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正念課程紓壓解憂 讓身體與心連結

正念課程紓壓解憂 讓身體與心連結

E-mail 列印
由知名音樂創作歌手林隆璇、林亭翰父子聯手的「閃亮人生,有跡可循」講座,於2024年4月13日在大里靜思堂的講經堂熱烈展開,現場共約三百人參與這場包含說、唱、實際演練的精采分享。

◎正念相伴走過低潮

「『正念、音樂、情緒』就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一開始,林隆璇先引出講座的重點。

創作歌手林亭翰看不出已年近三十,在大學畢業那年即發行頗受年輕人喜愛的EP(又稱迷你專輯),並於二十五歲出版個人的首張全創作專輯。

當2020年正準備全力為事業衝刺時,新冠疫情突然發生,工作與演出在瞬間化整為零,林亭翰的二十五、六歲人生精華期,變成整天悶在家裡。「我悶到感覺如確診般嚴重,變得非常焦慮,心理焦慮又影響到身體,就這樣惡性循環……」

想起曾經上過正念課程,林亭翰就拿出來練習,從身體放鬆,情緒跟著釋放……慢慢地停止惡性循環,也因此發現到「正念」對自己很有幫助。

「如果我能夠更熟悉這些練習,成為正念老師的話,就可以幫助更多的人。」林亭翰萌發助人之心,毅然決然報名師資培訓班,並於今(2024)年三月成為正念課程講師。

◎憂鬱人生的轉折

1964年出生,走入演藝界已三十八年的林隆璇,現任教於台南應用科技大學音樂系,並在政大攻讀博士班,在英國牛津大學正念中心培訓成為正念導師,此外還經營數家公司,生活十分忙碌。

從十歲開始與鋼琴結下不解之緣,國中時學業成績不好,被編排到所謂的「放牛班」,以倒數第二名畢業,「當時我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來自整個社會都是要讀書的氛圍……」書讀不來的林隆璇情緒低落、壓抑,因而爆發心理上的疾病。

林隆璇那時家住七樓,讀高三時,曾站在陽台往下望,想著跳下去就能一了百了。幸而陽台旁有架鋼琴,當他心情不好往樓下看時,就會想「先彈彈鋼琴再說」就這樣情緒獲得舒緩。

因為對音樂的喜愛,大學時期的林隆璇,寫歌譜曲參加歌唱比賽,1986年與同賽者一起出版合輯十分受歡迎,出道即巔峰。第二年再出版與另一位歌手的合輯,銷售量卻大不如前,於是離開了唱片公司,墮入六年的低潮。

「作品不被聽到、不被認可,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打擊。」陳述那一段經常失眠、情緒焦慮的過往,林隆璇用「度秒如年」來形容。

直到1992年以新專輯重返歌壇創下佳績,開始大量創作,其中有許多知名的歌曲。事業順利,買房、結婚、買車、生子,林隆璇開展另一段順遂的人生。

「境遇起伏轉折, 2000年到2007年,我幾乎沒有工作,人生再度跌入谷底,此時開始接觸佛法的正念,穩定了身心,但遇到強大的情緒來襲,仍是抵擋不住。」林隆璇說起身心再度低潮來襲。

2007年度過第二次低潮,但於擔任選秀節目評審時,卻因為自己的主觀給分,遭到支持不同參賽者的群眾網路霸凌。「此時的痛苦比前兩次低潮期,強大好幾倍。」網路霸凌的可怕由此可見。

直到2017年參加正念課程,三十分鐘的「身體掃描」,讓林隆璇發現過去所有累積的情緒,竟然神奇地一掃而光,因而愛上了西方正念,林隆璇循序漸進成為正念講師。

「這課程對我的情緒幫助很大,包括我的焦慮、憂鬱以及時間管理,西方的正念其實也是佛教的正念,只是多了心理學。」忙碌的林隆璇以「正念」迎戰高壓生活,開始對自己的人生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正念的練習與覺察

「『念』由『今』跟『心』組合而成,這裡的『正念』,講的其實是當下的『心』。」林亭翰導入今天講座的正題,一般人提到正念都會認為是正能量,但並不全然如此。

創立正念課程的卡巴金博士對正念所下的定義是:「有意識的、不加評判的、留心當下此刻而生起的覺察力,用以自我培養瞭解智慧與慈愛。」這些也是正念的主軸與概念。而正念的起源是來自佛陀,佛陀發現正念可紓解人們的煩惱、壓力、情緒。

今天所分享的是「正念認知生活」療法「MBCT-L」,可運用於諸多方面,如酒癮、創傷、老人照顧、軍隊、運動員……正向音樂減壓則是由林隆璇所創立,正念療法的功效就是減壓、情緒調節、提升心品質。

正念的標準練習可分動態與靜態兩種,今天實際的練習從「肌肉漸次放鬆法」開始,透過放鬆身體,進而緩解情緒。從臉、手到身體。先用力緊閉雙眼再放鬆,並感受眼周肌肉放鬆的感覺,嘴巴用力閉緊再放鬆……諸如此類的練習。

第二個是動態的練習「正念伸展運動」,林隆璇說:「我們的心,其實跟身體的連接不太夠,以至於我們可能會花很多時間,迷失在自己轉個不停的念頭中,因而影響情緒、睡眠。」把情緒帶回身體的覺察,進而身心合一,發現身體的問題,就是這個練習的目的。

「雙手往上舉高,兩掌相對,感受身體的感覺再慢慢放下,專注手的移動……此時身與心是在一起的」。大家跟隨著講師的引導,專注地做練習,現場十分寧靜,氛圍平和而美好。

接著林亭翰帶大家做「正念呼吸冥想」,把注意力帶到臀部與椅子接觸之處,去感受它,再將注意力帶到呼吸上,留意一吸一吐,讓呼吸如其所是地存在,非壓抑念頭,而是在念頭出現時去發現它,再把注意力帶回呼吸上,多一次分心,即多一次覺察的機會……不想過去,也不擔心未來,注意力只在當下的呼吸。

◎音樂治療與情緒的覺察管理

第二部分是音樂療法,利用音樂的原素,如節奏、旋律、和聲、創作、演唱……的方式來幫助身體,「但音樂並非萬能,音樂也要有方法。」林隆璇分享音樂可作為治療的方式,應用在臨床與教育上。

音樂放鬆輔助的BPM(每分鐘拍數)在六十到七十,樂器最好是單音如吉他、鋼琴,不要高音,不帶情緒,選擇單純具返復性的大調旋律,林隆璇以鋼琴彈奏示範,旋律平和無波濤。

第三部份進入情緒,情緒其實是一種能量,是感覺特有思想,生理與心理的狀態與行為。「人都有共同的情緒,六大基本情緒就是快樂、悲傷、憤怒、恐懼、厭惡跟驚喜,其中只有快樂是正向的。」林隆璇說道。

「覺察情緒就是要辨識情緒,理解情緒背後的原因,還有管理情緒。懂得管理,覺察才有用。」對情緒要去感覺、承認、允許、接納、轉化並進而欣賞自己,知道自己的性格優勢,讓心轉向正向。

林隆璇進一步播放音樂,進行正念音樂療法的練習,聽音樂並隨著音樂自然呼吸,覺察情緒與身體的感覺,把手放在身體緊繃的地方,吸氣時感覺氣流往這個位置,呼氣時感覺氣從這裡離開,保持放鬆並接納緊繃的地方。有念頭產生時,要拉回聽音樂。

練習結束後,進行Q&A,有會眾表示對此課程有興趣,想知道如何報名,由於這個課程尚未對外開啟,林隆璇表示民眾可關注粉絲專業,如有開課訊息會在此公開。

有人問到「心流」與「正念」的異同之處。林隆璇答覆:「在心流狀態的時候,可能會忘我,有一種狂喜,會有專注的感覺。但正念的練習除了專注力之外,其中還有很重要的覺察力,跟心流就不太一樣。」

◎分享正念利益眾生

「能和父親一起與大家聊音樂,做一些正面的分享,可以帶給大家更多東西,我覺得蠻特別的。」因為林隆璇資歷深,可以提醒與補充不足之處,也讓林亭翰多了一層安全感。

「我希望我可以利益眾生。」這是林亭翰成為講師的願力。正念練習讓林亭翰不會像一般年輕人一樣的血氣方剛,在情緒控制與念頭的轉換上比較快,因此他鼓勵不分男女老少都來學習。

「有飛鏢射過來的時候,我會把它接住,不會把它射回去。」林隆璇覺得正念練習可以促進家庭的和諧,因為有共知的方法,家人之間可以互相體諒,也會彼此提醒以正面的方式溝通。

林隆璇覺得今天的分享很放鬆自在,會眾的善意反應與支持,跟歌迷不太一樣,氛圍很好。

「感謝林隆璇、林亭翰兩位老師唱作俱佳,帶動大家透過靜、動、音樂 ,體驗正念的感受與神奇力量。」志工湯春元代表大里靜思堂致贈結緣品,他從參與中也獲得滿心歡喜,深覺正念、自我覺察是現代人生活中所必須學習與培養。

會眾林惠娟在看到講座標題時就被吸引,她本身屬於緊張焦慮型,很容易失眠,因此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情緒也容易起伏。

講座中林亭翰播放音樂,並引導大家做肌肉漸次放鬆的動作,林惠娟覺得真的有達到效果,感覺很喜歡,平常可以自己找時間常做練習。

陳志忠與好友何瑞祐一起來聽講座,他笑著說:「今天的講座教我們如何放鬆身心,從呼吸調整訓練我們的正念,包括一些拉筋放鬆的動作,運用冥想甚至音樂療法,是多元化且全方位的,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用來釋放壓力與調整身心。」陳志忠將常做練習,讓生活過得更輕鬆。

何瑞祐多年前常聽人家說慈濟,因好奇而參加慈濟之旅到花蓮靜思精舍參訪,也讓他更了解精舍師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精神。

此後,何瑞祐不只到精舍,新店靜思堂落成他也去,臺中慈濟醫院興建也到訪,看著慈濟紮紮實實在做事情,讓他打從心底敬佩上人,自此就常帶友人到精舍參訪,自己也常參加慈濟活動,今天的講座就讓他十分歡喜,臉上滿是笑容。

一樓福慧廳有蔬食小農市集,為了援助花蓮震災,許多小農皆慷慨捐款並義賣自己的產品,會眾們於講座結束後,在此熱情採買付出愛心,一場健康的講座,讓大家身心靈收穫滿滿。

圖左 :林亭翰受益於正念練習,因而萌發助人之心,毅然決然報名師資培訓班,並於今(2024)年三月成為正念課程講師。[攝影者:賴正宗]
圖右 :講座前段說說唱唱,穿插了多首動聽的歌曲,父子倆自彈自唱,讓大家也享受到美妙的音樂饗宴。[攝影者:賴正宗]

圖左 :「雙手往上舉高,兩掌相對,感受身體的感覺再慢慢放下,專注手的移動……此時身與心是在一起的」。大家跟隨著講師的引導,專注地做練習。[攝影者:賴正宗]
圖右 :「感謝林隆璇、林亭翰兩位老師唱作俱佳,帶動大家透過靜、動、音樂 ,體驗正念的感受與神奇力量。」志工湯春元代表大里靜思堂致贈結緣品,他從參與中也獲得滿心歡喜。[攝影者:賴正宗]

圖左 :講座中林亭翰播放音樂,並引導大家做肌肉漸次放鬆的動作,林惠娟覺得真的有達到效果,感覺很喜歡,平常可以自己找時間常做練習。[攝影者:賴正宗]
圖右 :陳志忠(中)笑著說,將今天所學習的正念減壓在日常做練習,讓生活過得更輕鬆。[攝影者:黃淑娟]

圖左 :女兒何姵萱擺攤參與一樓福慧廳小農市集,並將今天銷售各式吐司的收入捐出援助花蓮震災,曾美足與同修何瑞泙欣喜站台陪伴。[攝影者:黃淑娟]
圖右 :米鄉米饅頭的劉秀珍,從彰化過來參加小農市集,她用心研發推廣健康素食米饅頭,也捐出今日所得付出愛心。[攝影者:賴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