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5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戶外教學認識植物特性 豐富生活樂趣

戶外教學認識植物特性 豐富生活樂趣

E-mail 列印
「太美了!一進來讓人就喜歡這裡。」課務團隊黃娟娟說,距離上次參訪時間已有十年了,再次踏入園區讓人耳目一新。園區一片綠意盎然,小鳥自在地在樹上跳躍,蓮華池的花含苞待放,到處生氣蓬勃。

2024年4月2 7日,臺中市豐原區兒童親子成長班,二百人分成信心、毅力及勇氣三大班,帶著愉快的心情,分乘五部遊覽車前往慈濟苗栗園區戶外教學。

◎學習植物柔軟精神 縮小自己

苗栗園區總策畫唐雪琴,搭配當月活動主軸「多元化教育,資訊教育」,規劃「植物導覽」、「植物染」、「好客館、慢濾池」、「藝童創作趣」、「敲響大自然」、及「動物對對碰」六大主題分站活動,三大組輪流到站參與。

「木麻黃為什麼種在海邊?為什麼可以防風?」植物導覽志工劉碧蓮考考大家,回應聲此起彼落。正確答案是因為它很柔軟,跟著風向搖曳。「所以做人也要很柔軟。」劉碧蓮比喻再做說明,「像芭蕉葉就很容易破掉,脾氣不好愛生氣就會吵架像芭蕉葉,所以要學習木麻黃的精神縮小自己。」脾氣大不只自己受傷,也會傷害別人。

劉碧蓮接著說,「構樹為什麼叫『土地公樹』呢?」只要有泥土甚至不需要泥土,只要有縫它就能生長。臺灣每一個村莊都有土地公,民間習俗認為土地公會保佑村民。以前食物比較少,因此一般用構樹來飼養牲畜,如鹿、豬等,而人類吃它的果實。以前的鈔票用構樹的皮製作,所以也稱它為「鈔票樹」。構樹全株都可以使用,因此我們要學習植物,當個有用的人。

用心良苦的劉碧蓮,盡其所能不斷地介紹園區裡的各種植物,引導孩子及家長們認識身邊常見的植物特性與用途,再延伸與生活相結合,讓孩子們了解禮儀、珍惜大自然,認真學習過每一天。

◎珍惜地球資源 實作天然植物染

隨著科技發展,化學原料非常普遍,而且在短時間內,就可以快速地染出很多種顏色。當天「植物染」分站的站主許玉燕說,證嚴上人曾開示,「知福、惜福、再造福!」所以大家要珍惜地球資源,不要一再地製造垃圾或化學物質,來破壞生活的環境,所以提倡天然的植物染。

許玉燕又說,目前植物染比較沒落,但是先人的智慧不能被遺忘淹沒,所以帶動大家如何把植物煮成染料再進行染色,製成日常生活用品。

「月桃葉煮成汁染成粉紅色,七里香是黃色,黑豆煮好看起來灰灰的……」許玉燕例舉出幾種植物,經過加熱煮成的各種顏色。植物染的過程因摺疊與綁法不同,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如綁圓形,呈現出如珍珠奶茶珍珠的形狀。

當天,製作植物染的過程中,學員們專注地在手帕上綁橡皮筋,做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造型。放入植物煮成的染料中,持續煮二十分鐘後,鬆開橡皮筋,展開粉紅、鵝黃色中襯脫出各式各樣白色花樣的手帕,美不勝收。

◎麻糬DIY 體驗勤儉客家生活

繼續來到純樸、克勤、克儉、克難,勤儉持家的客家館。志工黃素萍帶大家唸兩首客家童謠,第一首是〈火焰蟲〉,「火焰蟲,唧唧蟲,楊桃樹下吊燈籠;燈籠光,照四方,燈籠暗,跌落崁。」接下來是〈羊咩咩〉,「羊咩咩,十八歲,坐火車轉妹家;兩斗米,打粢粑,無糖好搵,搵泥沙。」大家跟讀唸後,宛如生活在客家庄裡的樂趣。

黃素萍分享客家人從大陸過來臺灣比較遲,所以往山上開墾,生活在克勤、克儉、克難的節儉刻苦的生活。有一天客人來了,因為當時很窮,家裡沒有多餘的糧食招待。因此找前一晚剩下的一小盆飯,就試著將米飯搗成黏黏的;又因為很貧窮,沒有糖沾鹽巴也好吃,這就是麻糬的由來。

一直研發到現在,因為麻糬很黏,客家人嫁女兒、娶媳婦,做麻糬象徵新人,新郎、新娘感情綿密,情感長長久久不分離。

學員們體驗DIY麻糬,餡料有酸菜、花生兩種口味沾料。學員廖小僑喜歡花生口味的麻糬,因為甜甜、軟軟、QQ的,ㄧ口接ㄧ口很好吃。

◎活用資源 豐富生活樂趣

午後,經過短暫的休息「我這樣搖 我這樣搖 我這樣搖完 換毅力三搖!」「 毅力三搖 毅力三搖 毅力三搖完換……」在簡單的團體律動後,去除午餐後的慵懶,精神為之ㄧ振,繼續下午的分站學習。

資源活用、再利用的「藝童創作趣」,取自大自然花、草、樹葉、樹枝及落果等素材,各自天馬行空創造出ㄧ幅幅作品。四年級的余帛融,想作「霸道總裁」。他說,因為總裁很富有,如果自己很有錢,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蔡定諺做出立體不一樣的作品,是獨一無二的創作。劉又菱製作「吃榴槤的人」,因為看到ㄧ顆植物很像榴槤。

「敲響大自然」單元,利用回收鐵蓋、保特瓶、植物等做成樂器,讓大家合奏出優雅的節拍,美妙的樂聲。毅力班打擊樂團馬上成立,學員們敲敲打打其樂無比。

「動物對對碰」單元,是以動物為配對,做出的身體的語言,尋找與自己相同的動物家族。高妤瑄及廖小僑都說,除了可以唱歌跳舞,還可以認識很多動物。

◎志工用心規劃 家長歡喜課程內容

總策畫唐雪琴,二十幾歲就做慈濟,到現在六十幾歲的她,還熱愛慈濟跟著上人的腳步走菩薩道。她說,「說我所做,做我所說,一步一腳印步步踏實做,是上人的好弟子。」

唐雪琴與豐原課務團隊分享「轉念娃娃」的人生哲學。她說,拿著哭臉娃娃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心念一轉變笑臉娃娃,心念一轉差別很大。例如要出門剛好車子輪胎破了,悲觀的人會說,「怎麼這麼倒楣,輪胎破了要怎麼出門?」但樂觀的人會想,「幸好在出門前發現破了,要是在半路上破了,好危險。」同樣一件事,不同想法,就有不同的結果。

唐雪琴為了推廣苗栗園區,需要好多的人力跟時間,曾經有人抱怨,有人喊辛苦,她還是不怕畏懼往前走,成就當日的戶外教學。

信心班的學員有父母帶著妹妹一家人,參與戶外教學活動。媽媽蘇淑涵跟孩子們都很期待參加戶外教學,因為戶外教學有志工導覽,介紹環境、樹木及其相關意涵,從中可以讓孩子們學到很多人生的道理。

家長張振賢,陪著就讀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參加活動。他說:「植物導覽收穫很多,平常不太認識的植物,透過解說知道原來樟樹的命名是因為樹的味道,可以讓孩子吸收新知識。有些團體互動課程,平常在家裡比較不會有機會體驗到,感覺課程很棒。」

課務團隊黃娟娟,因為這次的策畫認識很多人,了解大家怎樣認真做慈濟,深刻體認到自己的不足。她說,「還要更努力走慈濟的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常常聽上人說,『經者,道也;道者,路也』,很多事情要做了才知道其中的過程。」

歡樂時光稍縱即逝,回程時藍天閃耀金色陽光。家長、孩子們在遊覽車上分享當天所學,其樂融融,帶著滿滿的收穫回家,為明天做了更好的準備。

圖左 :臺中市豐原區兒童親子成長班,兩百人前往慈濟苗栗園區戶外教學。抵達後,聚集二樓佛堂進行分組學習說明。[攝影者:陳薔妃]
圖右 :手做「植物染」,讓孩子們實際操作,綁好的手帕,放入植物煮成的染料中,持續煮二十分鐘。[攝影者:張欽森]

圖左 :資源活用、再利用的「藝童創作趣」單元,取自大自然花、草、樹葉、樹枝及落果等素材,學員們各自天馬行空創造出ㄧ幅幅心中的作品。[攝影者:張欽森]
圖右 :「植物導覽」單元,引導孩子及家長們認識身邊常見的植物特性與用途,再延伸與生活相結合,讓孩子們了解禮儀、珍惜大自然,認真學習過每一天。[攝影者:許書源]

圖左 :學員們聆聽志工黃素萍分享麻糬的由來後,大家麻糬DIY,分別有酸菜及花生兩種口味的沾料,更能體會其中的緣由,趣味十足。[攝影者:陳薔妃]
圖右 :植物導覽志工劉碧蓮(左一),盡其所能不斷地介紹園區裡的各種植物,從中學習植物的特性,體會人生道理。[攝影者:鄭勝吉]

圖左 :「敲響自然」單元,利用回收鐵蓋、保特瓶、植物、做成樂器,讓大家合奏出優雅的節拍,美妙的樂聲。[攝影者:鄭勝吉]
圖右 :「動物對對碰」單元,是以動物為配對,做出的身體的語言,尋找與自己相同的動物家族,學員們從中認識許多動物,非常歡喜。[攝影者:鄭勝吉]
圖左 :蔡定諺做出立體不一樣的作品,真的是獨一無二的創作。[攝影者:張欽森]