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南投 生命轉彎處 遇見幸福

生命轉彎處 遇見幸福

E-mail 列印
「病痛越來越多,就把病交給醫生,把心放在慈濟,參加慈濟活動,心情快樂就好!」服藥時刻,陳彥威拿出一堆藥袋,一包一包地拿出藥來,一顆一顆地服下,彷彿吃的是保健品般自在,「生病是自然法則嘛!」他心無罣礙, 無有恐懼。

◎水電事業 蒸蒸日上

生於一九四八年的陳彥威,竹山國民學校畢業後,順利考上竹山初中,卻因繳不起一百五十元的註冊費,放棄求學之路 。於是他離開家鄉,來到臺北的藥廠工作,開啟了職場生涯。直到十八歲,才回家鄉跟著父親做水電。

退伍後,在同袍的邀約下北上擔任工頭,當時所承包的都是大工程,像是臺積電、聯電工廠的水電工程,累積豐富的經驗。三十二歲時,因母親的召喚,他返鄉接手父親的水電事業。他帶領十幾位員工認真打拚,杉林溪大飯店、明宗山莊、天仁觀光茶園等,都曾有過他們的汗水。

由於樹立好口碑,事業蒸蒸日上。1983年,朋友看他個性沉穩,建議他投資股票,也有所斬獲。事業、股票都賺了錢,陳彥威對人生充滿信心。

他看到弟弟參加賽鴿,屢戰屢敗,燃起挑戰的念頭,他告訴弟弟:「換我來!」他訂閱專業雜誌,用心研究鳥性、按部就班地加以訓練,竟也成為賽鴿的常勝軍,連贏十一季。只是他也為這樣的成果付出了代價,一次賽鴿在燃放沖天炮時,瞬間引爆,一聲巨響,震破了他的耳膜,聽力受損,但他興趣不減。

◎股票慘跌 鬱悶成疾

1985年,陳彥威和三位朋友合資在竹山興建了竹國大飯店,慈濟委員廖梨珠是股東之一。陳彥威在廖梨珠的邀請下,加入慈濟會員,也陸續從她手中收到《慈濟道侶》半月刊,以及《渡》系列的錄音帶。

《渡》錄音帶裡都是慈濟人的現身說法,每個故事都讓陳彥威聽得感動落淚,他驚歎:「慈濟怎麼這麼有影響力,很多人做慈濟以後,習性都改變了。」雖然聽了很感動,但陳彥威全心在拚經濟,並沒有將內心的感動化為行動。

日升月落、春去秋來,經營飯店來到第二十年。有一天廖梨珠打開後車廂時,陳彥威看到裡面擺放了一堆打掃工具和清潔用品。他好奇地問:「你載這些東西做什麼?」廖梨珠回答:「我要去幫照顧戶打掃住家環境。」陳彥威的內心難以置信:「怎麼董娘還做這種工作?」親眼所見,懷著一分好奇與感動,陳彥威走入慈濟世界,他參加社區志工培訓,一年後又參加醫療志工培訓。

人生看似順遂,但天有不測風雲,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美國本土的金融危機擴散成為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影響所及,臺灣股市慘跌,陳彥威畢生的心血化為烏有,心情鬱悶,不到一年,他罹患中度身心障礙——憂鬱症加上躁鬱症,心臟也跟著出問題,裝了一根支架。

◎投入環保 療癒身心

唉聲嘆氣,成了陳彥威度過漫漫長日的出口,太太看了雖然不捨,卻也愛莫能助,只能相勸:「你不要嘆大氣,俗話說『一嘆窮三年』。」聽聞此言,他如夢初醒,「再嘆氣,我豈不是要窮一輩子?」靜心思量,他告訴自己是該振作了!此時腦海裡浮現出慈濟環保車在街上穿梭的影像, 他決心做環保。這一念,成了他扭轉人生的契機。

來到環保站門口,看到好多人在裡面做分類,因為害怕面對人群,他退縮了。第二次去,他還是邁不開那一步。直到第五次,他才一鼓作氣踏進大門,志工看到他,熱情地招呼,這股溫情撫慰了他的不安。此後做環保成了他的精神寄託,即使不是環保日,他照常報到。由於專注在分類上,拋開了煩惱,久而久之,身心漸漸好轉。

環保站裡,大夥兒說說笑笑、彼此關懷問候,這股家人般溫馨的氣氛深深吸引陳彥威,於是2009年他報名參加慈誠培訓,要真正成為這個大家庭一分子。參加培訓後,他遵守「不賭博」的戒律,遠離了賽鴿,腳踏實地地發揮生命的良能。2010年受證後,他便接下總務幹事一職,包辦一切雜務,平日大多是水電維修這些技術性的工作,對於具備水電專業的他自然駕輕就熟。

◎懷抱使命 記錄美善

長期投入環保,陳彥威看到環保志工無私地付出,感動於心,不禁興起為他們留下身影的念頭。人文真善美團隊就是在發揮這樣的功能,於是在2011年他加入人文真善美團隊,也承接竹山區的窗口。年年他帶領團隊參加文字、拍照、錄影及剪輯共修,是陪伴,也是自我精進。

陳彥威投入在錄影、剪輯的學習,剪輯影片難度高,最令陳彥威傷腦筋的是,如何讓鏡頭銜接得順暢。但他不怕困難,求教於有經驗的志工、或是上網查資料,過程雖然辛苦,當作品完成時,那分成就感,讓他忘卻了辛苦。就是這分這分喜悅,以及懷抱著為慈濟記錄美善的使命, 讓陳彥威持續不斷地在這個領域用心付出。

學會了錄影,陳彥威適時把握因緣發揮功能。2012年9月20日竹山靜思堂動工,陳彥威拿起錄影機記錄工程的進度,直到2014年7月1日靜思堂啟用。將近兩年的時間,他天天報到,將這座莊嚴殿堂從無到有的歷程化為永恆。

靜思堂啟用以後,只要有舉辦活動,都可以看到他手持錄影機的身影。不僅如此,有時音控室缺人手,他還會補位。音控室的儀器複雜,但他操作自如,沒有秘訣,他說:「多練習就會了。」

◎無求付出 生命豐足

陳彥威除了心臟舊疾,近幾年身體又頻頻出狀況,聽力障礙從輕度變中度、攝護腺腫瘤、膽囊結石、胃食道逆流、高血壓、糖尿病。即使病痛纏身,陳彥威並沒有在家養病,積極地參與他最愛的慈濟活動,「享受慈濟的團體生活,真好!」出勤活動錄影的時間長,站久了腰很痠,他忍耐撐過,因為那是他喜歡做的事,身體雖累,內心感到歡喜。

最近他又因手會抖、腳步不穩,被檢查出罹患巴金森氏症。他笑著說:「我現在要吃十三種藥,血糖的、高血壓的、心臟病的、攝護腺的、神經科的,一天四次,三餐加宵夜。」疾病接二連三而來,但陳彥威不以為苦。參與過《慈悲三昧水懺》演繹,他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將生病視為過去生帶來的業障,歡喜做,甘願受,身心輕安自在。

走入慈濟近二十年,陳彥威盤點自己的生命價值:「我的水電功能在慈濟發揮得淋漓盡致,參加人文真善美又增加我的功能,豐富了我的生命。」無所求的付出,讓陳彥威感受到心靈的豐足。把握現在,展望未來,「做慈濟是最快樂的,我要做到不能做為止。」陳彥威的眼眸閃著亮光。

圖左 :陳彥威曾經熱衷於賽鴿,雖屢屢得獎,卻也付出聽力受損的代價。參慈誠誠培訓後,他遵守「不賭博」的戒律,遠離了賽鴿。[攝影者:陳彥威]
圖右 :陳彥威(左一)退休後喜歡騎自行車,兩度挑戰環島。其中一次和孫子(右三)及其同學、同學的祖父(左二)到靜思精舍安單,留下難忘的回憶。[攝影者:不詳]

圖左 :陳彥威在2010年受證後,便接下總務幹事一職,他的水電專業在慈濟發揮得淋漓盡致。[攝影者:吳敏瑜]
圖右 :陳彥威充分發揮自己的良能,既是總務、也是錄影志工,又能操作音控,全憑一顆樂於學習與付出的心。[攝影者:張碧真]

圖左 :陳彥威是竹山區的人文真善美窗口,他希望接引更多的人才,一起記錄人間美善、傳揚美善。[攝影者:吳敏瑜]
圖右 :陳彥威穿梭隊伍中,捕捉一個個動人的畫面,化剎那為永恆。[攝影者:陳建昌]
圖左 :雖然多種疾病纏身,但陳彥威以平常心看待,積極參與慈濟活動,因為那是他快樂的泉源。[攝影者:鍾誠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