心」 的老師,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最好的教育是心靈的教育,以智慧導向,以愛引航,啟發孩子的良善良能。

王校長誠懇地說著:「其實要辦好教育,方法都在這本書裡,但實踐還是要靠校長、老師。」特里羅奇校長感恩回饋,並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要想怎麼收穫,就要怎麼栽,教育自己而後教人,與大家共勉。

「團結就是力量」,校長們都盼能夠將慈濟人文教育帶入校園,灌輸學生們良好的品德,學習互相尊重,同時拉近親師生的關係。如今有了志工的助力,儘管教育之路困難、考驗重重,但校長們微笑前行,一點一滴正在改變,對孩子的未來,滿眼都是期待與希望。

圖左 :雪隆分會退休校長王鋓鋓(慈鋓),結合走訪當地校園及生活環境的經驗之談,讓五位校長收穫良多。[攝影者:洪德謙]
圖右 :新馬慈濟教育團隊,第一次於藍毘尼慈濟會所舉辦校長聯誼會,五位來自藍毘尼各學校的校長齊聚一堂,互相交流。[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副校長迪班德拉(右),語重心長強調,「我們已經加入慈濟將近兩年了,學校正在發生一些變化,雖然很緩慢,但我們正在改變。」[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校長阿達夫(左)說出實際的做法:「我們將會逐一幫助孩子們,鼓勵他們不要輕視自己,從閱讀和寫作開始,鼓勵他們來上學。」[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副校長哈里莫漢(右二)也提出關鍵的做法,強調,重點在品格教育,守紀律,最先要養成是守時的好習慣。[攝影者:李麗心]
圖右 :校長特里羅奇(右排中)指出,當老師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就能同時鼓勵學生和家長一起努力。[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校長們秉著慈濟人文難行能行,這分愛令王鋓鋓校長(右立)動容,今後也將與教育團隊好好培育,在佛國這珍貴的教育種子。[攝影者:阿瑪凱什]
圖右 :王鋓鋓校長為大家導讀《良師之道》,鼓勵校長以此書引領的慧命教育,向學子們傳授知識和品格。[攝影者:李麗心]
圖左 :有了志工的助力,儘管教育之路困難、考驗重重,五位校長(右四至八)微笑前行,對孩子的未來,滿眼都是期待與希望。[攝影者:李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