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修繕團隊愛湧進 花蓮法親溫馨陪伴

修繕團隊愛湧進 花蓮法親溫馨陪伴

E-mail 列印
2024年4月3日這天早上7點58分,7.2級的淺層強震襲擊花蓮,造成多棟大樓成為紅、黃單的危樓,更有數百棟房屋因牆壁龜裂、磁磚剝落,圍牆倒塌等等的毀損,成為白單的輕災戶。

慈濟基金會與台積電合作協 助災區修繕,分別認養修繕區域,同時分頭進行初勘、排程,共同為這次強震受損的住戶房子做修繕,期盼讓鄉親及早恢復往日生活,也適時膚慰鄉親受驚的心靈。

◎一方有難 十方馳援

由於,花蓮當區泥作工班與眾多待修房屋不成比例,在慈悲的證嚴上人輕輕呼籲下,全臺與建築業有關的慈濟志工集結,分區、分梯不分心,成立修繕團隊進駐花蓮。修繕團隊除了帶上修繕工具也帶上「愛」湧進花蓮。臺北、高雄、宜蘭、中區的慈濟志工承擔第一梯的修繕志工,4 月18日團隊即來到花蓮靜思堂商討修繕事宜。

0403強震造成花蓮房屋受損,吉安鄉就有上百戶屋主打1999電話求援。原本即將告一段落的修繕初勘,在4月23日凌晨又發生6.3、6.0兩個強震。在連續不斷的餘震下,讓受損的房屋數量更增加許多,求援電話亦不斷湧進。

18日下午,修繕團隊、基金會同仁、吉安區的慈濟志工,大家集合在吉安鄉慶豐村村長王淑娟的辦公室,商討如何為吉安鄉親受損的房屋修繕。會議中除了提報修繕住戶、規劃初勘路線、協調當區志工的陪伴,也傳遞上人的關懷。

19日一早,吉安區在志工周雅琴的規劃下分四條動線初勘,宜昌村、仁里村、仁安村、干城村共訪視二十二住戶,除了評估房屋受損程度,也關懷住戶家屬在這次地震,是否需要後續的持續關懷。

下午,修繕團隊來到吉安鄉慶豐村的一戶人家,出來應門的是一位白髮蒼蒼,雙手扶著ㄇ形助行器的阿媽。志工不是先清除倒塌圍牆的碎空心磚,而是先關心阿媽是否有因地震而受驚嚇。

吉安區關懷團隊中,有一位左手掌帶著骨折護具的慈濟志工陳美芝,在4月3日7.2地震來襲時,因站不穩而順勢蹲在地上,此時放在地上要穩住搖晃身體的左手,卻被一位路人踩到而造成骨裂。

強震後,自避難收容所成立、應急金發放、修繕初勘,都可以看到陳美芝瘦弱的身影在其穿梭不停。本身承擔吉安區訪事幹事的陳美芝說:「我這是小事沒關係,希望為受災鄉親做點事。」「我也是地震受災戶!」在初勘過程中,也會向受災鄉親這樣的介紹自己,緩解鄉親不安的心。

◎感恩心斷捨離 延續物命

4月22日一早,慈濟志工們頂著春末夏初的艷陽到南昌村的村長家集合,藉由村長對村里民的了解,為志工安排最有效率的訪視路線,陪同志工一起訪視。

志工黃若嘉表示,訪視過程看到許多原本安全舒適的家園,一夕之間因為地震變得搖搖欲墜,在他們的眼神中看到對未來的不安與徬徨,但志工的到來彷彿讓鄉親看見了希望,「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快幫忙重建,給他們一個安全的環境。」

有一戶人家讓志工印象深刻,一進屋內,屋主與志工沈秀華對看了幾秒,原來前些日子,曾經在化仁國中的收容中心有過一面之緣,當時屋主與志工相談甚歡留下深刻的印象,再次見面倍感親切。

「這一臺鋼琴可以捐給慈濟嗎?這是我女兒的,她已出嫁,到很遠地方了。」因為對志工的信任,所以屋主希望慈濟可以將鋼琴,放在更有利用價值的地方以延續物命,搬走鋼琴也有更大的空間讓修繕團隊進行作業。

在初勘中,雖然大多都是令人難過的情景,但因為有了這位屋主的一念心,從接受慈濟幫助的同時,也捐出家中的鋼琴,讓原本嚴肅帶點哀傷的初勘,抹上一層溫暖的色彩。

◎百年強震 震出愛的漣漪

「雅琴組長,是要買礦泉水還是運動飲料?」志工陳玉萍詢問。「我們買青草茶好了,還有水果、麵包……」周雅琴回應。吉安區志工為了感恩來自各區的修繕志工,除了陪伴修繕團隊外,也貼心地照顧到團隊的飲食。

「月桂師姊,您可以幫我準備十五個便當嗎?我請清明師兄去載……」周雅琴一邊準備飲料送關懷至修繕地點,也一邊連絡志工準備午餐,還交代陳玉萍要買香蕉當飯後水果,除了飲料、水果、點心,也送上滿滿的「感恩心」。

4月24日這天,靜思精舍師父特別溫馨叮嚀,日後修繕志工的午餐均由精舍來出餐。

來自高雄的志工吳宗樺在強震後,放下公司的工作,也放下老闆的身分,全心投入花蓮震後修繕團隊。「我們深入在受損房屋的當下,心跟受災戶在一起,鄉親會感覺到的……」初勘時,吳宗樺感受到鄉親的驚恐、無助,除了為他們修繕房屋,也膚慰他們受傷的心靈。

「雅琴師姊,我們電子表單多了好幾戶要修繕,可不可以幫我再跟村長更改一下。」「沒問題 !」連續幾天與周雅琴的互動下,吳宗樺說:「我有任何問題,不管是與村長的聯繫、動線規劃、時間調配、初勘人員安排,她都是回應『沒問題』……」吳宗樺認為在組隊裡周雅琴是一個帶人也帶心的組長,任何事情到她那都沒問題,便稱她為「沒問題組長!」

◎「藍天白雲」不只會收驚

「非常感恩法親家人在第一時間聞聲救苦,不遠千里而來,尤其餘震不斷,很多人不敢到花蓮,……」慈濟基金會慈發處綜和企劃室組長劉秋伶有感而發地說。

這次有關震後修繕的大小事,從連絡、接待、排班等等,發揮了良能。每天晚上在Line群組總是會po總修繕戶數、待修戶數、已修繕戶數、自理戶數、尚未聯絡戶數等等的援助總計表。

劉秋伶很感恩來自各區修繕的慈濟志工,修繕志工背起行囊,開著滿載裝備的行動建材行趕到花蓮,結合社區組隊志工立即展開家訪膚慰、會勘工作。她形容修繕團隊一到花蓮想要將鄉親房屋修補的心。「團隊緊接著把握分秒搶晴天戰雨天,克服缺工、缺料問題,協助鄉親快速修復家園。」

看到「人文真善美」跟拍完工的照片,家園恢復鄉親展露笑顏道感恩,心中真的很感恩來自全臺各區五百位修繕志工,尤其很多都是白髮蒼蒼,背彎的六、七旬長者,他們笑稱「自己才二十五歲正年輕」。

鄉親面對滿地倒蹋的圍牆磚塊手軟腳軟,他們卻扛著十八公斤重的電錘,一次又一次的剷平,來來回回用單輪推車,一趟又一趟地將土石推到大門外……藍衣濕透,汗水刻在藍衣化成白痕,即使手痠聲啞依然盡責賣力完成。

花蓮組隊這次大動員從急難的發放到復原重建的工作,白鞋踏遍花蓮街頭巷尾,一聲輕柔招呼、一個溫暖擁抱,化解鄉親多日來緊繃惶恐不安的心。「藍天白雲」不只會收驚,鄉親說:「比人家師傅還厲害,是我的福氣,足歡喜,抹得真工夫,這都是愛心。」善與愛交會,在花蓮的巷弄間流轉。

◎愛的接力善的循環 溫情滿人間

另一頭坐鎮於靜思堂修繕服務中心行政同仁也是幸福滿滿,從4月18日進駐開始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幾位慈發處及宗教處行政同仁一起輪流承擔,幾乎每天忙完收工回家早已超過子夜12點。

服務工班還有家訪志工林林總總,數不完的事項要聯繫、要排除,行政同仁總是無比的細心與耐心一一立即為大家處理。看著不眠不休的同仁,「心裡其實擔心這工程不知要多久,大家這樣拼命,身體要是累壞了,怎麼辦?都沒回家吃飯,半夜回家會不會打擾家人作息啊!」同仁總是笑著說,「沒問題。」然後繼續埋頭苦幹。

為了解決行政人力不足,同時也希望讓更多人有參與付出的機會,身為職志和氣組長的劉秋伶,會同宗教處會務同仁立即啟動職志同仁招兵買馬,邀請大家可以隨分隨力登記時段來當行政生活志工。

很感動的是,好多位同仁幾乎天天利用下班後的時間立即來工作間報到,更有大醫王把握門診午休時排班來幫忙擅打文書行政作業,大家一心想到的就是希望能幫忙盡一己綿薄之力。

「在複雜中欣賞優點、在人我中相互感恩。」感恩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藍天白雲」身影,感恩「人文真善美」走在最前做到最後,為這段歷史留下珍貴紀錄,譜下慈濟大藏經。即使小小微光,眾人匯聚就能照亮人間,溫暖有愛。

強震見證大自然的威力,也同時看見人間有愛,處處有溫情。

圖左 :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濟舵(左二)也陪同修繕團隊及吉安區的慈濟志工入戶勘查,並送上證嚴上人的關懷。[攝影者:吳亞馨]
圖右 :屋主與慈濟志工沈秀華(右)對看了幾秒,原來前些日子,曾經在化仁國中的安置場所有過一面之緣[攝影者:王玫雯]

圖左 :「我也是地震受災戶!」左手掌帶著骨折護具的慈濟志工陳美芝在初勘過程中,也會向受災鄉親這樣的介紹自己,緩解鄉親不安的心。[攝影者:吳亞馨]
圖右 :吉安區的慈濟志工陳美正(右)已八十一歲和陳惠美(左)一同排班進入修繕家戶,陪伴來自各區的修繕團隊。[攝影者:吳亞馨]

圖左 :來自高雄修繕團隊的吳宗樺(右)為受損房屋初勘的花蓮志工送上熱呼呼的點心。[攝影者:吳亞馨]
圖右 :花蓮區慈濟志工劉清明(左)為來自各區修繕團隊送上暖呼呼的便當。[攝影者:吳亞馨]

圖左 :搶晴天、戰雨天,志工腳步不停歇,就是希望早點將鄉親的受損房屋修復好。[攝影者:吳亞馨]
圖右 :吉安和氣組長周雅琴(右)與慈濟志工汪秀芬(左)關懷房屋受損的阿媽,並送上證嚴上人的關懷與平安吊飾。[攝影者:吳亞馨]
圖左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災防組組長劉秋伶(右)非常感恩法親家人在第一時間聞聲救苦,不遠千里而來。[攝影者:林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