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19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天使與菩薩重逢在晨曦

天使與菩薩重逢在晨曦

E-mail 列印
「2003年跟上人用餐時,上人一直夾菜給我,感覺很溫暖。」財團法人新竹市天主教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附設晨曦發展中心(以下稱晨曦發展中心),裴嘉妮修女回憶起這個畫面時,顯得特別開心。

◎無私奉獻 一生的 心力

新竹區慈濟志工為了解這一段淡淡而長遠的因緣,2024年5月3日特別到晨曦發展中心拜會今年已八十一歲的裴修女,負責募款的公共事務組長林美妤全程陪同。美妤組長開玩笑的說:「當時修女還有機會和上人同桌,而我被安排到其他桌遙望著他們,不過我對上人不分宗教的慈悲心大為感動!」

1965年,當時才二十二歲,擁有護理專業的裴嘉妮修女,從義大利搭了一個月的船來到了當時醫療環境落後的臺灣,先後在尖石、嘉義、新店等地服務。

1992年,因為新竹市仁愛啟智中心(晨曦發展中心前身)缺乏專業的護理人員,她毅然接下了保健組長的工作,開始將關懷的手,伸向了身心障礙朋友長達十二年時間。後接受派遣為耶穌肋傷修女會省會長,2014年卸任後再到現今的仁愛社會福利基金會服務。二十多年來長期在新竹地區投入心力,無微不至的照顧、陪伴智能障礙的服務對象,其精神令人感佩。

◎幾經波折 美好的緣份

仁愛啟智中心原本設在新竹市水源街聖若瑟天主堂,是匈牙利籍的葉由根神父所創設,土地尚稱寬廣且建築有著典雅的西班牙風。但後來因全臺安置機構消防安全問題,政府法規大修正,致使該建築因無法符合消防法規及缺乏無障礙環境而發愁。為考量大批孩子需要接受服務,仁愛啟智中心董事長景耀山神父進而四處覓地,而現址是1979年由蔡炳禮先生捐助給耶穌會,1995年耶穌會為前述因素又將此地轉贈仁愛啟智中心,開啟了籌建晨曦發展中心工程的願望。

不巧的是恰逢九二一大地震後,受到災區學校等待重建者眾,社會募款不易。該中心也曾嘗試向慈濟臺北區求助,但礙於當時法規無法對機關進行補助。他們並沒有放棄這個途俓,於2003年趁著證嚴法師行腳到新竹時,裴嘉妮修女來見法師,「當時上人直接答應用專案方式補助二百萬元(含設備),並贈送『晨曦啟智有真情,學園涵容無限愛』給予勉勵祝福,這段因緣真的很奇妙。」美妤組長回想著。

慈濟捐贈的「居家生活室」位於晨曦發展中心四樓,具有兩個教室大小的空間,除了硬體外還包括內部生活設施。中心一般會安排在這裡教服務對象基本烹調技巧、清洗碗盤及家庭用餐氛圍,讓他們保有家的感覺。另外有小小的三間房間,提供初來的服務對象的家屬可以陪伴同住使用,共同度過適應期,疫情期間也成為最適當的隔離室。

◎設身處地 有愛保健康

晨曦發展中心為了這群特別的「服務對象」安全原因,將行動較不方便者安排在一樓,也為了能讓他們記得自己所屬樓層,各樓層扶手用不同顏色區別(一樓藍色、二樓粉紅色、三樓綠色、四樓黃色),同時更將每間教室門口地板上,標示著他們各自專屬的圖案。在分組和課程安排上,除了會依他們的興趣和特性安排外,也考量他們對身體的不舒服無法準確表達,特別請職能治療師及物理治療師加強體適能活動和復健,來強化預防及健康促進的功能。

「這些服務對象中有些真的是『老孩子』!」當我們問到中心服務對象年齡的上限時,美妤組長分享:「其實是沒有嚴格的上限,我們曾經有兩位年紀超過七十歲,因為身體機能逐漸退化造成血壓下降等問題。因為會牽涉到醫療資源的運用,而必須將他們轉介到安養中心照顧,可是不到半年都走了。」畢竟這些「老孩子」對環境的適應性很特別,加上生病後,來到不熟悉的環境,那種壓力可想而知。

中心的服務對象特殊,普遍牙齒狀況不好,因而像牙疼這種疾病更常常是「有口難言」。中心護理師謝卉婕表示:「感謝一群有愛心又有耐心的牙醫師,十多年來固定每週排班來晨曦發展中心協助看診。」對這些大部分有「白袍恐懼」的服務對象而言,牙齒治療真的不容易。

卉婕護理師也提到:「有時一位個案都要花超過一小時以上的耐心處理才能結束,更有個案花了四年時間,才慢慢由候診區椅子逐步移到診療床,真佩服醫生們的耐心。」這個服務也嘉惠新竹地區領有身障手冊,且有此特殊需求者來看診。

◎幸福加倍 天使菩薩重逢

美妤組長因為長年生長在教會環境,從學生時代就常隨著葉神父在中心當志工,畢業後也在晨曦發展中心任職,負責公共事務特別是募款工作。一個人數眾多的慈善中心,募款的壓力自是不小。特別疫情這幾年的影響,許多公司人事異動造成人脈更替,今年邀約參與園遊會設攤是特別困難。

晨曦發展中心可服務心智障礙者上限是一百七十位,由於教保人力不足,目前僅能服務一百三十二位,凸顯了這塊社福人力長期不足的問題。但裴修女及美妤組長出自對宗教虔誠的信念,以及對服務對象的善念,讓她們始終樂觀以對。

另外,裴修女還向志工分享了一段有趣的往事:「六十年前,會花一個月時間從義大利搭船,實在是搭飛機的話,機票太貴了,但搭船又會暈吐,還好船公司給了暈船藥,第二天才好點。當時的船因吃水量太大,只能先靠岸香港,再改搭其他的船,又花了兩天一夜才到臺灣。」

裴修女說,在船上因看不懂菜單的內容,隨便點餐,結果點到她最害怕的蕃茄汁。她笑說:「不能浪費呀!眼睛一閉還是喝下去。」就是這種精神,讓裴嘉妮修女來臺快一甲子,真的是犧牲奉獻一輩子都在臺灣。志工問修女:「離家鄉這麼遠,會想念家鄉嗎?」她回答:「不會呀!離臺灣很近啊!」臉上浮現歡喜的笑容。

是呀!用愛付出的心,足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共同祝福這段因緣長長久久。

圖左 :對於慈濟志工的到訪,裴嘉妮修女親切迎接,而林美妤組長(右)也全程陪伴。[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晨曦發展中心整體建築給人一種安定溫暖的感覺,讓服務對象能在安心的環境中學習成長。[攝影者:胡媛甄]

圖左 :美妤組長對於上人贈送「晨曦啟智有真情,學園涵容無限愛」的兩句話,特別感到幸福,相信也是給予晨曦發展中心最大的勉勵與祝福。[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每個樓層用不同的顏色區別外,地板上也有使用馬賽克磚貼出不同的圖案,讓服務對象很容易辨別自己的教室與樓層。[攝影者:胡媛甄]

圖左 :居家生活室內,環境空間佈置的像一個溫暖的家,服務對象可以在這裹學習生活技能。[攝影者:胡媛甄]
圖右 :晨曦發展中心的服務對象在慈濟認捐的居家生活室,學習製作餐食。[攝影者:晨曦發展中心提供]

圖左 :裴嘉妮修女(左三)、李克勉主教(左五)、林湘雅執行長(左六)陪伴服務對象在晨曦發展中心快樂學習和成長。[攝影者:晨曦發展中心提供]
圖右 :晨曦發展中心特別請職能治療師及物理治療師,安排不同時段加強服務對象的體適能活動和復健,強化預防及健康促進的功能。[攝影者:胡媛甄]
圖左 :牙科診療室內,診療床是特製的,多了幾條的束縛帶。因為服務對象對於牙齒治療有巨大的畏懼,總是需要陪伴者付出長時間的關懷,取得服務對象的信任後才能有更進一步的治療。[攝影者:胡媛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