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0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餘震不斷 「婆婆媽媽」的親和力緩解驚恐

餘震不斷 「婆婆媽媽」的親和力緩解驚恐

E-mail 列印
4月3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後續餘震超過一千多次。尤其是在4月22日下午,在花蓮壽豐地區又發生規模5以上地震,直到23日早上,連續數十次5、6級極淺層地震。花蓮縣政府考量民眾居家與通勤的安全 ,因此宣布23日當天,全縣停班、停課。

基於安全的考量,慈濟投入為鄉親房屋修繕工程,部分個案因而暫緩進行。一百多位志工除聽候指示,也集合虔誠祈禱,祈願災難遠離,家家戶戶皆平安。志工把握時間,除繼續進行勘查,與受災鄉親確認,簽訂房屋修繕同意書,也在頻頻發生的餘震當中,走進鄉親的家中關懷,安定他們驚恐的心靈。

◎里仁為美 法親關懷

由北區慈濟志工羅美珠帶領的六人家訪團隊,首先來到吉安鄉仁里村巫先生的家按門鈴。雖然縣政府宣布停止上班、上課,但是基於職責關係,巫先生一早就到公司處理事務,因此由其太太莊雅惠(化名)應門。

見到志工到來,莊雅惠先帶領志工到受損較嚴重的廚房勘查,其中部分牆面磁磚剝落。經過夫妻倆研商,避免爾後再度發生磁磚剝落情形,他們已經事先決定,只要將剝落部分拆除,再以水泥整平上漆就好。

巫先生家裡還住著八十多歲的奶奶,奶奶略為重聽加上只諳客家話,人文真善美錄影志工葉晉宏,就以客語與奶奶溝通。他為奶奶奉上一只平安吊飾祝福。

奶奶說自己不曾遭遇過如此重大地震,加上昨日餘震不斷,以致一夜無法成眠。奶奶收到平安吊飾,還看到這麼多人前來關懷,雖然勘查過程仍有多次餘震,奶奶原本略顯緊繃的臉,也顯得舒緩許多。

志工與莊雅惠訪談中,得知她目前在牙醫診所任職,也是二十年前從慈濟護專畢業。娘家住在玉里的她,2022年那一場玉里地震,幸好家人受災情況輕微。感恩地震後家人都平安,她也感恩志工能夠前來協助修繕。志工鼓勵她也可以投入敦親睦鄰,並邀請她在時間許可下,也要常常回到慈濟的娘家,和大家一起加入志工的行列。

莊雅惠也告知志工,隔壁鄰居就住著一位慈濟人。團隊在她的陪伴下,來到委員編號160,志工邱鳳嬌的家。

現年八十多歲的邱鳳嬌,早期隨著證嚴上人,與資深委員涂茂興等進行慈善訪視。只因現在年紀漸增,加上去年腰椎骨頭才經過手術,行動略微不便。

她說在不久前,才回靜思精舍面見上人。團隊臨時到訪關懷,雖然大家第一次見面,但是法親關懷的情誼,仍然讓她感動不已,餘震當中也顯得不再驚恐。羅美珠並親自奉上平安吊飾,表達祝福,並感恩她與資深志工們早期披荊斬棘開路,才有今日的慈濟隊伍浩蕩長。

◎真誠擁抱 分享笑容

同樣家住吉安鄉仁里村的劉小姐,兒子在臺北工作,目前她與女兒同住。昨夜(4/22)起的連續餘震,讓她與女兒異常驚恐,以致整夜睡不著覺。在超商工作的女兒,早上回到公司幫忙整理散落一地的貨物。

志工到訪,發現她家受損情況尚輕,磁磚有些細微的裂痕,徵詢並給予建議,目前是否暫不處理,以免因為拆除小部分,而導致更大面積的磁磚剝落,至於牆壁與天花板的隙縫,先用水泥修補即可。

簽署修繕同意書中,志工也奉上平安吊飾。「大概需要多少錢?」年逾六十初頭的劉小姐問到,志工回答她慈濟不收取費用,志工是無償的付出。一時之間讓她情緒激動而流下眼淚,她說自己與女兒相依為命十多年,平日靠著女兒上班與自己打零工的收入維生,從沒感受過他人的關懷。

特別是0403地震過後,讓她情緒壓抑無所發洩,而昨天晚上到當下的餘震,也是讓人非常害怕。這麼多人的關懷與祝福,與羅美珠真誠擁抱,讓她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志工也邀約她,不要讓自己一直沉溺在驚慌恐懼中,有機會也能走出來關懷左鄰右舍,甚至來到慈濟團體中,加入志工的行列,做一位能夠助人的人。

從七歲就搬到花蓮,在花蓮住了五十三年的陳安(化名),為了照顧生病的媽媽,五年前從警察的工作崗位提早退休,只是媽媽在去年已經圓滿了此生。他自認一生奉公守法,剛正不阿無愧於心。

感覺過去花蓮就是颱風多,然而最近卻是地震頻繁。五年前(2018年)2月6日花蓮的那一場地震,並沒有特別的感覺。但是4月3日這一場地震,天搖地動讓他特別有感,加上昨天晚上開始的餘震,所以整條街上看到的每一個人,臉上的笑容都消失不見了。

收下志工的平安吊飾,加上志工你一言我一語的誠摯祝福,尤其是志工臉上堆滿的笑容,讓他也終於綻開一絲笑容。「現在整條街上,就只有看到慈濟人的笑容。」陳先生對志工說出自己的感受。

除了鼓勵他,有機會也能與人分享笑容,志工也藉機邀請他,與其留在家裡擔心害怕,不如走出家門,情況許可之下,一起來參與志工行列,藉由關懷與付出,也能帶給別人一分歡喜心。

◎體悟幸福 給人歡喜

從新北市雙和地區,移民到美國北加州三十多年的志工陳春善,一個多月前回到臺灣,卻在4月3日遇到臺灣25年來最嚴重的地震。

希望能夠為自己的家鄉付出一點力量,所以她透過社區前來花蓮參與訪視關懷。她說雖然昨天起餘震不斷,其實志工也是會擔心,但是與其擔心害怕,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不如勇敢走出門去關心別人。因為見到鄉親所受到的災損,感受別人的苦,才能忘卻自己的驚慌,體悟到自己的幸福。

因為人人都願意行善,所以臺灣是個有福的地方,大家也要把握自己所擁有的幸福。相較過去在美國時,前往中南美洲參與發放,由於語言不通,彼此較難有深入互動與感受。

但是這一次的訪視過程,看到鄉親因為志工到訪,情緒得到紓放,甚至流下感動的眼淚,其實也是在鼓勵自己,要把握機會去付出關懷。藉由訪視的因緣,也與慈濟護專畢業的孩子連結上。更有機會因此關懷到資深志工,這都是她這一次家訪意料之外的收穫。「行善就要付諸行動。」陳春善自我期許。

在修繕團隊共識會中強調,訪視就是要安定鄉親的心,讓大家起歡喜心。資深志工羅美珠,這一位建材行的「老闆娘」,計算起房屋修繕材積,評估磁磚尺碼等問題,總能精確地回應。但是承擔初勘訪視關懷,卻是另一種軟實力的展現。臉上掛著親切笑容,與團隊走進鄉親的家,總能讓人感受到她那種「婆婆媽媽」的親和力,就像自己家人般的溫暖。

在今天的訪視過程中,第一屆慈濟護專懿德媽媽的羅美珠,雖然不是見到自己曾經陪伴的孩子,但是她與護專畢業的莊雅惠,彷彿重溫二十多年前的那段時光。拜訪資深委員邱鳳嬌,誠摯表達感恩之情。壓抑多日情緒的劉小姐,與她真誠擁抱,情緒獲得舒緩,而流下感動的眼淚。原本一臉嚴肅的陳安先生,也在他的言談中,終於一展笑顏。早上連續幾件個案,就是見證她自己所說「要讓人起歡喜心」的實踐。

雖然志工不希望災難一再發生,也透過完整記錄,能為將來留下典範與經驗。秉持同理心與尊重的態度,羅美珠特別感恩花蓮地區的法親家人的協助,以及各團隊迅速到位,按部就班大家通力合作,共同來安定鄉親們的心。

◎安穩樂處 繼承衣缽

年輕有為古道熱腸的仁里村何國昌村長,平日就關心村里民眾的生活,對鄰居們的家庭狀況瞭若指掌。地震災後,他先去關心村民的受損情形,也提供政府與慈善團體,相關的災後協助資訊。

之前他也陪同志工進行初勘,了解鄉親的意願與需求。23日下午,志工團隊帶著已經簽妥的同意書,來到何村長的服務處,針對慈濟與村民簽署的修繕同意書,彙整請他簽名確認。

雖然近日餘震頻頻,何村長由衷感謝縣府與慈濟的合作與協助,災後修建人力短絀的情況下,更有來自四面八方的志工及時伸出援手,為鄉親修繕家園。特別是針對社區內部分獨居長者及弱勢家庭,發揮大愛的精神,來安穩大家的心。

志工團隊路過海岸邊,還有幾座帳篷留在海邊。因為昨晚的連續餘震,讓人難以入眠而離開家裡,紛紛來到海邊避難。午後,何先生與太太,帶著兒子與兩位女兒,還留在帳棚裡休息。

羅美珠帶著團隊前來關懷,她詢問何先生的女兒,住在家裡好,還是住在帳篷好。小朋友心思單純回說:「住在帳篷比較好,地震好可怕。」志工請她為大家表演一首原住民的歌曲,孩子靦腆率直地回答,自己不會唱。

志工繼續來到林曉風(化名)的帳篷,收到關懷的結緣品,想到自從地震以來,首次受到他人的關懷,她的眼眶逐漸泛淚。特別是羅美珠告訴她,把壓抑的情緒盡情釋放出來,好好地哭一場,因為一切苦難就會過去的。

志工也告訴她,竹筒內的餅乾吃完,就能留下來每一天投竹筒發好願。她回復志工,竹筒存滿就能送回靜思堂,可以用來幫助人。志工藉機鼓勵她,有機會也能出來慈濟做志工。

而在一旁林曉風八十多歲的媽媽,自從地震過後,臉上就未曾出現笑顏。就在志工的鼓勵與請求下,長者不僅放聲高歌,也跟著舞動起來,一掃過去的陰霾,臉上的笑容自然浮現。

預期志工即將到來,住在南埔十街的莊秦(化名),就站在門口殷殷等候。帶著大家進入屋內勘查磁磚崩裂的部分,志工請莊太太簽署同意書,並以結緣品結緣。

志工邀請莊太太加入慈濟志工隊伍,她就告訴志工在嫁入夫家後,婆婆楊又妹就是穿著旗袍的已受證慈濟委員,記得當時婆婆還在收五元、十元的功德款,只是婆婆在多年前已經往生。志工也鼓勵她要把握因緣,繼承婆婆的慈濟衣缽。

與志工閒談間得知莊秦精於農耕,志工邀請他可以加入慈濟的農耕隊,只是莊先生的視力逐漸衰退,短期間較難如願。志工也鼓勵他,難得與慈濟接續前緣,要把握機會出來充實自己的人生。

餘震不斷,志工適時給予鄉親真誠的擁抱與膚慰,帶來一絲絲溫暖與安全感,期讓他們不再感到驚恐與害怕。

圖左 :因為22日晚上起餘震不斷,早上一百多位志工除聽候指示,也集合虔誠祈禱,祈願災難遠離,家家戶戶皆得平安。[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得知莊秦(化名)精於農耕,志工邀請他也可以加入慈濟的農耕隊,只是目前莊先生的視力逐漸衰退,短期間較難如願。[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莊太太告訴志工,婆婆楊又妹就是早期穿著旗袍的受證慈濟委員,志工鼓勵她要把握因緣,繼承婆婆的慈濟衣缽。[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仁里村何國昌村長,對鄰居們的家庭狀況瞭若指掌。地震災後,關心村民房屋受損情形,積極提供各項相關協助。[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林媽媽(化名)自從地震過後,臉上未曾出現笑顏。志工的鼓勵與請求,不僅放聲高歌跟著舞動起來,臉上笑容自然浮現。[攝影者:陳何嬌]
圖右 :因為連續餘震,讓人難以入眠紛紛來到海邊避難。午後,陳先生(化名)與太太,帶著兒子與兩位女兒,留在帳棚裡休息。[攝影者:陳何嬌]

圖左 :八十多歲的奶奶,略為重聽且只諳客家話,錄影志工葉晉宏就以客語與長者溝通,並為長者奉上平安吊飾祝福。[攝影者:吳進輝]
圖右 :團隊來到中正路場勘,與慈濟護專畢業的莊雅惠(化名),關懷編號一百六十號資深委員邱鳳嬌(左四),大家歡喜合影。[攝影者:吳進輝]
圖左 :簽署同意書前,志工告知劉小姐修繕無須付費,讓她一時間情緒激動落淚,感受到多年來,終於有人關懷的感覺。[攝影者:吳進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