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震‧驚 我們一起度過(下)——慈濟在中華國小避難收容中心紀實

震‧驚 我們一起度過(下)——慈濟在中華國小避難收容中心紀實

E-mail 列印
慈悲的力量,來自聞聲救苦的生命情懷。

◎媒體 見證慈悲的力量

4月5日天氣開始驟變,飄風飄雨,竟日陰雨綿綿。為了讓中華國小活動中心外,由紅十字會搭設的帳蓬區進駐的鄉親,能遷移至室內活動中心。另外, 也因為暫時棲身在飯店的鄉親,接受三天的短暫安頓後,也必須移住避難收容中心,所以福慧隔屏及福慧床的需求也持續增加。

因為蘇花公路損毀,無法通行,一早宜蘭慈濟志工搭乘火車,將十三個福慧隔屏送至花蓮火車站,再由花蓮志工前去車站取貨送至中華國小,共增設二十六床位。

黃玉琪即刻集合志工,說明隔屏調整之因、及搭設福慧隔屏方式之後,其他駐點的慈善團體也迅速到位,與慈濟志工一起攜手總動員搭設。

大家在黃玉琪的解說下,一一將福慧隔屏調整位置,並增入福慧隔屏、福慧床,及每床添置毛毯,讓災民皆得安所,安住身心。

災民移動,也引來大批媒體來到中華國小採訪。日本每日新聞社、日本TBS 新聞社、日本北國新聞社、紐約時報、韓國媒體、臺灣TVBS電視、臺灣年代電視、臺灣公共電視等陸續到場採訪,尤其對於福慧隔屏和福慧床的裝設過程特別驚訝,直稱「福慧隔屏是避難所神器」。

福慧隔屏的設計,不同於過去的災民收容中心,讓鄉親保有隱私與尊嚴,引起各方媒體關注。

中華國小的避難收容中心,在公私部門的合作下,以災民為中心的人性化安置,也引起社群媒體,及社會大眾廣泛的關注。

日本每日新聞社的記者,看到慈濟志工迅速的接力完成任務,好奇的問同仁劉鈞安:

「是誰呼叫您們到這裡來服務?」

慈濟基金會公傳處公共關係組組長劉鈞安說:「我們沒有人是被呼叫而來!」

「在平日我們已經養成一種慣性,只要聽到消防車呼嘯而過,就會探頭或透過信息發送,了解那裡受災,需要幫忙,更何況這次的大震大災。」劉鈞安向媒體娓娓道來慈濟志工聞聲即救苦的情懷。

◎協力撤場 圓滿任務

8日,中華國小學生即將恢復上課,所以7日中華國小避難收容中心必須完成階段性任務——「撤場」。

撤場,不是只有場地的復原,更攸關受災相親心裡的不安,有一位鄉親一聽到又要遷移,難過地說:「我們是一處接著一處,不斷的移動!」

在花蓮縣政府的規畫下,有花蓮的港天宮、天鼎宮,及地母廟三處將作為災民的第二個「中繼站」,而中華國小的災民,將撤離到天鼎宮。

為了安住災民的心及提早心裡準備,6日一早,花蓮市公所即向災民布達是項信息,慈濟志工緊接著安撫災民移動後的心理、家庭、社會面問題及需求。

「我們不清楚會被遷徙到那裡?但只能信任政府給我們最好的安排。」

「我們會去依親!」有人說。

災民陸續想著、聯絡著接下來的去處!

在中華國小的「小窩」與帥伯伯為鄰的鄭伯伯,以一屏之隔當「鄰居」,帥伯伯的口音非常重,還好鄭伯伯聽得懂,這幾天都當翻譯。幾天下來,培養了「革命情感」,告訴志工:「我們商量好了,到天鼎宮我們要住在一起!」

「我已經開始要找尋租屋了!」原本讓大家擔心,想放棄人生的葉奶奶,告訴沈思彤這個好消息。沈思彤終於稍稍放下心中的掛念,說:「奶奶再站起來了!」

7日一早,災民即開始整理自己的行囊,但家當實在少之又少。

收容中心災民由花蓮市公所派遊覽車接送到天鼎宮;而物資則由軍方派軍用卡車協助運送。

工作及服務人員恭敬的送走最後一名鄉親上車後,所有的慈善團體與慈濟志工一起攜手總撤場。

「對角線,先壓住,把它往內推,這樣就可以收合起來。」撤場的現場,黃玉琪首先示範福慧隔屏的收合作業。只見三五秒的速度,隔屏瞬間放進束帶,一個人就能扛著走。

活動中心內,每一個角落都沒放過清理,在90分鐘的時間清場撤畢,恢復原狀!

而慈濟的福慧床與隔屏,志工一一清消處理,並經陽光曝曬後,再一一收合、收疊。

當下,其中二十五頂福慧隔屏及五十床的福慧床,志工馬上運送到東華大學,支援校方使用於學生宿舍。

最後的大清消則由軍方負責,並歸還中華國小,還給學生乾淨整潔的校園空間。

在中華國小,慈濟總共架設四十六頂福慧隔屏,鋪設一百三十床福慧床,供進進出出的災民安身、安心使用。

在撤場的現場,看見愛的力量,不分宗教與團體,國軍官兵也參與協助搬運物資等工作,將美與善留在參與的每個人心中,讓愛的足跡烙印在這個空間。

誠如芥菜總會的員工說:「一起協力,力量大!」

大撤場後,黃玉琪與沈思彤一路驅車,前往芥菜總會及天鼎宮,關心鄉親更換到新環境的適應情形。芥菜總會安置了約三十位,而天鼎宮安置十七戶,共三十九名鄉親。

在天鼎宮,鄭伯伯與帥伯伯同一寢室。「我把慈濟送我的毛毯帶過來了!」鄭伯伯特別取出慈濟的毛毯,感覺毛毯有愛的溫度。鄭伯伯還特別指著手中的助行器說,「我離開天鼎宮時會還給慈濟。」黃玉琪貼心說:「先留著用,如果腳傷好了,也可以再轉給需要的人。」原來在中華國小時,慈濟志工幫鄭伯伯準備了一支助行器,好讓他因為車禍造成行走不便,行動時更安全。

鄭伯伯分享在中華國小這幾天,慈濟人穿梭身影的心得:「看到慈濟人忙於各種需求,每一個人好像都能補各種角色,發揮最大功能!」

慈濟志工持續送餐到8日的晚餐,再由收容單位接手服務鄉親。

在不同的避難收容空間,志工愛的溫度,帶來暖意……

◎共善學習,共助分享

基督教芥菜種會東區主任王百加表示,此次震災中最感動的是看見慈濟驚人的救災、救護能力。

「災後短短4小時,就將中華國小活動中心內的福慧隔屏、福慧床搭設完畢,讓災民能快速得到暫時棲身之所,得以讓惶恐的心獲得一個避風港,安住身心。」

山達基教會曾在0206花蓮的震災中,來到花蓮參與救災,認識慈濟。此次災變,山達基教會課長李天山一到撤場時間,即刻與團隊動手協助福慧隔屏、福慧床等拆裝、搬運等工作。李課長表示:「這次災變中又見到熟悉的面孔,團隊的默契油然而生,更挺力相助。」

這次入駐的慈善團體,有世界展望會、基督教救助協會、芥菜總會、紅十字會、山達基教會,及法鼓山等。另外,電信業,及不動產業也進駐,希望為災民盡一分力。

電信業在服務中心提供電話、充電器、充電線等全天候免付費服務。不動產業在現場為急於找住處的災民免費提供住屋媒合。

而慈善團體世界展望會把整套的兒童遊戲鋪設在地上,讓受驚嚇的兒童得以藉遊戲治療轉移心裏的恐懼;芥菜總會提供芳香療癒、山達基教會則提供靈性療癒。另外,法鼓山則帶領災民抄寫《大悲心經》,並做成御守,安災民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民間波波洗衣店老闆娘劉靜宜,在地震當下決定提供免費洗衣服務。在災後於中華國小、化仁國中分別設點,每日至服務中心取件,隔日再依定點送回災民手中。災民依收納袋裝好換洗衣服,寫上名條。洗衣店於訂定的時間,前來定點收回店內,一人一槽的清洗、烘乾,並整齊摺好後,於訂定的時間內親自送回災民手中。

中華國小避難收容中心,無論花蓮市公所、慈濟基金會,及其他慈善團體,定位及補位分工非常明確。一有需求,彼此相互快速動員與補位,運作純熟,一心只為災民服務為考量。

而花蓮市公所對於愛心物資的控管,非常精準。「物資充裕,但不氾濫。」黃玉琪如是說。

「精準!共善!共好!共助!是這一次我們在服務中心各團體間,共同努力與學習的最大值。」志工沈思彤感動的說。

「上人的身教、言教,帶領我們跨宗教、跨種族,這就是真正的大愛!」黃玉琪深刻體會。

◎走入苦難 淬鍊智慧

慈濟志工沈思彤,承擔慈濟志工幹部多年。這幾年來花蓮地區大小災難現場,都有她的足跡;另外,面對家人生老病死的陪伴,她有刻骨銘心的體會——「無常,就在一夕間」。

「人沒有辦法掌握美好的未來。有時候,在搖動的剎那間,就天人永隔!」她有感而發,「把握住當下的那一念,用美好的心境看待人、事、物就足夠了。」

「每個災難現場,都是觀照自己生命的教材!」沈思彤不斷不斷地從無常事件中,淬出自己的生命智慧。

「我以前是坐在蒲團上學習『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從來沒有用行動實踐。進來慈濟後,領受上人教導,跟著志工的腳步學會落地。」

因為承擔的職責所在,黃玉琪走入大小災難現場。2018年2月6日花蓮發生地震,黃玉琪負責中華國小避難收容中心。

「當年跟現在,一樣的場景、一樣安置災民。當年的一幕——看到一位老爺爺要換尿布,沒有隱私。而老人家顯得靦靦不安,時不時拿起毛毯作為遮蔽,看在眼裡,內心非常不捨。」黃玉琪勾起福慧隔屏的設計因緣,也體會到「四無量心」是要走入苦難中學習。

「現在收容中心多了隔屏,其實就是上人教導我們『走入苦難』,就是在實踐『慈悲喜捨』!」

黃玉琪於2018年地震後,將苦難見聞向上人報告,當時上人聽聞後,慈示靜思人文設計。「淨斯福慧環保隔屏」,於2019年研發完成。福慧隔屏以回收寶特瓶為材料、具備防火阻燃的功能

「這場地震,身為花蓮人,無論是災民還是慈濟人,都一樣受到驚嚇。但慈濟人依然走在第一線,陪伴災民『一起』度過不斷的餘震,我們相互依靠!」沈思彤滿滿感動慈濟志工——先「放下」家裡的震後整理,「提起」安置災民任務。

志工齊聲說:「家裡的清掃,慢慢來!」

「未成佛前,先結好人緣!」這次的賑災經驗,黃玉琪深刻體會與慈善團體的合作共善,彼此間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相互學習,互相補位,共同「以愛、以善」為出發,正是如上人說:「用愛接力,膚慰苦難。」 (完)

圖左 :中華國小安置中心一到撤場時間,慈濟即刻與團隊動手協助福慧隔屏、福慧床等拆裝、搬清消消等工作。[攝影者:徐睿憶]
圖右 :在中華國小,慈濟總共架設四十六頂福慧隔屏,鋪設一百三十床福慧床,供進進出出的災民安身、安心使用。[攝影者:徐政裕]

圖左 :「上人的身教、言教,帶領我們跨宗教、跨種族,這就是真正的大愛!」黃玉琪深刻體會。[攝影者:薛崑城]
圖右 :在撤場的現場,看見愛的力量,不分宗教與團體,誠如芥菜總會的員工說:「一起協力,力量大!」[攝影者:徐睿憶]

圖左 :在撤場的現場,看見愛的力量,不分宗教與團體,國軍官兵也參與協助搬運物資等工作,將美與善留在參與的每個人心中。[攝影者:徐睿憶]
圖右 :「對角線,先壓住,把它往內推,這樣就可以收合起來。」撤場的現場,黃玉琪(左)首先示範福慧隔屏的收合作業。[攝影者:徐睿憶]

圖左 :「每個災難現場,都是觀照自己生命的教材!」沈思彤不斷不斷地從無常事件中,淬出自己的生命智慧。[攝影者:徐睿憶]
圖右 :在撤場的現場,山達基教會課長李天山(右)一到撤場時間,即刻與團隊動手協助福慧隔屏、福慧床等拆裝、搬運等工作。[攝影者:徐睿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