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7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菩提迦耶青年為夢展翅 學習電腦及英文

E-mail 列印
「我的家人很高興,因為我正在學習英語,我的父母希望自己兒子學習英語,在生活中讓自己的條件更好,可以去其他國家工作。」英文班的學員蘭吉特(Ranjeet Kumar)很期待能把英語學好,將來有更好的出路 。

◎失業率高 尋求出路

自2023年3月11日新馬慈濟志工開始常駐印度菩提迦耶,他們走入村莊去關懷更多需要關懷的村民,所以深切了解到在菩提伽耶的年輕人,他們的就業率不是很高。於是雪隆分會副執行長蘇祈逢上網蒐查,得知比哈爾省(Bihar)也就是菩提迦耶所在的省分,它的失業率在整個印度是算偏高的。

志工想了解原因,走入村莊與村民互動,才發覺他們的知識水平不是很高,因為即使進入大學就讀,平常是可以不用去學校上課的,只要在考試的時候回到學校即可,平時就是靠自修來學習。

自修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學校提供課本,學生在家自己讀;另外一種方式,學生到補習中心上課,雖然這樣課業會比較好,但跟正規的學校教育還是有落差。

蘇祈逢看到這樣的狀況,心想他們即便是大學畢業,也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尤其是在人跟人的互動,溝通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等。因為看到他們的不足,失業率又偏高,「上人一直提醒我們一定要改善他們的生活,那要如何做起?」

因為菩提迦耶是佛陀成道的地方,來自不同國家的佛教徒都會來這裡朝聖,可說是國際性的旅遊勝地。英文又是國際語言,所以志工團隊希望能夠提升村民的語文能力和電腦的技能,就想找英文與電腦老師來教菩提迦耶的年輕人。

若他們能夠學好英文和電腦,那麼找工作的時候,不管是旅遊業當導游,或者在餐飲業、管理飯店等等,只要有語文及電腦能力,相信找工作的機會就會提升。

◎難行能行 設法克服

志工很想為他們尋求一片天,但開始時也不是很順利。光是尋求英文老師,一開始透過朋友介紹,結果他要讀博士班無法來任教。於是志工郭糧鳴和他的同修李錦玉,就去詢問英文講得不錯的本土志工,英文是從哪裡學的?得知他的老師是哈雷德拉(Harendra Kumar),郭糧鳴就請他安排夫妻倆上門拜訪,邀請哈雷德拉來菩提迦耶的慈濟會所,教這些年輕人。

郭糧鳴和李錦玉與英文老師哈雷德拉碰面,向他介紹慈濟,他聽了也很感動。第一次見面雙方就留下很好的印象,哈雷德拉說:「我很高興能成為慈濟基金會的一員。」

他很認同慈濟,覺得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很高興能看到志工所做的一切,無私地為菩提迦耶鄉村地區,所做的出色工作。」哈雷德拉認為教育是很重要,因為那是孩子的基本需求,就像我們需要衣服、食物一樣的道理,教育是基礎。」

老師請到了,但學生的參與卻不是很理想,剛開始時他們願意來,可是沒幾天就又缺席了。雖然課程是下午四點開始上課,李錦玉卻兩點多就要到村裡辛苦的尋人。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真誠的陪伴,學生們也發現到,自己是幸福的,有機會可以學習英文。

◎善用英語對話 提升溝通能力

課程中,職能班的老師不只是傳授技能而已,也應用《證嚴法師說故事》及《靜思語》教學生,讓他們能慢慢地入心,進而修正一些行為。剛開始,蘇祈逢和團隊討論,他們每天來上課,將上人的法一點一滴傳授給他們,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後來這些學生很歡喜聽,因為道理很淺顯,也很容易明白與接受。

今天哈雷德拉老師播放《證嚴法師說故事——行善救鱉》的影片,當大家看完後,他就問在座的學生,是否有心得要和大家分享?臺下普里揚舒(Priyanshu Kumari)馬上舉手,她以流暢的英文說:「從故事中學到,要把握幫助他人的機會,對象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要真誠去幫助他們。」

普里揚舒對於老師哈雷德拉的教學方式很喜歡,她說:「因為他教英語,個性很好,教我們怎麼幫助別人,怎麼尊重別人,我從這裡學到尊重任何人,說話時也尊重任何人。」

每次看完《證嚴法師說故事》的影片,或老師說完《靜思語》,都會有學生踴躍舉手,用英文講出自己的心得。師生都是很受啟發,哈雷德拉說:「我從故事和靜思語中,學到了禮貌、同情心、善良和人性。」

哈雷德拉除了在課堂上授課,也帶學生到會所的頂樓,讓他們一對一的對話。四月開始印度的氣溫,都高達攝氏四十度以上,會所頂樓的屋頂是覆蓋鐵皮板,四周是空曠的,雖然熱風一陣一陣的吹來,像是身處在烤箱內,但這些年輕人無視於這些熱氣,依然很自在地對話。

以這樣的對話方式,是要培養學生們的信心,也希望能善用英語對話,提升他們溝通的能力。

透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們表示受益匪淺,也有不少學生是慕名而來。過去施米特(Sumit Kumar)因受於經濟的問題,沒辦法上補習班,他哥哥嘗試教他英語,雖然哥哥英語說得很好,但他卻聽不懂。自從來到會所上課後,他進步很多。

「在課堂上,老師教學時,我很容易理解;以前我和任何人說話,都會有太多的猶豫,但現在我不再猶豫,而且能流利說英語。」施米特覺得學好英語很重要,因為他知道英語是全球語言,如果能掌握英語,就可以輕鬆地找到工作。」

◎募二手電腦 發揮最大功能

電腦是一個很基本的技能,現在全球都通用,有了這些技能,在工作上都會有所幫助,因為這個原因,蘇祈逢想要成立電腦班。

學電腦,先決條件就是必須要有電腦,但在這貧窮的鄉村,他們在衣食住行都儘量簡單,能過得了就好。「會去買電腦?有條件買電腦嗎?」為此蘇祈逢想到要募二手筆記型電腦。

「基本上我們所收到的是來自慈濟環保站,新馬、臺灣所收到的這些筆電,其實還可以使用。」蘇祈逢一共募了四十三臺,由每一位志工要過來印度的時候,讓大家隨身行李都加帶一臺筆記型電腦。

他希望可以發揮筆電最大功能,因為這些孩子學電腦都只需要很基本的功能,所以不需要高階配備的電腦。

◎提高電腦技能 提升就業能力

在齋浦爾大學獲得了電腦應用碩士學位,並教授了十年電腦課程的電腦班老師穆罕默德(Md.Manir Uddin)說:「他們可以在本課程結束後,提高他們的電腦技能,他們將成為在印度和世界各地,找到工作的非常強大的候選人。」

他為這些學生很感恩慈濟,慈濟提供很好的技能免費給學生,這些學生大多是沒有任何背景支持,也沒有任何來源,但慈濟來到菩提迦耶幫助了他們。

電腦班學員札里夫(Zarif)表示:「電腦知識可以提高我們在世界任何地方找到工作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電腦對我們來說非常必要,為什麼我要學習電腦了。」

在菩提迦耶慈濟會所地下一樓,有兩間教室,一間是縫紉班專用,一間是英文班和電腦班不同時段使用。

電腦班大都是男性,只有兩位女性,而且還是姊妹,都是由她們的父親魯普昌德(Rupchand Prasad Yadav)載來,父女三個一起上課。魯普昌德說:「因為佛教是一個基於平等的宗教,其中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每個人都被視為平等,並且沒有貧窮、富有、種姓或宗教的歧視。這就是為什麼我非常喜歡慈濟基金會、證嚴上人的理念。所以我和女兒也一起加入電腦班及學手語。」

回饋佛陀的故鄉,是證嚴上人的心願。要翻轉佛國子民的人生,更是要從教育開始,這是需要長時間的耕耘和努力。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志工,長期在這裡耕耘,對於這一條路,明知道是難行,可是他們卻還是一步一腳印,勇猛地向前行。

圖左 :因為印度菩提迦耶是佛陀成道的地方,來自不同國家的佛教徒都會來這邊朝聖,所以它是一個國際的旅遊勝地。而英文又是國際語言,所以志工團隊希望能夠提升他們的語文能力,就想找英文老師來教菩提迦耶的年輕人。[攝影者:鍾文英]
圖右 :普里揚舒對英文老師的教學方式很喜歡,她說:「因為他教英語,個性很好,教我們怎麼幫助別人,怎麼尊重別人,我從這裡學到尊重任何人,說話時也尊重任何人。」[攝影者:鍾文英]

圖左 :英語班的學員施米特(Sumit Kumar)說:「我想在這裡學習英語,因為我想提高我的英語水平,我們知道英語是全球語言,如果我們掌握英語,那麼我們可以輕鬆地在任何地方找到工作。」[攝影者:鍾文英]
圖右 :「我的家人很高興,因為我正在學習英語,我的父母希望自己兒子學習英語,在生活中讓自己的條件更好,可以去其他國家工作。」英文班的學員蘭吉特(Ranjeet Kumar)很期待能把英語學好,將來有更好的出路。[攝影者:鍾文英]

圖左 :英文老師哈雷德拉(Harendra Kumar)說:「我很高興能看到志工所做的一切,你們所有人無私的為菩提迦耶那些鄉村地區所做的出色工作。」[攝影者:鍾文英]
圖右 :魯普昌德(Rupchand prasad yadav)說:「因為佛教是一個基於平等的宗教,其中沒有任何形式的歧視,每個人都被視為平等,並且沒有貧窮、富有、種姓或宗教的歧視。」[攝影者:鍾文英]

圖左 :電腦班學員札里夫(Zarif)表示:「電腦知識可以提高我們在世界任何地方找到工作的能力,這就是為什麼電腦對我們來說非常必要,為什麼我要學習電腦知識了。」[攝影者:鍾文英]
圖右 :電腦班大都是男性,只有兩位女性,而且還是姊妹,都是由她們的父親Rupchand載來,父女三個一起上課的。[攝影者:鍾文英]
圖左 :蘇祈逢看到在地青年失業率這麼高的狀況,他想:「上人一直在提醒我們一定要改善他們的生活,那改善生活要從如何做起?」[攝影者:鍾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